03.06 您大致拥有多少册纸质藏书?能简单说说分类吗?

柴柯夫的司机


自己的部分藏书





用户思塬草堂


家里藏书应该有千余册,多是古籍之类我觉得还是传承下来的最有味道,毕竟大浪淘沙能流传下来的都是精华。经部不多只有一部十三经注疏,和四书五经等,我最爱读史,故史书也最多,小时候家里小狗产崽,把狗卖了换了一部上海古籍的资治通鉴,后来上高中了祖父就给买了一部上海古籍出的二十五史。无奈字太小又没有标点,看的真是眼睛疼,后来工作了全换了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小时候舍不得吃喝攒点钱都送了书店,后来大学了每个月除去生活等都买了书了,全唐诗,历代纪事本末,全宋词,后来工作了买的就开始多了,续资治通鉴长编,明通鉴,国榷,罪惟录,清史列传,光绪朝东华录,中华民国史,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子部,诸子集成和新编诸子集成,集部,最喜欢的还是宋蜀刻唐人集甚好甚好,还有上海古籍出版的那一套中国古典文学丛书非常好的。前些时候又突然喜欢了近代史买了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李鸿章全集,光绪朝东华录等。近代的喜欢的章太炎全集,饮冰室合集,鲁迅全集,陈寅恪集,钱钟书集等,现在又喜欢了汪曾祺的文章不过还没买过!











大兜兜14653458


我的藏书大约万余本,分在三地存放。受家庭父母影响自小喜欢看书,可惜一些书在文革中丢失。参加工作后陆续收集各类书,天文地理,政论,哲学,杂记,小说等很杂。退休后装饰房子特意留一间作书房,卧室床后面也是一排书柜,在其他二地只有小书柜,六十岁前后有时间跑各小巷旧书店,能买到一些好书,还有解放前出版的老书,这样地方的书有的在新华书店也买不到,有的老人喜欢收藏书,他的儿女不喜欢,老人走了以后,只能当废品卖掉回收到旧书店。像我们样居无定所的老人,书多了是一个难题,以前凭兴趣买书,买到一本好书真的高兴许多天,可是这些书如果没有儿女喜欢,最后落得后人当废品卖了是否很悲哀的下场?希望正在收藏书的朋友一个忠告,我是过来人,这是个很伤脑筋的问题,所以65岁后只看不买了。


龚爱民516


你好朋友!我也是一个比较喜欢收藏纸质图书的爱好者大致收藏了2000余册图书吧,收集纸质图书的主要来源是二手书店,地摊淘取。前前后后收藏也有20多年吧,记得在上初中开始,就喜欢去校园周边集市淘旧书,那时候可真是风雨无阻。慢慢的养成一种习惯,走到一个地方首先打听有没有旧书市场商店或者地摊,如果有那是必定采访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打卡吧。渐渐的收藏门类开始丰富,从文史,名人传记,收藏类的也有,辞典类,政治思想,以及红色收藏。名目繁多,不能概全。总之,收藏纸质书是一种乐趣,一种生活方式,我挺喜欢这种生活,最重要的是家人支持。真快乐!希望我的对你有帮助,谢谢!





老巷闲谈


刚刚找了一下家里的柜子,竟然又被我找到了几本被束之高阁的最近想再看的书,放的太高了,踩在登子上手都还够不着,加了几本书,再加了个衣架,才勾出来的。家里要是真的没好地方放书,真的不能多买,买了想看的时候找不到也是白买了。我要不是刚回答了一个关于《平凡的世界》的问题,想起来自己似乎买过这套书,还真的不一定会去角落里翻,这些书就翻不出来了,想要看只能手机上看电子版了。


以前特别喜欢买书,家里书一度多到没地方放。后来搬家的时候,我又嫌书多了,觉得太多书搬来搬去太麻烦,就在家门口摆了个地摊,把很多书都卖掉了。现在想起来还心痛,那么厚的一本《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还有其它一些名著。虽然很多都不是正版书,但质量都很好的,我都还没看过呢,就5块钱一本卖掉了。

后来看到有打折书店就忍不住垛手,又花了几倍的钱去把一些大部头买了回来,不过买了又还是没抽出时间看,大多都不知道放哪个角度里吃灰了。买书就跟女人买衣服一样,永远不嫌多,可惜买回来每次都说要看,但是每次都没时间看。

现在家里还是没多大的地方放书,书柜的基本上都是工具类的书籍,或者是最近想要看的。家里有人搞开发的,有一排放的全部是it类相关的书籍,不过这些书现在都用不上了,其次比较多的是金融类的书。

以前有做一些股票期货类的交易,但最近我也没怎么做交易了,金融类的书也有很长时间没有看了。目前家里还有个从事金融业行的人,天天催问我:今天学习了没?问的就是我今天有没有看金融书,他说我不看的话,都没有人跟他讨论了。

最近特别想写小说,第一部应该是乡村类的种田美食文,所以我找了些以前喜欢过的小说摆出来,打算研究一下别人的语言风格行文布局等。 我的梦想就是写一部像她那种文风的幻想小说,不过目前还无处下笔,所以有时间先把她的书看完吧,等哪天能动笔了就要开始写了。

我在淘宝上买了很多安房直子的书,可惜有的放老家里没带来。有人说,安房直子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的,更是写给孩子背后的大人的。写给那些沉陷于繁忙的事务中焦头烂额的人们。在人情逐渐淡漠,人性逐渐异化的当代社会,安房直子如同一味清凉剂,让人心洗去铅华,裸露出真挚、纯然的本色。

最近特别想把安房直子的书看一遍,很喜欢安房直子的童话,她的童话带有典型的东方色彩,更准确地说,是浓郁的日本乡土气息。唯美中带有一股乡野气息,像林中的风,风与树的歌,像荒野的玫瑰……

家里还有一类书,就是从图书馆借的书,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上海图书馆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各大图书馆相通,这个借了可以那个还,不用跑老远去借书地还书。一次性还能借10本书,期限是28天,网上登陆还能续借一次,超极方便的。我偶尔心血来潮的时候就会去图书馆借一堆书回来。有的时候借了能看完,有的时候借了还没来得及看,到期了就又还了。


这次,我就是突然心血来潮借了地堆音乐相关的书回来,想学乐理知识,还想学用音乐软件编曲,目的是把自己唱的诗词改编成一首完整的歌。

最近要用到视频处理软件,我也借了视频编辑类的书回来。可书借回来了也没什么用,目前软件的那几个功能就够我用了,我的视频就是简单的素材里加个字幕,暂时也用不上更多其它酷炫的功能。

最近想认真做一下自媒体,有空的时候要多到今日头条问答答题,看看这个月能不能把文化领域申请过了再说吧。每天好像都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回答头条问题,要花时间唱歌,用全民K歌练歌,还要找视频素材,把录制好的音频做成视频,发布……

我连喜马拉雅的全民朗读和趣配音都落下了,偶尔想起才去读一读,更是少有心思去看纸质书了。觉要看的书,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人真的是要学到老才能活到老,我还喜欢把事情一直往明天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一起共勉吧!


唱歌的小何


从自己读过的书来看,还比较杂,数量也不是太多,这么些年下来回过头看看也有几大箱子了,这还要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

记得刚上初中那会因为在乡下,能看到的学习之外的书很有限,自己读得比如民间故事之类的比较多。等上初二的时候,我们学校所在的街上开了一家书店,规模也小,所有的藏书就在那么一个小小的角落。这个时候我看的基本是武侠小说,像金庸、古龙、梁羽生、陈青云等人的作品,尤其是金庸先生的书,看了一个遍,有的甚至看了四五遍,本人最喜欢的就是鹿鼎记和天龙八部两部。

高中后,有一段时间自己迷上了看散文、朱自清文集、王国维文集、沈从文的边城、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尤其自己很喜欢毛毛细雨,甚至跑到雨中畅淋一番。后来逐步把四大名著都看了一遍,三国先后看了有三遍,红楼有两遍,其他各一遍。看过一本《短暂的春秋》这本算是记述历史的书。

在大学的时候读得书就比较杂了,不过还是比较看人物传记,像毛泽东、邓小平、拿破仑、十大元帅、麦克阿瑟等;这个网络小说开始兴起,先后看了有几本,感觉不过瘾,最后还是回到纸质书上来了。

如今工作之后,除了自己专业上的书籍之外,看的书越来越少了,总感到除了工作和家庭好像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满满的,根本没有时间看书,后在一位同事的感染下,又拿起了书本,像心灵鸡汤之类的、厚黑学之类的、经济之类的都看过一点,不过这两年看的相对多些,比如《活着》、《菊与刀》、《小狗钱钱》、《浪潮之巅》、《穷爸爸富爸爸》、《大秦帝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摆渡人》等。


雪白的乌鸦


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必须要时刻充实自己的头脑,从小就把父母给买雪糕的五分钱攒起来买小人书,后来工作有了收入开始大量的买书,主要是文学、艺术类画册多一些,大概一万两千本,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听音乐,买了近两千张CD,不多说了,上图,供大家一笑









宽石摄影-赵长立


我因为六、七次的搬家換房,处理了大部分的书籍。因为是几十年的积累,有些书脏有些书破有些书残缺不全的我全部当废品处理了,估计有几十辆三轮车之多。大浪淘沙我至今有书两千多册,满满的置放了八个书橱。

我现在的书,一大类是马恩全集。是我的亲戚部队转业回上海,他的视力不佳,看大部头的书有难度。是我要求他用火车托运回上海的,单是运费要好几百元的。对于一个爱书的朋友,面对崭新的精装本书籍,从火车站托运行李处拉回家去,心里是何等惬意。文史研究的书也是我喜欢的。当然我会让它们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品,在我们这一代人是影响深远的。如《鲁滨逊漂流记》,巜基度山伯爵》,巜漂亮的朋友》,巜娜娜》,《巴黎圣母院》的小说,几个版本的都看了好几遍,有的章节到了可以背诵的地步。大量的现代小说,也有好几百本的。

现在在电子书里也下载了几百本书。看书的乐趣是胜于纸质版的书籍。据说一种新的的技术正在追索中,在身体内植入一个电子产品,和人的大脑皮层相连,你可以任意地往里面下载成千上万的书籍,要看书可随意调用的。我真怕我下载太多了,思想没了,被别人洗脑主宰了。


刘声90883005


我家藏书大约2000册,分类要按时期分类!

一是我祖上的线装书:有本草纲目,康熙字典,清朝编的史书(没啥阅读价值),各类医书,还有小说。

二是我父母的书,他们是文革前大学数学系的,有不少苏联人的数学书,数学科普书,还有不少世界名著和诗歌,俄文词典字典等。

三是我初中高中时的书,周易八卦算命风水武侠乱七八糟的。

四是大学时买的书,除了点专业书籍(都过时了),大都是各书店淘来的比较偏的文史哲之类的书。

五是工作后孩子出生前买的书,同样杂七杂八,数量明显下降,难以归类,订了十年的杂志『读书』

六是孩子出生后买的书,大多是儿童读物,科普知识之类,还有工作不顺心买了不少心理学的书。

七是近几年有点闲钱,买了些成套的书,都没看!

哈,还有几百本小人书!


杠精来了


我家藏书分四类:

第一类是我和老公的专业书籍,由于我俩专业跨度比较大,所以光专业书籍就得400本。他本科是学计算机的,硕士是学金融的,工作是干财务的;我本科和硕士都是学会计的,工作是法律专业。

第二类是我俩经常买的畅销书,大约300本。我喜欢看人物传记和历史类的,他喜欢看哲学类的,还有很多时候是流行什么,我们就买什么,所以畅销书类别太多,不固定。

第三类是经典书籍,包括国学、小说、诗词等,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到大攒起来的,大约400本。

第四类是孩子的书籍。孩子今年6岁了,在他3岁以前,我给他买了大约200本书,后来3岁多时发现这些书根本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于是我就在双11时一次性地给他买了约1000本书,大部分都是3-6岁小朋友看的绘本,少部分是6-8岁看的书籍。现在这些书他都看过一遍了,有些书籍看了三五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