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在这场浩劫中,共有69227人罹难,包括15岁的初中生胡慧姗。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地震之后,建筑师刘家琨曾多次前往汶川支援救灾。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在都江堰聚源中学倒塌的校舍前,他看到了许多在废墟中焦急寻找孩子的父母。

其中有一对夫妻,丈夫胡明和妻子刘莉,刘莉把女儿胡慧姗的脐带和胎牙装在了盒子里,痛不欲生地向刘家琨,一个陌生人,诉说自己对女儿的爱。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也许是这一幕击中了刘家琨,他渴望为这对伤心的父母、为这个过早消逝的生命做些什么,提出要在经济上帮助他们,却被刘莉婉拒。

“想干点什么,可是我又不是力气很大的义工,起不了多大作用”,刘家琨左思右想,作为一个建筑师,自己能做什么。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我就只会盖房子,那是我擅长的”,所以他想到,要为胡慧姗修建一座纪念馆。

但他又犹豫了,害怕这会对胡慧姗的父母造成困扰。

再次找到胡明刘莉夫妇时,刘家琨战战兢兢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不敢看刘莉的眼睛。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没想到她当时就给我跪下了,她愿意做这个事情”,这时刘家琨才突然意识到,这份承诺意味着什么。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几经波折,胡慧姗纪念馆如今座落在四川安仁建川博物馆的小树林中,由震区废墟破碎的建筑材料制成的“再生砖”建造。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馆名是胡慧姗的母亲刘莉亲笔写就,外观以救灾帐篷为原型,室内则被漆成胡慧姗生前最喜爱的粉红色。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十几平米的空间里,摆放着胡慧姗短暂一生中留下的少许纪念物:书包、球拍、照片,母亲刘莉收藏的她的胎牙和脐带,等等。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纪念馆建成后,胡明刘莉夫妇每年都会去祭奠爱女,寄托哀思。

2009年刘莉生下了二女儿胡慧恩,慧恩学会的第一个词是“姐姐”。刘莉全心全意呵护着这个新生命,并努力平衡着两种爱。

直到现在,刘家琨仍和他们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会问候,“有点像一个亲戚”。

在刘家琨看来,这座小小的纪念馆是他与胡慧姗父母之间的一件私事,极少对外开放,至今保留着少女闺房的样子。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女孩,没有什么故事,也不震撼”,胡慧姗纪念馆却象征着那场浩劫中陨落的千千万,因而间接地帮助了许多人疗伤,帮助他们从巨大的悲痛中走出来,重建新生。

十年过去了,那场灾难似乎已经离我们很远。生活仍在继续,但那些珍贵的生命并没有被遗忘,就像刘家琨说的那样,“其实很多事情是埋在心里的”,胡慧姗纪念馆的存在,使得这份平静生活之下深埋的痛苦,有了可以安放的地方。

一个人的纪念馆,为一代人疗伤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