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好計劃造就好採購-上篇

在很多公司裡面,如果一個人啥也幹不好,最後一般會去兩個地方,一是銷售,二是採購,如果這兩個地方都幹不了,那就太笨了。但隨著近些年來,外資的引進和先進管理手段的興起,作為採購的地位已悄然改變。但是在一些比較LOW的國內企業,採購的地位還是很低,更談不上管理,而且採購人員也基本都是其他部門不願要的老弱病殘。尤其是量產採購中的計劃人員,更是不被重視。

好計劃造就好採購-上篇

我的前任公司,量產計劃部門和採購部門是分開的。計劃經理經常抱怨,他的人馬90%的時間用來催貨,60%的時間在跟缺料作鬥爭。更糟糕的是,好不容易培養好了一個有思路的計劃員,其他崗位一有空缺,接著就跳槽過去了。而對於我所管轄的採購部門而言,只要供應商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最終都會轉過來交由採購處理。而一般轉過來的時候,事情基本都已經火燒眉毛了。做了這麼多年消防員,總結出一點就是,量產計劃非常重要,必須得到高層重視。

好計劃造就好採購-上篇

對於公司的整個供應鏈來說,量產計劃的重要性遠不是催貨那麼簡單,它是供應鏈的驅動,統領採購、生產和物流等三大執行職能,是供應鏈管理中最重要的職能之一。計劃做不好,就得執行來彌補。計劃預測不到位,勢必造成更多的缺貨,讓計劃部門花更多的時間追加訂單,結果用在改善計劃上的精力更少,預計計劃更加不到位,導致整個供應鏈環節越來越差,形成惡性循環。

好計劃造就好採購-上篇

計劃管理這麼重要,為什麼沒人願意安下心來做好計劃?我認為關鍵原因是公司層面沒有意識到計劃管理的重要性。我見過的很多公司都認為,再精確的計劃最終都得調整,所以隨便做做就得了,說到要加強也是去強化後續的執行職能,以便更好的救火。


在我的職業習慣中,我認為有計劃下的執行會比較穩妥,至少有一個調整的基準。不能因為計劃會調整就忽略計劃的精準性,甚至忽略計劃本身。就象人最終都是要死的,你不能就躺著等死一樣。有計劃的行動遠比無計劃的行動更有效。

好計劃造就好採購-上篇

市場上有各種西方管理培訓,其實西方管理思想的精髓就是計劃性,我對此深有體會。在和國外客戶、同事甚至國外老闆工作的過程中,他們的日常事務通常會用一個帶日曆的小本記下來。對於項目管理、產品開發這樣的大事,都有準確到日期的進度期限、里程碑和達成目標,項目經理控制著整個進度相當精準。因此制定的產品開發、上市時間也基本準確。這和我當初在國有企業裡迥然不同。古語說“欲成大事,必先謀事”就是這個道理。

好計劃造就好採購-上篇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每當我和供應商以及外方召開啟動會議的時候,總有供應商在開發期限上表現的相當冒進,他們本意是好的,希望通過縮短時間博得外方的好感。可往往事與願違,就像生孩子需要十月懷胎一樣,本來兩個月的研發週期縮短到一個月肯定完不成。結果就要拖延,這令外方很生氣:我只需要他們給我一個準確的時間,並沒有要求他們縮短時間,因為我要統籌項目計劃。我覺得這就是本土企業和西方企業的差距。

好計劃造就好採購-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