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SCI撰写的注意事项

临床离不开科研,科研离不开总结,而SCI是对科研经验的最好总结。谈及SCI论文,便少不了SCI的写作与准备。本文从一个审稿者的角度,谈谈SCI论文的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期望能帮助到青年学者。

SCI撰写的注意事项

先从论文的序言(Introduction)部分说起。在序言中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你所研究的问题的领域和简明轭要的背景知识

2) 概述在这个领域前人的工作

3)你在本工作中想要研究的问题

4) 以及你得到的主要结果

作为审稿者,首先看你是否熟悉文献前人做过的工作,其次看你是怎样从已有的工作中发现你的研究问题(researchquestion)。

通常的情况是,你发现以前的文献中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以前的工作中有遗漏的因素、过去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或现在研究手段的攺进和提升等等,这些都会是合乎逻辑的说法。在序言的最后部分,应概述你在本文工作中得出的主要结果,会使人有兴趣继续读完你的文章。

论文的第二部分,通常用“方法”(Methods)作标题。

SCI撰写的注意事项

这一部分应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1)实验设计,2)实验对象或材料,3)数据采集方法,4)统计方法。作者必须记住的一点是,你所报告的实验结果必须能被其他任何一个实验室重复,这样你的工作才有价值。所以在论文的这一部分你应提供详尽的资料,以便他人可以验证你报告的结果。有时候可能不是作者想隐瞒什么,而是文字表达的功力不够。此时可以考虑借助图、表来表达清楚一个实验装置或实验流程。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结果”(Results)。

如果在一篇论文的“前言”中谈到本工作所要研究的问题时,提出过你的研究假设的话,那么在这个“结果”部分便可以与这些假设对应起来,告诉读者你的实验结果如何。

记得这一部分是以“数据”说话,不要搀和自已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以及这个结果的意义等等这可以留在下一部分“讨论”中去表达。为了把研究结果表达清楚,往往需要籍助表格或图形。这两者各有优势,采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想表达的内容而定,目的是用最简洁的方法把研究结果讲清楚。这方面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文字、表格、和图形中所表达的内容不要相互重复。对于新手,往往会将同样一个结果,画了图,还作成表格,还要写一大段文字重复图、表中的数据,这就显得多余了。

在“结果”以后,便是“讨论” (Discussion)部分,有时也用“结论” (Conclusion)作标题。

在这一部分,应包括如下内容:在本工作中你得到什么结果?这些结果说明什么问题?本文的结果与前人的结果有何不同?你的工作有何不足之处及局限性?在这部分的最后一段中,应该总结性地叙述你的主要发现,并且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审稿者除了看你是否有新的结果,更注意的是你对于自已的工作成果的讨论,是否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有没有将你的研究结果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上。

SCI撰写的注意事项

在正文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参考文献”。

每家刊物对于如何在文章中引用参考文献及在最后如何列出这些文献的格式都有不同的规定,最好是仔细阅读它们的规定,还有一个实用的办法是找最近几期的你想投稿的刊物,看看在已经刊出的文章中是如何处理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

这里特别要注意,引用一篇论文与引用某本书,在“参考文献”内的表达上有很大的区别的。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不去真正阅读这些文献,看见以前的作者引用了,他也照抄一遍,有时候便以讹传讹。这也是做科研工作不严谨的一种表现。

作者的署名,严格地说来,只有真正对本工作有贡献的人才可以署名。

这里的“贡献”指以下几个方面:形成本工作的研究问题,设计本研究工作,创建关键的研究方法,收集、处理、分析、并最终表达实验数据及结果。审稿者一般无法判断文章署名是否合理与正确,这完全是取决于投稿者的科学道德。

SCI撰写的注意事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