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裘志剛:2018024人家已外道超車,我卻還在原地踏步

裘志剛:2018024人家已外道超車,我卻還在原地踏步

一類家長只管生,二類家長只管吃穿,三類家長還管習慣,四類家長樹立目標,規劃成長道路。當我們很多家長還在思考怎樣教育孩子的同時,不少有地位、有能力的家長,卻已經外道超車,給孩子安排了一條獨一無二的道路。

一直說要辦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讓我們的孩子享受國家帶來的福利。可學校教育是在特定的教育環境下,有規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是面向全體的教育。說了多年的個性化教育,在教師編制不足、學生人數過多的情況下進展緩慢,學校教育只能滿足大眾需求。儘管很多家庭寄希望於學校,通過購買學區房來提高孩子的教育能力,但目前看,孩子的成長家長已經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教育的多樣化給很多家庭提供了可以超車的便道,家庭的經濟實力、父母的特殊行業、自主招生的政策優惠,都給有一些有能力的家庭帶來便捷。從按步就班的教學,到有選擇的教學已經成為了部分學生的首選。有的選擇了民辦學校,享受優質個性的教育;有的選擇走國際線路,不求全面,但求專業,高中,甚至初中就出國留學。而更有一些藉助自己的學歷、能力以及在某一方面的地位和實力,已經開始引導孩子走一條他為其鋪好的個性化的羊腸小道。上午來上課,下午去學音樂、美術,其他什麼學科都全部放棄。或許很多學科對於孩子的成長沒有必然聯繫,但學校只能完成教育任務,但家長可以選擇。

如今專業的人才越來越多,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家長更是層出不窮,每一次家長會,坐在下面的家長不再是大專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成為了常態,博士博士後都開始進入校園。雖然家長的學歷和教育不一定成正比,但智商的遺傳總是存在,當他們將孩子的成長作為自己的事業來做的時候,我們只有看看的份,出多少錢都沒用。

這幾天看到《半月談》一篇文章“學校越來越松,家長越來越瘋”,當他們沒有足夠的智慧、沒有足夠的金錢,唯有通過不斷給孩子加壓,讓其能在大眾的道路上有一定的優勢,這就是每一個普通百姓的想法。

中國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家庭教育發展的延後已經制約學校教育向縱深發展,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導致孩子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很多家長“走一條平常的路”並沒錯,但走一個正常的有道德的路卻不夠深入,我一直說,家庭教育不是你好我差的,而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這社會才會和諧,我們的下一代才會幸福安康。

裘志刚:2018024人家已外道超车,我却还在原地踏步
裘志刚:2018024人家已外道超车,我却还在原地踏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