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原创」渐行渐远的乡俗——烤柏灵火‖ 白金锁

渐行渐远的乡俗——烤柏灵火

「原创」渐行渐远的乡俗——烤柏灵火‖ 白金锁

1997年从农村搬到县城,2008年又从平房中搬迁到楼房,我的生活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时一些不敢想的诸多理想早已实现,楼房有了,电灯电话有了,小汽车有了,更甭说过年时早有能力买整挂整挂的鞭炮燃放了。只是近几年因雾霾作怪,环保压力大,春节期间的一些习俗不得不忍痛割爱了。鞭炮声虽没有销声匿迹,但明显稀少多了,就连乡下也一样。

临近正月十六,我不由得想起我们这一带的又一民俗“正月十六夜烤柏灵火”。街头巷尾卖柏灵枝的小摊贩早已不见,不知乡下可曾还有?住平房时,每年的正月十六前,兄弟从乡下给我送来几捆柏灵枝,一家四口人在小院子里烤上一阵儿,但远没有儿时在家时的热闹,因为没有那个氛围。

「原创」渐行渐远的乡俗——烤柏灵火‖ 白金锁

说起烤柏灵火,我们故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村子西北边的老坟里有一大片柏树林,大约有三四十亩,树龄都在百十来年,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这么大一片柏树林,在我县平原地带还真找不到第二片儿。一入正月到十六,十里八乡的人们成群结队到我村偷柏灵枝,大多是年轻人。年轻人不知轻重,往往是大枝大枝的往下折。看着柏树遭此横劫,村里的老人们疼在心里。柏树本来生长缓慢,经这一折腾,好长时间都缓不过劲来。传说,村里的年轻人经常横死,经风水先生指点才栽上这么大一片柏树,据说能挡住西北方向的煞气,柏树是村民的保命树。

「原创」渐行渐远的乡俗——烤柏灵火‖ 白金锁

老人们向大队建议成立护林队专门看护柏树,护林队由村里的几个光棍儿组成,他们因没有多少牵挂,天不怕地不怕,腿脚又灵活,他们成了偷柏灵枝的克星。本村人到柏树林,看树人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过分就行,谁家十六不烤柏灵火呢,知道本村人也不会瞎弄。但千万不要碰到“三楞”,“三楞”一根筋,他才不管你是外村人还是本村人,他对来偷柏灵枝的一视同仁,追你个落荒而逃,落落而飞。

正月十六晚上,村子里家家户户在院子里点燃起一处处篝火,满村子都弥漫着柏树枝燃烧时发出的柏香味儿。人们沉浸在喜悦之中,火光映红了一张张脸庞。最欢快的还是孩子们,他们跳跃着、追逐着、嬉闹着,间或恶作剧往柏火堆里扔一个小鞭炮,引来大人的一顿臭骂。大人们也不甘寂寞,一边手舞足蹈变换着动作烤火,一边念念有词“烤烤头,头脑聪;烤烤眼,眼睛明;烤烤腿,腿脚灵;烤烤屁股不牙疼;烤烤全身,全身轻。”火塘边,不时爆发出大笑声,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笑,不矫揉不造作。我至今弄不明白“烤烤屁股”与“不牙疼”到底有什么联系,只当作是一种笑料,或是人们的一种祈盼吧。

「原创」渐行渐远的乡俗——烤柏灵火‖ 白金锁

烤柏火临近尾声时,大人们拿出几个豆渣饼或是几条糕,在柏火堆边烧烤,烤到焦黄时最好,大家分而食之。有了柏香的熏烤,豆渣饼赋予了另外一番风味。能烤到白面馍的,一定是村里的好过人家。

为防止晚上风刮,余火引起火灾,烤柏灵火后,母亲用一个破洗脸盆子把余烬盖起来。第二日清早,再清理余灰,清理时还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仔细翻找余灰中的种子。因烤火时,用玉米秸和干草之类的做引火,玉米秸和干草上不免留有剩余的种子粒。老人们讲,在灰烬中找到什么种子,当年什么粮食必定丰收,这虽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这也是人们盼望丰收的一种愿望吧。

记忆中的民俗渐行渐远,虽然它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朴素愿望,但也是我们的一种精神文化遗产,它承载了我们的诸多乡愁,这种乡愁惆怅而又悠长。

「原创」渐行渐远的乡俗——烤柏灵火‖ 白金锁

作者:刘庆,号城东居士,河北灵寿人,现工作于灵寿县地方志办公室,省、市诗词协会会员,灵寿县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县作协常务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