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人文鄂州之嚴子陵是種文化

嚴子陵是種文化

A

燕磯嚴家大灣的人是東漢嚴子陵的後裔。這位在富春江畔垂釣、被尊稱為“萬世師”的嚴子陵,難道真與鄂州的嚴姓有關嗎?後來,陸續讀了《認識嚴子陵》《嚴子陵釣臺文集》等史料始知,姓氏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產,它根植於濃厚的中華文化之中,血脈傳承,源遠流長。

嚴子陵,名光,又名遵,子陵是他的字,他既未任過重臣要職,也未立過汗馬功勞,更無煌煌著作留世,但他的名氣和影響,卻不輸給歷代帝王將相和眾多文人墨客。在《後漢書·逸民列傳》中,記載他的只有區區392個字。其中提到了他口授給侯霸信中的兩句話:“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他一生愛好釣魚,放浪山野,後世敬仰他的清亮高傲,弘揚他是高風亮節的“漢高士”。

據史料載:嚴氏原姓羋,是周成王封諸侯國荊楚熊繹的始祖。楚莊王之後改姓為莊。戰國時期的莊周(莊子),獨尊老子學說,主張清靜無為,著有傳世之作《莊子》。嚴子陵在世時叫莊光,稱字時叫莊子陵,因後漢至東漢時的漢明帝叫劉莊,為避尊者諱,遂改莊姓為嚴姓,民間至今有“莊嚴一家”之說。


人文鄂州之嚴子陵是種文化

嚴子陵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河南新縣度過的,後隨祖父遷至浙江餘姚的姆湖(今姆湖嚴家村),15歲北上游學時結識了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劉秀,2人同赴長安求學,遂成莫逆之交。

王莽篡權後,劉秀舉義起兵,嚴子陵參與了起兵事宜,在征戰時先後5次赴劉秀營中出謀劃策、運籌帷幄,還向劉秀推薦了鄧禹、馬援2位大將。劉秀即位後為漢光武帝,是東漢的首位皇帝。因嚴子陵不願為官,便隱姓埋名,居於山水之間。

東漢建立之初,劉秀求賢若渴,想重用嚴子陵,於是,他親自口述了嚴子陵的容貌,命畫師畫像,派員四處尋訪。有齊人奏報說,有一身披羊裘的男子垂釣於江河,舉止不似常人。劉秀知道他就是嚴子陵,即遣使迎請。前2次迎請均被嚴子陵婉拒,第3次禮請時,使者帶去了劉秀的親筆信,嚴子陵只好從山東去了長安,下榻在皇家的賓舍,劉秀親自赴賓舍相見。嚴子陵躺在床上,翻身向裡,假裝睡熟,不予理睬。次日,劉秀又將他接進宮中,2人徹夜敘談,夜深時同榻而臥。誰知,嚴子陵睡熟後竟將一隻臭腳壓在了劉秀的腹部,劉秀為不打擾他的睡眠,就讓那隻臭腳一直壓在自己的肚子上。

隨後,司徒侯霸命太史官上奏:昨日有客星侵犯帝座星!劉秀笑著說,是朕與老友共眠時,他把腳壓在朕的身上了。

此事便成了中國史書上“客星犯帝座星”的佳話。

光武帝劉秀具有“中興之主”的胸襟、風度和風範,他尊重嚴子陵的志向,允許他回到富春江畔,清靜無為過著隱居生活。2年後,劉秀再次頒詔,派使者到達富春江畔,慰問他的這位摯友,並考察他的耕釣生活。東漢建武十年,劉秀再次下詔徵召嚴子陵進京,當詔書送達時,嚴子陵已經病故,終年80歲。劉秀得知後十分悲痛,並下詔郡縣為他賜錢百萬、谷千斛,以安排他的後事。

B

我對嚴子陵釣臺的認識,是從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那首《鵲橋仙·釣臺》開始的: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

潮生理棹,潮平繫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夫。

因詩人主張收復中原而被排擠出京城,在貶途中他路過嚴子陵釣臺,寫下了這首詞,表達了他對嚴子陵的敬仰之情。

女詩人李清照在戰亂中途經嚴子陵釣臺時,寫了一首《夜過嚴灘》:

鉅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

往來有愧光生德,特地通宵過釣臺。

這位詩壇婉約派傑出女詩人在詩中卻以凌厲的筆鋒,抨擊了嚴子陵所鄙視的社會現象。

其實,在嚴子陵釣臺旁邊,還刻有詩674首、詞80首、曲21首、賦20首,文近百篇。最早的作者是南朝的謝靈運,最遲的是王國維。孟浩然、李白、孟郊、白居易、杜牧、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楊萬里、辛棄疾、范成大、柳永、王十朋等歷代文壇名士的作品,就是瀏覽一整天也未必能讀完。

登上嚴子陵釣臺,既可領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江風光,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還可洗滌靈魂、陶冶情操,因為嚴子陵已成為一種精神遺產,它已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中去了。

C

雖然嚴子陵釣臺之名古已有之,但使其知名度大幅提升併成為古代知識分子的典範,北宋名臣范仲淹功不可沒。

范仲淹被貶出京師出任睦州知州時,嚴子陵祠堂已破敗不堪,殘垣斷壁上綠苔斑斑、荒草叢生。

為了紀念這位世人崇拜的偶像,他在桐廬的嚴陵灘旁邊修建了釣臺和嚴子陵祠堂,祠建成後又撰寫了千古名篇《嚴先生祠堂記》,一時傳遍朝野,洛陽紙貴:

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教也!

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其事。又從而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范仲淹是北宋“慶曆新政”主要主持者,他既是一代名臣,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他撰寫的《岳陽樓記》,融紀事、寫景、抒情、議論於一體,展示了他的氣魄、情操、學識和人品,可謂字字珠璣,句句金玉。

這2篇美文可謂珠聯璧合。《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嚴先生祠堂記》中的“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已經成為知識分子人格的標杆。

中國有十大著名釣臺,嚴子陵釣臺是其中之一。釣臺巍巍,青山不老,斯人常在,江水滔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