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全民都热衷于做官?

中国人热衷当官,恐怕是从宋朝开始的。从宋朝的称谓看,那时全民皆官:皇帝叫官家、丈夫叫官人、客户叫客官、观众叫看官,就连做生意的西门庆、杀猪的镇关西,都成了“大官人”。在宋朝社会,几乎无人不官。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当然是皇帝与民众之间的“官员”。

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全民都热衷于做官?

可以说,从宋朝开始,“官”才成为一个大的群体。首先是因为,在宋朝,普通百姓真的可以通过考试做官。以科举的方式,从平民中选拔官员,从隋唐开始,隋朝没有模式可以借鉴,而且整个隋朝只存在三十多年。唐朝是贵族科举,唐朝共有状元251个,有名有姓的139个,能查出家庭背景的74个,这74个人里面,69个出身官僚家庭,其中59个家世显赫,真正出身平民的只有可怜的5个人!

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全民都热衷于做官?

第二,宋朝科举的录取率很高。从宋朝开始,出现了极为臃肿庞大的官僚体系,需要大量官员。即便是考不上,也可以按照“特奏名制”给予科班出身,给个小官做做。

第三,宋朝的官员待遇非常好。宋朝官员工资很高,还受赵匡胤“誓碑”保护,整个宋朝不杀文官。

为什么从宋朝开始,全民都热衷于做官?

第四,寒门子弟读书通道很宽。在宋朝,理论上来说,贫寒子弟只要认真读书,就能迅速当上大官,改变整个家族数代人的命运。读书是很花钱的事业,贫寒子弟读不起,宋朝的考试内容确定为经学,对所有阶层子弟敞开大门。另外,宋朝的印刷术发达,考试所需教材的价格很低, 一般家庭的孩子也能读书,这就促成了教育机会的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