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大道至簡,平凡卻又珍貴的養魚方法


古法 | 大道至簡,平凡卻又珍貴的養魚方法


隨著科技的進步,養魚的技術越來越複雜,魚缸越來越漂亮,觀賞魚的品種越來越多,當然,魚友花費的銀子也越來越多。不禁回想起小時候家裡用水缸養魚的美好時光,那時候玻璃魚缸是個稀罕物,很難進入尋常百姓家,人們都是用陶製的水缸或者石槽來養魚,讓我們一起回到那段平凡的歲月,共同回味古法養魚的樂趣。


古法 | 大道至簡,平凡卻又珍貴的養魚方法


魚食只有一種——魚蟲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開始跟家裡的大人一塊學習養魚,第一個要學的是撈“魚蟲”。在每年的夏季,小河溝,小池塘,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魚蟲,密密麻麻,遠看紅紅的一片。


古法 | 大道至簡,平凡卻又珍貴的養魚方法


不用費勁就會撈很多,用一片荷葉包好,在它們沒有乾透時抓緊回家,往大盆裡一放,水面上立馬紅彤彤的。然後一點點放到魚缸裡,魚兒吃的那叫一個歡。夏末秋初的時候,需要撈大量的魚蟲,回家後,不再餵魚,而是曬成“魚蟲幹”,這是天冷以後為魚只准備的飼料。後來才知道這是一種叫“水蚤”的浮游生物,作為一個北方城市,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了持續乾旱,水溝池塘慢慢不見了,魚蟲也銷聲匿跡了,“撈魚蟲”也漸漸成為記憶中的往事了。


古法 | 大道至簡,平凡卻又珍貴的養魚方法



沒有過濾的魚缸

現在人養魚都知道過濾的重要性,一個魚缸如果沒有過濾系統的支持,滿缸的魚兒隨時可能掛掉。可是以前養魚卻沒有過濾的概念,那麼沒有過濾的魚缸水質是如何保證的呢?首先,用來養魚的盆或者缸大部分用的是陶製的,廣口設計是它的特點,這樣就提高了飼水溶氧量,另外陶製的特點是質地疏鬆,有微孔,在水分滲出的同時空氣也能進入,如此就解決了魚只的氧氣問題。


魚只的排洩物怎麼辦?

兩個辦法,一是直接抽取或者撈出,用膠皮管(那時候還沒有塑料管)把魚便吸出,沒有管子就用網子撈,簡單直接。二是缸內自身的硝化系統,首先在養魚一段時間後缸壁會生出青苔,硝化細菌便會附著其上,二者配合分解吸收汙染物。還有就是在缸內放養水生植物,荷花、睡蓮、水葫蘆,它們會幫助建立更穩定的硝化系統,並把飼水中的廢物當成養分吸收掉。最後就是增加換水頻率,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每天都要換一部分新水,以保證水質。



古法 | 大道至簡,平凡卻又珍貴的養魚方法



古法養魚的侷限性

雖然古法養魚有諸多優勢,也存在著侷限性,首先是觀賞性,只有俯視效果,只能飼養一些俯視金魚或者錦鯉,未免有點單調。因為一般在室外,熱帶魚就不要想了,就是金魚和錦鯉的過冬都是一個考驗,當冬季來臨時,最好將魚缸半埋於地下,上面同時覆蓋“草簾”,只要不是酷寒,一般都能安全越冬。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有個小院漸漸成為奢侈品,現在有人在樓房陽臺上用古法養魚,雖然也可以,但卻失去了許多韻味。遠沒有在樹蔭下,或葡萄架下,斑駁的光影映照在淡綠色水面上,一朵荷花隨風搖曳,或金黃或彤紅的魚兒遊弋其間,那才是養魚人最愜意的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