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营口自贸区“盆景”渐成“风景”


营口自贸区“盆景”渐成“风景”


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让辽宁省营口市的开放格局从“中欧班列”的移动线段升级为“东西南北”的开放网络:12月12日至13日在营口鲅鱼圈区举行的东北亚(营口)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合作交流会上,营口市政府与四平、宜昌、连云港等友好城市签订《关于加强现代物流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签约代表一致认为,东北亚(营口)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合作交流会带来了全新机遇,在现代物流产业领域携手,将直接提升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水平,实现共同发展的构想。

目前,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已完成投资23.97亿元,占总投资的68.6%。营口拥有自贸区、综保区,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加上2015年被交通部确定为国家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201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18年10月入选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一系列“帽子”戴得正、戴得好,营口开放合作高地加速隆起,对外开放能级水平显著提升。


营口自贸区“盆景”渐成“风景”


按照目标定位,营口枢纽将发展其在沟通我国与日韩、东南亚、中蒙俄欧物流合作中的核心作用,构建连接南方、覆盖东北、畅通欧亚的海铁联运服务网络,形成立足东北、辐射东北亚特色物流全产业链高度集成和创新发展的策源地。

另一方面,以港口枢纽为核心,引导现代物流、国际商贸、先进制造等产业集聚创新发展、形成以枢纽促产业、以枢纽带港口、以枢纽联枢纽、以港口带城市的跨区域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昔日“赶早闯世界”,如今“世界在营口”。营口枢纽,客观上联动的是陆海,主观上联通的是世界。这是开放的再出发,更是思想的再出发。

营口枢纽以营口港务集团为建设主体,以混合所有制的沈哈红运公司为运营主体,鼓励、吸引多家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实施多元合作方式对营口枢纽进行开发、建设和运营。同时,营口市支持企业按照商业化运作,自主开展对中蒙欧国家农业、工业制造、信息通信、技术研发等领域投资,共建一批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

在与世界握手中对标国际,营口建立起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用颠覆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打造开放型经济的“软件优势”和“永续磁力”,吸引“投资纷过山海关”,为东北赢得了世界口碑。

从聘请国际知名咨询机构做“第三方评估”,围绕23个一级指标、166个二级指标对全市营商环境进行把脉体检、精准对标,到2000多支帮扶团队走出办公楼,给1549个项目和企业当“管家”,再到“一枚印章”管审批、全国首创“46证合一”,营口速度情结愈发强烈,自贸区“盆景”渐成“风景”。

承载港口型国家级物流枢纽的营口,将呈现东北粮食主产区和老工业基地相关要素的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营口市领导表示,产业链双向延伸、拉开枢纽经济发展空间的营口,营商环境建设也会坚持向“不”动刀,向“慢”加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王艺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