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1.4萬畝小龍蝦基地隱藏了賺大錢“祕籍”!今年他養蝦竟賺1200萬


1.4萬畝小龍蝦基地隱藏了賺大錢“秘籍”!今年他養蝦竟賺1200萬

中午十二點多,剛放下碗筷的潘正福,就立即又和基地的幾個隊長一起,召開每日必須開展的例會,聽取大家日常管理中的細節問題,來佈置和調整工作。“這麼大的基地,我不可能每個區域都巡查到”,而這種區域化管理、具體責任人的方法,正是潘正福的14000多畝基地能實行精耕細作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安徽省小龍蝦養殖面積和產量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隨著“稻蝦綜合種養技術”的示範推廣,小龍蝦產業逐步形成了集苗種繁育、健康養殖、加工流通、餐飲和節慶於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小龍蝦稻田養殖成為部分地區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實施農業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潘正福14000多畝的連片小龍蝦生態養殖基地,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而建成的。

不少養殖戶在進行殺菌、病毒的操作過程中喜歡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具有耐藥性,容易引起疾病的復發,而傳統的消毒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殺病毒或者是細菌不具有廣譜、高效的特性,最新的技術是採用銀離子,通過帶正電荷的銀離子吸引負電荷的病原體後進入病原體內將病原體的官能細胞殺滅從而實現高效、無刺激、徹底的殺菌的效果。



2018年,全椒縣潘氏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正福投資8000萬元,打造了萬畝稻蝦生態養殖基地,採用“稻田綜合種養”新模式開展生產,大部分稻田採用稻蝦連作模式,少部分按照一季稻一季蝦開展養殖,其中3-4月賣蝦苗為主,5、6、7、8月賣成蝦。保守估算他今年養成蝦至少賺了1200萬元,這還不包括種植水稻的收益。他究竟有什麼養殖秘籍呢?


1.4萬畝小龍蝦基地隱藏了賺大錢“秘籍”!今年他養蝦竟賺1200萬

全椒縣潘氏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正福

1

養成蝦一年至少賺1200萬元

最近兩三年,小龍蝦消費市場十分火爆,尤其在7月份以後,小龍蝦市場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正是看到小龍蝦迅猛發展的風口期,加上有消費市場的支撐,養殖戶對小龍蝦的養殖市場前景十分看好。2018年在小龍蝦高價高效益行情的刺激下,當地增加了不少新開挖的蝦稻連作模式的稻田,預計今年全椒縣小龍蝦養殖面積達到20萬畝左右。

2018年,從事小龍蝦養殖近10年的潘正福決定成立公司,承包基地開始大規模養殖小龍蝦。潘正福的萬畝基地劃分為兩部分,其中8000畝用來養成蝦,2000畝用來繁育蝦苗。潘正福表示,今年僅僅是賣蝦苗就賣了幾百萬元,他對繁育蝦苗效果很滿意。

改底的產品種類繁多、琳琅滿目。目前市場上最新的技術是安全高效的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過硫酸氫鉀被稱為第五代消毒劑,綠色安全,對養殖動物刺激小,使用無殘留,目前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認可。但是大家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候要選擇含量在20%以上的過硫酸氫鉀。過硫酸氫鉀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於過硫酸氫鉀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難製片。一般的小廠家很難做到。因此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建議大家看清含量,儘量選擇大廠家的產品。與此同時,製片技術越高,顆粒越小,作用面積越大、越均勻,效果越好。



對於成蝦養殖,他靈活運用南京仕必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仕必得”)“15天養蝦秘法”來規劃養殖管理。今年4月10日,潘正福在8000畝的基地中每畝投放50斤蝦苗,蝦苗規格為150-180尾/斤。由於投放蝦苗規格偏小,他基本上20天左右可以賣一批蝦,至賣蝦結束,畝產利潤約1500元。扣除蝦苗、田租、飼料、藥品、人工、地籠等費用,保守估算他今年養成蝦至少賺1200萬元,這還不包括種植水稻的收益。

1.4萬畝小龍蝦基地隱藏了賺大錢“秘籍”!今年他養蝦竟賺1200萬

快要成熟的水稻

2

精細化管理,各環節分工明確

近兩年,小龍蝦養殖逐漸朝向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但是,受制於管理水平及養殖技術等因素制約,小龍蝦大規模養殖的效益往往與規模不成正比,甚至有些養殖大戶血本無歸。

為了破解大規模養殖小龍蝦管理難題,潘正福依靠多年的養殖經驗,把上萬畝基地化整為零,實行精細化管理,管理責任落實到人。

他把萬畝基地劃分為8個單元小組,每一個單元小組設立正副隊長各一名,遇到農忙或賣蝦時節,各個單元小組抽空互相幫忙。公司管理層下設服務部、購銷部,購銷部主要負責小龍蝦的流通工作。平時服務部對隊長所在單元小組提供技術服務,隊長執行服務部指導的養殖方案,並對自己管理的稻蝦負責,無需管理其他單元小組;副隊長協助正隊長管理工人,共同把所在區域的稻蝦管好,助力小龍蝦健康生長。

小龍蝦的健康快速生長,也與種苗質量分不開。潘正福強調,這8000畝養成蝦的稻田投放的蝦苗是從自己2000畝蝦苗繁育基地選取的優質蝦苗,可儘量減少發生“水土不服”及蝦苗經過長途運輸所帶來的應激。故蝦苗比較適應養殖環境,成活率也較高,加上其全程投餵優質配合飼料,一般一天只投餵一次,投餵量根據天氣、水質和蝦的攝食情況而定。

1.4萬畝小龍蝦基地隱藏了賺大錢“秘籍”!今年他養蝦竟賺1200萬

蝦稻共作

3

控制成本,靈活運用“15天養蝦秘法”

由於成蝦養殖規模比較大,控制養殖成本也十分關鍵。潘老闆靈活運用“15天養蝦秘法”,他一方面通過發酵菌種降低蝦稻田調水成本,另一方面比較注重使用動保產品來殺弧菌、補鈣、內服、改底等,為小龍蝦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養殖出來的蝦底板乾淨、肉質飽滿,有光澤。”潘正福表示,這些蝦能趕早上市賣高價,同樣規格的蝦要比普通的蝦多賣2-3元/斤。

這一說法也得到全國小龍蝦技術專家熊擁老師的認可。熊老師認為,由於潘老闆投放蝦苗規格偏小,150-180尾/斤,為趕早上市賣高價,潘老闆在將近20天養殖週期裡搭配仕必得動保產品使用,比如通過仕必得的丁克來提高小龍蝦飼料消化吸收率,加大投餵量來滿足小龍蝦生長的營養需要。“通過縮短養殖週期,一方面可以節省飼料和動保產品成本,一方面趕早出蝦賣高價,可謂一舉兩得。”

由於養殖源頭得到控制,龍蝦的品質有保證,潘正福基地的蝦受到市場的歡迎。該基地賣蝦高峰時一天曾經賣過10萬斤蝦,發往南方8個水產批發市場。也正因為如此,成立不久的養殖基地就榮獲了“安徽省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萬畝示範區”、“安徽省全椒縣萬春圩國家級萬畝生態龍蝦種苗繁育基地”、“安徽省全椒縣萬春圩國家級萬畝生態稻蝦連作示範區”等稱號。

1.4萬畝小龍蝦基地隱藏了賺大錢“秘籍”!今年他養蝦竟賺1200萬

安徽省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萬畝示範區

對於明年基地的發展規劃,潘正福表示,今年全國大部分新增的蝦稻田明年基本有蝦苗了,明年蝦苗賣高價或一去不返。一方面,他計劃明年把2000畝養殖的蝦苗稻田全部改成養大蝦,並把稻蝦連作模式改為產量更高的蝦稻共作模式,爭取能趕早上市賣高價;另一方面,投入資金把萬畝基地改造成鄉村觀光旅遊勝地,延伸蝦稻產業鏈,進一步提高小龍蝦產業的價值,提高全椒龍蝦在安徽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助力安徽小龍蝦產業蓬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