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孩子小學成績最重要?父母細細思考,比成績更重要的還有很多東西

有一次路過一個小學,正趕上放學。應該是剛進行完考試,有的孩子一見到家長就興奮地彙報每門課程的分數,有的孩子撅著嘴不出聲,家長不停地問。有的家長誇孩子有進步,有的家長批評孩子不細心,還有的家長訓斥孩子為什麼沒考好,還有一位家長聽完孩子的成績,直接往孩子背上使勁拍了幾下,還罵孩子不好好學。

看著這些家長和孩子臉上的喜怒哀樂,我有些不理解,不就是一次考試,何以至此呢?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外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分數不好怎麼保證以後考上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學。

也是,如果能高分考上一所好大學,孩子往下的路就會好走一些。想考好大學,要從小學抓起,必須成績好,保持成績好才行。

孩子小學成績最重要?父母細細思考,比成績更重要的還有很多東西

孩子小學成績真的很重要嗎?

一、小學期間除成績外最重要的是樂趣

其實,作為一名小學生,家長沒必要老是看重考試成績。小學成績好不代表孩子考大學分數就高,這是很多數據可以證明的。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成績優異。這種孩子是極少數,能從小學一直保持到高中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很不容易。

小學的孩子是人生求學的每個階段,也是人生最快樂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快樂成長,追求成績的同時,首先要讓孩子快樂。如果從小就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學習機器,那他們的童年還有什麼樂趣呢。

所以家長們要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等他長大成人生,這些興趣愛好將會讓他受益一生。在培養這些興趣愛好的同時,也同時開發了孩子的智力,讓孩子成為一個多面手。

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是不能每次都要求滿分,只要孩子用心學,願意學,保證優良就可以,不在班裡處於落後就很棒,學會就成。

孩子小學成績最重要?父母細細思考,比成績更重要的還有很多東西

二、小學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六年

小學六年,是家長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的六年。如果一味地只講成績,不管孩子的各種習慣,即使以後這個孩子考上一個好大學,踏入社會參加工作,也不會太受歡迎。

好習慣分很多種,只要家長用心,這些好習慣養成了,孩子不但有教養,成績也不會差。

  • 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

從孩子小學一年級起,就培養孩子的作息習慣,每天幾點睡,幾點起,都要有個規定。家長和孩子一起遵守,一起來完成。這個好習慣讓孩子一直保持到高中畢業,等待上大學後,孩子會很感激爸爸媽媽。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監督孩子每天的生活,比如飯前便後洗手,睡前和起床後一定要刷牙,吃過飯後幫助大愛收拾餐具,平時幫爸爸媽媽打掃房間等等。

只要家長注意在合適的時間,督促孩子去做這些事情,並給以鼓勵和誇獎,孩子會慢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人見人愛的即懂事又整潔的小朋友。

  • 培養孩子的主動學習習慣

用心的家長,會從小給孩子營造一個愛學習的書香氛圍。和孩子一起學習,做孩子的榜樣。只要家長孩子有第一次作業起,就能陪孩子一起學習,要求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不拖拉,不放棄,孩子漸漸會形成一個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孩子知道主動學習後,家長監督孩子,言傳身教,給孩子一個把學習放首位,學完再玩的理念,這些孩子學習不會差的。

孩子小學成績最重要?父母細細思考,比成績更重要的還有很多東西

三、小學是眼界開闊的時期

如果將幼兒園時期看作是一個生活閒散漫無目的的孩童時期,那麼小學就是孩子真正的意識到自己與外界緊密關聯的時期,也就是眼界開闊時期。眼界開闊並不一定是指的外出看過多少風景,也不一定指的是孩子懂了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夠思考自己遇到的一點一滴,有順利有挫折,但這些也同樣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磨刀石”。

孩子在小學,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六年級,既能夠通過與同學、老師的交往懂得“人情世故”,也會在自己知識儲備過程中展開新的希望追逐,更有對於外界大千世界的嚮往和目標,這些都是小學這幾年孩子的感悟。

他們的感悟雖然不如成年人那麼深刻,但從他們年齡來說,他們已經開始對未來進行思考,對自身情況也進行憧憬,更好的提升孩子自身的思維和感想,更好的開闊了孩子的眼界。

孩子小學成績最重要?父母細細思考,比成績更重要的還有很多東西

小學期間,只要孩子懂得主動學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不差,家長就可以滿足了。多方面培養孩子,讓孩子全面發展,待到初中時,讓孩子保持小學養成的學習習慣,再加倍努力,相信孩子不會差。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用愛分享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