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曹操的出身背景是什么?

苦难是一种磨炼


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是根正苗红的世家子弟,是官三代的同时也是一个富二代。为什么这么说,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1、曹操出生官宦世家,是名副其实的官三代。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陈寿《三国志》开篇就将曹操的身世说的明明白白了。曹操的养祖父曹腾是曹参的后人,好好的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后,也不知是怎么混的,居然入宫成了太监。不过曹腾这人比较有能力,历事四帝未尝有过,被封为费亭侯。并且举荐的官员数不胜数,位列公卿的还不少,在当时的士林之中还是有不小名气的。所以他死之后,为后代(主要就是曹嵩、曹操父子)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不仅有经济上的,也有政治上的。

腾用事省闼三十馀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后汉书》

曹腾是个太监,虽然因功封费亭侯,可是没有后代,无人继承香火。左思右想之后就过继曹嵩作为自己的养子,曹嵩原来是夏侯家的孩子,所以就改姓曹,延续了曹家的香火和爵位。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曹瞒传》、《世新说语》

曹嵩这个人凭借着养父的关系,先在朝中捞了个司隶校尉来做。汉灵帝时期,曹嵩被拜为大鸿胪、大司农,先后掌管国家财政礼仪,位列九卿。在太尉崔烈被灵帝罢免后,曹嵩通过关系和钱财,居然做到了”三公“里的太尉。

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续汉书》

所以说曹操的父亲是太尉,曹操的爷爷是侯爵,曹操的祖先是西汉开国元勋曹参,这么一个家世,放在任何时候,那都是根正苗红的世家子弟,妥妥的官三代。

2、曹操是个富二代,颇有家财,身价比较雄厚。

曹操的父亲曹嵩不是个清廉的人,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这个时候已经发家了,可以说是富甲一方。到太尉崔烈被罢免,曹嵩眼皮子都不眨一下的,直接花了一亿万五铢钱,买了太尉,位列三公。

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后汉书》

曹操家底子非常厚实,刺董失败之后,从董卓那儿一路小跑回家,散尽家财,立刻就拉起了几千人马,这是什么概念?打个比方,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在当时可是地地道道的土豪。可是张飞变卖看家产之后,却也只给刘备招揽了300人马。可见曹操的家底是相当丰厚的。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三国志》

而且曹嵩在曹操起兵之后,为了安全起见,带着一家人跑到徐州琅邪躲避战乱去了。估计曹嵩去琅邪,也不会委屈自己,肯定是带走了不少的财物的。要不然在曹操在兖州立稳脚之后,让人接曹嵩回来的时候,却因财物外露被人杀害。

前太尉曹嵩避难在琅邪,其子操令泰山太守应邵迎之。嵩辎重百馀两,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掩袭嵩于华、费间,杀之,并少子德。——《资治通鉴》

所以说曹操的父亲曹嵩经过努力,积攒下了丰富的家财,使曹操成为了稳稳当当的富二代。在起兵之初,不用为钱财辎重操心。


巴陵人说历史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是西汉时期著名丞相曹参的后代,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出生于沛国谯县。



  曹操有一个较为显赫的家世,曾祖父名叫曹节,字元伟,有很高的德行,有一次,邻居家丢了一只猪,巧合的是,这只猪与曹节家的猪长得很相似,这家人便把曹节家的猪当作自己家丢的猪领走了,而曹节却不与其争辩,任凭这家人把猪带走。后来,这家人的猪又自己跑回来了,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错要了曹节家的猪,这家人非常惭愧,于是便把领错的猪给曹节家退了回来,并表示了歉意。曹节微笑着接受了本来就属于自己的猪。这件事说明了曹节这个人的为人,他的这种德行深受乡亲们称赞,大家给了他很高的评价。
  曹节有四个儿子:长子伯兴,次子仲兴,三子叔兴,四子季兴,季兴就是曹腾,也就是曹操的祖父。



  曹腾早年任黄门从官,即皇宫中的小太监,永宁元年(公元120年),邓太后下诏在年龄小的黄门从官中选择温和谨慎的人配置在皇太子身边做侍读,曹腾被选中了。曹腾在太子身边深得太子喜欢,甚至连平时饮食和赏赐的物品也与众不同。顺帝即位(公元126年)后,曹腾由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曹腾在宫中30多年,前后侍奉过四位皇帝,却从没有过失误,而且善于给朝廷推荐贤能之士,所以大家众口一词,对他评价非常高,从未有人说过他的坏话。他所推荐的人,如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都位至公卿,表现不凡。
  与父亲曹节一样,曹腾也有与人为善的品德,蜀郡太守通过计吏写信表达对曹腾的敬重,被益州刺史种暠发现,种暠在函谷关搜获了蜀郡太守给曹腾的信函,便上书朝廷将太守和曹腾一并告发,认为曹腾作为内臣却私自与外任官员交结,有违职责,请朝廷免其官职,治其罪责。皇帝却为曹腾辩解说:“信笺是从外边发过来的,并不是曹腾发出去的书信,这不是曹腾的过错。”于是便把种暠的上书给压了下来。尽管种暠这样对待曹腾,曹腾却不以为意,反过来经常称赞种暠,认为种暠能够尽职尽责,实属不易。后来种暠也知道了曹腾这种美德,官职升为司徒后还给人说:“今天得以升到三公的职位,是因为当年曹腾对我恩重如山啊。”


  曹腾品行高洁,不计私怨,所以深受大家拥戴。桓帝即位(公元147年)后,曹腾凭借是先帝旧臣的资格,又因为他以忠孝知名,所以被封为费亭侯,而且加位特进。等到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即位后的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腾又被明帝追尊为高皇帝。
  因为曹腾是宦官,所以他收养了曹嵩作养子。


  曹嵩字巨高,具体祖父、父亲等祖先是谁已无法考证。曹嵩也是一个性格谨慎质朴的人,还非常忠孝。早年做司隶校尉,汉灵帝时候被提拔为大司农、大鸿胪,官至太尉。是曹操以前曹氏家族官职最高的人。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后的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嵩被曹丕追尊为太皇帝。虽然不知道曹嵩的父亲是谁,但是,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曹嵩其实是夏侯氏之子,是后来曹操的大将夏侯惇的叔叔,所以后来夏侯氏在曹操的政治、军事活动中异常积极,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曹操的家世来看,曹操出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曾祖父曹节有很高的德行,而且为人很好,这为曹氏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祖父曹腾身为宦官,虽然在皇宫中人们评价甚高,而且也深得太子和皇帝的器重与袒护,本人又很勤勉,权力也很大,但实际上社会地位并不高,所以后来在曹操和袁绍的征战中,袁绍的手下陈琳就在讨伐曹操的檄文中大骂曹操为“赘阉遗丑”,意思是宦官遗留下来的孬种,这是非常恶毒的人身攻击。所以,曹操的出身应该说既有高贵的血统,又有为人所不齿的祖先。


师古社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那宦官怎么能有后?不急,在下为您慢慢道来。据史书《三国志》记载,曹操祖辈曹萌,生有四子,曹萌一介布衣,亲祖父曹朗是家中老大,老四是曹腾,当时家境贫寒,老四曹腾幼年期几乎无法养大,为了生存,年幼的曹腾进宫当了太监。

进了宫的曹腾,开启了人生中漫长的宦海生涯,可皇宫内的太监多如牛毛,如何才能在这众多的太监中得到皇上的赏识,这恐怕比宫女受到临幸还要难。俗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机灵的曹腾看见当时的太子刘保,一番盘算计上心头。曹腾悉心照料太子刘保,不失时宜地嘘寒问暖。小太子感动万分,从而曹腾的地位也是一路飙升。


刘保即位后,曹腾一路官位亨通,一直位及中常侍、大长秋。此后,曹腾在宫廷里面供职三十多年,经历了四位皇帝,都未曾有过失,并前后举贤数十位,推荐了一批得力官员,尤其在拥立汉桓帝是立有大功,在汉恒帝登基后,被封为费亭侯。


前文提到过曹操的亲祖父曹朗,为何后来的祖父变为曹腾呢?是曹朗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了曹腾,也就是曹嵩。依靠养父的关系,曹嵩的官运也是一路亨通,再加上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


综上诉述可见,曹操出生背景可谓是官三代,也是一个富二代。


云中书翁


曹操魏武帝(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三国志魏书武帝》:“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曹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汉桓帝在位的时候,宦官曹腾的官职是中常侍大长秋,之后被封为费亭侯。曹腾因为是宦官,不能生育,这么大的家产也没有个继承人,于是呢,收了一个儿子,叫曹嵩。曹腾死了之后,曹嵩继承了侯爵,最后曹嵩当了汉朝的太尉,没有人不知道曹嵩的身世,曹嵩就是曹操的爹。

所以曹操是三公之后,但也被人称为“腌宦”之后,因为他爷爷是太监。


老三扯談


曹操的父亲是曹嵩,官至太尉。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说曹操出身于宦官家庭。

至于曹嵩本姓,《三国志·太祖纪》曰“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也就是说曹嵩的来历谁都不晓得,不知道他原本姓甚名谁、哪里人氏。但当时东吴人写的曹操 传记《阿瞒传》则说“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这也就是后世(包括《三国演义》)说曹操本姓夏侯的依据。

现在,意见依然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曹操血缘确实是“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不知道是哪来的。还有一派学者认为《阿瞒传》说得不错,他确实是夏侯氏。不过前些日子复旦大学古DNA验证,说曹操DNA出自曹氏,换言之传统的两派意见都不对,曹嵩是从曹家本家抱养的。

至于说曹嵩父亲名叫“夏侯睿”什么的,大家千万别信,我真不知道怎么会冒出这个人出来。莫非是出自哪本网络小说?



乡村爱国爱家


曹操可以说是官二代,富二代。

他的父亲叫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

曹腾是东汉非常重要的一名宦官,曾经侍奉过四位皇帝,深得汉顺帝的宠幸,他也是谋立汉桓帝的关键人物。因为拥立皇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任大长秋,就是负责皇后长秋宫的大太监,权力很大。从史料的纪载来看,曹腾这个人,并无太多劣迹,在大太监里算是比较正直的一个人。

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来路不明,《三国志》里称“莫能审其本末”,不知曹腾是从哪抱养来的。有的说曹嵩是曹腾的侄儿,也有的说他原本是夏侯家的。有了曹腾这么个大靠山,曹嵩的仕途一路顺风顺水,到了桓帝末年,他当上了司隶校尉。

熟悉东汉史的读者对司隶校尉这个官职当不陌生,其职责乃是监察京师一带百官,手握生杀大权,东汉许多著名人物,包括李固、李膺、阳球以及后来的袁绍、曹操,都担任过司隶校尉。

由于出身于官宦之家,曹操拥有的资源之丰富,是刘备、孙坚父子所无法相比的。比如说曹操年轻时,就得到身为三公的桥玄的器重,也正是在桥玄的推荐下,曹操才结交了著名的许劭,许劭称他:“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正因为出身名门,曹操在二十岁时就正式踏上仕途,因举孝廉而为郎官。举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就是由各地向朝廷推荐有孝行、廉洁自律之人为官。当然这种制度后来也流于形式,成了官宦子弟挤身仕途的借口。对比一下刘备的早年,曹操真是太顺风顺水了,这与他的出身高贵是有直接关系的。


君山话史


曹操,出身于一个身世显赫的官宦家庭,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阿瞒即是个官三代又是个富二代。

1

曹操的祖先,是西汉的相国曹参——尽管这个说法有待考证。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三国志·武帝纪》)

相国就是对丞相的尊称。

曹操的养祖父曹腾,是个宦官,先后侍奉过四位皇帝,并且没有什么过失。经他所推荐的官员不计其数,位列公卿的也不少。

腾用事省闼三十馀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后汉书》)

汉桓帝时期,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受封费亭侯。

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

这些官究竟是干什么的?我们逐一来看看。

中常侍,宦官名,掌管传达诏令及宫中文书,权力很大;大长秋,官名,东汉时多为宦官担任,为皇后亲近侍者,掌管传达皇后旨意及宫中事务;费亭侯,侯爵的一种,根据功劳大小分为县、乡、亭侯,各享数目不同的食邑。

曹操的父亲曹嵩,其实是曹腾的养子。

桓帝世,曹腾……养子嵩嗣……(《三国志·武帝纪》)

曹嵩本来的出身颇有争议,有史书说没人清楚他的来历,也有史书说本为夏侯氏之后。

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国志·武帝纪》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三国志注·曹瞒传》)

曹嵩先后在朝中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直至官拜太尉。

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续汉书》)

养子嵩嗣,官至太尉。(《三国志·武帝纪》)

那么,这些官职又有什么实权呢?

司隶校尉,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手握生杀大权;大司农,汉朝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可是个肥缺呀;大鸿胪

,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藩属国事务,位列九卿之一;太尉,官名,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

综合上述信息,曹操的祖先是丞相,祖父是侯爵,父亲是太尉,这样一个官宦家世,不可谓不显赫,妥妥滴官三代。

2

说完了曹家显赫的身世,再来抖一下其家底。

曹操的父亲曹嵩,家底到底有多厚呢?

前面说过,他官至太尉,这个太尉就是花钱一亿万买来的,其家底由此可见一斑。

嵩灵帝时货赂中官及输西园钱一亿万,故位至太尉。(《后汉书》)

后来,曹嵩避难于琅琊,竟也随身携带“辎重百余两”。也正是由于财富外露才引来杀身之祸。

前太尉曹嵩避难在琅邪,其子操令泰山太守应邵迎之。嵩辎重百馀两,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掩袭嵩于华、费间,杀之,并少子德。(《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

到了曹操,虽然没有他老子那么阔气,但也出手不凡。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三国志•武帝纪》)

即使说曹操号召力有那么强,费用也不是一个两个子能解决的,显然不是卖鞋织席的刘皇叔所能比的。

根据以上史书记载,曹操的家底还是相当丰厚的,也算是一个妥妥滴富二代了。


晓晖文史馆


曹操,字孟德,别名一名吉利,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出生在沛国谯县,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名望很高,被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三国志记载曹操的远祖是汉朝初期的相国曹参。曹家与夏侯家有密切关系,夏侯、曹氏,世为婚姻。后来成为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曹操实为夏侯氏,夏侯惇和夏侯渊与曹操为堂兄弟。



国版老酒张美娜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还被升迁为太尉,位居三公,曹仁的父亲是侍中、长水校尉,曹洪的伯父是尚书令,曹休的祖父曾经是吴郡太守,足见曹氏地位之显赫。虽说曹腾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并因此让曹操招人诟病,但曹操出身不凡的事实是无法磨灭的,



古今牛人汇


如果说刘备是落魄皇族逆袭的话,那么我们的曹操就是一个官二代的奋斗史。为什么这么说呢,前言我曾提到过关于当时东汉最有权威的三个身份,名士、外戚、世家。能得其一就能称霸一方,而恰巧我们曹操三者皆有,这种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决定了曹操注定不平凡的一生。

曹操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东汉这三个身份在当时是什么地位。

名士

名士不用多说,三国演义中对名士的描写不在少数,对其在历史中的作用虽有夸大之嫌,却也算是中肯,曹操出生世家,父亲是曹嵩,曹腾的养子。是由夏侯家族过继给曹家的,曹家为官家,夏侯家是豪门世家,致使曹操从小接触的人,如乔玄、许子将、都是当时的名士,再加上曹操本身聪慧过人,博览众家之所长,除了军人的霸气外,更有着文人的儒雅,出口成章,得到了当时大部分文人的仰慕,声名鹊起,是当时毫无争议的名士。

曹操

外戚

在说到外戚,或许人们对外戚这个词十分反感,毕竟汉朝的落寞始于外戚专权,阉党之乱。但大家别忘了,这是因为外戚专权,他们的势力是十分强大的,曹腾,被认为是汉相曹参之后。他侍奉过东汉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四位皇帝,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亏了中常侍曹腾,曹腾也因此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如此背景给了曹操在政治上无形的帮助,让他能够在官场上平步青云,权利的游戏曹操比之刘备更能把控住驭下之道,这也是为什么在曹操死了这么多年,直到曹氏一族被清理出权利中心后,司马懿才敢反叛的原由。

曹操

世家

曹操的父亲本姓夏侯,夏侯家族在中原一代是当之无愧的世家,这里我为什么一再强调世家的地位,原因在于人口。当时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百姓为了能吃口热饭,大多会选择依附一些地主,而这些地主通过剥削百姓,获得资金,继续兼并土地,久而久之,土地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家族越发强大,这便是世家存在的原由。我曾提过当时人口是第一生产力,这也就充分能说明为何曹操一回到老家,军队马上就能成型了,那时的族兄弟和我们现代可不同,是真的亲密无间,试想下,天下都知道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遭到通缉,凡是抓到曹操送到董卓那,定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夏侯兄弟二话没说,带人就来帮忙,对于这点,我们现代人是否该反思呢。

曹操

曹操的背景让他的眼界高于其他人很多,接受的资源也是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古人诚不我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