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气魄沉雄 风姿挺劲 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的叶恭绰书法

气魄沉雄,风姿挺劲,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

“气魄沉雄 风姿挺劲 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的叶恭绰书法

晚年叶恭绰

叶恭绰一生居京时间最久,又生于此地,可谓名重京华。

“气魄沉雄 风姿挺劲 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的叶恭绰书法

现存北京西城区西四南大街的叶恭绰题“元万松老人塔”

他的书画俱佳,写字喜用一种朝鲜所制之笔,名“崩浪”,很是奇特。

他的书法精湛绝伦,“气魄沉雄,风姿挺劲,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与之交往甚深的后辈启功评其书云,“天骨开张,盈寸之字,有寻丈之势。谓非出于异禀,不可得也。”。据时人称,他的书法置众作之中,明者一眼即可辨出,可见其书法面貌之独特。

从习帖到尊碑

“气魄沉雄 风姿挺劲 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的叶恭绰书法

叶恭绰行草书札

谈到取法,叶恭绰早年“在家庭的熏陶和自己努力下,青年时代就奠下了良好的书法基本功”,最初以颜、柳为宗,先后临习了《多宝塔碑》、《勤礼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进行了正统的唐楷训练,后对家藏《胆巴碑》真迹临摹甚勤,笔法取赵孟頫,却剥去了赵书之柔媚甜俗,一变而成挺拔刚劲。其书结体取自褚遂良《大字阴符经》,在谨严中求变化,并掺入些许险笔。

后来,他还受康有为碑学思想启发,精研《广艺舟双楫》,一度转宗碑学,从先秦两汉刻石到六朝墓志均有涉猎,提出了“书法应当以篆、隶为根本。……学书应以出土木简,汉、魏、南北朝石刻和晋、唐人写经为基础”的理论。这一时期,

“他主张写碑,而不赞成临帖。”,并重视从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时人书法创作风格中加以借鉴,尤对近代名士书风有客观的认识。

“气魄沉雄 风姿挺劲 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的叶恭绰书法

叶恭绰为友人王秋湄遗墨题签

居闲时,他与张善孖、张大千、吴湖帆、陈巨来、郑孝胥、傅增湘、张伯驹等来往密切,通过各类雅集活动,切磋技艺,交流心得,见到了众藏家私人庋藏的历代书画名迹,进而提升了自身的审美层次。

重归帖学

“气魄沉雄 风姿挺劲 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的叶恭绰书法

叶恭绰行楷书题跋

中年以后,随着视野的开阔,叶恭绰逐渐认识到帖学书法必成复兴之势,将注意力再次转向帖学,作书多以行草面目示人。

这一时期,他钟情于宋黄庭坚草法,并以此为根基确立了自家面貌。由于深厚文化之积淀和学养之浸润,使其草书发生了质的飞跃。

蜕化成蝶

“气魄沉雄 风姿挺劲 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的叶恭绰书法

叶恭绰行楷书八言联

叶恭绰草书在继承二王传统之上,将褚遂良、赵孟頫与北朝碑刻相结合,以山谷体势加以舒展,最终形成了一种体势雄肆、碑帖兼容的行草书风。

“气魄沉雄 风姿挺劲 一扫三百年来的呆滞衰弱风气”的叶恭绰书法

叶恭绰题签

此书风既有碑之穏健,兼得帖之灵动,于厚实凝重中充满了放纵的自信,书作中时现碑派之险笔,并辅之以清新隽永的书卷气,使其书格远超于常人之上,一派古典新生之风采。

画家黄苗子曾回忆道,叶恭绰在“六七十岁以后,更是得心应手,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特别是二尺以上的大字,写得神采飞扬,气势饱满;一直到八十多岁,写小字还是手不发抖,通篇精力充沛,结构浑成。”(未完待续)

(作者邹典飞系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京派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