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携号转网”真的能把中国移动打垮吗?

vickelly


携号转网,是否能将中国移动击垮?

客观的来讲,我觉得不可能,毕竟移动用户的基数,应该相比较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使用人的基数最大,尤其语音通话方面占据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以及很多地方信号覆盖的优势,其他两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偏远山区基站,信号覆盖没有中国移动,覆盖范围大

再来说中国移动宽带网络,相比较其他两家的资费,即便是网络不稳定,但对于30几块钱100M的宽带来讲,很多家庭还在使用,能够满足日常微信聊天,视频的观看,等等,最基本的需求

其他两家,我们这里的宽带为例,中国电信是50块钱一个月,50M宽带,50g的全国流量

中国联通,70块钱一个月,100M的宽带,先不说网络稳定,很多家庭,尤其一些偏远的地方,人们在乎的是资费的多少,对于网络质量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高

虽然中国移动,在套餐资费上,乱扣费,套餐变动,争议比较大,但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说好说坏等人各参半,也有一部分用户说中国移动使用的挺好的

而且包括携号转网,目前来说没有全国全面展开,至于是否全面展开,这个很难说

对于中国国情来讲,应该是不会让中国移动倒闭,也不可能倒闭

你对携号转网,有什么看法?欢迎一起探讨,说出你的看法


侠客挨踢数码


虽然我的移动号选择了8元保号套餐,虽然我一向看不惯移动的霸王条款,虽然我对移动在4G方面的表现十分失望,但是不得不说,仅仅一个携号转网,真的撼动不了移动的地位。

进入2018年,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元月份新增4G用户数量来看,联通首次打败移动,这被很多媒体解读为移动要凉的先兆,个人认为这话说的为时尚早,移动在4G用户数量上占据压倒性优势,依靠二十年积累的口碑和良好信誉,不是那么容易倒下的。


先来看看网友对移动看不惯的几点:

1.套餐价格。虽然之前3家的4G资费半斤八两,但是从2016年开始,联通和电信积极响应国家提速降费的号召,推出了众多性价比爆棚的互联网套餐,其中不乏腾讯大王卡,阿里鱼卡这些神卡,到2017年底,仅大王卡用户就有5000多万。更让人拍手称快的是,联通和电信在去年下半年开放了老用户自由转换套餐的通道,这让老用户与狗不能办理的万年老梗成为历史。而移动这边却是反其道而行,对国家的号召阳奉阴违,万年5元30M流量,1毛9一分钟本地通话被评为最实惠的流量语音包,因为他推出十年来从没有涨价。

2.服务质量。这一点不得不喷一下移动,垄断导致服务质量严重下滑。身边的例子,我母亲大人的15元神州行最低消费套餐几乎两三天就有一条短信一个电话,催促或者建议更改为38元某某套餐,我大致看了一下,38元包300M流量50分钟通话,你忽悠谁呢你?后来还是我接了电话把客服吼了一顿,这才消停。移动拿这些对互联网套路完全没有概念的老人来开刀,真的是让人恨得牙痒痒。此外,移动为应对联通和电信的狂轰滥炸,也还是做出了一些反应的,但是面对移动的充满噱头的新套餐,劝各位还是擦亮了眼睛,这里面的套路不多几个心眼可是看不出来。

3.网速。移动这么高的套餐,如果网速过关也就算了,但是移动的网速却是3家最慢的,笔者手边正好有三家运营商的手机卡,在很多地点对比过三家的速度,联通和电信普遍领先移动5倍以上的速度,一点不夸张。

说了这么多,回到正题上,携号转网移动会凉吗?笔者认为不会,因为移动完全可以在携号转网开放后监控市场情况并灵活做出应对,届时只要推出低资费可随意互转的套餐,那么愿意转网的人必定会大大减少。而且携号转网初步是在2020年,到时候5G已经商用,网速可能不再是移动的短板,那还有什么理由支持网友转网呢。

总之,用户永远是待宰的羔羊,在套餐上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就好,谁家的兴衰,和我们又有多大的关系?反倒是三家竞争的越厉害,我们才越该高兴,不是吗?


最美是有且仅有


关注我,获取更多深度解读


当然不会,怎么可能会把中国移动打垮。


移动用户数最多

中国移动用户数达到9.25亿,宽带用户数达1.57亿。中国电信的移动用户则为3.03亿,宽带用户数达到1.46亿。另外,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达3.15亿,宽带用户数仅为8088万,在12月份甚至出现减少了22.1万户的情况。


用数据说话,电信联通用户加在一起都没有移动用户数多,请问这么打垮移动,靠幻想么?


携号转网并非万能

携号转网并不是万能的, 携号转网在于,可以不改变电话号码,保留号码,转改运营商,说白了,就是你可以用着移动的号码,转到联通,享受联通的套餐服务。

但是这种情况,对于00后而言,越来越没有约束力了,善变的00后经常更换电话号码,用到欠费,换;号码不喜欢,换;换城市念书,换;套餐不喜欢,换。

比起麻烦的携号转网,直接更换号码才符合00后的性格。同理,大多数人都是一样,除非特别念旧或者做业务的人,他的电话号码不仅仅是号码,更是人脉和客户源,这样才会一直保留着号码,携号转网对其而言更有意义,而其他人,换号码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再加上现在微信联系越来越方便,用户打微信语音、微信视频的次数甚至超过了通话次数,曾经移动运营商对微信语音功能如临大敌,有了微信联系,不怕更换号码失去联系的情况发生。


持续增长的用户

最后,用户实际上是持续增长的,你去运营商营业厅蹲点就能发现,每天依旧有很多人来开户办理新号,加上很多小朋友长大成人,他们也是新开户的主要消费群体。

移动的用户在流失,联通电信也同样在流失,有用户从移动携号转网到联通、电信,联通、电信也同样有用户转入移动,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实在没有必要唯恐天下不乱张口闭口打垮移动,打垮联通。

毕竟央企,毕竟刚需,每个人都需要号码。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原创不易,你的关注和点赞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吴怼怼


首先我先把结论放出来,不会,而且是一定不会。

携号转网这个事情其实很早就被提出来了,2008年我国开始进入3G时代,因为其一是CDMA网络联通剥离,一些133用户不想使用电信而继续使用联通,其二是联通得到了产业链最成熟的WCDMA牌照,使用体验好。为了方便用户,携号转网的概念就诞生了。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3G制式,在当时携号转网有个“小规则”,就是TD-SCDMA,中国移动的用户不能转出。

从2006年工信部630号文下发,到现在已经12年过去了,携号转网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目前为止也只有五个省份可以携号转网。现如今一个用户双卡或者多卡的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北京更是高达每百人170张卡,实际上携号转网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另一方面,估计当时提出携号转网时,没有考虑到其实施起来的复杂性。

如今携号转网的意义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对不同套餐的不同需要,将选择权交还给用户,进一步加大通信市场的竞争力度。但是就目前三家运营商的形式来看,只要中国移动愿意,吃下另外两家的其中一家只是时间问题。


同道众人


省省吧,你看哪个朝代改朝换代,不是普通百姓遭殃,上层人物摇身一变,又继续作威作福的?携号转网真来了,中国移动马上就可以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为革命者,继续享用自己的大蛋糕。一种说法是,人对痛苦的记忆只有7秒,哪怕再痛,7秒后就忘了麻木了,移动伤你再狠,真携号转网了,你也很快就忘了。


徐德文科学频道


“携号转网”不能把移动打垮,只能细化用户市场,让不同特点的用户归属到不同运营商。目前,在“携号转网”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携号转网”试点城市目前还只有极少一部分

截止到2018年12月1日,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各运营企业才全面向用户开放“携号转网”业务办理。

二、流程得到了优化,但存在转网门槛

虽然各个运营商对网内用户提供了转网业务,但是由于受到之前用户与现有运营商存在“终端捆绑”和“宽带捆绑”消费协议,用户想即刻转网往往得不到实现。

三、转网后,线下线上缴费还有优化的空间

转网后,用户需要到新的运营商门店或线上指定APP上缴费,存在一定的麻烦。同时,通过第三方线上缴费时,还需特别标注“携号转网”用户,防止缴费错误。

四、各个运营商在当地执行时,动作参差不齐,用户得到的服务口碑不一。

五、5G时代的到来,运营商在推动淡化携号转网

携号转网的全面到位是2020年,这个时间点是5G全面投入运营的高速发展期,运营商更加希望用户能够通过双卡双待方式,保留原号码,并尽量使用5G新号码。


寂寞高手XT


不可能!

移动就算再差,用户数据摆在哪,占据的市场份额和数据基站也是不可忽略的,更何况携号转网限制太多,导致很多用户想转也转不了,即使能转,俗话说的好“天下乌鸦一般黑”,你很快就会发现其他电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因此把中国移动打垮几乎是不可能的。

虽说移动不可能被携号转网打垮,但如果不做出改变,终将毁在自己手里。

移动之所以失去民心,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1、流量费太贵,移动和电信同样的48元不限量套餐,移动能用的流量就比电信少,另外移动“百年不变”的套餐流量价格也是呗大家吐槽的一个点,在电信联通想着办法降价吸引用户的时候,移动始终能够“波澜不惊”地保持一个价格长达数年之久,价格高就算了,由于用户数量庞大网还慢,尤其是5g即将出来的时候,移动整个网络呈间断性的卡顿,在同一个地方电信联通都好好的,移动流量必须走到阳台开阔地带才有网…

2、频繁打电话推销,这是三大运营商的通病,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打电话推销套餐,前一阵子总打电话让我把48的套餐改成89的,说了无数次不需要依旧每天打电话,但其实说的是48套餐,每个月至少需要80才能勉强保证不停机,各种增值业务费和莫名其妙多出来的项目让人一头雾水。


3、价格不透明,停机扣费莫名其妙,另外流量无限量套餐更是个坑,签了合同没仔细看几年后才能改,现在想转网也转不了,1GB流量本来也用不了多久,10GB更是用不了几天,一旦限速出门买个东西都费劲,一堆人排队等着你付钱,如果购买提速套餐,15元3G最多用3天,看两部电影1G就没了,除非天天在家用WiFi,否则一个月的话费怎么也得八九十,移动对于停机更是毫不含糊,当它给你发短信没有话费,只留24小时需要尽快交钱的时候,往往不超过十分钟就会突然停机,不知道是短信有延迟还是怎么回事。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许多事情总是老实人吃亏,好人吃亏。

因为坏人大都能言善辩,属于变色龙系列,现在管理松对他有利,他就可劲坑无法脱离他控制的用户,当管理对他不利需要调整的时候他们信息灵通,又会抢先调整政策吸引适应用户,因此他们什么时候都不会做吃亏的买卖,他们的心里只有利,没有义,因此想自动让他们长良心不可能,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惩罚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

像联想,移动这样的龙头起到了反作用,希望老百姓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什么叫自食恶果。


陈庚子


感谢您的阅读!

中移动是多遭人不待见呢?从“携号转网”到“5G频谱划分”问题,中移动一直被受人争议,很多人似乎都想移动会走上衰退的路。但是,“携号转网”确实会对移动影响,但是并非打垮移动。
人生不是赢在起点,而且赢在转折点。移动就是抓住了几次机遇,才慢慢的走上了现在的霸主地位,但是,有的时候转折不好,就可能走向另一面。

我们发现一份携号转网的数据中:在五个试点省市,45万三大运营商用户进行了携号转网,其中电信被转入用户16.8万,联通转入14.7万,移动被转入到25万(2016年12月底),这份数据,很生动的描绘了大家对于移动的粘性比较低。

移动给很多用户得印象是:资费贵,信号好!优缺点并存,但是因为长时间使用,我们会对移动的一些行为造成困扰,为什么套餐变化太快,为什么之前的最优惠套餐几个月后可能就变得最不划算呢?

比如我自己年前的全球通任我用238元的套餐,当时就看中无限流量,结果现在套餐无限流量最低为68元。而且,我们自己查询才知道。这方面让很多人不能接受。


所以,套餐的多变,让很多消费者损失比较大。当然携号转网并不能够改变移动的地位,但是会对移动的用户产生一定量的丢失,毕竟移动在信号网络等方面,在三大运营商中表现最突出的。


LeoGo科技


中国移动不用打都会夸,因为中国移动以到了人人叫打的地步了,但中国移动还在不停的作死,一会加这加那,消费者不知情之下就乱收费!我都保号7个多月,没有打过电话,通长都在关机状态下,还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软件自动生成,发现打10086是会帮你消了,但以扣费用和谁要去,国为有一些东西与中国移动号邦着,现在正在慢慢以除,到时会果断的离开中国移动,困为中国移坑太多了,还很复杂,还很没有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