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疫情,讓整個社會對房地產的需求處於持續上升趨勢。


疫情,讓更多人對各類地產產品重新做出審視。

之前傳統意義上的好房子可能已經不是好房子,之前看不上的房子可能越來越搶手。


今天我們要關注的是疫情中新晉剛性需求——公寓。


01 房地產新晉剛性需


前兩天公司小夥伴小武返鄭復工,本來一路火車、汽車暢通無阻,眼看就要到家,心裡正高興,誰知卻在自己家門口吃了好大一個閉門羹。


原來小武住的是合租房。


同租的室友經隔離好幾天,小武回來意味著他們之前的隔離作廢,需要重新開始,所以他們不願意讓小武進門。


當時已是深夜12點多,無奈之下,小武只好拖著行李,在附近找個賓館住下。


奔波一天的小武,心裡五味陳雜。


一方面,他感到人情涼薄。

另一方面,理性告訴自己,室友也迫於無奈,不能全怪他們。即便室友讓他進去,他也覺得欠了一份人情。


經過這一次的“流落街頭”,望著回不去的出租屋,小武買房的意向更強烈了,他心裡暗暗想著:哪怕買個小公寓,也比一直合租要好。


小武的故事在各個城市上演。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湖北籍在京工作的石女士,租的也是合租房。


同住的室友忌憚她的湖北籍身份,根本不聽她來回私家車、在家沒接觸外人的解釋,趁她出門拿東西的時候被將她反鎖在門外,任民警、中介勸說,就是不讓進。


雖然有些合租室友的行為確實過激,但不能否認,新冠時期,合租危險係數確實很高。


北京一個保潔感染後,由於一直住在集體宿舍,結果宿舍另外10人全被感染,無一倖免。


數據表明,聚集性感染86%都是家庭感染。


合租的防護和隔離都受到很大的障礙,如果你在網上簡單搜一下,你會發現,復工時期,關於“合租房內該如何「自保」與「互保」”以及“合租房如何隔離防疫”的話題非常多。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很顯然,合租青年的焦慮正在蔓延。合租群體,正成為本次疫情復工中的敏感群體。


基於此,在身體和精神上都受到深深刺激的青年男女,由衷地大呼:等疫情過去,我一定要買一套房,哪怕是公寓。


等疫情結束,一定要買套房,這是很多人的共識。


但是對於條件受限的人來講,等疫情結束,買套公寓也許才是最現實的想法。


公寓,是疫情以來,居家隔離兩個月之後,被髮掘出來的新晉剛性需求。


02 倒戈公寓的4大群體


在一線城市,越是年少有為群體,越青睞公寓,公寓已經成為很多高質量白領的標配。


因為大部分時候,相比意外不斷的群居生活,公寓生活的幸福感、自由度、品質感會更高。


不信你看,抖音裡,精緻的上班族都住/租進了小而美的公寓。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那些本身看好公寓的人我們就不說了。我們來說說,疫情中,對公寓態度“倒戈”的4大群體。


1,租房群體


很多合租人,平時磕磕碰碰能忍就忍了,也不去在意。


但是疫情就是一個放大鏡,在遭受了室友冷眼相待,甚至拒之門外的時時候,有一部分人終於“幡然醒悟”:高質量的獨居,遠勝過低質量的湊合。


2,無房剛需自住群體


如果沒有疫情,也許很多人為了買到更好的房子願意再攢攢錢,再等等。


但疫情期間,當租客被要求:沒有房產證,沒有當地戶口,不能入境,不能進小區!


被區別對待之後,有一部分人才深刻地明白:租售同權是不可能的。


疫情就是一個催化劑,它讓更多的人產生及時行樂的心理,關注當下最急切的居住需求。


公寓會受到歡迎,是因為他不如住宅價格高,但完全滿足居住。


原本預算不足的首次置業者,可以作為過渡。


再次更換住宅還可以享受首套房的優惠,以後不住了,既可以出租,又可以作為工作室。


3,有房產,但不夠用群體


由於沒有第二居所,有的家庭,一人確診,全家感染。


還有的人,長期與家人相處後,驚呼一定要有私人空間,比如廣州某女士想買套單身公寓的,原因竟然是:


“市區的住宅太貴了,我一個人買不起。將來我不打算租也不打算賣掉變現,只想和我老公吵架的時候能有個地方去!”


可見,多套房產,成為以後家庭配置的理性選擇。


而公寓投資小,對資金不足的家庭來說,恰恰非常適合。


4,純投資客戶


幾個月不上班,全民都認識到睡後收入的重要性,股票會下跌、理財會虧損,只有不動產不會貶值,租金還在穩定增長。


社會對房地產的需求在疫情中被充分暴露,敏感的投資者不可能沒有察覺到。公寓租房市場的甦醒,他們也不會沒有意識到。


純投資者,已經開始將公寓作為一款適合長期持有的理財產品了!


03 迎來春天的公寓有哪些


疫情後,公寓需求增長,但並不是所有公寓都迎來春天。


最值得購買和租住的公寓有3個特點。


1,室內配套能完成一個生活閉環的。


水電氣暖一應俱全,能做飯能洗衣,能曬太陽能辦公。不用靠點外賣度日,只要屯好食物,一兩個月都能過的。


2,物業管理嚴格負責的。


武漢疫情大範圍爆發時候,就是有些小區在疫情暴風眼裡還能獨善其身,關鍵就在於物業嚴格的防疫措施。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物業被稱為“最後一公里的防線”,好物業大家都見著了,不僅能護你日常採買,還能保你生命安全。


公寓居住密度比一般的住宅高,人員更雜亂,因此對物業的需求更高於住宅。


3,室外配套齊全的。


疫情刷新了大家對健康的認識,更多注重日常鍛鍊。


如果樓下沒有健身房,或者跑到,恐怕大多數人只能這樣跑了。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這樣的話,以後買房子只敢買頂樓。


再說一句,如果想下樓就能跑步,游泳,健身,打籃球的話,買普通住宅可能不會如意,一般只有改善或者豪宅才有那些會所。


如果買公寓,一般的公寓都會有,但還是要特別注意一下。


提醒一下,不要買老公寓。


公寓更新迭代的時間都比較短,之前的老公寓價格上與新公寓差不太多,但是體驗感差很遠。


有人說,現在主基調是“房住不炒”,買房還可行嗎,公寓還能買嗎?


其實,正是因為“房住不炒”,公寓的價值才在迴歸。


“房住不炒”,不是限制大家買房居住,而是限制大家買房炒作,炒作就需要交易。


公寓只要不交易跟住宅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同地段、同配套,公寓比住宅便宜很多。


所以說公寓不是不能買,而是買公寓之前,一定要端正態度。


如果想長期把公寓當住宅,那就不要買,因為它比住宅便宜,還不能落戶,不能上學,以後換房是肯定的。


如果想持有兩三年就賣了掙漲幅,那還是去住宅撿漏吧,一定不要買公寓,因為公寓的流動性很差。


如果作為家庭資產配置的一部分,作為一種兼具居住功能,可以長期持有的理財產品,我認為公寓可以考慮。


而且公寓的大環境在變好。


受疫情影響,今年央行放水,股票飛漲,地產的大宗資產成交額會有突破,寫字樓,商鋪,公寓這些平時被忽略的地產產品可能都會有一波行情,但是相比之下,公寓的門檻是最低的。


前兩天,廣州出臺政策

深夜被室友擋在門外,無奈中發現了房地產的新晉剛需

提到:“優化商服類項目建設和銷售管理,商服類項目未完成規劃報建手續的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單元;商服類項目不再限定銷售對象,已確權登記的不再限定轉讓對象。”


在這之前,商服類房地產項目已經被調控了2年多,這個文件意味著,商服類房地產項目即將全面解封。


也就是說在廣州,個人購買商服類項目,包括寫字樓、商鋪、公寓等,將沒有任何限制。


可以說,廣州政府是在鼓勵大家買公寓!


那麼鄭州會跟進嗎?


不一定。


但就拿鄭州市場來說,這兩年公寓的競爭壓力非常大,每年的出貨量也很大,在南三環、高鐵站都有大量公寓供應,低首付,首付分期特別多,完全處於買方市場,所以有需要的可以關注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