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很多教师对于职称耿耿于怀,您是希望废除职称制度还是执行自然晋职制度,或缩小差距?

小咖王说事


结论:职称制度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弊病,但也有一定的好处,废除职称制度真的也不会缩小差距。

原因(1)一部分老教师,在教师岗位上教书多年也没能进上职称,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硬件条件不够,例如学历,荣誉,科研等等,单单靠教龄进职称那就是俗话说的倚老卖老了,再有能力的年轻老师也得靠边站,在教师岗位上谁还有奋斗的激情,本来现在事业单位的教师,很多就是大锅饭,再没有职称,靠教龄,那等着就行了,谁还有奋斗的激情。

(2)有部分教师可能会说自己不被领导待见,没关系,没门路,这个肯定有影响。也要从自身找找原因,自己的硬件条件够吗?硬件条件不够,一直靠教龄或者说自己一直兢兢业业教学,那你兢兢业业教学,人家也是兢兢业业教学啊。你可能会说我只想好好教学,不想搞其他的硬指标,那你不适应社会,难道让社会适应你啊。当初我来高校工作,没有任何关系,也没给领导送礼过。我发表论文年轻教师中最多,课题做了一个省级课题,一个精品课程,还有一些其他带学生比赛的荣誉,这些一摆,该加分数加一加,职称讲师自然能轮到我。如果有同事跟我一样,而且同事有关系,可能这个名额就不是我的了。

所以,职称不能自然晋升,谁有能力谁晋升,缩小差距就是吃大锅饭,混吃等死,不同意这种做法!估计国家也不可能取消!


学校的那些事情


废除职称,是最好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职称的评审,大家都应该知道其中的道道,工作认真的人,非常老实人,很难评上职称,因为他们不善于经营,当然有的评上职称的老师确实非常优秀,有的人说废除职称是不严肃的,不利于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可是我想说的是,再有支撑的情况下,老实人是不容易平的,认真教学的人也不一定能评得上,而有些善于经营的人不一定认真地教学,却能评得上,这让很多老实人心里不平衡,辛苦付出了却评不上,如果没有职称的话,大家都能自然晋级,老实人也就不会这么吃亏了,也就是说,职称的有无是束缚老实人的?对于善于经营的人,职称的存在,对他们反而是有利的,如果必须要职称存在的话,为什么是评职称,而不是考职称呢?


正正义无敌


本人已退休17年的中教一级的农村乡镇中学教师,看到此题目说点想法和建议,我大部分从教时间是职称改革前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从八六年职称改革,开始就评定为中一,后来一直到二○○二退休职称就没有晋级,原因农村乡镇中学高级名额少,学历仅为高中,所以仅有的两个名额也只能给学校领导,我退休时全校八十多教师有十个中一职称的老师,二个中高分别是正,副校长,退休后听同事说高级每年都有一到两个名额,前任校长恐怕把名额拿回后,评议时引发激烈纷争和不可调合之矛盾,而弃绝了应得的名额,我退休后新换了校长每年都有两个或三个高级名额,所以我退体五年后,与比我小三,四岁的多年老教师也个个逐步的得到了高级职称,这个新任校长领导有方,学校制理的井井有条,教师们也都很团结,教学工作都非常努力,这位校长跟老师们诚诺只要你好好干都能评上高级,一o年就把一一年一二年一三年谁应晋高级的名次都排列出来,因此大家都能努力工作耐心等待,评议的你争我斗,自已去评功摆好没了,拉邦结伙争选票的也没了,因没评上愤愤不平不上班的也自然没了,在我眼中我退休后的这位校长很有能力,很有办法。从道理上讲,大家都是同样教某学科,同样都教个班,就是有点差别都是自然的,再说同样负出劳动,同样都是努力奋进,就不能有绝对的差别,我看还应自然晋级公评,让大家都有盼头。同时领导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和谐,有利教学,有利工作。


快乐人生168025476


提高工资并且缩小差距才是最最主要的!

从我自己评聘职称的经历和对教师工资的研究中发现,职称对工资高低的影响是全面而且长期的。我从2002年晋级中级职称以后,工资一次性地就提高了500元左右,从此,每一次地调整工资,都要比低职称的教师调整的幅度高。长此以往,这种因职称造成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以至于现在中级职称比二级教师相差达到2000元左右。

这种现象现在已经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别情况,很多的教师的职称止步于中级职称,我也一样,就目前情况看,我要想继续晋级副高级职称,真的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需要具备的条件,我是一个也没有!那也就是说,我想提高工资待遇基本上没有可能了。

职称的作用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时,很多人想晋级副高级或者高级职称,希望非常渺茫。难怪相当多的教师希望改革职称评聘和取消职称。


目前,一部分教师提出按照教龄自然晋级的策略。但是,也已经有许许多多的人提出了反对意见。看来,此法也是大费周章的。

由于大家都在一个单位里面工作,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基本上持平,而工资收入相差那么大,必然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的。于是,有人提出设法缩小工资差距是面前最为有效,也是最为可行的办法。这种办法好!坚决支持!

怎么办呢?


一、缩小岗位工资之间的级差标准。

就是说,十级与九级岗位工资之差原来是167元,改为100元。同样办法降低其他岗位之间的工资差距。也就是,弱化职称的工资附能。

二、缩小薪级工资级别之间的差距。

方法和上面基本上相同。

三、缩小基础性绩效工资因职称造成的差别。

上面的三种办法做到了,教师之间的工资差距就会变小了。

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是一种解决之道。就是不知道参公单位工作人员这次是不是能够和公务员调整工资一道调整。


根据以往的经验,今年提高教师工资的可能性非常大!

工作报酬不公平是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怎么解决呢?大家都来说说吧!


中小学教育者


教师职称目前对于一些年轻教师来说还没感觉到什么问题,甚至越来越多教师不在乎什么职称问题了。但是职称既然讨论了改革这么多年,给许许多多老一代的教师造成很大的困扰,始终在未来是要解决教师的困扰,才能让教师安心的教育教学。


职称目前来说,初次评职称还好,一般没有名额限制,只要按照要求去交齐材料就能搞定所有事情,但是到了高级职称和副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我身边一个朋友已经50多了,已经教学很多年,以前没有什么副高评职称,他也就没有什么追求了,但是这几年可以评副高了,他们就开始争夺这些副高的指标,从管理的领导,到一些可以参评的教师,不管自己能不能搞定,只要自己能去,他们都在争夺,不是那些年拿到很多教学成绩和自己的教学比赛获得哪些证书,肯定是不可能拿到这个指标。


最后他拿到了。但是一些参与工作十多年的教师,也有好几个有能力评了,但是就是一个指标,没有办法,最后失望而归,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所以现在有一些弊端让教师在工作产生了很多矛盾,也有不少因此混个日子过,所以按照一些参考意见,还是改革成一些其他考评方式,只要达到要求,自然晋升,不过这个不是没有要求,可以混到自然晋升,也有有考核要求。


思维数学小课堂


职称本来是可以的,但被现实中搞成了等级制。我是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后考毕业进入央企的,进厂时我们什也不懂,不找关糸,分配我们几个农村学生干苦脏累的工作,我也高兴接受,年轻人嘛累点没关系,反倒工资比其他人每月多几元到十多元。这样过了几年,等级制来了,干什么工作拿什么钱,我们干的工作脏累等级低,级别低。这么一搞,我们也不想干了,便思考离开,我们整个企业也走下坡路了,许多与我相似的学校毕业生大多离开了这个搞等级制的企业。


虒衾杨


作为人事工作者,我认为高等学校教师职称不应该取消,而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可以取消。

为什么这两种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职称政策呢?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存在很大差异。

从单位性质来看

中小学校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这种单位将来的改革是要朝着公务员的方向,参照公务员来管理,而大多数公务员岗位采用的是职务职级并行,职务看能力,而职级则基本上是自然晋升。所以,如果中小学能按着这个方向改革的话,中小学教师也应该享受自然晋升。只要年度考核合格,并达到一定年限,就应该上升一级。当然,也可以在学校里探索实行职务制,以鼓励多劳多得和竞争激励,比如担任选拔优秀教师任班主任,给予更高的津贴,比如选拔教师担任教学带头人,在承担更多教研任务的情况下,给予更高的奖金。这样,教师队伍的发展体系会更顺畅,大多数人能按部就班地晋升,少数有能力的人还可以走得更快。

高校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这种单位将来的大趋势是向企业看齐,这样就要和市场接轨,不仅要鼓励多劳多得,还要加倍鼓励少数领军人才。因为领军人才在学校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普通老师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大学并不需要取消职称,教授也确实需要比讲师拿的更多,而高校职称的最大改革方向在于优化评价指标,破除四唯,以及实行评聘分离,使职称不再是一劳永逸的铁饭碗。

从教师工作内容来看

中小学教师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就是教学,除了偶尔调整一下课本,一辈子可能都讲那一门课。内容单一也使评价体系单一,就是评教学。所以,一个教20年的老教师和一个教2年的年轻教师,可能都能完成一门课的教学任务,其教学质量的差距,也很难做出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强行设立一些与教学本职无关的条件,非要评出123来,就属于跑偏了。所以,取消职称,更有利于教师回归正道。

而高校教师不同,其除了教学,还有大量科研工作,而高校教师的贡献,又主要以科研工作来体现,科研工作,某种程度上又可以转换为经济效益。一个教授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肯定是要大于一个讲师的(如果讲师取得更大成绩,那他就不会再是讲师了),所以,通过职称对老师进行分类也是有必要的,也方便了人事部门兑现待遇。当然,除了职称,社会上的需求和认可也很重要,比如学电子的讲师很可能总收入高于学历史的教授。

结论

综上,建议探索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建议保留并完善高校教师职称,区别对待,一切从实际出发。


高校人才真经


关于教师职称评定,一线教师应该最有发言权。国家及教育部为什么就不能多做一些勤政亲政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教育更好地走下去。小学教师就不应该设小高高(现在叫'中小学高级教师')工资相当于副教授级。我们这里中学教师不论年龄教龄多大一旦被评为中学高级,基本上就不用担课了。小学里以乡镇为单位,每年有几个指标,只有基层教育领导优先,一线教师很难得到。还不如没指标。我们认为小高高(副教授)这样的级别,那应该是很神圣了不起的级别,对教育没有特殊贡献,没有一定的教育成果,甚至于连一篇省级论文都没有 ,他们凭借上级下发的指标却能晋升小高高。国家真是出于更好地搞好基础教育,不断丰富基础教育理论实践成果,可以不下发所谓指标,不够格不进 ,够格的有多少就进多少!!!不要以为每年下放几个所谓的指标,能激发教师更好地去尽职尽责为教育服务,那是往一线教师鼻孔里浇醋,为教育腐败开更大的口子。


朱林源2


肯定想废除!第一,每个学校中、高级职称是有人数限制的,一旦人数满了。初级的再优秀,再努力,干再多都上不去。只能望着高级退休,至少我知道的好多高级职称的教师(领导除外)都没有上主科了,有管花草的,有图书室的等。问题是现在工资与职称挂钩,中级工资是10级.9级.8级,高级工资是5级,六级,七级。你初级13.12.11.。如果你是初级,你工资永远最高11级。而中级以上一级相差一两百。职称不仅和工资挂钩,还和奖励性绩效,补贴等等挂钩!实际像医生或者其他一样,没有名额限制!通过统一考证一样考出来多好的。不然初级一天真没有盼头!干的多,啥都没有!老革命还会说:人都要老的,你们也一样!不要羡慕!


wdkiqpl


其实教师的职称制度很大程度导致了教育行业的不公平性,很多老师都是不同意的。职称越高,工资越高。有些老师矜矜业业教书一辈子,还得提高不了职称,只能拿着普通的工资,生活过的相对比较清贫,而有些有关系玩心眼的老师不好好教学,每天想着走关系过考核来提高自己的职称,增加自己的收入。



在我看来废除职称制度,以学生的成绩来发放老师的工资是最理想化的。自然晋级就可以以学生的成绩做为评判标准。无论你出身如何,也无论你关系有多硬,只有老老实实教学,学生成绩优秀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就应该享有最高的工资待遇,这样的话也进一步缩小了老师的贫富差距。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在我们读书期间,身边的老师感觉水平一般,所在班级的学生成绩也非常一般,但是他就能被评上高级教师,其实这就是职称制度的不公平的体现。真的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认识到职称制度的弊端,还老师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废除职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