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丨首發於今日頭條:百匠茶學院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不用撐腸掛腹文字五千卷,

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

寧靜致遠,方得始終,我是林方致。

今天帶著我的茶友們上了西昆和老朋友一起喝了茶,回來的時候有點晚了,我遂去倉庫盤點了一番。一直想著能把倉庫的剩下茶品點一點清倉買了,一個好友勸我:人家會不會覺得是清倉貨就不稀罕了呢?茶越老越稀罕,雖然是撿漏,但是都是好物,能遇到好茶其實還得靠緣分,所以我自己也會在年末的時候備著點錢收別人家的好茶,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春茶馬上要開始了,很多茶商是借款做茶的,所以一年到頭賣得好賣不好就在這個時候算賬了,再加上春茶生產需要一大筆的收茶青錢,賣不好的不得已就會把自己存的好茶割肉出來賣了,這個時候撿漏雖然有點“趁人之危”,但是行家不出手,好茶從哪來啊!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 電視劇《聚寶盆》劇照-

都說生意人的慧眼都是以小博大,我就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個電視劇《聚寶盆》裡的一段:

蘇半城看見一隻黑色鐵貓,花20兩買了鐵貓的眼睛,然後向沈萬三炫耀,沈萬三花三十兩將瞎鐵貓買下來,到了當鋪用茶杯蓋一刮,居然是個金貓!

作為一個收藏家,一輩子能撿一兩次大漏,已經是非常成功非常幸運的了。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 電視劇《聚寶盆》劇照-

莫因“撿漏”心理,貪圖便宜!

另外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慧眼識珠,大多數裝得很懂的人往往會被宰得最狠!還記得我之前說過嘛:點頭市場一些賣假銀針的不良商家,200一斤的假銀針被宰得死死的,為什麼這麼容易受騙呢?因為銀針美名在外,非常多人覺得在福鼎白茶裡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銀針了,所以這些外觀漂亮,甚至是外地雲南白原料的銀針賣得一路暢銷。

有人想“撿漏”,就有人掛羊頭賣狗肉!

太多奸商就是抓著大家撿漏的心裡來皇而堂之賣假貨的,我舉個例子: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有一個老頭天天蹲在街邊賣貓,帶一頭小貓和一隻盛貓食的盤子。貓就是普通的貓,但被人家家賣5塊錢還賣不出去,他賣10元還很快賣走了。

奧妙就在於他那隻盤子,那不是一般的盤子,是一隻宋代的鈞窯盤子。有一個收藏家一看就知道那是隻宋代的鈞窯盤子,於是想假借買貓之名說動老頭佔便宜。

“老大爺,您這隻小貓賣多少錢呀。”

“十塊!一分不少。”

“十塊錢一隻小貓,是貴了點,但這隻貓精神不錯,我買下了。”

“先給錢吧。”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收藏家給了錢後又藉口家裡沒有餵食貓食的盤子就想趁機跟大爺買盤子,老頭把錢往腰帶裡揣好,站起身來,拍拍屁股,慢悠悠地說:“我賣貓,全靠這隻盤子呢,我要把盤子賣了給你,我今後還怎麼賣貓呀。”

賣貓老頭很聰明,他利用了收藏家渴望撿漏的心理,以宋代鈞窯盤子為誘餌,把一隻又一隻普通小貓高價推銷出去。不僅是賣貓老頭,還有假古董的販賣者,也在利用收藏家這種渴望撿漏的心理。許多收藏家上當受騙,不是他們沒有眼光和水平,而是他們撿漏之心太重,存在僥倖心理,往往失察。

白茶的萎凋方式有這麼多種?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但也不乏一些天天質疑你家茶品質的茶友,說日曬萎凋工藝出品,還非說是萎凋槽出來的,兩種萎凋方式出來的茶品在口感和香氣上都有明顯區別,非指東說成西,氣死茶人。但兩種萎凋方式出來的茶品為何差別巨大?

是因為不同萎凋方式呈現出來的茶品,在加工環節中受到的天氣情況、溫度、空氣溼度、場地情況都不同,所以鮮葉經過複雜的轉化後呈現的風味自然不同。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萎凋根據方式不同可以分日光萎凋和陰處萎凋,根據程度不同可以分為全萎凋和半萎凋。具體的幾種萎凋方式有:自然萎凋(日曬萎凋)、室內萎凋、複式萎凋、萎凋槽加溫(萎凋槽下面低溫加熱)、管道加溫(管道向萎凋室吹送均勻的熱風)這幾大類。不同的萎凋方式對白茶品質有直接影響,那今天來說明一下不同萎凋方式之間的差別。

1、自然萎凋

就是我們常說的“純日光萎凋”,這樣的萎凋方式出來的茶品我們叫“日曬茶”,不過想要純日曬條件,要求還是很高的:連續晴天、20度左右的氣溫、空氣溼度保持50%-60%、北風向、足夠的曬茶場地。經過這樣的持續日光晾曬,當茶葉含水量下降至15%-20%才可以停止萎凋。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但自然萎凋的弊端在哪呢?不太適用於大產量訂單,極其耗費人力場地,在攤晾過程中,平鋪得均勻,不然重疊的部分會變黑,影響成品的外形及口感。選擇的用具也很講究,得用竹編制的有縫隙的篾箅,這樣可以讓茶的上下都能有空氣流通。

萎凋過程還必須根據天氣情況,及時觀察葉溫變化,葉溫提升到一定程度,需移至室內涼置,否則葉溫過熱,氧化速度太快,毛茶葉片葉梗芽蒂部分發紅,茶湯粗澀偏老;葉溫過低,葉體暗淡發黑,茶湯混沌且帶有異味。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反正一個字:累!但是為什麼還要這麼多人追求純日曬呢?因為純天然工藝極大保留了茶葉中的內質,後期轉化是最好的。

但是連續晴天的日子太難得了,所以下雨了,就搬進室內進行室內萎凋了。

2、室內自然萎凋

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福鼎白茶的萎凋方式從原有的純日光萎凋、複式萎凋,轉變為室內加溫萎凋方式,是一次革命性的變革。

這塊主要介紹“陰乾”,當然,室內萎凋的條件得四面通風無異味,無日光直射,並防止水霧的侵入,春茶室溫控制在18-25℃,相對溼度67%-80%;夏秋茶室溫要求30-32℃,相對溼度60%-75%,都有嚴格要求。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根據情況,室內多有風扇,以使室內對流通風,這樣能除去茶青由於採摘之時茶簍或運輸堆積而起的熱度或芽葉上附帶的水分,防止茶葉返潮,為第二天的日曬做準備。

3、加溫萎凋

很多人會吐槽萎凋槽加溫萎凋技術,其實這也是大產量下的一個進化產物,相對於之前,現在的福鼎白茶萎凋槽出品的成茶口感已經相當穩定。加溫萎凋相對於前兩種萎凋方式,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只要控制好萎凋槽的出風和溫度就行。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溫度控制量25~35°C,相對溼度60%~75%,但不能鋪得太厚,這樣會渥堆發酵,不僅青味很重,整體還會萎凋不均,成品花色就會很雜了;另外也不能高溫密閉,不然嫩葉走水太快,會導致紅梗紅葉。

相比前兩種的精緻,加溫萎凋多用來低檔白茶加工。

4、複式萎凋

這個萎凋方式非常常見,基本福鼎當地做茶的茶農都是日光曬+室內晾組合的複式萎凋方式,一般在早上、傍晚陽光微弱時,進行2-4次歷時1-2小時的微曬,曬至葉片微微發熱時移入室內萎凋,等葉溫下降之後,再次進行日光萎凋,一直到含水量達標。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這四種萎凋方式各有利弊吧,純萎凋槽做出的白茶,香高色綠但輸在轉化,複式萎凋做出的茶品層次明顯、轉化空間更大,而茶湯甜度略輸一籌;而純日曬或自然萎凋的茶品鮮爽甘甜,卻又在滋味上略顯寡淡。

白茶不同的加工方式直接影響著製成成品的品質、外觀和口感,但不管採用哪種方法,都是為了克服靠天做茶的客觀條件,解決人工生產問題而已,只能各取所好了。

白茶的萎凋方式都分不清楚,居然還說自己是白茶行家

不過,在實際的生產加工過程中,不同廠家在萎凋和乾燥兩個工序上不同的組合和程度的把握,就形成了現在市面上白茶產品較為豐富的風格特徵。

最後再囉嗦一句:年底不如囤點茶,要知道早春霜凍災害會直接帶來減產提價,這時候撿漏也是得當!

原創說明:本文由百匠茶學院林方致(baijiang2018)原創出品,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其他平臺轉發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