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鹽河路和海連路交叉路口東北角,從百度地圖上看,東西和南北兩條巷子呈倒“L”形,分佈於新浦公園北側和西側。

東西鹽河巷的出入口在南極北路,巷頭矗立著古樸典雅的牌坊,門額上鐫刻著“鹽河巷”三個大字,正門兩邊有對聯曰“蒼梧賜祥港城風調雨順,鹽河造福新浦人壽年豐”,橫批“耕海牧漁,滄海桑田”。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南極路入口牌坊

鹽河巷集文化、餐飲、娛樂、休閒於一體,商業僅是一個載體,歷史和文化才更具吸引力,正如南京的1912、成都的寬窄巷子和杭州的清河坊。

街區建築多為清末民初風格,飛簷翹角、黛瓦青磚,格調相同卻又各有特點,可謂古韻悠長、千姿百態。歷經滄桑,今天的鹽河古巷依然繁華。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東西鹽河巷街景

鹽河巷所在地新浦,歷史上曾為臨海淺灘,居民多以鹽業和漁業為生。古巷自然少不了這方面的元素。走進鹽河巷,在右側有一面浮雕牆,展現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淮鹽製作技藝”。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浮雕:淮鹽製作技藝

再往西走,有一處銅人雕塑:送鹽。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銅人雕塑:送鹽

我國東南沿海居民有供奉媽祖的習俗。媽祖,又名天后、天妃、天上聖母,是歷代船工、旅客、漁民、商人等共同信奉的女神。新浦天后宮始建於清朝光緒十八年(1892年),1901年基本建成,後毀於日軍轟炸。現在看到的是復建的天后宮,2014年竣工。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天后宮

遊覽了天后宮,回到鹽河巷主路,看到路邊有一組銅人雕塑,表現的是製鹽場景。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銅人雕塑:製鹽

在巷子盡頭,鹽河岸邊,有一組大型水車模型。水車是中國古代的提水灌溉工具,大多用於農田灌溉。在製鹽過程中,水車用來把海水提升、引入鹽田,降低勞動強度,節省人力,提高效率。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人力引海水入鹽田雕塑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水車引海水入鹽田模型

拐彎向南,就是南北鹽河巷。建築多分佈於路東,路西側有開放式的餐飲休閒大排檔。街巷裝飾有景觀燈,晚上一定很美很熱鬧。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南北鹽河巷街景

從鹽河巷到鹽河路,有一座鐵橋相連。站在橋上,鹽河(大浦河)美景盡收眼底。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鐵橋入口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鹽河風光

這個小門通向新浦公園,把鹽河巷和新浦公園貫通在一起。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通向新浦公園的小門

本次遊覽的出口也是鹽河巷海連中路入口,同樣也有一座牌坊。

連雲港鹽河巷歷史文化街區,古韻悠長,依然繁華

鹽河巷海連路出入口牌坊

今天從鹽河巷南極北路出入口進入,從海連中路出入口離開,遊覽了牌坊、浮雕、銅人雕塑、天后宮、水車模型、沿街建築,又觀賞了沿河風光,感受到了鹽河巷從古至今的繁華。世事變遷、滄海桑田,相信鹽河古巷必將散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變得越來越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