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西遊記》中的小白龍算不算是唐僧的徒弟呢?

善墨書法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西遊記》中的小白龍算不算唐僧徒弟。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小白龍是唐僧的徒弟,關於這個我們可以看一段原文。

【那白馬認得是八戒,忽然口吐人言,叫聲“師兄!”這呆子嚇了一跌,扒起來往外要走,被那馬探探身,一口咬住皂衣,道:“哥啊,你莫怕我。”】

在碗子山波月洞,唐僧被黃袍怪變為老虎,豬八戒沙僧小白龍相繼敗陣,小白龍口吐人言喊八戒師兄,讓八戒去請前番被唐僧趕走的悟空,在這裡小白龍對八戒以師兄相稱,可見他算得上是唐僧徒弟。




瀟湘客讀名著


唐僧看似是觀音找到的取經人,實際上卻是如來早就安排好的人選,就等著唐僧成人之後就委以重任。只是勢單力薄的唐僧怎麼可能敵得過這一路上的各種妖精呢?所以說觀音就為他找了孫悟空等3個徒弟,為什麼說是3個徒弟呢?小白龍難道就不是唐僧的徒弟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小白龍是不是唐僧的徒弟?這3個跡象可以證明!

小白龍可以說是西遊取經的時候最透明的人物,除了馱著唐僧走路基本上很少出現他的場景。整部書中除了最開始的時候,就是遇到九頭蟲和奎木狼的時候小白龍出現過,但是就算是出現了小白龍也沒有親自打敗這兩個妖精,所以一路上小白龍並沒有做太大的貢獻。

第一個是唐僧再收了孫悟空為徒弟之後,就遇到小白龍。要是按照古代的排行來算無論實力怎麼樣,他們都是按照長幼有序的排行。那麼小白龍就應該是排行在第二的,可是取經團隊中的二師兄卻是豬八戒,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所以所唐僧當時並沒有將小白龍排在自己徒弟的排行中。

第二點是沒有名分,如果說第一點是實際上的排行,那麼這一點就是名分上的事情了。要知道無論是孫悟空還是沙悟淨,豬悟能他們都是悟字輩的。可是唐僧卻並沒有給小白龍取一個悟字輩的名字,這就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唐僧就不承認一匹馬是自己的徒弟,只當小白龍是一個腳伕而已。

第三點小白龍的地位,在取經的時候孫悟空和豬八戒雖然有些時候不和,而豬八戒有些時候也會跟唐僧挑撥離間。但是豬八戒和孫悟空一直是站在同等地位上,就算是沙悟淨平時不說話,可是吃飯什麼的他們都是在一起的。而小白龍呢?明知道他是神龍變成的白馬,是有靈性有智慧的動物,可是唐僧等人並沒有將他當成夥伴看待。小白龍住的是馬廄吃的是乾草,這樣是對待平等小夥伴的態度嗎?而唐僧對此現象是從來的不發聲,所以說取經內部是不承認小白龍的地位!



專注影視領域


小白龍與唐僧之間的關係,確實有點複雜。唐僧西天取經的過程中,各路神仙妖魔盡皆知道,唐僧有三個徒弟,分別是:猴子、八戒、悟淨。至於小白龍的存在,貌似直接被忽略了,而且縱觀西遊取經這一路,若問誰的危險係數最低,非小白龍莫屬。甭管在哪一難,眾妖怪基本上對於小白龍是不聞不問,絲毫不提“吃掉”這兩個字,貌似對這匹馬不怎麼感興趣。

唐僧是如來的二徒弟金蟬子轉世之身,這件事情隨著取經的開始,就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也不知誰傳出去的,反正在十萬八千里的取經路上,每個妖怪都懂一件事“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可實際上真能長生不老嗎?必然是假的,否則在凌雲渡也不可能褪去肉身,只能說妖怪們都被“忽悠了”,而促成這件事的,很可能就是漫天神佛。

因為唐僧所有的劫難,包括行走路線都是安排好的。那麼問題來了,小白龍是不是也算安排好的呢?小白龍確實是菩薩提前安排的,在原著中菩薩也表示過,西天路途遙遠,凡馬不可能馱著唐僧到達靈山,既然小白龍貪嘴,那剩下的腳力就由小白龍擔任,以後還能混個正果。既然是安排好的,為何唐僧不收小白龍為徒呢?

理由很簡單,小白龍的出身!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相比,小白龍的出身實在太低微了。而西天取經本就是一個“鍍金”的過程,走個形式而已。所以小白龍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唐僧的弟子,那樣的話,猴子、八戒、悟淨身後的大佬會怎麼看?與公然打臉有何區別,龍王尚且不如猴子等人身份尊貴,就更不用提幾人背後的靠山了。

最終小白龍的定位只能是坐騎,不過雖無師徒之實,卻有師徒之情,當初唐僧變成老虎之後,小白龍不但口吐人言,喊八戒為二師兄,甚至還變換人身,幫助了唐僧幾人。當時悟空與八戒等人,均承認了小白龍的存在,也就是說暗中幾人是接納小白龍的,可礙於明面上的一些關係,卻不好太張揚,包括唐僧,所以小白龍只能在理論上算唐僧的徒弟。


文史瀟湘閣


按照《西遊記》的說法,書中經常說及"師徒四人″,顯然沒把小白龍算在內,所以小白龍應該不算唐僧的徒弟——儘管他忠心耿耿,也曾與黃袍怪和九頭蟲鏖戰鬥法。因為觀音菩薩說過收伏悟空悟能悟淨"與唐僧做個徒弟″,小白龍只是"與唐僧做個腳力″,他連個法號都沒有,不是"悟″字輩的——以致於取經成功後師徒四人都成了佛、使者、羅漢,而小白龍又迴歸天龍八部。

說來小白龍太可憐了——他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敖烈,因縱火燒了玉帝賞賜的夜明珠,而被西海龍王表奏天庭(這當爹的也夠狠心的,看來不是親生的),告了忤逆,玉帝將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為一顆夜明珠而殺人,玉帝之法未免太嚴苛些)。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取經團隊中數他出身尊貴(龍王太子),數他地位卑賤(只是唐僧腳力),最後也入得佛門,修成正果,被升為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又稱八部天龍馬):"汝本是西洋大海廣晉龍王之子,因汝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門,每日家虧你馱負聖僧來西,又虧你馱負聖經去東,亦有功者,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長老四眾,俱各叩頭謝恩。馬亦謝恩訖,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後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

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鬚,一身瑞氣,四爪祥雲,飛出化龍池,盤繞在山門裡擎天華表柱上,諸佛讚揚如來的大法。

即在大結局,也只言及"長老四眾″,對小白龍只說"那馬″,始終沒有給予他和三個徒弟一樣的職位。


寧陽慧哥說事


大家好,我是小豬妹喵喵,很高興能為大家解答問題。《西遊記》中的小白龍是唐僧的徒弟。

1、小白龍的身世。小白龍原是西海龍王奧閏的三太子敖烈,因在自己新婚之夜發現妻子和九頭蟲有染,一怒之下將玉皇大帝送的夜明珠燒燬,而違反天條將被問斬,幸得觀音菩薩點化,罰他到蛇盤山等取經之人,護送取經人到西天取經。2、小白龍的經歷象徵著佛祖的經歷。《西遊記》是以佛教為核心,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摩尼,本是淨飯王的王子,甘願受苦最終成佛。而小白龍的經歷與佛主相一致,願意化身為馬,馱著師傅去西天取經。

3、位列八部天龍。小白龍最終修成正果,位列八部天龍,銜位並不比八戒的淨壇使者和沙僧的金身羅漢低,僅次於大師兄孫悟空的鬥戰勝佛,也預示著他在西天取經的道路上,功德圓滿。

所以,唐僧的徒弟有四個: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小白龍。希望可以幫到大家,謝謝。


小豬妹喵喵


肯定算的。《西遊記》最經典的一版是86版,是陪伴我長大的,沒有看過《西遊記》可以說是童年不完整的。白龍馬被收為唐僧的座騎之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他們都把白龍馬當做自家人,一路西天拜佛求經,白龍馬的功勞也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猶記唐僧被妖怪抓走,八戒想要散夥,分東西的時候,八戒想要白龍馬,分給沙僧行李。

有一次網上看到西遊記倒著看,八戒躲進了高老莊,沙僧鑽到了流沙河,猴子被壓在五指山最後化作一塊石頭,白龍馬最後也躲進了深譚,只有唐僧一個人回到了東土大唐。仔細想想還挺有道理,《西遊記》反映的是當時封建社會下人們的反抗的神話色彩的一個想象。

後面有很多《西遊記》翻拍,之所以受到那麼多觀眾喜歡,和導演青睞,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還是動漫都有很多成功之處,是因為他們那種反抗精神,和敢於挑戰,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取得成功。(這些僅僅個人觀點,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影視茗


小白龍也就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為打碎了明珠觸犯天條,本該問斬,在觀音菩薩的求情和指引下跟隨唐僧取經,後又把唐僧的白馬給吃了。唐僧一共收了孫悟空為大徒弟,豬八戒為二徒弟,沙和尚為三徒弟,一共三個徒弟,在取經路上唐僧也曾反覆提到他有這三個徒弟,卻從來不會說還有個徒弟叫小白龍的。另外一條很重要的就是,但凡是唐僧的徒弟他都給取了名字,悟空、悟能、悟淨這三個,沒有聽說小白龍叫悟啥的。因此小白龍跟隨取經,其實不算唐僧的徒弟,只是作為待罪之身將功補過,小白龍一路任勞任怨,最終功德圓滿被封為八部天龍。



空空0311


首先我覺得小白龍不能算是唐僧的徒弟。

任命沙僧為徒時觀音說的是:“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併為沙僧取了法名“叫做個沙悟淨”。

任命豬八戒時說:“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為豬八戒取法名“就叫做豬悟能。”

任命孫悟空時說:“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為孫悟空取法名,孫悟空已經有了就沒再取。

徒弟們進取經隊伍時,也是有簡單程序的。

唐僧收孫悟空時,孫悟空從五行山出來,道聲:““師傅,我出來也!”對三藏拜了四拜。”唐僧知道他有法名後,為他取了混名,稱為行者。

唐僧收豬八戒時的情形是,“那怪從新禮拜了三藏,願隨西去。又與行者拜了,以先進者為兄,遂稱行者為師兄。”唐僧為其取名八戒。

收沙僧時的情形是,“即將戒刀與他剃了頭。又來拜了三藏,拜了行者於八戒,分了大小”。唐僧為他取名沙和尚。

通過他們三人的任命和收取過程看,觀音在選人時都有明確說明,為取經人做徒弟。唐僧收他們時,也都有簡單程序,拜師,拜師兄。

而觀音收小白龍時情形是怎樣的呢?

觀音見到小白龍在受苦,問明原因,來到天庭請求玉帝“饒他性命,賜予貧僧,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玉帝同意。觀音將小白龍“送在深澗之中,只等取經人來,變作白馬,上西方立功。”其實這段已經將小白龍的身份說的很清楚了,菩薩找他就是為了給唐僧做腳力,並不是做徒弟,所以觀音並沒給他取法名。

再看看小白龍進取經隊伍過程。

小白龍吃了白馬,孫悟空讓金頭揭諦去請觀音。來到澗邊,觀音喚出小白龍說明情況,將他變作白馬。孫悟空牽著白馬見唐僧,說明了觀音將龍化作白馬,就上路了。整個過程,唐僧連小白龍什麼樣貌都沒看到,更別說什麼取名拜師拜師兄了。

不管怎麼說,86版《西遊記》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經典,無法超越,你們覺得呢?


埃菲爾鐵塔下的大爺


好多解讀認為,取經的隊伍是師徒五人,認為小白龍也是徒弟。其主要依據就是,第三十回中,小白龍稱呼唐僧為師傅,孫悟空為大師兄,豬八戒為師兄。我認為這種說法不正確,雖然小白龍是取經隊伍中的一員,但他並不是唐僧的徒弟。

唐僧的徒弟是觀音親自挑選的,在任命時觀音都有明確說明。

任命沙僧為徒時觀音說的是:“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併為沙僧取了法名“叫做個沙悟淨”。

任命豬八戒時說:“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為豬八戒取法名“就叫做豬悟能。”

任命孫悟空時說:“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為孫悟空取法名,孫悟空已經有了就沒再取。

徒弟們進取經隊伍時,也是有簡單程序的。

唐僧收孫悟空時,孫悟空從五行山出來,道聲:““師傅,我出來也!”對三藏拜了四拜。”唐僧知道他有法名後,為他取了混名,稱為行者。

唐僧收豬八戒時的情形是,“那怪從新禮拜了三藏,願隨西去。又與行者拜了,以先進者為兄,遂稱行者為師兄。”唐僧為其取名八戒。

收沙僧時的情形是,“即將戒刀與他剃了頭。又來拜了三藏,拜了行者於八戒,分了大小”。唐僧為他取名沙和尚。

通過他們三人的任命和收取過程看,觀音在選人時都有明確說明,為取經人做徒弟。唐僧收他們時,也都有簡單程序,拜師,拜師兄。

而觀音收小白龍時情形是怎樣的呢?

觀音見到小白龍在受苦,問明原因,來到天庭請求玉帝“饒他性命,賜予貧僧,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玉帝同意。觀音將小白龍“送在深澗之中,只等取經人來,變作白馬,上西方立功。”其實這段已經將小白龍的身份說的很清楚了,菩薩找他就是為了給唐僧做腳力,並不是做徒弟,所以觀音並沒給他取法名。

再看看小白龍進取經隊伍過程。

小白龍吃了白馬,孫悟空讓金頭揭諦去請觀音。來到澗邊,觀音喚出小白龍說明情況,將他變作白馬。孫悟空牽著白馬見唐僧,說明了觀音將龍化作白馬,就上路了。整個過程,唐僧連小白龍什麼樣貌都沒看到,更別說什麼取名拜師拜師兄了。

所以小白龍就是觀音為唐僧準備的腳力,而並非徒弟。第三十回,小白龍的稱呼只是文章發展需要,按照小白龍腳力的定位,作者找不出應該怎麼稱呼唐僧和孫悟空豬八戒,才用了師傅,師兄的稱呼。

西遊記中小白龍這個形象,來源於佛教的白馬駝經中的白馬。

永平年間,漢明帝劉莊夜晚夢見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項有日光,在殿前飛繞而行。第二天問群臣:“這是什麼神?”傅毅說:“聽說西方有號稱‘佛’的得道者,能飛行於虛空,神通廣大,陛下所夢見的想必就是佛。”於是漢明帝派張騫、秦景、王尊等人到西域求法,求得四十二章經。這段故事最早出現於《四十二章經序》和《牟子理惑論》。後來《高僧傳》豐富了故事內容,漢明帝於永平中遣蔡情等往“天竺”求法,並請得迦攝摩騰、竺法蘭來洛陽,用白馬馱經書和佛像。後來譯《四十二章經》,建白馬寺。

這就是佛教比較流行的佛教第一次傳到漢地故事,所以白馬對佛教也有了特殊的意義。作者將白馬馱經的故事引用到了西遊記中,創造了白龍馬這麼一個形象。

插一嘴,佛教第一次傳到漢地不是在漢明帝時期,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存疑。

在《後漢書·楚王英傳》中記載,永平八年,佛教在皇家貴族層己有相當的知名度,不必由漢明帝始感夢求法。

佛教傳到漢地的具體時間很難考證,有據可循的說法是,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 2 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口授浮屠經,當為佛教傳入漢地之始。此說源於《三 國志》裴松注所引魚豢的《魏略·西戎傳》: “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廬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回覆立(豆)者,其人也。《浮屠》所載臨蒲塞、桑門、伯聞、疏問、白疏問、比丘、晨門,皆弟子號。”





小幽默大智慧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西遊記》中都以為是師徒四人,其實是五個,白龍馬也是唐僧的徒弟,準確的說是唐僧的二徒弟,比豬八戒還要高一級,小白龍原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敖烈,因為縱火燒了玉帝賞賜的夜明珠,本來犯的是死罪,後來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了死罪,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唐僧和孫悟空經過之時,陰錯陽差又吃了唐僧的坐騎,後來又經觀音菩薩點化,成為唐僧的徒弟,變成唐僧的坐騎白龍馬,跟隨唐僧西天取經。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