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管用

一提起孩子的脾氣,很多家長都感覺到非常無奈。孩子明明之前很乖巧懂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就像一座“活火山”一樣,只要稍微不順心,就開始亂髮脾氣。家長、玩具甚至是家裡的寵物,都會成為孩子發洩脾氣的對象,尤其是當孩子2歲之後,脾氣是越發的大,怎麼說都不聽管教。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管用


如何解決孩子的壞脾氣,已經是父母們之間的熱門話題。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這樣的壞脾氣,很容易讓他養成暴躁的性格,不僅會破口大罵,甚至跟父母頂嘴。

長大之後稍有不順心就會和別人吵架,嚴重影響自己的社交關係,很容易吃虧。而2歲左右的孩子,不管家長講多少大道理,他都是聽不進去的。面對孩子的壞脾氣,家長們不妨試試踢貓效應,要比你說教管用的多。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管用


什麼是“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最先起源於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位父親在公司無緣無故受到了上司的批評,這位父親帶著不好的心情回到家中,剛好看到在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便把孩子罵了一頓。孩子感到憋屈、生氣,又不知道該如何發洩,就對身邊正在打滾的喵咪狠狠地踢了一腳。

這種因情緒產生的連鎖反應,被稱作“踢貓效應”。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管用

“踢貓效應”主要描繪的是一種因壞情緒傳播而導致的惡性循環,受“踢貓效應”影響的人會對比自己等級低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情緒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波及開來,而這個循環鏈最弱的那一個人便成為“最終受害者”。

而一生氣就亂髮脾氣的孩子,便是“踢貓效應”中的一環。這種效應會讓我們的情緒,在身邊最親的人身上破壞我們的社交關係,很容易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管用

怎麼用“踢貓效應”來教育孩子呢?

  • 讓孩子明白“踢貓效應”的危害

孩子之所以會亂髮脾氣:

一是因為不懂這種情緒會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傷害;

二是因為在孩子表現出壞情緒時,家長由於急於管教,對孩子非打即罵,讓孩子誤認為亂髮脾氣可以解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利用新的繪本以及故事等工具,讓孩子從故事中明白亂髮脾氣會對其他人造成怎樣的影響,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並懂得情緒控制情緒,從根本上解決孩子亂髮脾氣的問題。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管用


  • 家長以身作則,切斷“踢貓效應”

從“踢貓效應”的來源可以看出,父母的情緒是影響孩子情緒的關鍵。

作為孩子的第1任老師,最容易被模仿的對象,家長如果經常亂髮脾氣,孩子也會有模有樣的學到這一點。因此家長要從自己身上改掉這種亂髮脾氣的行為,做好自身的情緒管理,切斷“踢貓效應”的連鎖反應。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管用


在面對孩子的壞脾氣時,家長不要急於管教,先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主動詢問孩子亂髮脾氣是因為什麼,並告訴孩子此刻自己的感受,這樣更有助於孩子換位思考,學會控制情緒。家長也可以通過繪本故事等方式,讓孩子從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學到控制情緒的方法。楠哥推薦《德國幼兒自我管理童話書》與《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管用


《德國幼兒自我管理童話書》用浣熊一家的故事,接近孩子生活的問題,讓孩子掌握控制情緒的方法,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通過小動物們之間發生的故事,讓孩子明白情緒會對其他人造成什麼影響,孩子更容易學會換位思考,不亂髮脾氣。

針對孩子的壞脾氣,不妨試試“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