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寫道:易牙蒸了他的兒子,給桀紂吃。魯迅是否寫錯了?你怎麼理解?

她不愛吃番茄


在很多相關記載中,桀紂是有名的暴君昏君。紂王連自己皇叔的心都挖。

易牙烹子,獻給齊桓公。魯迅說給桀紂吃,就是用桀紂比喻齊桓公,諷刺齊桓公像桀紂一樣昏庸暴虐,只有無道的君王才會想著吃人肉吃自己的子民。

會認為魯迅先生寫錯,只能說是對故事整體脈絡不瞭解。不懂作者的諷喻手法。

時至今日,桀紂已經是昏君的代名詞,歷史上咒罵皇上昏庸殘暴時經常出現這樣的類比。


星塵夢羽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寫道:“易牙蒸了他的兒子,給桀紂吃。”

歷史上,易牙烹子,是獻給齊桓公吃的。所以,魯迅先生是寫錯了,但魯迅先生是故意寫錯的。理由有兩點:


第一,主人公是個狂人

《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描寫,來揭露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先生在小說的《序》中寫了,主人公“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又說對“記中語誤,一字不易”。

對於這樣一個語無倫次的人來說,記錯了“易牙烹子”中的人物,反倒是正常的,與其“語頗錯雜無倫次”的形象是吻合的。


第二,有利於表達主題

桀、紂分別為夏朝和商朝的最後一代君主,都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暴君。相比起齊桓公來,大家對著兩位暴君更為熟悉。

“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闢天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裡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

以這兩位暴君作為代表,然後一直說到現在(小說中的“去年”),說明這暴君是延續的,這封建禮教從頭到尾就是暴君,沒有改變過。更加明確地表明瞭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態度。


綜上所述,這個錯誤是魯迅先生故意寫錯的。


牛皮社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部文學作品。魯迅在這裡不僅沒有寫錯,反而是他的高明之處。

《狂人日記》採取了模仿日記的形式,關於易牙把兒子給桀紂吃的原話如下:

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闢天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

整個風格就是要用寥寥數筆把想要表達的意思勾勒出來。這種寫法難度很大!

日記在大多情況下是給自己看的,有些語句就可以簡單再簡單,有些事情也可以拿個典故記下即可。反正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了。

“易牙烹子”是個典故,魯迅當然是懂得的。魯迅寫的《狂人日記》不是自己寫的日記,而是一種文學作品,是要給別人看的。那麼就需要別人能看懂他的意思。大多數人不是那麼熟知典故的!

即便有人知道齊桓公,也大多是那些春秋五霸之類的大場面。齊桓公吃過易牙的兒子,很多人還真得不知道有這麼回事兒!如果多費筆墨詳細介紹下這件事兒,就會影響到整體的行文節奏,勢必會減弱文章的感染力!

而桀紂這兩個人,卻是世人皆知的,都是殘忍暴虐的象徵。

“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知不知道易牙是誰?這不重要!至於是不是桀紂吃了易牙的兒子,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兩個暴君“吃人”了!

“桀紂”這兩個字,就是畫龍之後的點睛之筆。有了“桀紂”倆兒字,神立刻就出來了!

這就像是寫意畫,重點就在於傳神。只要神到了,就不要太在意那些細節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桀紂是指夏桀和商紂,即是夏商兩朝的末代君主,也常被用來當做暴君的代表。

易牙為春秋時齊桓公的寵臣,“烹子獻君”確是其所為,齊國明相管仲曾為此勸諫桓公,大意是一個人可以狠毒到為了媚上而殺子,難道這樣的人會忠於君主麼?但是桓公不聽,終於,易牙,豎刁(自宮侍奉齊桓公)和開方(衛國公子,背棄祖國侍奉齊國)三人在齊桓公死後各自擁立桓公的後人爭奪王位,以至桓公曝屍月餘,蛆蟲滿布無人收斂,史稱“停屍不顧,束甲相攻”。

在我看來,魯迅是刻意將齊桓公的事蹟寫成桀紂的,第一他不可能犯此常識性錯誤。第二,最重要的是,魯迅想借此說明一點,易牙固然奸佞,但是能寵信這種奸佞之徒的桓公之流,也只可能是桀紂那樣的暴君。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罪在桓公,錯由易牙而已。






不正經的花生米


魯迅先生並沒有寫錯。

易牙烹子的故事是這樣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齊桓公吃膩了山珍海味,有天半開玩笑地對他的御用廚師易牙說:“我從來不知道人肉什麼味兒,你會做人肉羹嗎?” 易牙回去就把他三歲的兒子烹了,獻給齊桓公。公感其忠,遂提拔了他。

桀紂中的桀和紂分別指夏桀和商紂,是早於易牙一千多年的夏王和商王。根本不是一個朝代的人,怎麼會出現在一起呢?這樣寫不是非常荒謬的事情嗎?

不,這恰恰是魯迅先生刻畫人物內心世界最精彩的地方之一。

我們知道,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是以第一人稱“我”創作的,那麼“我”就是一個狂人,其實也就是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人,思維是不清晰的,精神是錯亂的。把上面故事中的齊桓公,張冠李戴在桀紂頭上,更符合“狂人”的精神特徵。

因此,他這樣寫非但不是謬誤,反而是恰如是處。




秋夜為我長


易牙是春秋時期的人,桀紂是夏商時期的人,易牙當然不可能將自己的兒子給他們吃。但是魯迅先生是文學大家,自然不會不知道這個基本的文學常識,也不會犯這樣一個低級錯誤。就像《紅樓夢》中焦大出場時對別人破口大罵“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也只是曹雪芹為了表現焦大的醉酒狀態,有意而為之。同樣,魯迅先生故意寫錯也是為了體現出《狂人日記》的主旨。

易牙蒸子

這一篇段在書中記載如下:

而易牙蒸子這個典故出自《管子》:易牙是春秋時期齊國人,因善於調味而侍奉齊桓公的飲食。齊桓公對他說自己還沒有吃過蒸嬰兒,易牙聽了之後就把自己的大兒子蒸了,給齊桓公吃。

易牙春秋時期的,桀紂是夏商時期,他們三個自然八竿子打不著關係。魯迅先生之所以這樣寫,目的有兩個:

①:體現出狂人的癲狂狀態

《狂人日記》是狂人所寫,在小說的開頭就這樣描寫道:

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

所以魯迅先生這樣寫是為了從側面襯托出狂人的“狂”,與小說開頭相呼應。

②:借蒸子表現主旨

《狂人日記》中滿篇都是吃人的言語, 在這裡的吃人不僅僅是指封建禮教的吃人,還有真實的吃人。

封建禮教的吃人自然不用多說,這一點在魯迅小說中表現很明顯。真實的吃人,在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本草綱目》就記載:古今亂兵食人肉。

在數千年的歷史中,真實的吃人事件幾乎每朝每代都存在,長平之戰40萬趙軍被困,自食同胞、黃巢起義義軍將百姓當糧食、還有,元末明初易子而食………一直到了近代吃人的事件還是屢見不鮮。

魯迅先生就是想要藉此來表示,吃人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從精神從肉體上都在吃人。

所以魯迅先生是故意寫錯這個典故,用來表達更深刻的主旨。上面是我自己的觀點,大家也可以提不同的意見。


潮打的空城


“易牙蒸了他的兒子,給桀紂吃”是魯迅小說《狂人日記》中的話。從歷史的事實來說,這句話是錯的。但從這篇小說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又寫得非常高妙。而且這樣的妙語在魯迅的小說裡層出不窮,比比皆是。這種運用語言的能力,非文學大家做不到。

先說歷史事實吧。易牙把自己的兒子蒸了,這是事實。拿給別人吃了,也是事實。但吃了易牙兒子的,不是桀紂,而是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著名的齊桓公。易牙把兒子當成美食獻給齊桓公,換來了齊桓公對他的絕對信任。雖然宰相管仲勸過說,烹掉兒子以討君王歡心的人,決不可能是真的忠誠。但還是不能除掉齊桓公對易牙的信任。最終,齊桓公晚年因為易牙在內的“三小”做亂,被困宮中,活活餓死。

桀紂是兩個人,他們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昏君。桀是夏代亡國之君,紂是商代的亡國之君,他們都曾寵信小人,殘害忠良,最終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也正因此,這二位便成了暴君的代名詞。

魯迅這樣寫有很多妙處。首先,這話是文中的主人公“狂人”說的。狂人就是瘋子這意。既然是瘋子,當然就要說瘋話。張冠李戴,胡言亂語,不合邏輯也就是正常的了。如果說起話來事實準確條理清晰,那還算是瘋子嗎?

其次,魯迅寫的小說,是給普羅大眾看的。所以,他在表達自己思想的同時,要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和思想特點。一般的民眾會認為,好人一切都是好的,壞人一切都是壞的。齊桓公在歷史大約算不得壞人。所以,沒必要把吃人這種事情和他連繫起來,而桀與紂是壞事做絕的人,所以,把一切壞事都安在他們頭上,沒有人會提出異義的。大家說的不過是個理而已。

魯迅作品中,因為書中人物的原因說錯經典或是歷史的還有不少。但這並不是魯迅的學問不紮實,而是作品中人物的原因。比如大家都學過的《從北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也有這種情況。在寫到學生們讀書的時候,魯迅說: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這裡的“上九潛龍勿用”就是錯的。“潛龍勿用”是《五經》之一的《易經乾卦》的卦辭,這句是初九的爻辭,而不是上九,上九的爻辭是“亢龍有悔”。小學生們初學的時候,難免搞混,在老師的大聲喝斥之後,有人讀錯,也就很正常了。正因為讀錯,更顯示出小學生上學時有口無心的情態。

魯迅不愧是文學大家。據說現在中小學課本中許多魯迅的作品已經被刪除了。原因大約是不好懂。這大約沒錯。三十多年前我自己上初中學習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確實並不懂其中的意思,但當時學過了,總全有些印象。現在回過頭去再讀的時候,才體會了真正的文學之美,大家的作品,確實是字字珠璣。這種感覺與讀唐詩宋詞一樣。小學生們恐怕也很難體會到“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到底有什麼妙處,等慢慢長大了,自然就體會到了。


七月流火140400643


歷史上的易牙蒸兒子是給齊桓公吃的,這是最普通的歷史常識。但魯迅用在這裡,是因為小說主人公是“狂人”,精神錯亂,所以比較符合人物性格。正像《紅樓夢》中焦大口中的“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一樣,是因為醉酒後的語言混亂。看小說要通過人物的設置來看,不是你這樣抽離主題,單純針對人物語言。文學欣賞是“佳人宜通體,不宜獨賞眉”。


月籠南窗


魯迅,只是在表達專制社會愚忠妄孝的泯滅人性和虛偽!易牙把自己孩子蒸了給誰吃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不把人當人而當成個人役使物的行為!以此表達專制的虛偽並殘暴,君臣父子忠孝的本來面目!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啟蒙!以此警醒國人,專制統治的吃人本質!

魯迅是個戰士,勇於自剖並自我反省的戰士,是華廈之耶穌!把國人的虛偽愚昧和依賴性扛在了自己並不壯闊的肩上,教人振奮並覺醒本我,有自救的意志和力量!他及他的同志者,抗起了一個時代,不致國人在虛偽和愚昧中淪陷!


拜石明貞


魯迅先生當然知道典故的出處,不會寫錯的。魯迅先生是借瘋子口說’齊桓公是桀紂一樣的暴君’。而齊桓公在中國古代君王中,算不上一個壞人。

易牙獻子讓齊桓公食用,以此獻媚;齊桓公心安理得吃人肉,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真實的罪惡寫照。也是魯迅先生的’吶喊’、警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