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新野縣:千里逆行回到疫情防控一線的年輕女第一書記陳霞

新野縣:千里逆行回到疫情防控一線的年輕女第一書記

新野縣:千里逆行回到疫情防控一線的年輕女第一書記陳霞


本報記者曹國宏通訊員喬彬孫風雷

1月26日,大年初二,一個剛剛從上海回來,一個剛剛從河南新野回家,兩個孩子大的8歲,小的5歲,孩子們想奶奶了,丈夫一年沒回家很掛念老母親,她很想念丈夫,就這樣他們約好在河北石家莊團聚,過一個團圓年。

然而,疫情的突然襲來,打破了他們的計劃。

面對疫情,她毅然放棄和從上海歸鄉的丈夫團聚,告別親人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坐上了從石家莊到南陽東站的高鐵,義無反顧的成為一個逆行者。

她就是34歲的新野縣產業集聚區派駐新甸鋪鎮劉灣村女第一書記陳霞。

“留在河北更安全!”家人苦口婆心的勸說著。

“媽媽,把我帶回去,你去上班,我自己在家不害怕。”8歲的女兒哭了。

“能不能跟單位說一下,再待一天!”丈夫曹江濤依依不捨。

“等開學了,媽媽過來接你和妹妹、奶奶回去上學。不行,單位的同志們今天已經奔赴崗位了,關鍵時刻,我怎能退縮。你代我照顧好孩子和爸媽!”轉過身,她已淚流滿面……

組織在召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做為豫鄂邊陲的第一書記,她深知,劉灣村和湖北的黃渠河村隔河相望,劉灣村全村1325個村民的安危懸於一線,“作為黨員,關鍵時刻就要衝在第一線,全力守護群眾的安全。”就這樣,她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依然返回群眾中間,回到疫情防控最前沿。

2020年1月28日,大年初四,帶著單位領導萬千囑咐和千方百計找到的少量的口罩、酒精消毒液和生活用品,陳霞和兩名駐村隊員踏上了歸村的路程。劉灣村位於新野縣新甸鋪鎮最南邊,作為跟湖北連接的邊緣村,疫情防控關鍵可想而知。

到村後,她第一時間召開村組幹部會議,瞭解疫情防控現狀。除了排查出16個武漢回村人員外,13個湖北地區歸村人員也都建立了臺賬,初步病源監控對象已明瞭。明顯的感覺到鄉鎮及村組幹部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有清醒的認識,思想重視程度、落實工作的態度和執行力都很到位。在瞭解到值勤人員防護口罩短缺時,她拿出單位為她備用的兩包口罩分給大家,“每個人都在防疫一線,頻繁和外界接觸,隨時都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雖然資源有限,但還是儘量保護大家的安全,要求現場人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堅決做好自我防護。

“必須加大宣傳,群防群治。”為此在原有的基礎上,在主要路口增設宣傳標語橫幅11條,她和工作人員在每戶門前張貼新甸鋪鎮告全鎮人民一封信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知識宣傳單,村裡安排疫情防控宣傳車定時巡邏,村廣播喇叭全天不間斷廣播政策,順口溜等防護知識。利用村微信群及時傳達各級信息,消除群眾的恐慌情緒,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必須嚴防死守,隔斷病源”這是做為基層幹部唯一能做的。關停村裡茶館,安排黨員幹部隨時巡邏,不允許人員聚集串門。在村與外村出入點,設立卡點四個,用樓板、土堆進行道路封堵,在兩個省界卡點看過後,她看到封堵的地方明顯有過人痕跡,後來瞭解到,隔村很多人員和本村人員有著姻親關係,湖北有很多人都習慣到本村的衛生室看診,而蹲守的黨員幹部難免有抹不開臉驅趕過往的鄉里鄉親的時候。每個人都可能是傳染源,必須做到鐵面冷臉。為此,除了重新用鋼管鐵皮柴堆徹底填封兩個卡點的橋面外,她和工作隊在省界兩個值勤點當起了鐵面關公,“疫情防控其間,卡點處鳥都不能放過去。”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為了全村人的生命安全,必須嚴防死守,不留死角。

“又一個返鄉人員過了潛伏期。”晚上看著每天上報的統計表,體溫測量表,她總是開心的。截止目前,全村群眾都安全,她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更加嚴陣以待。期待所有返鄉人員都能安全度過隔離期,嚴格防守人員進出,切實扛起疫情防控應盡職責,她相信,只要時刻緊盯疫情防控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一定能夠打響打贏這場不見硝煙的疫情阻擊戰。

“我雖然是個女同志,是孩子的媽媽,但是我既然申請來當第一書記,就要把第一書記的工作幹好,關鍵時候鄉親們都在看著呢!咱可不能掉鏈子!”陳霞說。

“愛她就要支持她!讓小霞放心,我會替她照顧好爸媽和孩子,讓她一定要和群眾一起做好自身防護,我們等著她安全回來!”電話採訪中陳霞的丈夫曹海濤說。

希望疫情早日過去,願陳書記早日和家人團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