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陝州區東凡塬

我的家鄉東凡塬。河南省三門峽市位於豫西西大門。秦晉豫三省交界處。自古以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也是古時來往於西安和洛陽必經之處。以湖濱區交口為界,南北二古道穿行而過。

陝州區東凡塬


在南北二古道之間,有一個小塬,也是陝州區三道塬中最小的一個,他就是東凡塬。也是我的家鄉所在。他雖然沒有其他兩個塬大,卻非常的有特點。唯有他以東西南北4個方向來命名4個主要村莊的名字。且方向很正,這4個村兒分別為東凡,西凡,南陽,北陽。

陝州區東凡塬


塬雖小,但是在古時卻很重要。第一,它是當時虢國祭祀祖先神廟所在地。東凡塬古名莘野,相傳,在虢國時,有一年一顆大流星落於國之東南方。也就是現在的東凡塬上,國君在大臣建議下於塬上建立神廟,祭祀祖先,以求國運永昌,廟祝髮現廟裡的供品經常丟失,就設計抓住了兩個人,一問之下二人乃親兄弟,因為家貧,為了供養母親而到廟裡偷供品。告國君之後,感其誠孝,乃封二地給兄弟二人。老大分於東凡,老二分於西凡,凡乃凡人之意,東西為方向。

陝州區東凡塬


到了唐朝。由於塬南的古道興起,在今南陽村南坡建安陽城。因城南流水,名安陽溪,至此時東凡塬得古名安陽塬。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所說,“水出石崤南,西逕安陽城南”。指的就是東凡塬。唐時,南陽村,北陽村因塬名而得村名,其位置一南一北,分距塬南北兩側。這就是我的家鄉4個主要村莊的得名。

陝州區東凡塬


歷史上也出了許多的名人,西凡村是豫西名儒王以悟的祖籍,崔家村有明時戰死於東北的抗清總兵崔儒秀,他也是王以悟的兒女親家。以前崔儒秀的《歲寒松柏論》還選在語文課本中。如果沒有推測錯誤,大唐賢相姚崇的父親姚懿及葬於塬上。因為在姚懿的墓碑上有這樣一句話。以三年七月十五日葬於硤石縣安陽公之原。並且碑文小字註釋特別指出安陽塬指的就是現在陝縣南陽村,唐朝時的硤石也指現在的南縣村。

陝州區東凡塬


陝州區東凡塬


現在東凡的南陽村也是遠近有名的建築之鄉,後來合鄉並鎮之後併入了菜園鄉。沒有以前熱鬧了。現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村,主要經濟作物就是蘋果,近幾年還興起了香菇種植和集體農莊生產模式,這就是我的家鄉東凡塬。

陝州區東凡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