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年輕人死了不能敲鑼打鼓送葬?

三顛舊夢


在很多地方,年老的人死了那叫“喜喪”,家人雖然悲痛,但也會請道士做法,為家人祈福,為逝去的老人超度。喪禮過程,簡單的有三天五天,有的老人死去的日子特別,為了選到一個好日子出殯,可能會在家裡停放十幾二十天。老人死了,那是功德圓滿了,在這世間受過的苦,有過的難都結束了,已經心無掛礙了,去了,便是修成正果了。家人敲敲打打,為的是送死去的人最後一程,同時也是給自己心裡一點安慰。



年輕人死了,那是早年夭折,上有未來的急盡孝的父母,下可能還有孩子,這樣一個家裡的頂樑柱死了,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很大的打擊。“白髮人送黑髮人”那是人間悲劇,為了讓家人早點從悲痛中走出來,年輕早夭的人的喪禮通常會從簡從速。有的地方的風俗,早年夭折或枉死的是不能進家門的,認為這是不吉利的,通常不辦喪禮,也不能進祖墳。在我的老家,曾經有戶人家的孩子在外面被人砍死了,家人不辦喪事,買了棺材,就把死者埋葬了。早年“橫死”的人會葬在同一個地方,不能與壽終正寢的老人葬在一起,家人也不會祭拜,死了,就一切都結束了。


我想,年輕人死了不敲敲打打不大操大辦,主要是怕家人面對一個年輕人的死亡會悲痛萬分,年輕人在這世上還有很多沒完成的事,留下年邁的雙親獨自面對老年喪子的悲痛,這無無異於挖走了老人的心,斷了老人最後的希望。喪禮從簡從速,為的就是讓家人儘快從悲痛中走出來。中國人歷來重視“婚喪嫁娶”,喪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們這裡,結婚生子宴請賓客,你不來可以,最多就是下次你家辦喜事別人也不來。但是家裡辦喪事,一個村子的每戶人家都必須要抽出一個人去幫忙,不去會被別人戳脊梁骨的,可見中國人有做重視喪禮。



墨采薇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為什麼會通過,還是真是對生活常識人情世故一無所知。

年輕人死了,是非正常死亡,一般稱作“暴死”,一般連家裡都不能停放,只能放在外面,而且會當天埋葬,還會去敲鑼打鼓,腦子進水了吧?

說到人死了送葬敲鑼打鼓,可能是指老年人的喪事吧,婚喪嫁娶都是中國人比較重視的事情,老年人只要是壽終正寢,在中國被當作“白喜事”。“白喜事”又稱“福壽全”“全福全壽”“老喜喪”。這類稱呼起源於春秋時期,寓意是逝者早安。

當然,這是中國傳統習俗中,安慰親人的說法,也是一種唯心的說法,意謂人活到這個年紀,福壽盡享了,兒女的孝心也已盡到了,死了也是自然之事,是去“昇仙”了,不必為之過度悲傷,民間叫半喜半憂。

在中國,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也給許多家庭帶來了難以撫平的傷痛,在此願大家關愛生命,珍惜健康!


十年讀書


年輕人死後不可敲鑼打鼓,歡天喜地送葬,就是老人去世也不可如此悼祭亡靈。

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的撒手而去,對他的家人來說都是極其悲痛的事。一邊是悲傷哀念,另一邊是鼓樂喧天,這種景況和諧嗎?悲喜能融合在一塊兒嗎?

特別是近幾年,人性的扭曲已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在一些地方,特別是一些農村,人在入土的頭天晚上,非要熱鬧一番,大放煙花爆竹,更有甚者,從民間邀請來歌舞班子,裸體跳舞,說一些不堪入耳淫穢低俗下流的話語,逗引的滿場大笑!讓人懷疑,這裡是歡娛玩樂的場所還是莊嚴肅穆的場所?

我想,死者地下有知,定會痛罵自己的家人!這是對死者的不敬,是對亡古老人的不孝,是一種離道忤逆的行為!

前幾年,在我縣山區的一個小山村,死者的家人在外地請來歌舞班子,正當他們裸體歌舞時,村上的幾位老人把他們轟下了臺,趕出了村子。

這說明某前的這種時尚,只要懂得禮義廉恥的人,是持堅決反對的態度的。

人死後,放點哀樂,舉行一個莊嚴的悼念儀式是必不可少的,但借死人來熱鬧,借死人來互相攀比花錢,我看可以休矣!








聞聲36


中國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習俗,也被稱為“紅白喜事”,紅一般指結婚生子這類喜事,但是“白”為什麼也叫做“喜事”呢?其實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去世了,家人雖然有一點難過,但是對於老人,自己的人生修煉已經結束,要回歸故里,入土為安了,這種事一般被稱為“喜喪”,家屬應該敲鑼打鼓送葬,特指老人去世。但是年輕人去世就不行了,對於年輕人去世,屬於非常晦氣的,家人是非常難過的,不能白髮人送黑髮人,讓家屬傷心過度,不能敲鑼打鼓,應該儘早火化,入土為安。

對於年輕人去世,不僅不能敲鑼打鼓,還不可以有正規的墓碑墓穴,對於很多地方稱年輕人去世為“早夭”,葬禮還有四個原則:從速從簡,不進家,不上林,不佔穴!這是封建時期留下的傳統,在特定的時期是有一定原因的。

從速從簡:一個家庭,如果年輕人倒了,那麼這個家庭就是去了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對一個家庭的打擊是非常大的,白髮人送黑髮人,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忌諱的,我外公在去世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了,我曾祖母就沒有出現過,一直在自己的屋裡面,沒有出來看一眼,這也是我們當地的習俗,白髮人是不能送黑髮人的,母親是不能送兒子“上山”的。對於一個僅僅20歲就去世的人來說,就更應該從速從簡,避免家屬傷心過度。

不進家:年輕人在外地去世,一般是不進家門的,這在封建時期是非常晦氣的,避免將這種晦氣帶回家,所以不會讓去世的年輕人進家門的。

“不上林”我們這邊沒有這樣的說法,所以就不便解釋了,如果大家瞭解,歡迎在評論下方補充一下。

不佔穴:就是指年輕人去世不能進祖墳,就算進了,也不能在中間位置,只能在偏僻的角落,青少年早逝也被認為是先輩前世造孽得到的懲罰,出於對先輩的尊重,對於早逝的人只能說是短命之人,屬於野鬼,不讓其進入自己祖墳,破壞風水。

以上內容僅僅是根據小編了解的情況進行講解,每個地方風俗可能也不一樣,僅僅作為個人觀點以及當地風俗說明,也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如何觀看更多精彩回答?

點擊上面“關注”即可!


軟件資源君


似乎是這樣的。

正常的,中壽以上的老人過世,必須鄭重其事。一切喪儀,自有規矩。

報了父母養育恩。盡了養育兒女責任。一生卓有勞績。來人世一遭,無甚遺憾。大家該送行的送行。

而如果八十九十歲以上乃至於百歲方駕鶴而去,儀式會減少肅穆,增加熱鬧。送行的、觀看儀式的,會很多。不是近親的,往往露出歡欣之態——嚮往有福有德的壽星啊。

意外死亡的,多有在出事現場附近焚化,帶回匆匆入土的。似乎此人不吉利。沒敢問其儀式。忌諱吧。

一生未娶的人,喪儀極簡單。大約因為他只顧自己一人(光棍一般盡贍養責任少。照顧老人多是女眷的事。)沒能娶妻生子繁衍家族。

祖瑩裡,沒未婚女兒的地方。(女孩不算自家人?)

像您朋友那樣,父母剛剛為他盡完義務。千辛萬苦扶養他二十來年。還沒等到享受他的回報,他竟去了。這,可能民俗他認為對父母有極大虧欠。所以葬禮很簡單吧。

僅僅是看我鄉喪儀的感觸。

(我家二家兄五十歲病逝。那時他已經有孫女了。而先父母當時尚在。我還聽見有本家說:“他沒送老人走,自己走了。有罪過。”)


莘縣村民


可以大肆張揚的叫紅白喜事——其中的紅喜指的是嫁娶類(加人添丁)的喜事,而白喜指的就是有高壽老人去世要昭告相鄰的喪事。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從2千年前杜甫說過後,直到60年前長期戰亂結束,受糧食產量、醫療水平的限制,更受持續不斷地的戰亂威脅,中國百姓的平均壽命一直是很低的——大家看早年拍的各種抗戰題材電影、小說裡,在農村對4、50歲的人叫大爺、老爺爺的比比皆是,能活到6、70歲的都可以算壽星了。

所以,形成的文化傳統裡,老人能活到60歲以後的,就算是家境不錯、一生中經歷2-3次飢餓或災荒的打擊也有足夠能力活下來;如果活到70以上,就更待變了家教也很好,有孝順的後人、後人也有很好的生存能力,老人才能得以高壽。

就是說,這樣的老人能高壽而終的本身,就是對其一生行為值得尊重的最好證明。

所以,當這樣的老人去世後,是需要昭告鄉鄰的,以示對勤儉持家、對孝順傳承等民間道德實踐的典範的尊敬和推廣。

而如果沒到60就去世的,就算普通人了,是沒有什麼可以值得宣揚的;沒到成年(18歲)就去世的算夭折,不管是因貧困傷病還是先天德行缺損(傳統文化講究這個)帶來的災難而死,都是不能宣揚的。

這是紅白喜事可以張揚,但未足齡者去世不宜操辦的文化習慣。

當下,這種習慣形成的原因已經淡化了,但大操大辦的模式也是不宜的。

親朋好友,不管採用哪種形式,達到紀念、哀思的目的,就足夠告慰死者了。


理得心安


我弟弟車禍去世,出事後只聽說肇事司機逮捕了,但一直未見到對方來人,我們這邊也不懂,知道責任鑑定下來,我們想找對方人找到家裡,家裡沒人,就在門口燒紙,後來鬧起來,直到四十天才在交警大隊見到對方人,快四十九天白才弄回來,我吵著讓我弟弟進屋停屍,都不同意,後來我們堅持就在屋裡停了半個小時就抬出去入棺材了,死的夠慘了還不讓進屋???憑什麼,什麼破規矩,我只知道我弟弟得回家看看才能放心走,我找人給我弟弟超度的,人家說我弟弟佛緣太深應該修佛的沒有遇上有緣人,難怪他從小就對什麼都不敢興趣,還一直懵懵懂懂的,總跟個小孩似的,即是親人怎麼會害你,除非你們幹了什麼虧心事,才會怕這怕那


天堂的你還好吧


四十歲沒到癌症死掉,我們這是一樣敲羅打鼓。我記得是我女兒兩三歲的樣後面屋一個年輕人心臟病死的,他死掉抬回來剛好經過我家門口我女兒剛好就嚇到了,開始兩三天每晚鬧要去後面屋看羅鼓我還沒想到嚇到到到第四天她閉著眼睛自己爬起來要去後面屋,當時我真嚇到了。第二天下午抱去後屋家做法事的摸了下才算好。自那次後村裡年輕死掉的都不準去


ty春暖花開


剛好前幾天聽書聽到一段,死亡也分種類,有一種叫壽終正寢,陽壽盡了,可以去陰間輪迴。那是喜喪,敲鑼打鼓家裡人要高興。還有一種是橫死之人,意思也就是壽命其實還有,但是突然出現變故死了,這種人煞氣最終,怨氣重。而且陰間也不收,要混到壽終正寢年齡才能去土地公公那裡報道去陰間。這種情況不能敲鑼打鼓,而且家人要低調。


小馬尾巴0423


看家裡如果有老人去世之後,不會是像城市這樣,直接就火化了,老家裡講究是入土為安,老喪入喜。當然了老家安置仙逝者的地方也多,到處都是野地。




老人死了以後,在家裡停上七天,因為人們都說親人去世會還魂,捨不得親人,在看最後一眼。


村裡這幾年也有年輕人因為某些原因早早就離世的,我的一個發小就因為一次工作失誤,不幸離世,我當時就聽了這消息,首先是不可置信,然後就深深的惋惜和心痛,那種感覺經歷過的才會懂。 第二天我就到老家了,買的花圈等等去他家門口一看,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副棺材和家人悲痛的場景...我記得在棺材在他家停了7天,沒有敲敲打打,只有沉痛的氣氛。 至於樓主說問的問題,現在也該明白了, 就是 老人去世是喜喪,老喪入喜。 人生旅途到了終點站。吹吹打打是應該的。 而年輕人去世屬於夭折,人生旅途走了一半被推下車去了... 所有年輕人去世不會像老人去世一樣 吹吹打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