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環境小記者】南京金陵匯文學校蔡承翰:鼓樓區濱江北部地區丁字河汙染與治理研究

【環境小記者】南京金陵匯文學校蔡承翰:鼓樓區濱江北部地區丁字河汙染與治理研究

鼓樓區濱江北部丁字河汙染與治理研究

南京金陵匯文學校初二(6)班 蔡承翰

近期,我校開展了環境小記者活動,我也積極參與其中,對我們身邊的環境變化進行探究,對還有待改進之處提出思考與建議。我主要就所在小區及其周邊河道環境進行研究,採訪小區居民,實地考察,採訪街道部門,研讀相關資料,自我思考等方法相結合的形式。

研究背景

環繞我居住的小區四周有一條小河流—丁字河,原先因為多年的汙染得不到根治,變成了一條“垃圾河”,河水呈暗綠偏黑色,經常看見有各種垃圾漂浮其上。每到夏天,遠遠便聞到一股股臭味,令人作嘔。

【環境小記者】南京金陵匯文學校蔡承翰:鼓樓區濱江北部地區丁字河汙染與治理研究

國家實施關於河流汙染防治的“河長制”後,丁字河的汙染治理才真正迎來了春天。經過換水、除泥、排汙、種植水生植物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治理方式,河流環境逐漸好轉。近一年來,這條河流已經改頭換面,生機勃勃。

實地考察

再次來到這條小河岸邊,原來的惡臭早已不見,河流靠近岸邊的兩側人工佈置的格網中種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用以改善水質,重現綠色。河水顏色不再是灰綠色,漸漸變淡變清。河流近岸繫著一隻小船,環保人員用來打撈漂浮物和檢測水質情況。

【環境小記者】南京金陵匯文學校蔡承翰:鼓樓區濱江北部地區丁字河汙染與治理研究

河岸邊排成排的柳樹迎春吐芽,映入水中,呈現出一幅優美的畫面。最令人驚奇的,是河流中竟遊動著許多小魚。小區中偶爾有老人來此垂釣,當然目前還暫時不能食用,河流岸邊有供行人散步的綠道和短暫休息的座椅。改善了環境的小河流周邊確實是人們散步休閒的好地方。

居民調查及採訪

本次調查主要是居住在小河流周邊小區的居民,我們設計了初步的調查問卷,目前有如下兩個問題:

問題1:是否有感覺小河流的水質比過去有明顯改善?

A:有明顯改善(80%);

B:無明顯改善(20%);

C:沒有關注(0%);

問題2:是否願意為保護水質付出?

A:願意(90%);

B:不願意(10%);

由此可見河流環境改善明顯,給河流附近居民帶來了歡樂。

具體採訪了一位夏先生,夏先生是一位高校老師,在小區已經居住十多年了。他說

“沒有想到這條環繞小區的河流能治理得這麼好,夏天再也聞不到河流散發的異味了。”

【環境小記者】南京金陵匯文學校蔡承翰:鼓樓區濱江北部地區丁字河汙染與治理研究

由於不堪忍受河流的汙染,他原本打算搬離此小區,後來河流得到治理,河水臭味消除,環境改善,他已經擱置了搬家的念頭,暫時不離開了。因為他家臨近河邊,以前因為河流汙染他向相關部門反映過多次。此次河流汙染的改善表明了他的呼籲是正確的。若還有疏通、植樹活動,他說他將十分樂意參加。他說環境優美是居民安居樂業的基本。

河流汙染治理辦法

本次小河汙染治理,據街道和社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主要分三個時期:

1)抽乾並排掉原來的汙染河水;

2)挖除河底原來多年累積的汙泥和清理雜物;

3)延河邊佈置格網並在格網中種植水生植物;

4)加強保護宣傳力度,讓居民自覺維持河道乾淨,不向河流和岸邊拋灑雜物。

前兩個方法,以前也做過幾次,可是隻能很短時間內有效果,過了一段時間河流汙染又如以前,治標不治本。方法三、四則非常有效。可見想要治理好河流環境,便要注重環境本身,種植水生植物才是改善水質的最佳方法,加強宣傳教育,是維護水質最根本的方法。

【環境小記者】南京金陵匯文學校蔡承翰:鼓樓區濱江北部地區丁字河汙染與治理研究

本次探究,使我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並且要學會從根本入手,長期持之以恆,不浮於表面現象,以水生植物改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