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评价海口一些地方的蔬菜水果批发价不高而市场销售的价格却比批发价高2倍以上?

海南街拍达人


我带徒弟卖猪肉,经常混迹于菜市场、超市,熟悉小商小贩的生活,知晓其经营状况,愿在此分享我的观点。

岂止海口,全国都是这样:部分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零售价较之批发价高出一倍以上。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商贩的利润,才能够继续经营。这是因为:

一、鲜活农产品零售环节损耗大。批发商从产地采摘,包装、装筐或扎捆后运到批发市场批发给小商贩,是不允许拆件挑拣的,中间可能混有杂质、损坏的。小商贩零售时,首先要去除杂质、损毁的;其次顾客要挑选,品相不好的要剔除;再次,顾客要讨价还价,零钞很多时候也不好收;第四,一些鲜活农产品的水分含量较大,售卖过程中会失水,导致损耗较大。

二、鲜活农产品寿命较短,不易保存。一般小商贩凌晨进货,天亮开始销售,至晚上售卖高峰过后至少要回本,剩的一些尾货要削价处理。否则隔夜货损耗更大不说,还难以出手,有时会坏掉、烂掉。

三、经营农产品要起早贪黑,经营者多为农民,而且要2人以上,他们一般在城里没房子,需要租房。房租、档租、管理费、运费、罚款及其它成本不低,每天没有300~500元的毛利就不如打工省心、划算。

四、市场竞争激烈,一天的出货量有限,只能靠加大差价来弥补。

综上,经营农产品看似是暴利,其实不然。只要不欺行霸市、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其盈利基本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我从未见过哪个经营农产品的小商贩暴发成大老板。


北大屠夫陆步轩


是这样的情况。我虽然不在海口,但是在儋州白马井。

本来我一个曾经工作月薪上万的人,听了亲友的鼓动,脑热去开了一家生鲜果蔬店。

首先,房租要每个月六千多,物业费200多(每个月),电费1000最少。装修,简装80平米5万。又弄了杂七杂八的设备。

买了辆电动三轮,去进货水果。每天等着蔬菜批发店给我送货蔬菜,后来改成全部自己进货了,因为送货的质量不好,而且偏贵,控制不了成本。

上货要每天凌晨3---4点早起去批发市场,有的时候还下雨。去晚了都是别人挑选剩下的了。

先去进货各种蔬菜,然后是水果,再是肉类,还有顾客预定的海鲜类,再就是豆腐,干调。装满一车,迅速回店,摆弄好。等待顾客上门。

水果都是整箱来的,比如一箱子50斤橘子,每斤1.9元进货价。箱子要占去三斤重量,开箱子就有2--3斤破损的(基本都有损耗,没有零损耗的)。必须卖到十元三斤,或者3.5元一斤才能有所利润。

香蕉更是烦,比如芭蕉,进货价2.5元左右,一般卖到3.5元才可以。外皮稍微有点黑斑了,没有卖相了,就只能自己吃,或者扔掉。自己也吃不了多少。扔掉一斤,好几斤白卖,不赚钱就是赔钱,因为有费用跟着。一睁眼睛就好几百的费用。

卖菜,也是一样的,各种损耗,扔的都心疼。

不进货吧,顾客嫌弃你家货品不全。进货吧,又有一些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完,而损耗掉,这边人都吃新鲜菜,稍微蔫吧一点,都不爱买。

几个月下来,天天起早贪黑,整个人都熬的缺少气血了,掉头发。

一算账,没赚钱基本,还搭了2个人工。光给房东赚房租了。

所以说,别指望到手的菜会很便宜,不现实。

还有很多心酸事,不愿意提了……

还有一个损耗的问题我要提醒一下。吃了很多的菜,大多数都是从内地过来的。比如说黄瓜,土豆。大白菜。西红柿,大葱,油麦菜,生菜……等等。

就说大葱吧,都是山东的多,遥远的几千公里。 都是大货车运过来的,货车要钱吧。司机要开工资吧。油钱要钱吧。过路费要给吧。交警的罚款要交吧。吃饭什么的都要给钱吧。过海的时候坐轮渡要给钱吧?(最少几千块钱。)

中间的一些菜或者其它菜,也是天热的时候。还是有损耗的吧。到了海口的批发商那里。然后再转给下面儿的各个市县。中间倒几手还要赚钱吧。各个市县的批发商再卖给零售商(小批发商也要计算损耗的),零售拿货之后,再到买菜人的手里(还是有损耗),你说这个东西要卖多少钱????????????

没办法的事











一品黄山C


海南不仅蔬菜贵,其他物品都比大陆贵很多。跟大家分享一下海南高物价问题。

海南地域小,市场小,没有直通大陆的道路,所以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里,一旦有一定资源,就会形成垄断资源。

记得好像2016年海口整顿南北批发市场。当时全岛批发蔬菜就这个市场十几个档口,被个别人把控着。后来省政府出马,抓了些人,使得2016-2018年,菜价降下来了不少。但2019年随着货币贬值,价格又有上扬。

蔬菜看似相对低值,但总量大,一旦价格被控制,那么受益是很可观的!所以,前面看似政府监管不力,实则是有人参与其中,否则不能也不会形成价格垄断。

还有比较明显就是建材。仅水泥,三亚地区就比海口能高出20%。二地距离也就200多公里,产生这个价差,在内陆是不可能的。


天空102599



我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1.单个销售价格比批发价格高是理所当然的。

首先我们来算一下从农民伯伯手里交出去的水果在市场里要卖到多少钱才合适。

比如说在琼海大量种植的石榴采摘后,农民伯伯会卖给镇上定时定点在收购的石榴商家。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到1块钱一斤,收购到货后他们要自己重新挑选打包过。要雇佣伙计来干活,铺面租金虽然少但是打包用的纸箱等资材也要自己购买,个儿小卖相丑的石榴就被挑选出来另外以便宜价处理。

分批打包好后货车拉到海口南北水果市场批发卖给各经销商,成交价2块钱。经销商批发价2.5块钱,起订量可能要求50斤/次。进入市场时候最起码要卖4块钱才会收到一点利润,而且还要考虑到后期的果子会缩水以及烂掉,要趁着新鲜时候卖个好价,才能不用担心后面的果子卖相差,降到进货价3块钱都卖不出去。所谓无利不往,如果只赔钱水都不愿意做这种买卖。

2.海口现在能种植的土地面积相对少了很多,很多地皮都被房地产开发了。导致可大量种植的面积少,岛内自己种植的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很多都从外地进来,当然运输成本高了,批发价也是相对应提高,进入市场的价格也贵,所以大家买水果的时候都会直呼吃不起。

以上是个人看法。


海南冬瓜妹小猪佩奇


很正常,全国就这样,蔬菜我不知道,水果批发价便宜,但是包装框不要钱吗?包装耗材不要钱?举个例子,芒果整箱批发价4元,一箱30斤,框子+芒果纸至少5-6斤,整箱有被物流挤压到或者运输途中坏的,这些是不是要算进成本?水果店能确保一天卖完吗?放两天的成本需要仓储费,电费,冷库折旧费等等,水果店的租金,工资,各项费用,批发4块,不卖8块还赔钱呢,各行各业有各行各业的成本计算方法,你要是买个白菜8块钱,饭店卖你20,算暴力吗?


美途美景美食


如果不让小商小贩进城买菜别指望水果,菜价,下来,看看周围外省的模式吧,真正便宜蔬菜水果在农民挑担手里,你指望超市,菜市场便宜就是做梦,因为菜到你手里已经增加了很多道手挣钱了,比如:蔬菜批发市场、交通费、摊位租赁费、税费、管理费、小商店租赁费、员工工资成本、水电费等。想想吧 怎么可能便宜?建议政府在各个城区地段划出专门工周边农民挑担买菜卖水果场地,规范管理,让价格真正下来。


少帅182


海南省一共900多万人口,海口常住人口不到250万,市场物价却比北上广深这些人口超千万的城市还高,主要原因是物流不畅,批发货源少,缺少市场竞争。


165996028


其实这种情况不仅仅是海口市,全国都是这样。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情况呢?


小商贩从批发商没批发回来的蔬菜水果一在菜市场和水果商店出售,菜市场的摊位租金较高,在价格上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商贩从批发市场进来的蔬菜要经过重新打理,去掉一部分的杂质,在原有1斤的蔬菜中只能捡出八两和九两出售。而且蔬菜容易腐烂等众多因素,如果不加高价基本上是不赚钱的。

水果也是这样,水果一旦滞销,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发生腐烂等一众多因素。一旦发生腐烂损失要远比蔬菜要多得多。

无论是蔬菜还是水果?腐烂的传播速度很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一个橘子坏了如果不及时检出,一袋橘子都会腐烂,蔬菜也是如此。


十方印记


这是必然的,零售要去掉耗损,丢称,卖不出去要腐烂这些都要打入成本所以要比批发贵的多


一方热土5


海口市场上蔬菜水果价格之所以远远高于批发市场的价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蔬菜水果跟预包装食品最大区别就在于蔬菜水果的保鲜期比较短,损耗比较大,因此在此蔬菜水果在制定价格的时候,会把水果的损耗这个部分一起算进入。比如说进货一箱香蕉,这一箱香蕉有可能全部卖完也有可能只卖一半或者所有的都卖不完。为了保证利润,卖方可能会比批发价价要高出一倍或者两倍的价格来进行销售,这样才能够保证香蕉的利润,即使是这样,还是有可能会亏钱或者不盈利。



2.单纯的拿水果的销售价格与批发价的对比来判断蔬菜水果价格过高是不全面的,因为作为卖方来说,它制定销售价格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说房租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天气因素以及商品的稀缺性等等因素。



3.目前阶段海口整体的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都在不断的上升,而这些成本的上升会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上面来。



4.蔬菜水果的销售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水果蔬菜的批发是要在半夜的时候从批发市场拿的,经常熬夜,从业人员与其他岗位相比相对较少,因此蔬菜水果的销售工作也有一定的稀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