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代想要跨越阶层,除了造反还有什么办法?


今天的我们谈跨越阶层困难,其实古代也是。许多人也很发愁,比如南北朝就有人谈“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当然也不是没有途径,我就来拿明朝的阶层跨越途径说一说吧。

假设你出身在嘉靖、万历时期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自耕农家庭,你如何实现阶层跨越呢?

1、读书考试

由于家庭原因,你是不可能拿到科举移民的,顺天府的学额最多,录取率最高,但基本都是子弟的机会。

如果你聪慧,家里人也重视读书,你的家族也把你当做文曲星,你爷爷也买有几本书。你表现优良,在20岁就考上举人了。这就很不错了,史可法20岁才考上秀才。当然最迟也就27岁吧,再大的话,脱产读书,家里是顶不住的。

(升官图是一门学问)

到这一步,你基本就可以在当地府学、县学找一个体面工作了,即府学训导以及县学教谕、训导、嘱托,属于布政司衙门管理。

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经过吏部铨选去县里当典史等,也算一官半职,如果特别优秀,可以当知府,甚至兵备、分守、分巡道。再往上就难了,毕竟大明是个学历社会。

如果考上进士,分配工作后,尤其是去了科道衙门(言官),不要激烈发言(但也要把握时机说话),退休怎么也到了按察使、布政使(副部、正部)级,这就足够彻底改变家族命运。

但这个路比较难,难度大体相当于一个中部高考大省的农村子弟考上光华学院。

2、自宫入宫

这时候宫里的公公基本都是民间自发自宫进去的。其实道理很简单,想想你家努力种地、风调雨顺才能勉强糊口,这还得在交粮(交银)顺利,地方政府摊派较少。如果遇到灾荒,吃糠都没有。

而成为公公,至少可以吃一份皇粮,一年6石(700多斤)还是有的,在家里人均不到四百斤。如果你再心细、胆大、能跑腿,在京师买个房子,一家子接过来也是可以的。

所以作为华北平原上的自耕农,你发现你隔壁里王二叔、李三舅都是这么出去,在前辈带领下,已经在京师有两间宅子,为何不去呢?甚至本甲的刘三胖分配在王府,现在都负责在辽东做皮料生意,每年给家里50引盐(5000斤)。

(成为魏公公就别指望了,但衣食无忧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河间太监甲天下”。你一咬牙一跺脚自宫,投奔临里甲前辈(明朝基本为里甲制度),哭诉一番。正常情况下,在宫里有个职务,或者分配王府、或者直接到织造等地方。

家里生活水平基本改变是没有啥问题了。

至于要成为司礼监掌印等牛人,首先要保证能在内书堂接受教育(认识自己的文官导师),其次自己分配到太子那里(和储君建立关系),或者太子长子那里。

这种概率太低,和考进士进翰林差不多。

3、行伍当兵

大明的军队很长时间里,军官都是世袭的。想一下,人家起步是千户,指挥佥事,再不济也是小旗。你起步是小兵,再怎么靠着砍人的功绩也是达不住人家的。幸亏你没和人家攀比。再就是遇到了好时代,嘉隆时期行伍出身的高级将领越来越多。

北方边疆无休止的冲突,给了寒门子弟机会,你如果去了这里投军,并认识几个蒙古来的小伙伴,一起成为将军的亲兵。每次冲锋在前,还能活下来。

(努力成为其中驰骋的骑兵)

大体到打不动的时候,能得到一个千户的待遇,世袭应该能拿个百户(副百户也可以),职位能营都司已经很不错了,你儿子的起点就可以了。

非要说行伍当总兵,洗洗睡吧。

4、其他途径

今天有说法说大明是商业社会、农商社会,甚至近代社会。虽然没那么准确,但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大明发展还是有多元性的。

作为农民家庭出身,直接经商是不可能了。可以去做伙计。

家里距运河近,可以在税关工作、也可以成为纤夫、船夫等。

开了眼界,去衙门做个吏也就很好了(竞争很激烈)。

这些发展空间没有前面三个大,根本原因是大明是王权主义社会。

(社会多元化下机会多元)

总结:

大明从建立以来就有较强的社会流动,朝廷也很重视,比如明太祖就搞了南北榜案。所以许多寒门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人生巅峰。他们或士子、或公公、或军官。

由于大明本质上是王权主义社会,所有好的有发展前途的都是围绕政权展开的,所以说许多社会职务并没有那么好,并不像现在,企业能吸引那么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明实录》《明会典》

胡丹《大明那些九千岁123》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跨越阶层,是一个从古至今延续性的社会问题。除了一些偶发性因素、运气因素和结构性因素,阶层一般是代际生产的。

古代来说,门第、军功、地望等因素都是阶层的动态表达。在固化的社会里,阶层往往流动性呈现出一种相对机制化的模式: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偶发因素包括:乱世出英雄,秩序混乱时的努力,如刘邦等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运气因素包括:遇到贵人、嫁的好或娶的好、经商暴富等;结构性因素包括:拆迁赔款、城乡规划变动、古代龙兴之地等等。客观来说,平均主义不可取,有一定分化的社会才是有活力的。常态性社会流动与阶层跨越,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本本分分读书考试,接受良好教育,争取有知识期待变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第二,考试进入行伍、体制内等,熬级别、资历和职称。

第三,节点变动时期,选择正确,拿到飞黄腾达的机会或有一门核心技术。

财富分化、资源分配乃至人的努力,把人群划分为阶等,“他爸卖葱娃卖蒜”,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是常态。一般来说,普通人跨越阶层,需要一家人的努力。古代科举制,考上举人,有的地主之家几乎都需要付出全家的努力。考上进士,那是“祖坟冒青烟”了。至于成为状元,真的是难上加难。有人研究,清代科举家族,百分之八十来自于江南科举家族及其关系网络,人家这些人属于阶层再生产。财富的维持、阶层的生产乃至地位荣誉的延续,形成一个庞大的中间力量,也是社会稳定的条件。

当然,任何模式都有偶然性和运气成分在。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大家努力。另外,保持内心宁静,提高自我,不可因对财富的追逐而迷失了自我。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

秦右史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是东北总叨叨。

古代由于等级制度的规定,人们都会被分成各种阶层,想要完成阶层的跨越,许多人都选择了造反的路,不成功便成仁,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说,为后辈的人们说津津乐道。

那么古












代想要跨越阶层除了造反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

总叨叨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古人还是有方法完成阶层的跨越的,途径大概是以下几个:

1、通过读书考取功名来走仕途。随着官位的上升,也就顺便改变了族群的命运,期间遇上哪个皇帝高官顺心的时候给予可观的封赏,就可以一步登天,变成新的区别于原来自己出身的阶层。




2、抓住和掌握权利的高官贵族,皇亲国戚进行通婚的机会,也可以平步青云。古代的很多人都是由于嫁入豪门贵族或者是入赘豪门贵族而改变了原本卑微的阶层地位,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3、由于某种人为或自然创造了机会,有人抓住了,就完成了阶层的转变。比如说在战乱时期营救了皇亲国戚高等级的贵族,帮助这些人躲过了灾难,解除了危机。出于感激,被救者进行厚礼封赏来表彰和感谢,这些人就可以实现阶层的跨越。












通过以上分析,总叨叨认为古代想要阶层跨越还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来支持的,尽管渠道比较狭窄,但是历史上还是有许多人得到上天的眷顾完成了这一跨越。








朋友们还知道有哪些途径完成阶层跨越呢?欢迎留言讨论!


总叨叨


题目说的跨越阶级和问题描述所说的家族长盛不衰是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聊聊如何跨越阶级的问题。

在古代想要突破阶层,除了造反大致有以下几种办法。

一,读书


古代识字率是非常可怜的,只要有机会拜师读书识字就有很大的可能走上突破阶层的道路。

虽然读书之后也仅仅是寒门士子,但毕竟已经走向了士子的阶层而不是野人了。

二,经商

如果连拜师读书的钱都没有,那只能从事经商这种所谓的“贱业”,毕竟士农工商,商排名最后。

假设从简单的流动货郎做起,做好了掘到第一桶金,后面有钱了开始就接着拜师读书吧,可能富一代是没啥机会了,但是富二代倒是有很大可能可以培养成书一代。

三,举孝廉


举孝廉是古代特有的推荐人才的形式。

有些人因为身材高大,相貌威猛就被推荐为孝廉,成功凭借身材相貌加入公务员的队伍。(当然,此人父亲是军政一巴抓的一方大员)。

如果你没有这样独特的相貌和背景。想成为孝廉就要在孝道上下功夫了。

比如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埋儿奉母的主人公,不但成功感动上天,感动官员,被推荐为孝廉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四,有特长

不论在种地、还是打仗,或是丝绸、纺织、陶瓷、铸铁。。。等等,只要有一技之长,做的东西比别人厉害,也算有机会能担任工头等基础职务,以后指不定也有可能成为管理者的一员,这也是突破阶级的方式。




第二个就是问题描述中提到的家族如何长盛不衰?

这一点基本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古代人也明白,古人在哲学上讲究成住坏空,循环往复。古人也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论是多么显赫的家族,迟早要经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朋,眼看他楼塌了”的阶段。

中国历史上能长久保存下来的家族仅有两个。

就是儒教孔子后人和道教张天师后人。




要说如何保存家族,古代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了。

说白了就一句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可以参考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三国各有诸葛家族的人出仕做官,理论上说不论三国谁笑道最后,诸葛氏族都能得以保全。

诸葛亮追随刘备先后任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丞相 。

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过去,世家要经过三代积累才能算是成为贵族。

你看汉晋的豪强门阀,那是经历战国时期发端、西汉发展、到东汉后期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积累才能算士族。

隋唐科举特别北宋之后,已经没有世家这个阶层了。

历史上,除孔家之外,谁家可以长盛不衰?

不可能做到。


四川達州


古代人想跨越阶层,除了造反,还有什么其它办法?

解释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勇气和智力。回答的不正确,涉及到政治的敏感词。恐怕审核难以通过。

古代人跨越阶层经验,现代人不都在演习吗。历朝历代统治集团精英。无时无刻,废尽心血都在设法找一条阶层平衡的法码。但是老的失衡标准被打破。新的阶层固化又滋生。固然,统治集团统治跳出历史周期律统治,仍然不能改变干古统治灭亡之规律。

古人跨越阶层不外乎两个方面。

其一,官逼民反,通过战争达到新的阶层的诞生。产生出又一批新的达官贵人阶层。

其二,科举制度,综合平衡。投机所好,任人唯亲。也是一种跨越阶层的垫脚石。

上述回答,不知审核通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