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古代日本有些女性将牙齿染黑,将眉毛剃掉,为何要进行如此特殊的装扮?

付加苗子


黑齿

在《堤中纳言物语》中描述到,虫姬长的漂亮可爱,只因末染齿,无人招为妻。由此可见染黑齿是京都上流女性化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黑齿习俗,从四五世纪的古坟时代就有的,相传是从朝鲜流传过去。在平安时代,染黑齿则依然成为一种贵族时尚,一直到明治时期前还很流行,明治时期后,因为政府法令而逐步中断,历时一千多年。染黑牙齿的方法是采用铁浆。制作铁浆的工序非常简单,将铁屑浸入酒、茶、醋、饴中使其出黑水。然后用羽毛、笔或者毛刷涂抹在牙齿上。为了防止掉色,可以加五味子粉。这种粉也可为其它染料加固。

其实,不单单是女子,在黑齿盛行时期,很多男子也将牙齿染黑。那为何将牙齿染黑呢?

一、妆容需要。我日本女性都会把自己的脸涂得非常白,并以此为美,但是在 脸部 苍白的对比之下就会显得牙齿非常的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女性索性把牙齿涂成黑色。

二、审美需求。日本古代也有和中国类似的笑不露齿的审美观,女子说话、笑的时候容易把牙齿露出来,显得特别不雅观。为此把牙齿涂成黑色,远远看去好像还是没有露齿一样。

三、地位象征。染黑齿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酿泡铁浆需两个月时间,且必须坚持每天涂染两三次,忙于劳作的平民百姓无疑无暇顾及于此,只能是有钱有时间的贵族。于是黑齿慢慢变成权力和地位的代表。

四、特殊意义。起初,染齿被当作成人的标志。日本室町时期武士家的后代到9岁就要举行“染齿仪式”。表示孩子进入适婚年龄,村人不能干涉他们之间的交往。后来,染齿逐渐演变为订婚之日染齿。后来又改为结婚前一天晚上染齿,而后又改为生孩子时染齿。后成为区别已婚者与未婚者的标志。

五、保护牙齿。古代日本人认为这种涂黑牙齿的行为有助于保护牙齿,避免牙齿被蛀虫侵蚀。现在看来,染黑牙齿也许有助于防止蛀牙,但是特制染料含有重金属,实际上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影响。

引眉

日本人剃眉毛的渊源则来自中国唐朝。我们看下唐代仕女画,就能知道唐代女子“修眉”风行。首先将自己原来的眉毛全部剃光,然后在原眉毛处斜向上大大的化两黑眉,也就是咱们平常说的“蛾眉”,其实也就是将这两黑眉化成了大飞蛾翅膀。

而日本受中国绘画的影响,日本也以眉目间隔远为美。为了尽量扩大眉目间隔,爱美的日本贵族女性不惜彻底拔去自己的眉毛,再重新来画,这就是——引眉。

平安时代,画眉所用的眉粉是在油烟或芝麻油中拌入的贝壳黑灰。

同时,为了让前额显得不那么宽,日本逐渐形成将眉毛画在额头中央的豆眉,也叫蚕眉妝。由于技术限制,天生的眉毛被拔掉或刮掉,难免会留下青青的痕迹,细看就像四条眉毛。此外,剃眉属于已婚女子的象征。江户时代的日本,一个姑娘年纪不小还没嫁出去时,催婚的家人会说:“什么时候你能剃掉眉毛啊。”

引眉和黑齿一样,后来也在男性贵族中流行。

如今,在日本社会已经很少见到黑齿、引眉的妆容,只有日本的艺妓们依然保持着这种习俗,在日本京都的艺妓区还能够看到这种神奇的现象。


云享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古代日本贵族妇女的特色:白面、黑齿、剃眉。

这都是有来头的。

一个个说。

白面

日本在唐以前是很落后的,所以大力学习唐朝。

当时日本贵族非常喜欢唐朝的一切,也包括服饰和化妆。

而那个时候,唐朝贵族妇女喜欢用白粉薄薄的在脸上涂一些,这样看起来会皮肤白。

日本贵族妇女也照样学习。

搞笑的是,中日的审美观不同,日本人逐步觉得越白越好看。

结果就是,白粉越涂越多,涂到最后就成为一个京戏中的大白脸。

如果中国老人,在夜晚突然看到一个这样的日本贵族妇女,估计当场吓断气了。

不过,在日本人严重,这就很美很好看。

剃眉毛

在中国,没有眉毛是很晦气的。

古代理发师,如果修眉时不慎将顾客的眉毛剃掉,就要赔不少钱。就这样,顾客一般也不满意,因为这会带来晦气。

电视剧《傻儿师长》中,傻儿师长因流浪江湖,无钱吃饭,只得让理发师踢掉自己美貌再来讹诈,结果骗到1块大洋。

不过,在唐代的中国妇女,则很流行修眉毛。

也就是将眉毛修成一条,再用眉笔去画。美眉配合涂白粉的皮肤和红唇,整个脸显得很高贵。

有意思的是,日本女人也学了这一套,但又玩过头了。

由于审美观不同,眉毛修来修去也不完美。

最终,日本女人干脆剃掉眉毛,通过眉笔直接画出眉毛。

奇怪的是,他们画的眉毛位置太高,眉毛又粗,让中国人无法接受,感觉像吊死鬼。


黑齿

和白面不同,黑齿是有原因的。

日本的饮食偏甜,古代又没有牙膏牙刷。所以,日本人往往到了中年,牙齿就不行了。很多幕府将军也就是40多岁,牙齿都掉光光了。

男人还好办,如果女人三四十岁就没牙齿,那还怎么见人?

逐步的,日本贵族妇女流行一种铁浆。

这种铁浆是将铁屑浸入酒、茶、醋中使其出黑水。铁浆吐沫在牙齿上,有不错的保护牙齿的作用。

只要坚持长期用这种铁浆,日本女人就能有一口好牙齿。

但代价是,牙齿会变为黑色。

据说最初这种铁浆非常难以搞到,只有贵族妇女才能用。

于是,久而久之,这竟然影响了日本女人的审美观,将黑齿当做一种贵族女人的美貌特征。


由于白脸、剃眉和黑齿,无论到日本的是中国人还是洋人,一开始都吓得屁滚尿流。

一个驻扎日本的德国使节回忆:“日本国妙龄姑娘有时满脸涂得雪白,原本自然的面庞全然不见,看上去很丑。”

一个去过中日的德国船长则说:“中国女性只是抹鲜红的口红。日本女性却不一样,整张脸,脖子甚至肩膀都涂上白粉,脸颊和嘴唇抹得鲜红。远远看去效果不错,但近看让人触目惊心”。

英国大使夫人则说:染了黑牙的女人的嘴巴,像是开了口的墓穴。


萨沙


喜欢看日本大河剧的朋友,对这样的一个画面并不陌生,一个看上去十分美艳的女子或者一个看着很帅气的男子,突然冲着屏幕呲牙一笑,瞬间吓你一跳,只见他(她)们的牙齿是黑色的。若是赶上艺伎那种如新粉刷的墙面一样的大白脸露出一口黑漆漆的牙齿朝着你一笑,你心中对美女的热情瞬间就没有了。而且这些人还往往将眉毛剃掉,或者点上两个大黑点,或者画上两道粗粗的眉毛,让人看的不但怪,而且一点美感都没有。

很多人奇怪了,为什么在日本的历史上有这样的打扮,看着怪瘆人的。这大半夜的看到这么一位,不吓个半死才怪。

其实这是衍生于日本平安时代的一种贵族打扮,起初平民是无权使用的。天皇的近臣与公卿要职人员,会剃眉(墨画两的点,称殿上眉),而后将牙齿染黑。染黑牙齿的材料据说很复杂,因为要保持牙齿白不容易,保持牙齿发黑也不容易。据说日本人用茶,酒,醋,糖混合后,加入烧过的铁屑,经过数日发酵之后,再加热沸腾后就形成一种特殊的黑色物质。这种物质涂在肌肤或者牙齿上后,可以保持长期不掉,但据说此物恶臭,若使用不当,会造成发炎,很有可能造成口腔疾病甚至会丢掉性命。

贵族这种自认为很“美”的打扮,逐渐流入民间,人们通常会在受元服(成年礼)礼仪前,将牙齿染黑。这习俗延续1870年,明治天皇严格禁止后才逐渐消失。

在当时的日本,将染黑齿,剃眉毛当成一种特殊的美,《源氏物语》中的美女紫姬,将自己拔眉染牙后才会“更美”。在当时,一个贵族女人如果不染黑齿的话是嫁不出去。在日本浮世绘上精彩出现一个美男子的形象,这个美男子叫平敦盛,不但俊美,而且能征善战,在其上阵前一定要先把脸刷成白色、而后染上黑齿,这样一来让自己更英俊几分,这在当时还被传为佳话。(可我咋就没看出这样更美更英俊呢?)

后来,这种化妆术被京都的艺伎门学了去,纷纷效仿,脸越白、眉越光,牙越黑,鬓越堆,腿越短….成了日本人心中独特的美。

等到欧美人驾驶着“黑船”登陆日本的时候,上岸后第一眼就被日本女子的美所折服,但是看到她们的牙齿后,感觉自己从天堂掉入坟墓一般。

针对日本人这种怪异的化妆,很多历史学家做过研究,认定日本人剃眉毛的渊源来自唐朝。由日本遣唐使将其带回日本国内,当时的唐朝女子时兴“修眉”,在现今保存的大唐仕女图中,可以看到唐朝女子那种特殊的眉毛。日本人将其引入后,改为“引眉”(将眉毛彻底剃去,用墨在原处描上各种眉形,跟我们现代的纹眉很像)。在日本江户时代,一个女子到了一定年龄还嫁不出去,家人就会埋怨:“你什么时候才能剃掉眉毛?”因为女子结婚时,眉毛必须剃掉,然后涂上黑齿,涂上白粉才算是正宗的新娘子装束。

针对将牙齿涂黑这种说法,目前在日本历史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古代日本人的牙齿排列不整齐,十分难看,索性都染黑了视而不见。第二种说法,与中国唐朝有关,在大唐有位猛将叫“黑齿常之”,(百济人,现在的韩国)。他作战勇敢,而且长相俊朗,在出征前他会将牙齿染黑,因此“黑齿”可能从朝鲜半岛传去日本的。

其实,将牙齿涂成黑色这种事情,不只是日本的特色,在南洋地区,例如越南、泰国、缅甸等地,以及古代岭南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都有染黑齿的习惯。而台湾原住民,在日剧时期,依旧有些部落保持着纹面涂齿的传统。但显然这种美是我们现代所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样一来,真的不美,反倒让人感到恶心。

看我可爱的小黑牙

大狮


在中国,黑牙齿向来被认为是不开化的表现。只有远古时期的野蛮人,牙齿才是黑色的。然而,在日本,一些女孩结婚时,却会把牙齿染黑,并且剃掉眉毛,这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染黑齿是日本贵族的一种装扮,这是身份的象征。早在日本平安时代,贵族男女在举办成人礼,婚礼时,就会用铁屑,茶,酒等原料,把牙齿涂成黑色。他们认为,这样的装扮让人更美丽。

到了江户时代,男性基本就不染黑齿了。只有那些18岁以上的未婚女性或者已婚女性,以及艺伎才会用黑齿来突显自己的美。而普通老百姓,则只在一些隆重的场合,比如婚礼、庆典,才染黑齿。

后来,日本人又把黑齿,当作女子是否已婚的象征。女孩在结婚前一天晚上必须将牙齿染黑,同时剃掉眉毛,画上两个大黑点或者粗粗的眉毛,再涂上白粉红唇,日本人觉得这样才是新娘的完美装扮。直到明治维新,日本颁发染齿禁令,黑齿才逐渐消失。

除了染黑齿,日本还有个奇怪的习俗。那就是,女孩在出嫁前要和父亲一起泡澡,给父亲搓搓背,以此来表达对父亲的关怀。

如今,日本女性已经不染黑齿了,只有在一些影视剧,祭典中,才能看见黑齿的踪影。至于泡澡文化,也只有少部分家庭依然存在。对此,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呢?


找靓机科普君


日本人将眉毛剃掉的做法,源于唐朝。

中国传世名画《簪花仕女图》明显可见,唐朝女性流行把眉毛剃掉,在额头上画眉毛的姿态:

有诗为证: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

剃掉眉毛再画,想想就·····

随着时装化妆方式与审美的发展,宋朝以后,就不流行扫峨眉了,但是日本却沿用下来,并且将这个传统融入戏曲中,成为对戏曲的尊重之一。

譬如歌舞伎:

中国的昆曲并没采用扫峨眉的方法,但是,有日本梅兰芳之称的“坂东玉三郎”在表演昆区时,妆容也是扫掉眉毛再画的:

注意我们传统戏曲中中国男旦的眉毛:

我们的传统戏曲顶多是“吊眉毛”而不再采用扫掉眉毛从新画的画法了。

说完画法再谈谈用料,戏曲艺术的用料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有些戏曲早就淘汰了原本厚厚的粉墨油彩,只是淡淡的施妆,比如越剧:

徐玉兰老师的面相眉清目秀,看得清清楚楚。

而日本人黑齿的习惯,则是由朝鲜半岛传入的。

《源氏物语》载,紫姬年幼时,因为外祖母墨守古风,所以并没有染齿。但被源氏收养后,她的牙齿被染成黑色,使她看上去“更美了”。她之所以染成黑齿,与她被贵族收养有关,可见这一风俗当时被认为是公卿门第的行为。此外《枕草子》、《紫式部日记》、《荣华物语》等作品中,均记载当时贵族有染黑齿的习俗。

根据茂吕美耶在《江户日本》中对于染齿,裁眉的叙说:

“将牙齿染黑的,肯定是已婚妇女;牙齿不但染黑,又将眉毛剃光,则必然是膝下有孩子的妈妈。把牙齿染黑,以现代人眼光来看,似乎很恐怖,不过,染牙的另一个目的,是预防蛀牙与牙周病。有怀孕经验的女性应该都知道,怀孕期间,由于胎儿会吸收母体的钙质,继而影响到母体的牙齿,所以染牙习惯也并非完全是一种装饰。”

这里说的染牙的目的是防止牙病,恐怕是现代的解释,在这一习俗起源的时候,应当不是这样的。


何许人言


【镜花缘】记载林之洋海外经商途径黑齿国,该国女子皆黑齿,学塾语言服饰与中国无异,请注意,这不是日本。

按,【镜花缘】所述诸国脱胎于【山海经】,个人认为事实存在,此地饮食结构造就黑齿风俗,比如嚼槟榔吸烟喝茶等嗜好。

日本有部电影【望乡】,吸引眼球的就是阿崎婆一口黑牙,常年吸烟(旱烟不是纸烟,用很长的烟杆的旱烟)喝茶引起的。

烟草最先发现的是吕宋岛,当地人吸旱烟也有嚼槟榔习惯,离日本也近,黑齿国很有可能就是古代菲律宾。


咆哮万里扑龙门


“黑齿”和剃眉在日本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带有一些历史意义;

《山海经》中出现过“黑齿国”,但在《明史》中记载,崇祯帝见某位官员的奏折上有黑齿一词,不解,便请教这位周道登大学士,周阁老想了半天,回奏道:“黑齿,齿发黑者也!。而传说,日本的“黑齿文化”来源于唐朝的一位著名军事将领“黑齿常之”,但这个在唐朝作为姓氏的“黑齿氏”,到了日本却真的成了“黑色的牙齿”;

而剃眉的习俗也是来源于唐朝,唐朝的仕女图中,女性的都修过眉毛,而到了日本之后,则是稍加改动,把眉毛全部剔除,并将之称为“除眉”,有剔除霉运之意;

而这种黑齿剃眉的形象,早在1200年前的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在当时,只有贵族女子才有资格做这样的装扮,发展到后来,一些日本武将的女儿在童年时期必须要做这种打扮,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打扮可以为出门征战的父亲带来好运和胜利的希望;

再之后,黑齿成了武将的象征,不仅能衬托自己高贵,也能满足自己是个“常胜将军”的虚荣,如果将军出门没有黑齿反而会被人耻笑;后来这种文化从贵族流传到了民间,成为了百姓在“婚丧嫁娶”等特殊场合的必备装扮;

虽然这种黑齿剃眉的装扮曾因为“禁黑齿令”而遭到了“封杀”,但这种装扮确实是日本文化的一种象征,更具有历史意义;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补充!


搞笑王者菌


如果你看过一些日本动漫,或者日本电影,你可能会发现,其中有些日本女性会把自己的牙齿染成黑色,把眉毛全部剃掉,可以说在流行明眸皓齿的今天是非常不忍直视了。那么你一定会好奇,她们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的奇葩?

其实关于日本人染黑齿的习俗,有两种说法。其中第一种,就是当年中国有一个叫黑齿族的民族,这个是确实存在的,他们生活在现在云南贵州那一带。后来战国时期由于战乱,黑齿族四散,一部分还留在云南,成为了今天的傣族;还有一部分就先后逃亡到缅甸、越南、韩国、日本。而曾经我们的傣族就有出嫁前染黑牙齿的习俗,越南那边也有染黑牙齿的习俗,虽然今天已经见不到了,但不难看出日本曾经染黑齿的文化和当年的黑齿族有一定关系,甚至应该就是他们的后代。

那么还有一种,大家认为说服力没有上面的大。就是唐朝有一个叫黑齿常之的将军,家里世代都在现在的朝鲜做官,但是黑齿常之是为武则天效力的。他饱读各种书,又骁勇善战,据说他有个习惯就是在战斗开始前把自己牙齿染黑。后来由于日本人崇拜这个将军,就学他染黑牙齿了。

关于染黑齿的缘由就是上面两种说法了,不知道你相信哪一种呢?那么关于古代日本女子剃光眉毛的原因,其实也是和唐朝文化有关。看过唐朝美女画像的小伙伴都知道,唐朝美女不光流行胖,流行溜肩,还流行把眉毛画成两个黑黑的近圆形,这在我们今天的审美观看来也是不太好看的。那么日本剃眉毛,其实也就来源于唐朝流行的这种眉形。大家都清楚唐朝时期我国不光经济强盛,而且文化繁荣,文化输出度很好,周边的国家都自觉靠拢,所以日本剃光眉毛也就是在普及过程中产生了偏差的、唐朝娥眉的畸化版。

那么上面说的就是日本人原来喜欢染黑齿剃眉毛的原因了。其实,我们也应该有所思考,现如今都是我们学习日韩现代文化,提起东亚近些年的音乐影视等文艺作品时,欧美国家也大多了解到的是日本韩国的作品,我们自己也是流行看日剧、看韩剧、看美剧,学习他们的风土人情,而提起自己本土的现代文化却只能摇头。

要知道在古代,东亚大部分的文化都来源于中国的文化输出,经过他们自己本土化之后才形成了他们今天的文化。那么为什么如今我们的国力强盛了,在文化输出方面却还是远远比不上唐朝呢?这值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思索一下。


历史云顶


另类审美其实一直都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只是如今信息渠道畅通,文化传播更快,才造成审美趋同的现象。不过,从本质上来讲,古代日本女性染黑齿、剃眉毛的做法,与网红们垫鼻梁、削下颌的疯狂举动,倒也没什么本质区别。

不过,说起日本女性的黑齿、引眉,还真就不能局限于日本文化,因为这些风俗最初都是由我国穿过去的。割裂了这层文化渊源,便很难解释清楚这一问题。

按照民族学的研究,“黑齿”原本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起初活动于青藏高原北部,后来才逐渐向南方迁徙。但可惜的是,许多文献典籍都未曾对这一古族进行详尽的记载。不过,傣族中的“花腰傣”便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黑齿。

顾名思义,黑齿族的得名源于其特殊的风俗——将牙齿染黑。

时至今日,花腰傣人还流行着这样的风俗,当少女到13-14岁左右时,一般完成了换齿,便用特制的燃料将齿面染黑。在他们眼中,牙齿越黑才越好看,若是长着一口白牙,才是奇丑无比。当然,染黑齿的做法其实也与古人预防龋齿、防止口腔疾病有一定联系。

当然,如今的花腰傣姑娘们,也多是以唇红齿白为美,不再刻意将牙齿染黑了。这种变化,实际上就是审美心理的反映。

除了花腰傣人之外,在布朗族中也有染黑齿的习俗。布朗族以黑为美,他们的服饰多以黑色为基调。在男女进入到成人恋爱的时候,会经过一个特殊的成人礼,其中便包括将牙齿染黑,意味着自己已经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黑齿民族的迁徙过程中,有一部分便远及山东、辽宁、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古代日本女性染黑齿的做法,便是由此而来的。

黑齿族在日本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也将染黑齿的风俗传承下来。在《源氏物语》中,曾提到紫姬染黑齿的故事。紫姬幼年时,并没有染齿,但被源氏收养后,她的外祖母便将紫姬的牙齿染黑了,为的便是看上去“更美”。

比起黑齿,引眉的问题便相对好理解了,因为有较为直观的图像资料作为参考。

“引眉”虽然听起来挺文雅,可实际上却是一种比较另类的化妆方式,它既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又被日本女性进一步“改良”了。可以说,就修眉而言,古代的日本女性下手“更狠”。

从一些唐代的侍女图中可以看到,女性为了爱美,特意将美貌剃掉,然后再画上两条粗壮的眉毛,显得上眼眶与眉毛之间的距离更宽。

受唐文化的影响,这种特殊的修眉方式也传播到了日本。不过,与侍女图上的化妆方式不同,日本女性的引眉更为夸张。在今人看来,这非但没有美感,反而显得有些“惊悚”。可是,在古代日本,这确实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连一些男性也会效仿。

概括来讲,古代日本女性黑齿、引眉的装扮,原本是从我国传播过去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如今看来很是奇葩的装扮,却曾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种另类的审美心理。


史海烂柯人


日本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国民以变态的审美观而著称。当然,他们的美观我们欣赏不来便不能说其不美,对于日本不可以常理度之。我们姑且名之变态美。

日本人变态的审美观自日本古坟时代起(公元250至538年)便在整个日本民族中根深蒂固,此后他们有传承也有学习。

比如我们现在要说的日本艺伎的发展史,也是始自于日本古坟时代。与现在日本艺伎以女性为主不同,古坟时代的日本艺伎最开始是男艺伎发展起来的。当然,这也决定了最开始的日本艺伎是卖艺不卖身的宗旨,至于到了我唐朝时由于女性在社会中越来越活跃,日本女人特有的柔美、婀娜与艺伎的形象不谋而合,更适合大唐妆容,逐渐发生了男艺伎向女艺伎的转变,其后日本女艺伎撑起了整个日本战国时代。


(轻饰粉面的日本男艺伎)

总之一句话,大多数日本男人的性取向还是正常的。因为男艺伎卖艺不卖身,而市场又有迫切需求便只能往女艺伎发展了。当然大多数时候日本女艺伎还是卖艺不卖身的,最起码在所在叮舞馆是这样,私下里卸下白粉皮那就不得而知了。

自日本古坟时代一直到战国时代的艺伎发展史,除了经历了由男性向女性的大范围转变外,在妆容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令人骄傲的是,日本当今引以为豪的艺伎妆容是从我唐朝偷师过去的。只不过我唐人不走那个极端。

众所周知,日本人对我唐文化的膜拜不是一点半点,如妆容、服饰、茶文化、剑道、建筑等。当然,日本人对我唐文化有传承也有夹杂着其变态美观的发展,要不然我唐人可不会有日本艺伎那般变态美的妆容。

我大唐,或者更早始自于隋唐时便有了世界性大学,贞观年代其发展最如日中天吸引了天下学子来朝圣的国子监便是其中典型。当时有很多国家为盛世大唐所倾倒,纷纷派遣使臣、学子入唐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有很多在国子监毕业的外国学子甚至深深爱上了大唐的美,留下来安家立业,终老于斯。派遣使者学子来唐的国家中就包括了日本。

实际上日本艺伎从男性向女性的转变与妆容上的天翻地覆都是始自于第一批来唐国子监学习的日本学子所带来的改变。

这帮日本学子十分欣赏我大唐女性雍容华贵的气质与妆容,便把我大唐女性的点唇、粉面与画眉的艺术带了回去。

(大唐女妆)

说明一点就是,我唐女的粉面只是薄薄的粉饰一层意思一下,而眉毛确是部分剃去再描摹的。可是传回去日本,整个日本贵族妇女对我唐女妆容的热爱不是一点半点。本来在大多数日本女性的身上,这份带着浓郁唐风的妆容还算是美,可是当日本男艺伎也描摹这份妆容的时候显然十分不搭,非得换成女艺伎才显得格外顺眼的多。当艺伎由男向女转变的时候,在妆容上问题又来了。原本男艺伎因为男性的阳刚之美所以脸上轻施粉黛便可,可是换成了女艺伎,特别是到了晚上黑灯瞎火只能靠煤油灯或蜡烛照明的艺伎馆,女艺伎则显得毫无生气,离得远了干脆连人脸都看不清,更不用说欣赏了。这一下可让东京和大阪的老爷们拍桌子了。于是,日本女艺伎索性只能在脸上将粉厚厚涂了一层又一层,直到远近座位的观众老爷都满意为止。同样的,她们干脆把整个眉毛剃去再描摹,这也无可厚非,本来日本艺伎就是整个眉毛剃去的。可是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夜里因为厚粉,脸是白了也看得清了,可当嘴一张,一口黄牙则显得格外难看。有一脸白粉映衬,再白的牙齿也显得不够看,更何况彼时莫说日本就连大唐的人们对于口腔与牙齿护理知识都知之甚少。



(日本女艺伎)

在礼仪上有一句话叫做笑不露齿,这一点中日在认知上是一致的。总归不能把牙齿也变白,那么索性变黑算了,这样艺伎们在晚上表演时即便不小心露了牙齿也会因为夜色的关系掩饰过去,也能解决露齿的突兀影响整体美观的问题。

于是,日本艺伎用铁粉泡入掺杂茶、醋的液体中涂抹在牙齿上,这便有了日本艺伎黑齿的由来。


(日本女艺伎的黑牙因为夜色显得不那么显眼)

这基本上算是整个日本艺伎的发展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