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華中科技大學強磁場中心如何十年實現“從跟跑到領跑”?

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短短10年時間,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就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6月4日,《人民日報》“科技視野”版在頭條欄目《關注》中報道了該中心十年間取得的突出成就。讓我們跟著記者一起去探尋:磁場為什麼這樣強?

華中科技大學強磁場中心如何十年實現“從跟跑到領跑”?

“武漢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已躋身國際領先的脈衝強磁場設施”——前不久,由美國、德國、法國、日本、荷蘭的國家強磁場實驗室主任以及強磁場領域方向的21位權威專家組成的評估專家組,對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以下簡稱“強磁場中心”)完成國際評估,並作出了上述結論。

華中科技大學強磁場中心如何十年實現“從跟跑到領跑”?

“國際領先”,意味著從跟跑向領跑跨越。而這個強磁場中心,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只用了短短10年時間。

為什麼中國要建自己的強磁場中心?因為,脈衝強磁場裝置作為大型極端條件實驗平臺,可為物理、材料、生命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提供超強磁場、極低溫、高壓的複雜實驗環境,為相關學科的基礎科研開闢嶄新的視角。

據初步統計,強磁場中心建成後,北京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美國斯坦福大學等60多家國內外科研單位在此開展了711項科學實驗,在高溫超導體、狄拉克電子體系等前沿科學熱點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已在《科學》《自然》等國際頂級刊物上發表高水平論文569篇。

核心材料和部件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強磁場中心85%以上的材料、部件都是國產的。

2008年4月25日,強磁場中心破土動工。僅僅11個月後,中心的脈衝強磁場實驗裝置樣機系統就已研製完成。

磁場強度從2011年的83特斯拉,到2013年90.6特斯拉,中心不斷刷新著我國脈衝磁場強度紀錄,也一直保持著

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排名。

2014年10月,脈衝強磁場實驗裝置成功通過了國家驗收,填補了國內超高磁場實驗條件的空白。相關科研工作者不出國門,在“家門口”也可以利用強磁場裝置完成重要實驗了。有了這個平臺,在一些國際競爭激烈的前沿科學領域,我國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可以“跑”得更快、“跑”得更遠。

以這樣的“中國速度”,創造這樣的“中國強度”,外國同行對強磁場中心由衷讚歎。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中國強度’不是從國外‘買’來的,強磁場中心85%以上的材料、部件都是國產的。核心材料和部件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中心主任李亮教授自豪地說。

參與強磁場中心建設的科學家們,放棄了自己做科研出成果的機會,一門心思撲在強磁場裝置的建設上。設備每一根電路的設計圖都由團隊自己繪製,每一個零件都是團隊自己安裝調試。

華中科技大學強磁場中心如何十年實現“從跟跑到領跑”?

磁體是脈衝強磁場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磁體的繞制不僅要求十分嚴格,而且沒有“回頭路”,只能一次成功。負責手工纏繞磁體的彭濤教授,常常“做夢都在繞磁體”,生怕出一點差錯。武漢的夏天氣溫接近40攝氏度,可他要穿工作服站著工作八九個小時;午休時脫下工作服,身上就像剛被雨淋過似的。

中心常務副主任韓小濤教授負責的控制系統是讓裝置動起來的“中樞大腦”。強電流、強磁場和極低溫等極端條件對控制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及安全性都提出了極為苛刻的要求,憑藉團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控制系統運行至今,無一起嚴重控制故障。

免費開放脈衝強磁場平臺,誠邀國內外高水平科學家們來“登臺唱戲”。

技術的原創性、裝置配備的尖端性、科研團隊的專業性,使強磁場中心迅速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關注。自2010年9月起,強磁場中心便陸續將已搭建完成的科學實驗站對用戶開放,與國際同行共享這一世界一流的實驗平臺。“我們做的其實就是搭戲臺的工作,我們搭臺,大家唱戲。”韓小濤笑稱。

磁場是諸多科學領域的基本研究工具。在傳統科學日臻完美的今天,極端參數強磁場將為發現新現象、揭示新規律、建立新理論提供更多的機遇。可以說,在材料科學領域,強磁場是研究材料本質特性的“放大鏡”;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強磁場是探索量子世界的“調製器”;在化學領域,強磁場是判定分子結構的“指示器”;在生物醫學領域,強磁場是解析分子結構的“顯微鏡”。可以說,脈衝強磁場裝置的核心技術強電磁工程,是前沿技術發展的助推器,在航空航天、醫療衛生、能源電力等領域都有極其重要的應用。

華中科技大學強磁場中心如何十年實現“從跟跑到領跑”?

自2013年強磁場中心建設完成後,團隊一直秉承著開放共享的理念,免費開放脈衝強磁場平臺,誠邀國內外高水平科學家們來“登臺唱戲”。截至去年11月,強磁場中心已為60多家國內外科研單位開展了711項科學實驗,實驗站累計開放機時達26917小時;研究內容涵蓋了物理學、材料學、化學等多個學科,特別是在高溫超導體、狄拉克電子體系等前沿科學熱點方面展開的研究工作,充分發揮了脈衝強磁場的獨特優勢。國內外學者在這裡進行實驗,並取得了累累碩果。

他們正迎難而上,致力於創造更強的磁場,讓強磁場中心像磁石一樣吸引、催生更多創新成果。

推動強磁場中心跨越發展的,是一群可愛的科學“追夢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垣是強磁場中心的奠基人。總結自己的“圓夢法寶”,潘垣歸納了“42字箴言”:把握學科方向,瞄準國家需求,聯繫前沿趨勢,發揮優勢特色,提煉特色課題,抓住實時機遇,積極搶佔先機。

早在2001年,潘垣就敏銳地意識到,我國要想在生命科學、醫學、功能材料和器件等方面的研究進入國際前列,就必須建設世界水平的脈衝強磁場裝置。在籌備過程中,尋找主供電源是重要環節。而此時,國外某大學因故停用的一套中等規模通用型的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裝置——TEXT—U,引起了潘垣的注意。他意識到: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底,該大學贈送的總價值約2000萬美元的TEXT—U漂洋過海,落戶於華中科技大學東校區近千平方米的結構大廳。

儘管是贈送,但也花了幾百萬元的運費和組裝費,有人說這是“花大價錢搬回了洋垃圾”。面對誤解,潘垣和同事們不爭不辯,而是默默奮鬥,用事實說話。今天,強磁場中心取得的成績已經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華中科技大學強磁場中心如何十年實現“從跟跑到領跑”?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兩院院士大會上,這樣的講話正激勵、鼓舞著強磁場中心的每一位科研人員。

目前,他們正迎難而上,致力於創造更強的磁場,讓強磁場中心像磁石一樣吸引、催生更多創新成果,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添磚加瓦。

(點擊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6/04/nw.D110000renmrb_20180604_1-20.htm,查看《人民日報》報道)


文字:人民日報記者 田豆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