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警惕“厄爾尼諾”對我國2020年病蟲凍害及旱澇災害的影響

2018年秋季,太平洋深處暖流向東傳遞至南美洲,致使位於熱帶的太平洋中部表層海水溫度增暖並呈現持續性大範圍的偏高狀態。2019年2月,太平洋中東部海域偏暖依然明顯,這標誌新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的誕生。據中國氣象局統計,“監測數據表明,2019/2020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為零下2.25℃,較常年同期偏高1.09℃,屬於暖冬年份”。2020年,“厄爾尼諾”事件將在全球尺度上持續加強,赤道太平洋東部及中部海水將呈現大範圍、持續性增暖現象,全球年平均氣溫升幅也將在2021年創下新紀錄。“厄爾尼諾”現象將通過複雜的海洋——大氣交互機制改變全球大氣與水循環,這將導致全球陸地區域呈現更加極端性的變化。當前,雖然“厄爾尼諾”現象對中國在氣候宏觀尺度的影響已經被廣泛認同,

然而,“厄爾尼諾”現象在我國將引發的三類自然災害仍需警惕:1)病蟲害問題2)北方農耕減產及伏旱災害問題3)南方特大洪澇問題。具體問題如下:

一、 警惕“暖冬”引發我國病蟲害問題。 “暖冬”現象將對多種農耕病蟲冬前繁殖及越冬存活提供便利條件,導致農耕病蟲卵在春天大量繁殖,使得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期提前,並將直接造成糧食減產,情勢嚴峻。各級政府應深刻意識到近年來暖冬造成病蟲害發生的新特點,特別關注大水後暖冬對病蟲災害發生造成的影響,及時準確的預報並公示,以期儘快制定防治方案,準確指導病蟲害防治。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增強環保意識,使用低毒農藥,積極應用推廣新農藥器械,改善施藥方式,提升防治效率。

二、 警惕我國北方農耕減產及伏旱災害問題。2019年,雖然全國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但從冬季來看,包括黃淮、河北、雲南中部、新疆等地區降水量仍然偏少。此外,加之去年暖冬氣溫升高及土壤水蒸發增加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導致我國北方冬季土壤水含量大幅度下降,這對我國農業今年春耕及春播將造成直接影響,並進而影響作物出苗率及生長率。由於“暖冬”現象引發的2020年3月中下旬華北大部和東北、西北地區由於“倒春寒”現象將出現新一輪大範圍降溫天氣,這將進一步引發部分地區農作物凍害(應特別注意我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地區的階段性低溫及降雪天氣),並最終導致我國農產品減產。此外,由於“厄爾尼諾”引發的“暖冬”現象導致我國在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暖溼氣候顯著,全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五高,這將導致我國東北地區西南部、華北、黃淮及西北等地區在今年7至8月將可能出現嚴重的“夏伏旱”現象。

過去幾年裡,華北平原在夏初時節連續發生的高溫熱浪現象可能間接印證了今年華北、黃淮及西北地區“夏伏旱”現象發生的可能。為此,在可能出現的“夏伏旱”期間,東北地區應加強土壤商情監測,重點抓好抗旱造墒播種,做好抗夏伏旱準備。華北及黃淮地區應積極開展麥田作物的測墒節灌,促進灌漿工作。西北地區應加強水肥管理,春播區應加快播種,注意防範區域性乾旱。為此,農村農業部應積極針對以上問題加強對農耕區的農業指導工作。

三、 警惕我國南方特大暴雨性洪災。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預計2020年6至7月前後,南方大部將發生持續大範圍的超強降水,並將引發暴雨性超大洪災。經數值模擬測算,福建閩江流域 (圖一)在2020年6月將可能發生超過1992年的超大洪水(竹歧水文站預計洪峰將達32000m3/s或以上,竹歧水文站水位線最高超過12至13米或以上(圖二))。此外,應倍加警惕由於未來南方持續性特大暴雨導致福建、海南、珠江流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等南方區域在6至7月前後可能發生特大型洪水。其中,長江三峽7月前後入庫水量將迎來洪峰達65000m3/s——70000 m3/s及以上的大型洪水過程。

警惕“厄爾尼諾”對我國2020年病蟲凍害及旱澇災害的影響

​圖一 閩江流域地形圖及水文站分佈

警惕“厄爾尼諾”對我國2020年病蟲凍害及旱澇災害的影響

圖二 竹歧站徑流量與水位相關預測分析(2020年6月)

為此,水利部應提前召開會商會,對以上重點區域及其他潛在區域應保證實時巡查與防守,應倍加關注可能的洪水爆發區水庫安全度汛等工作。各部門應提前啟動水旱災害預防應急響應,提前加強水工程科學調度、搶險技術及監測預警預報工作,及時將一線險區信息及輿情信息報送至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並統一發布。

孟現勇,男,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

二〇二〇年二月二十日

(本文轉發自微信公眾號:氣象水文與遙感大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