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孤獨死”這個詞要火起來了

因為根據日媒推測

日本全國2016年全年

有4.7萬個的“孤獨死”案例

上至80歲老人,下至19歲大學生

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01

每個人的身邊總會出現那麼一兩個暖心大天使。

紀軒就是。

紀軒是我們公司裡的大暖男。在我們這個超級時尚的廣告公司裡,每天和那些刁難人的顧客打交道就是我們的日常。我不喜歡那些特別挑剔的客戶,因為我才是設計師,他們的眼光真的有我好?

不可能。

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所以我從來不理會那些不切實際的訴求,只管做我自己本職的工作。

所以我的人緣沒有紀軒的好,但是很出人意外的,我和紀軒卻是最好的哥兒們。

紀軒人很聰明,而且情商高,會說話。所以在面對那些刁難人士提出的無理訴求的時候,紀軒幾乎都能應承下來,很少看見他將別人拒之門外。

也正是因為這樣,紀軒在我們這個圈子混得很不錯。很多人都喜歡找紀軒幫忙,手頭上有什麼好的,也總會想著紀軒。

有時候那些人對紀軒的好,好到我都有些妒忌了,於是就會開玩笑的對紀軒說,“行啊哥兒們,男女老少你全都通吃,你這性格怎麼長的,教教我?”

然而紀軒卻只是笑笑,拍著我的肩膀說:“你最好還是保持原狀,否則會累死你。”

02

累嗎?為什麼會累?

這個問題直到紀軒出事的時候我才想明白。

那是兩年前,公司年會的時候。

公司每年年會都會請業內一些專家來作交流。作為公司的門面,紀軒當然得跟著公司的高層來回穿梭在整場酒宴之中。

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那一場酒宴,我好幾次看向紀軒,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只是擔心。

在酒宴的前一天,紀軒和交往了三年的對象鬧掰了。

紀軒雖然在事業上很得意,但他對自己的對象好的那是沒話說。他對象很能鬧騰,看起來小家碧玉的但是脾氣大得很。如果紀軒稍微有什麼做得不稱她的心意了,就會和紀軒鬧。

可是即使如此,紀軒也沒有和她發過一次脾氣。

我曾經問紀軒,“你小子長得這麼俊,外面什麼女孩兒沒有,你怎麼非得守著她?”

紀軒告訴我,“在她脾氣最不好的時候我都能愛上她,又怎麼會因為她的脾氣而離開她?”

我氣得呵他,“你小子就是欠虐!你早晚有一天得敗在她手上!”

果然,紀軒真的敗了。

03

當天年會結束之後,老闆特意給紀軒弄了個大紅包,算是給紀軒的獎勵,還誇讚了他好幾句。

後來等到人都散場了,我看見紀軒頭也不回的轉身跑了。我去追,追到了廁所之後發現紀軒正趴在洗手檯上狂吐。從鏡子裡我能看到他蒼白的臉色。

參加年會之前,紀軒已經找我喝了不少酒,一直到年會當天凌晨他才安分的睡了兩個小時。

紀軒本身就體力透支,加之年會的時候陪著老闆應付各種各樣的商業精英,而那些人久經商場,胃都是被酒精泡著的,紀軒哪裡比得過他們?

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紀軒吐完了之後,一直捂著肚子說難受。

我當時都嚇壞了,趕緊扶著他去了醫院。

非常諷刺的,當天老闆給他的大紅包,在當晚進醫院掛急診之後就用得差不多了。

紀軒酒精中毒了。

後來紀軒在醫院裡躺了三天就堅持出院。

出院當天是我去接的紀軒。當時看到紀軒又是滿臉堆笑的樣子我的心裡就特別難受。我問他,“你這出院了,除了我之外,怎麼也沒個人來接你?”

紀軒佯裝輕鬆地笑笑,“你不就來了麼?”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紀軒在自己的朋友圈裡發的都是之前旅遊存下來的照片,壓根沒有告訴任何,他其實酒精中毒了在醫院。

而我,一個跟公司同事關係一般的人,更是不可能將紀軒住院的事情到處說,所以公司裡也沒人知道紀軒的真正情況。

04

從那天開始一直到今年年初,紀軒還是一如平常的對誰都好,滿臉笑容的給別人解決困難。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發現紀軒變了。他單獨和我在一起的時候,還是和以前一樣喜歡喝酒。我若是不給他喝,他就會只會對著景物發呆,整個人變得死氣沉沉,連笑也不給我一個。

有時候我也會問紀軒,“你到底怎麼了?平時不是一副見誰都高興的樣子,怎麼現在越來越深沉了。”

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紀軒沒有回答,他只是重重的嘆了好幾口氣,然後平靜的對我說:“我想辭職了。”

這句話說得就像“我吃飯了”一樣的簡單,或許早就在他的肚子裡排演了好幾百遍,然後才能如此輕鬆自然的脫口而出。

沒過幾天,紀軒辭職了,悄無聲息的退出了我們的圈子。

我和他還有聯繫,但是再也沒有見過。在紀軒離開之後的一個星期之後,大家偶爾想念他,卻有沒有再過多的提及和紀軒有關的一切。

偶然聊起來的時候,好多同事都感慨——

“我都不知道紀軒喜歡吃什麼呢!”

“對啊,也沒有問過他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好像說什麼他都覺得好。”

“……”

05

後來我思考過。紀軒就像是《歡樂頌》裡的王柏川,他在創業的時候,是個拼命三郎,喝酒喝到吐,但是吐完進去繼續喝。對誰堆著笑臉,對他喜歡的樊勝美也是一樣。

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但是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小情緒,微笑背後,是他頂著家庭的壓力,頂著樊勝美給他的責罵。縱然他這個人的人際關係似乎不錯,可誰又見過他真正孤獨的一面呢?

還有樊勝美,當大家第一次看到她生活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又是資深的HR,誰會想到她其實有一個如同吸血鬼一樣的家庭?

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網絡上曾經流傳得很火的一個小視頻:一個男人孤獨地坐在地鐵上吃麵包,吃著吃著就忍不住哭了。

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旁邊的人不會知道他當天到底經歷了什麼,才能一邊吃著麵包,一邊隱忍落淚。或許在他離開公司之前,還微笑的與同事說了再見。

戴著面具生活的人真的太多了,甚至是有時候都不知道什麼樣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人是群居動物,離開了和親人、朋友、愛人的聯繫,或許會遭遇“孤獨死”,但是無法將內心真正的想法訴說給身邊的人聽,也是一種外向的孤獨。

在這個世界上,誰不是一邊微笑的拼命交際,一邊孤獨的活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