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你为什么要出国旅行?

小鱼12v环球旅行


很简单,在稳定但一成不变的生活和有可能更好但需要承担一定风险的生活中,我选择后者。

我决定出国的时候,面对的状况大概是,刚进入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不久,压力很大经常加班但是前景不错,自己也很享受在其中不断进步的状态,老板很欣赏我的工作,提出辞职之后,连续一周每天让HR来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从一开始的理直气壮到最后反倒是觉得不好意思了。



但是我还是没有改变决定,一部分是因为我申请的是打工度假签证,这个签证有年龄限制,要在30周岁以下,我已经接近年龄上限,当然还可以再拖个一两年,但是如果现在因为"这个理由"推迟了,明年也一定会因为"那个理由"推迟的。所以,要不就不做,要做就是现在。

我考虑出国的时候跟我一直以来的习惯都一样,往简单了想,就是在国内一年可以得到什么呢?升职加薪估计问题不大,但生活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身边接触的人,周末会去哪里吃饭喝茶,存款估计也没太大变化。



而出国一年的话,我是打算边工作边旅行,尽可能去更多的地方,也不指望能剩多少钱带回来,而能做的工作估计就是些短期体力活兼职,经验对国内的发展也没太大帮助,从结果上来说,很可能一年后是两手空空回国的。

尽管如此,我觉得人生作为一场经历的目的的话,比如说在以后回忆起来,30岁那一年,你是循规蹈矩地,每天挤着公车上下班过着跟之前之后无数年毫无差别的生活。还是一个人跨上未知的国度,去劳动赚钱,体验不同的生活,认识不同国家的人和文化,去自驾去看大海平原日出星空…这样想来,决定是不是就很简单。



很多人觉得错过国内的一年,职业发展会跟不上,容易跟同龄人落下。其实多虑,大多数人来说,一年改变不了太大,你回想下去年跟今年自己的区别就知道了,最大的改变都在新年愿望清单上了,上面还有90%是没实现的。反而在不同的环境里所经历的,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旅行中接触到的人带给你的新的启发,视野的开拓反倒很可能会对你往后的人生有更长远的影响。



其实不是出国或者不出国的问题,是人生总得去挑战经历一些什么,年轻的时候不激起些风浪,老来凭什么怀念呢。


Xiufen在法国学葡萄酒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次情感失败,都要选择一所学校,考!然后出国,读,读完了,情伤也就好的差不多了,然后在继续回国,

曾经在我的思想里,中国的爱情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媲美的忠贞不渝,好吧!我错了,我忘记了时代进步的步伐也在加快情感的新陈代谢,一生嫁一个,靠一生总归把自己从文弱的女子,活生生靠成了河东狮吼的女汉子,养尊处优惯了的我,居然也会像保姆那样洗衣做饭,甚至我学会了当妈,是的,我就像妈养了一个别人的儿子,他所有的错误都需要我全部来替他买单,还要去忍受他骑马找驴的撩骚行为,同时还要背负他家人愚昧,自私,给予的各种委屈和套路,最终让我明白了在中国结婚,你必须要彩礼,不要彩礼等待你的就是步步惊心的算计,终于让我明白了在中国结婚,长大后的成人根本不能独立,赚取的钱是要无条件拿来帮助那些过的比你还好的哥哥姐姐的,哪怕债台高筑,也要在所不辞,不然你就什么忙也帮不上别人的,是很没面子的,终于明白了原来你的体谅换来的绝对不会是相互体谅,而是低廉,廉价到了尘埃里,你还不能反击,终于明白了你所有的爱换来的就是他们把你送到了鬼门关的门口,在轻描淡写的给你一句对不起,已经是抬举你了,你不能反击,反击就是千古罪人,对你千刀万剐都不为过的感觉,是的,明白了,不要了,背上行囊,换个国家,继续考,继续修,继续疗伤,最后继续回国,因为我太爱我大中国了,我大中国的美食让我走到哪,带到那,赚到那,养活自己,目前在这边卖我大中国的酒酿,用酒酿煮上一大锅酒酿圆子,放在校园餐馆,利润堪称暴利级别,但前提你得会做酒酿,才能有酒酿来煮圆子,利润和餐馆对半分,和我一样的留学生可以试试,酒酿圆子,酒酿鸡蛋,自己还额外研发了酒酿油条,酒酿年糕,但记住一点做酒酿的发酵剂,一定要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否则你的碗就砸了,不会在有人帮你卖酒酿圆子,特别酒吧里,酒酿圆子的销量其实卖的最好,这就是我当下基本现状,能吃能喝能睡,挺好


心雕阁崖柏根雕木雕


我7岁的时候,买了5毛钱的零食,带了一个水壶,和发小开始了第一次冒险旅行,从宽银幕走到钟楼街大中市开化寺,玩了整整一下午,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从2005到2019 14年了 我睡过无数个酒店旅馆,做过24小时的绿皮硬座,风餐露宿,见到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路人,环游世界的理想(不是梦想了)仍未实现 !理想毕竟还只是一纸空文,要把它变为现实还要靠坚定的信念去克服各种困难(钱时间 包袱比如照顾老人 老婆孩子)!这个信念是我坚持走下去的源泉动力!

上小学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每天翻阅美术课本上那些山水图,那个时候每一幅图都是那么的有趣。曾经我还以为书上的图都是假的,是那些画家用笔画出来的,直到旅行之后我才知道有点画可以想象出来,但是风景是想象不出来的!

你每到一个国家城市或者地区,待上几天,认真的的品味这里的风土人情,你会发现每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和韵味,都有独特的文化。旅行可以带给自己轻松和愉快,清晨温暖的阳光,休闲时光里的安逸,尽情可爱尽情享受!

旅行也是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有的人喜欢刺激性的项目,我就比较喜欢爬山,。爬山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旅行经历,爬到山顶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

在旅行中美食当然也是必不不可的一部分,美食总是能直观的感受这片土地的温度,感受当地人民的生活态度,感受这里的人情文化。

在旅行期间,您可能会体验到最疯狂,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最终将成为您可以告诉其他人的精彩故事。当你变老并回顾你的生活和所有旅行经历时,你会意识到你在生活中做了多少,而你的生活并没有白费。它可以为您的余生提供快乐和满足感。因为有的人有的人活了365天 重复了364天 他们的人生里,看似有明天,其实根本没有明天!

欢迎关注我的账号,小鱼12v环球旅行(环游世界)各个媒体视频网站平台同名。


小鱼12v环球旅行


弟弟出国,准确的说应该是亲朋好友带来的高考压力太大,逃出去了。

小时候成绩不错,亲戚朋友见面就是一通表扬,粉粉预言一定上XX大学。上高中后,明显有点力不从心。常年以来的优越感,使他容易受挫,那会的他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

最后仗着自己英语不错,决定出国,后来考上了国外一所不错的大学,他自己还是很满足的。学成后还是决定回国,毕竟中国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了,施展拳脚的空间更大。

总结,这趟出国,他只是走了一道捷径而已。但是人的自信心对于后半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这趟捷径走的也是值得的。



出去看看,看看别人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了,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要动不动就批出去的人不爱国,想想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是不是都在挑剔自己的母校这不好那不好,毕业以后看到自己母校的进步就自豪,听到别人说自己母校不好,马上就跳出来维护;类似的,有些人整天说自己国家这不好那不好,出去以后才发现,自己深爱着这个整天被自己嫌弃的国家。


水月如霜1234


出国和出省的原因是一样的,外面那么好,我想去看看。只不过出国没有像出省那样方便,更主要的是一些国家的签证好办,一些国家不好办。

我选择出国的理由不复杂,那就是去看看,验证一下图片上的美丽是不是很美。

如果第一站必须是巴黎,那么我想去看看卢浮宫的油画,然后才是普罗旺斯农村的窖藏酒;看完了这些再去罗马看看残破的斗兽场,然后是托斯卡纳,当然还有西西里岛,那里有贝鲁奇莫妮卡的传说。要去瑞典挪威看看那些古堡,看看北欧的雪景如何融化。

第二站如果是美国,而且签证可以顺利里的话,第一个要去东海岸看看林肯雕像,然后是布鲁克林大桥,然后在休斯敦主场看一场火箭的篮球比赛,最后在好莱坞看一场电影,若是有机会的话,可以找昆汀在体恤上签名。

第三站如果是日本,除了看樱花,我想去和村上春树合影留念,买一本他签字的小说。然后在东京的地铁里坐坐,感受一下这个民族为什么在曾经的日子里突然会那么不理智。

第四站如果是俄罗斯,我不想去看它的欧洲部分,只想看看它的亚洲部分。在广袤的荒原上驰骋,我想感受一下这片土地的亲切和怀念。

第五站如果是古巴,我想感受一下正宗雪茄的香醇,还有美女成群的海滩。


令箭镶玉


留学本身的问题

多少年来,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却无处不在的评价体系之中,如何在这个体系之中,挣得上风是我们一直以来就这么做的,但是却并非是我们每一个人,发自内心想要的,在国内因为要比较,所以出国,结果出了国发现还是在一个圈子里比,可是就在这样的比较之中,有没有人发觉自己在无意之中,掏空了自己, 哪怕自己成功了,反而更加迷茫了,无论成败,到头来就是一种更加深入的茫然和疲倦。

我接触过一些法国人和比利时人,不能说他们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个个的行动能力非常强,而且个性,又是这个要命的个性,他们重视的就是这个个性,他们有时是在我们看来非常肤浅的坚持着自己个性,与他们的一些交谈之中,发现他们各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却鲜有什么统一的评价体系,比如收入,或是学业事业上的成功,他们比较清楚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他们中有的热爱飞行,早几年就在非洲开着小飞机负责运输一些人道物资。我觉得他们的人生压力,来自于自己专注于做一件事,如果不成功怎么向自己交代,而不会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实际上在他们中间,似乎也不存在这个所谓的“别人”。

我们也留学,他们也留学,可是我们留学言必去欧美,他们却可以来中国,而为什么鲜有人听说有中国人去非洲南美留学呢。所以,不知是否有人体味到这同样的行为之中,很不一样的意识根源。每当听到有人为拒签而哭鼻子时,我想那是不是,过于坦诚的暴露了自己的潜意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潜意识。

我想到过国外的同学,都体会过什么是多元化的自由社会,我想我们的身体出了国,意识心态更应该出国,简单地说,最首要的事并不是不假思考的努力学习,努力毕业,努力找工,而是应该努力发现,在一个多元环境之中如何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能使自己真心投入并获得快乐的东西。这才是在国外一个人经历所有失败后,应当也可以收获的财富。不少人出国后,有意躲开国人的圈子,可是这又反过来更加强化了自己的国人心态,结果是身子离得越远,心却陷的越深。我想这些是我们出国最应该抛弃的东西,不能在自由的世界里,又从内心束缚自己。

人生是不断的攀登,当然可以以此来励志,可是就在我接触几个西方人之中,几乎听不到有相似语境的话,意思相近的因该是人生就是发现不同,或是一个求知的过程。我想当我们在攀登的过程里,每每发现一山还有一山高的时候,当我们陷入茫然的循环的时候,停下来思考,比继续行动来得更为实际一些。

我想出国,是不是因为国外的生活方式,吸引了我们,可是当能够近距离的,靠近这种生活方式时,是不是发现自己反而离这种生活更远了。很多人会说以上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思考,可是在我看来,这些恰恰是出国留学和出国后,自我调整的必须的思想前提,也是非常必要的所谓个人软实力。这决定着个人出国的最深层的动机,是发自内心的追求理想,还是不自知的被表象所迷惑而跟风。

还得说一句俗不可耐的话,如果在金钱与功利方面极有报负的,就千万不要出国,要趁早把握好“关系”,如此发达之后,就可以出国潇洒了,那时必有一番不同的见地。

一个朋友的小弟,大三中断学业,去了德国留学,之后一直没有联系,直到后来,很偶然地联系上了,他就表示很后悔,没能在国内读完本科再出国,他说。他现在这种情况,是不可能获得他期待的文凭的,我劝他不要悲观,他却说,他很现实的明白了这一点。

在德国拿到本科硕士文凭的比例不高,外国人就更低。而拿到文凭的人是很受尊敬的,想见这对本国人都绝不是一件易事。也许是郁闷了很多年,他说前两年家里还供他生活,但以后家里就没钱了,只能靠自己打工,这苦倒还其次,就是对拿不到文凭的恐惧感,让他备受折磨,那次以后我和他就失去了联系,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情况。

我想浪漫的理想和现实的理性是生活的两翼,应尽量寻求两者的平衡,任何断翅的动作都是不可取的。

“是以马德里大学文哲学院的结业证书申请进入西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就读的。在与学校当局面谈之后,一切都似可通过了,只有语文一项的条件是零。学校要求我快速的去进“歌德语文学院”,如果在一年内能够层层考上去,拿到高级德文班毕业证明书,便可进入自由大学开始念哲学。而宿舍,是先分配给我了。 “歌德学院”在德国境外的世界各地都有分校,那种性质,大半以文化交流为主,当然也可学习德文。在德国境内的“歌德”,不但学费极为昂贵,同时教学也采取密集快速方法,每日上课五六小时之外,回家的功课与背诵,在别的同学要花多少时间并不晓得,起码我个人大约得钉在书桌前十小时。一天上课加夜读的时间大约在十六、七个钟点以上。当然,是极为用功的那种。别的同学念语文目的不及我来得沉重,而我是依靠父亲伏案工作来读书的孩子。在这种压力之下,心里急着一个交代,而且,内心也是好强的人,不肯在班上拿第二。每一堂课和作业一定要得满分,才能叫自己的歉疚感少一些。苦读三个月之后,学校老师将我叫去录音,留下了一份学校的光荣纪录;一个三个月前连德语早安都不会讲的青年,在三个月的教道训练之后,请听听语调、文法和发音的精华。那一次,我的老师非常欣慰,初级班成绩结业单上写的是——”

以上是摘自三毛的著名散文《倾城》里的一段,有关语言学习的文字,也算是对国外学习的一段经典描写,她当时对德文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工至此,可以自我评估一下,另外对此段学习的心理描写也是非常的经典,令人感同身受。

还有另一个例子,当然是一个相对成功的故事。也是朋友的小弟,他大学毕业后去了日本留学,因为他父母比他早去日本打工,所以他可以不用打工,而努力学习日文,两年的刻苦学习后,他居然进入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硕士班,如今也顺利毕业,又去了美国继续自己的学业,虽然就这么几句话,就概括了他多年的留学之路,可是这其中的辛苦与折磨可能是难以想象的,从一个只在国内学了半年日文到现在在美国继续打拼,而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样的传奇也仅仅属于听故事的人。

我想年轻是什么,应该就是一股根本就无法抑制的冲动,中国的大人们更倾向于,应趁年轻为以后的人生多做准备,可是人的青春能有几年,而这样的冲动,不趁年轻释放掉又更待何时,曾经想象我那一届就应该是应试教育的终结,可是现在再回头看看,多年来的实际情况实在是在大倒退,变本加厉的,沉闷的中学教育,怎能不让人向往,哪怕看起来更自由的国外生活,所以珍惜自己的决定。看看现在国内大学生的求职之路,有时我很难判断国内的学历和国外的经历孰重孰轻了。

“成名赶早,出国赶早!”看来是有道理的。只是也要尽早懂得“可萌绿亦可枯黄”的人生态度。


钻石鼻子风谷秋粮


出国为了打工!

通俗一点来讲:出国务工就是为了赚钱。

在国内有钱人、高薪人才还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一个本科毕业生的工作无非也就在几千块而已,还要求很多,而且还有随时被替代的风险。

想多挣钱很难。

大学生都如此,何况是一些没有文凭的人呢?

所以很多低学历、农村人开始陆陆续续出去出国打工为了养家糊口。

中国劳动力在国外来说是很划算的,肯吃苦耐劳,手艺也好。

所以深受国外企业的青睐。

很多人的生活只是为了生存,所以出国务工是一个趋势。


万国国际


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出国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赚取高薪,实现财务自由,如果你也是抱着这个想法的话,推荐你可以选择澳大利亚,这个对于劳动力极度缺乏的移民国家是全世界法定最低时薪最高的国家,最低法定时薪18.28刀,相当于100元人民币1小时,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幸福的。

去澳洲打工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带薪度假,你有一年的时间在澳洲合法工作,享受和澳洲当地人一样的工作待遇。这个项目有要求,雅思需要4.5,或者同等英语水平,你至少完成两年大学学习。

第二种就是去澳洲工作进修,门槛很低,也不需要语言成绩就可以申请。

所以去澳大利亚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更多细节可以加我了解。


Alex侨外环球


◆作者系美国克莱姆森大学运筹学硕士,Ph.D. Candidate,师从整数规划大师W. Adams,后跳槽至欧盟玛丽居里博士项目,期间前往意大利IBM Cplex实习半年,巴黎综合理工学术访问一季,现任德国海德堡大学交叉学科计算中心、组合优化实验室研究员,师从组合优化大师G. Reinelt,主攻计算机视觉、(医学)图像处理。
◆留言、评论,请前往@留德华叫兽 在知乎或头条的原文,有问必回,欢迎原链接转发。

专业和知识的进修是很大一方面,毕竟目前全球前100至少95%在国外。

但是,即使全球Top 100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后去到排名比之靠后的学校,我也强烈建议出国留学,特别地去欧美发达国家留学。

不同的文化、制度、思维、理念、宗教信仰给一个人带来的冲击,以及真正意义世界观的形成,才是出国最大的收益。

我呆过的几个国家一些小例子:


1,自己的人生自己选择。

大学gap year(s),工作很多年回到学校继续甚至重新读书。

遇到过30几岁读本科的,40多岁回来读博的。

他们没有“家长”预设好的路线,没有社会固有的“偏见”--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人生完全是自己做决定的。

对于“正常“人生轨迹的人,他们反而觉得boring。

Gap year虽然专业知识上不见得多大帮助,但却丰富了人生经历--欣赏与众不同、不一样人生轨迹的人。


2,自由而有序

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

言论的自由。

因为没有the great wall(防火墙),从而有了了解整个地球村的自由(Youtube,维基)。

自由多了便可能带来无序的威胁(例如美国枪支自由就多了枪杀案的概率),确实需要全民素质这个基础。在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术业有专攻

德国分职业技术学院(有点像国内的专科)和普通大学,但是丝毫没有区别对待,甚至前者更好就业,平均工资比后者偏文理的更高。

小学便开始分流,并不是每一个小孩都适合研究科学,从小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拥有一技之长便是上天赐予的天赋,理应从小好好开发并赋予一份很好的职业。

厨子和技工和白领一样过着体面的生活拿着同样甚至更高的工资,社会各司其职、井然运作。

4,包容、奉献

欧洲很多国家教育免学费,针对地球村村民,不会因为非欧盟学生没有纳税而区别对待。

当地出生的孩子享受本国同样待遇--每月几百欧/美元的奶粉金。(户籍制度?)

对于少数人群的包容-同性恋婚姻的合法。

性工作的合法,对性工作者的保护。


5,健全的法制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希望祖国法制建设越来越好。

5.1,诚信

欧洲的公交、火车都没有售票员,大大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效率。(会查票,罚款)

加油站没有服务员,旁边就是刷卡机,加完油自行刷卡。

以上是建立在国民素质以及完善的信用体系上,诚信出了问题,会被“记录在案”,贷款、求职都会受到影响。

欧美一本教科书动辄100多欧元/美元,比一部kindle的价格要贵。

德国拿到博士学位,Dr.这个头衔会相伴终身 -- 家门口门牌上,填任何表格的title选项中,等等。


7,真正的素质教育

德国幼儿园小孩的任务就是玩玩玩,甚至冬天都是让小孩在室外玩耍,目的只有俩个,一是从小锻炼孩子的体魄,二是让小孩自己学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玩耍。

德国小学、初中、高中都是2点左右就放学了,开设大量的选修课程。

相比而言,美国高中却是非常辛苦的(熬夜是家常便饭),俩者优劣有待商榷。


8,鼓励家庭教育的政策

德国对于结婚家庭的税收政策 -- 父母双方同时工作,会对工资较少的那一方征收50%以上的“重税”(包含养老金、保险等),税后还拿不到税前工资的一半。

而如果一个家庭只有一方工作,政府反而会减轻税率。

目的就是鼓励父母中一人在家“全职”教育小孩。

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师,这点我们这个小家庭是坚信不疑的。


9,城市和农村的概念

在美国和欧洲,有钱人反倒愿意住在郊区,平时开车去城市上班。

这些国家的城市完全没有中国城市这么现代化,以及各种资源的集中化。

美国很多名校建在农村,很多州政府设立在不起眼的小城市,目的就是将资源扩散化。

“农村“的各项基础建设完全不比城市差--德国每个小镇都有游泳池、足球场、邮局、连锁超市等生活必须设施。

更低的房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绿化,以及“采菊东篱下”这样美好的意境,吸引着大批人生活在城郊。


10,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会花较多时间观察和学习所在国家各种制度和体系。

专业的学习是建立在这个国家数百年该专业的积累,那么是怎样的制度为这个国家培养了如此多的专业人才,这应该是有关政府送有关人员“出国进修”时重点学习的。

所以大概也就知道国足的烦恼和问题所在?


11,扬长避短

从美国来到高福利的欧洲,惊叹欧洲舒适、适合养老的同时,也在思考近些年欧洲的“衰落”。

高福利带来的惰性是原因之一。

意大利、法国人商店下午有俩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如果周四是假期,学校默认周五也连着放假。

每年30天以上的带薪年假。

强力的工会组织,已然超高福利,时不时的罢工,争取员工更多的“权利”。。

以上所有的这些,道听途说,或许是不够的。

跨出国门,亲自体验。


◆敬请关注【尖峰时刻】DIY全球留学申请飞跃计划 - 知乎专栏◆欧洲、北美、全球留学及数据科学深度私人定制咨讯◆https://www.toutiao.com/i6440749977105859073/◆欢迎关注作者同名知乎ID:留德华叫兽 获取更多运筹学人工智能&出国留学DIY&读博相关资讯,并解锁更多精彩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