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三十年鑄一劍成”的寧德故事為何如此動人心絃

5月31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了調研報道《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及評論員文章《閩東事 天下理》,溯源習近平同志主政寧德(1988-1990)時期形成的脫貧思想與戰略,聚焦寧德三十年久久為功擺脫貧困的歷程,呈現精準扶貧思想的科學性和實踐力量,再次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出深切呼喚。

“三十年鑄一劍成”的寧德故事為何如此動人心絃

6月1日,新華社全文播發報道和評論;6月2日,包括《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在內的中央媒體和數十家地方黨報全文轉載。騰訊新聞在微信插件重要位置重點推送,數十家網站和手機應用在首頁或首屏轉發。6月2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新聞聯播》以3分多鐘的時長播發報道反響。

人民日報在要聞6版頭條刊發

“三十年鑄一劍成”的寧德故事為何如此動人心絃

騰訊新聞在微信插件的重要位置重點推送,幾個小時就有數萬條網友評論

“三十年鑄一劍成”的寧德故事為何如此動人心絃

“三十年鑄一劍成”的寧德故事為何如此動人心絃

“三十年鑄一劍成”的寧德故事為何如此動人心絃

寧德人民深受鼓舞

5月31日,《光明日報》這一重大報道,迅速在寧德市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閩東干部群眾認真研讀文章,倍感振奮,深受鼓舞。大家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寧德工作期間,足跡遍及閩東各縣,深入鄉村訪貧問苦,提出了“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撰寫了經典扶貧著作《擺脫貧困》,為閩東脫貧指引了方向。在全國上下切實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之際,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扶貧思想,進一步統一認識,加快步伐,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到脫貧工作之中。

“感謝《光明日報》對寧德精準扶貧工作的高度肯定。這篇報道有高度、有深度,分量很重,是對三十年來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充分肯定。”5月31日,寧德市委書記、市長郭錫文立即作出批示,他表示:“脫貧攻堅路上,寧德要走在前列、幹在實處。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留下的好思想好傳統好作風,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滴水穿石、久久為功,譜寫新時代寧德發展的嶄新篇章。”

連日來,《閩東日報》、寧德電視臺、寧德人民廣播電臺、《寧德晚報》等當地新聞媒體,以及當地的網站、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全部推送轉載《光明日報》的這篇重大報道,並發表評論和反響性報道文章,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發力,形成了濃厚的輿論氛圍。當地幹部群眾紛紛在融媒體平臺留言點贊,抒發胸臆。寧德市農業局局長、扶貧辦主任俞道雄說:“正是因為有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留下的好思想好傳統好作風,閩東‘弱鳥先飛’才有‘原動力’;有了總書記當年的‘起筆’,才有了今天寧德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好畫卷,才有了擺脫貧困的壯麗詩篇。”

盛夏的寧德壽寧下黨鄉、福鼎赤溪村、硤門畲族鄉柏洋村,茶香瓜熟、遊人如織。這些天來,這裡的村民不約而同地從報刊、網絡上閱讀《光明日報》頭版刊發的報道和評論,裡面講的是他們的小康故事,一定要先睹為快。

是寧德故事 更是中國故事

讀了《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一文,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6月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書寫的精準脫貧生動篇章,為我們樹立了標杆、作出了表率。

鹿心社說,廣西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將堅持以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為指引,學習借鑑寧德的經驗做法,堅定不移把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確保可持續”的思路,切實提高脫貧質量,確保全區貧困群眾如期脫貧致富奔小康。堅持滴水穿石、久久為功,聚焦深度貧困地區,以非常政策、非常舉措、非常力度攻克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堅持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找準脫貧致富的路子。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樹立脫貧光榮導向,大力弘揚自尊、自愛、自強精神,不斷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堅持以黨建引領脫貧,充分發揮全區5000名貧困村第一書記、3.5萬名駐村工作隊員等各方力量作用,形成強大合力。

6月3日,中共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認真閱讀報道後表示,一定要“宣傳好、學習好”,脫貧攻堅工作一定要“滴水穿石、久久為功”。

6月1日,《貴州日報》在報眼位置全文刊發了報道和評論,貴州廣播電視臺、多彩貴州網等省級媒體和各市州黨報都進行了轉載和轉播。大家紛紛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重要思想指引下,貴州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守住了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走出了一條有別於東部又不同於西部其他省區的發展新路。“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貴州人民正在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貴州精神鼓舞下,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如期實現。

真正的為民情懷

反響不僅僅在細節之美。文章所回溯的中國消滅貧困策源地的史實,令人生動感受並深入理解了脫貧攻堅、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對當代中國發展和人類進步的特殊意義。

“‘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寧德故事,是一個激動人心、催人奮進的‘中國故事’。”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院長梁勇認為,必須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思想,聚焦基層基礎弱項抓夯實,聚焦政策落實偏差抓精準,聚焦產業就業扶貧短板抓補強,聚焦乾部能力不足抓提升,聚焦工作作風不實抓強化,進一步提高脫貧攻堅質量,才能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才能在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南昌大學教授鄭智斌說:“《滴水穿石三十年》的寧德脫貧故事,折射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答了當代中國究竟‘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的基本問題,昭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國夢的前進方向。”

“古人講,十年磨一劍。從1989年就任寧德地委書記算起到今天,總書記用30年的時間,堅持做著扶貧這件事,這體現出一種真正的為民情懷。”山西省平定縣委書記申濟說,“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疾苦放在心頭,放在第一位,這麼多年一路走來,總書記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全黨上下樹立起一個標杆。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肩負的使命,認真學習總書記扶貧30年滴水穿石的精神,真正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切實把扶貧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確保在脫貧路上不讓一個群眾掉隊。”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我們每個黨員及群眾學習的榜樣。在精準扶貧的攻堅克難時期,我們幫扶單位和幫扶幹部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讓廣大貧困群眾切實感受到黨的關懷。”雲南大學黨委書記楊林說。

扶貧為了群眾,更要依靠群眾。甘肅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羅哲從報道中讀出的是推進扶貧要積極依靠群眾力量,他說:“推進農村扶貧工作的制度創新,需要我們始終堅持一條尊重群眾主體、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逐步走出一條由黨政主抓、群眾參與的扶貧道路。只有著力提高貧困群眾素質,幫助他們積極學習各類專業技術,增強自身技能和文化知識,扶貧開發才具備可持續性,貧困人口才能提升自我發展能力。”

篤信篤行精準扶貧思想

“一張藍圖繪到底,三十年鑄一劍成。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提出並踐行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鳥先飛’意識、‘行動至上’作風和‘四下基層’制度,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光輝,是指導我們做好工作的方法論和實踐論,對於我們做工作、抓發展、幹事業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我們每一名幹部都應當深悟篤信、細照篤行。”雲南省玉溪市委書記羅應光說。

“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各級領導幹部樹立了榜樣,寧德脫貧經驗對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非常有指導意義!滴水穿石是一種精神,脫貧攻堅就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需要久久為功的信念!”雲南省保山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紹才讀後感慨地說。

西藏自治區扶貧辦副主任陸華東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具體扶貧工作中形成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凝練成了精準扶貧思想,給我們身處扶貧攻堅一線的幹部群眾很大啟發。福建寧德的貧困問題與西藏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之處。西藏集連片特困地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於一體,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區域。鑑於此,我們更應以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為指導,因地制宜,精準發力。”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李清霞說:“福建寧德三十年的脫貧致富經驗,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黨的精準扶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等思想是從實踐中來,並得到實踐檢驗的治國方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深入深山農戶調查研究,訪貧問苦、基層辦公,以‘滴水穿石’、因地制宜,運用‘山海並進、產業富村’的‘山海經’哲學,帶領村民開展多種經營,發展成今天‘千村百景,月映萬川’的繁榮景象。閩東脫貧致富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縮影。”

貴州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辦主任李裴說:“《滴水穿石三十年》以大寫意的筆法,展示了福建寧德三十年脫貧征程,讀來催人奮進、發人深思。貴州是全國精準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學習寧德脫貧經驗,貴在結合貴州實際。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精準發力,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遼寧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李軍說,這篇報道為我們全景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寧德扶貧攻堅實踐中的科學性和生命力,對做好遼寧脫貧工作具有重要鏡鑑和指導意義。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遼寧雖然貧困程度不及中西部深,但也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下一步,遼寧脫貧攻堅工作標準將更高一點,動作會更快一點,質量要求更好一點,努力做實、做深、做透,做出東部地區的樣子,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湘西自治州州委書記葉紅專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倡導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鳥先飛’意識、‘行動至上’作風和‘四下基層’制度,為新時代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樹立了看齊標杆。學習總書記在寧德的重要論述和實踐探索,科學把握總書記精準扶貧戰略思想形成脈絡和理論精髓,對我們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有著重要意義。在攻克貧困堡壘的倒計時階段,我們將進一步貫徹總書記精準扶貧戰略思想,以脫貧路上的寧德為樣本,把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聚焦到精準脫貧‘十項工程’推進上,細化到幫扶精準、增收穩定、保障兜底、脫貧真實、群眾滿意的工作要求上,確保‘脫真貧、真脫貧’。”(《光明日報》6.1.3.4李晉榮、李曉東、周仕興、宋喜群等)

*本文刊登於 《文摘報》 2018年6月5日8版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