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三十年铸一剑成”的宁德故事为何如此动人心弦

5月3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了调研报道《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及评论员文章《闽东事 天下理》,溯源习近平同志主政宁德(1988-1990)时期形成的脱贫思想与战略,聚焦宁德三十年久久为功摆脱贫困的历程,呈现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力量,再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出深切呼唤。

“三十年铸一剑成”的宁德故事为何如此动人心弦

6月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报道和评论;6月2日,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在内的中央媒体和数十家地方党报全文转载。腾讯新闻在微信插件重要位置重点推送,数十家网站和手机应用在首页或首屏转发。6月2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以3分多钟的时长播发报道反响。

人民日报在要闻6版头条刊发

“三十年铸一剑成”的宁德故事为何如此动人心弦

腾讯新闻在微信插件的重要位置重点推送,几个小时就有数万条网友评论

“三十年铸一剑成”的宁德故事为何如此动人心弦

“三十年铸一剑成”的宁德故事为何如此动人心弦

“三十年铸一剑成”的宁德故事为何如此动人心弦

宁德人民深受鼓舞

5月31日,《光明日报》这一重大报道,迅速在宁德市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闽东干部群众认真研读文章,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宁德工作期间,足迹遍及闽东各县,深入乡村访贫问苦,提出了“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撰写了经典扶贫著作《摆脱贫困》,为闽东脱贫指引了方向。在全国上下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进一步统一认识,加快步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到脱贫工作之中。

“感谢《光明日报》对宁德精准扶贫工作的高度肯定。这篇报道有高度、有深度,分量很重,是对三十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充分肯定。”5月31日,宁德市委书记、市长郭锡文立即作出批示,他表示:“脱贫攻坚路上,宁德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谱写新时代宁德发展的崭新篇章。”

连日来,《闽东日报》、宁德电视台、宁德人民广播电台、《宁德晚报》等当地新闻媒体,以及当地的网站、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全部推送转载《光明日报》的这篇重大报道,并发表评论和反响性报道文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力,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当地干部群众纷纷在融媒体平台留言点赞,抒发胸臆。宁德市农业局局长、扶贫办主任俞道雄说:“正是因为有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留下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闽东‘弱鸟先飞’才有‘原动力’;有了总书记当年的‘起笔’,才有了今天宁德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画卷,才有了摆脱贫困的壮丽诗篇。”

盛夏的宁德寿宁下党乡、福鼎赤溪村、硖门畲族乡柏洋村,茶香瓜熟、游人如织。这些天来,这里的村民不约而同地从报刊、网络上阅读《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的报道和评论,里面讲的是他们的小康故事,一定要先睹为快。

是宁德故事 更是中国故事

读了《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宁德脱贫纪事》一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6月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书写的精准脱贫生动篇章,为我们树立了标杆、作出了表率。

鹿心社说,广西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将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引,学习借鉴宁德的经验做法,坚定不移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思路,切实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全区贫困群众如期脱贫致富奔小康。坚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以非常政策、非常举措、非常力度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树立脱贫光荣导向,大力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充分发挥全区500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3.5万名驻村工作队员等各方力量作用,形成强大合力。

6月3日,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认真阅读报道后表示,一定要“宣传好、学习好”,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6月1日,《贵州日报》在报眼位置全文刊发了报道和评论,贵州广播电视台、多彩贵州网等省级媒体和各市州党报都进行了转载和转播。大家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思想指引下,贵州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守住了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又不同于西部其他省区的发展新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贵州人民正在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贵州精神鼓舞下,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真正的为民情怀

反响不仅仅在细节之美。文章所回溯的中国消灭贫困策源地的史实,令人生动感受并深入理解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对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特殊意义。

“‘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宁德故事,是一个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中国故事’。”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勇认为,必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聚焦基层基础弱项抓夯实,聚焦政策落实偏差抓精准,聚焦产业就业扶贫短板抓补强,聚焦干部能力不足抓提升,聚焦工作作风不实抓强化,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才能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才能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南昌大学教授郑智斌说:“《滴水穿石三十年》的宁德脱贫故事,折射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基本问题,昭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前进方向。”

“古人讲,十年磨一剑。从1989年就任宁德地委书记算起到今天,总书记用30年的时间,坚持做着扶贫这件事,这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为民情怀。”山西省平定县委书记申济说,“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头,放在第一位,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全党上下树立起一个标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肩负的使命,认真学习总书记扶贫30年滴水穿石的精神,真正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切实把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确保在脱贫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每个党员及群众学习的榜样。在精准扶贫的攻坚克难时期,我们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让广大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说。

扶贫为了群众,更要依靠群众。甘肃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罗哲从报道中读出的是推进扶贫要积极依靠群众力量,他说:“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制度创新,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一条尊重群众主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逐步走出一条由党政主抓、群众参与的扶贫道路。只有着力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帮助他们积极学习各类专业技术,增强自身技能和文化知识,扶贫开发才具备可持续性,贫困人口才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笃信笃行精准扶贫思想

“一张蓝图绘到底,三十年铸一剑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并践行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行动至上’作风和‘四下基层’制度,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光辉,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方法论和实践论,对于我们做工作、抓发展、干事业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每一名干部都应当深悟笃信、细照笃行。”云南省玉溪市委书记罗应光说。

“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宁德脱贫经验对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滴水穿石是一种精神,脱贫攻坚就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需要久久为功的信念!”云南省保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绍才读后感慨地说。

西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陆华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凝练成了精准扶贫思想,给我们身处扶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很大启发。福建宁德的贫困问题与西藏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西藏集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鉴于此,我们更应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清霞说:“福建宁德三十年的脱贫致富经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精准扶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思想是从实践中来,并得到实践检验的治国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深入深山农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基层办公,以‘滴水穿石’、因地制宜,运用‘山海并进、产业富村’的‘山海经’哲学,带领村民开展多种经营,发展成今天‘千村百景,月映万川’的繁荣景象。闽东脱贫致富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缩影。”

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办主任李裴说:“《滴水穿石三十年》以大写意的笔法,展示了福建宁德三十年脱贫征程,读来催人奋进、发人深思。贵州是全国精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学习宁德脱贫经验,贵在结合贵州实际。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精准发力,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辽宁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李军说,这篇报道为我们全景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宁德扶贫攻坚实践中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对做好辽宁脱贫工作具有重要镜鉴和指导意义。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辽宁虽然贫困程度不及中西部深,但也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下一步,辽宁脱贫攻坚工作标准将更高一点,动作会更快一点,质量要求更好一点,努力做实、做深、做透,做出东部地区的样子,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叶红专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倡导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鸟先飞’意识、‘行动至上’作风和‘四下基层’制度,为新时代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树立了看齐标杆。学习总书记在宁德的重要论述和实践探索,科学把握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形成脉络和理论精髓,对我们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在攻克贫困堡垒的倒计时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贯彻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以脱贫路上的宁德为样本,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聚焦到精准脱贫‘十项工程’推进上,细化到帮扶精准、增收稳定、保障兜底、脱贫真实、群众满意的工作要求上,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光明日报》6.1.3.4李晋荣、李晓东、周仕兴、宋喜群等)

*本文刊登于 《文摘报》 2018年6月5日8版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