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股比放開之後|雷克薩斯會在中國獨資嗎?

股比放開之後|雷克薩斯會在中國獨資嗎?

雷克薩斯會是第二家因股比放開而受益的外資車企嗎?

丨左茂軒、紀偉

寶馬成為合資股比放開之後第一家“吃螃蟹”的外資車企,受到股比放開政策刺激,另一家尚未在中國國產的豪華品牌似乎也蠢蠢欲動。

路透社5日援引四位豐田內部人士消息稱,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對生產質量不放心以及不願意和合作夥伴分享利潤,雷克薩斯一直未在中國國產。但為了在中國市場與BBA競爭,豐田高層急於提升雷克薩斯銷量,力主推動雷克薩斯在華國產項目。

消息稱,目前豐田已經確定了雷克薩斯的國產方案,生產與供應商調查的工作已經準備就緒。在合資股比放開政策的刺激下,豐田汽車對於雷克薩斯國產事宜的態度發生重大轉變。如果雷克薩斯在華國產,豐田的首選方案是在華獨資建廠或者謀求控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或將於本月訪華,豐田希望在此期間推動該計劃。

10月9日,針對日前路透社對雷克薩斯即將在華國產的報道,雷克薩斯(中國)相關人士對智庫君回應表示,路透社報道不實。“我們一直在進行國產化議題的調研和考量,目前尚未有國產化的具體時間。”該人士表示。

換言之,豐田內部對於雷克薩斯是否國產、如何國產,此前已經有了多年的考量,但均未落地。而眼下雷克薩斯的國產傳聞,確實比此前多了兩種選擇——獨資或者控股。

為何國產?

10月10日,雷克薩斯中國副總經理植田浩一接受智庫君採訪時表示,按照日本企業的一貫做法,他們不太希望有非常激進的措施,不願意看到銷量提升,但品質服務卻下降。

股比放开之后|雷克萨斯会在中国独资吗?

植田浩一

的確,在豐田內部,對於雷克薩斯的中國本土化生產,一直存在兩種聲音。

支持者認為雷克薩斯國產可以提升銷量,在二線豪華陣營中突圍,並與BBA深度競爭。

毋庸置疑,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豪華車市場。去年雷克薩斯在中國的銷量為13.7萬輛,今年國內的銷量有望達到15萬輛。

雖然今年車市遇冷增速放緩,但雷克薩斯表現相當搶眼。根據豐田10月8日公佈的最新數據,1-9月份,雷克薩斯共計在華出售新車11.77萬輛,除5、6月消費者對關稅調整的觀望致銷量下滑外,其他月份均保持雙位數的高速增幅。並且,受汽車進口關稅由25%降至15%影響,今年7、8月,雷克薩斯銷量超越了凱迪拉克,坐上二線豪華頭把交椅。

儘管多年來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穩步提升,但身處二線豪華頭部陣營的雷克薩斯,也有進一步擴充市場份額並向BBA發起挑戰的野心。事實上,隨著中國豪華車市場格局的變化,豪車價格的不斷下探,車企間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要想縮小與德系三強的銷量差距,本土化無疑是突圍的關鍵要素之一。

但是雷克薩斯承認,想要追趕第一梯隊具有較高難度。“BBA的經銷商都超過600家,而目前雷克薩斯只有194家。因此,在短時間內快速的追趕BBA,理論來講存在困難。”植田浩一坦承,“雷克薩斯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基礎上,滿足並超越用戶的期待,為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以此來獲得最終的增長。“

對於未來的市場挑戰,他表示喜悅與擔憂同時存在。

“值得高興的是,從去年到現在,中國消費者的對雷克薩斯的品牌好感度提升了5個百分點,並且相比以往,雷克薩斯的平均車價降低了5萬元。未來我們較為擔憂的還是其他二線豪華品牌‘價格戰’。”

股比放开之后|雷克萨斯会在中国独资吗?

對於在華國產,豐田內部也存在堅定的保守派。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產品層面,擔心國產影響生產質量,有損雷克薩斯多年來的“匠心”精神。

成本層面,國產的意義不大。雷克薩斯的主要產能集中在日本,從日本九州工廠到上海僅需要兩天時間。而進口關稅從25%下調至15%之後,進口雷克薩斯目前已經具有較高的市場競爭力。

利潤層面,如果通過合資的方式國產,要與合資夥伴分享利潤,而豐田不願意放棄這部分利益。

對於雷克薩斯而言,國產事宜需要多方衡量。雷克薩斯當然希望如同奧迪、奔馳、寶馬、凱迪拉克般在中國市場步步為營、扶搖直上,卻也免不了擔憂如英菲尼迪、謳歌、捷豹路虎、DS般,換來不盡人意的銷量和口碑。

如何國產?

中國豪華車市場的競爭態勢日益激烈,並且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植田浩一認為,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每家企業都應該更加專注於業務的品質和內涵,努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體驗。因此,面對中國市場所發生的新的變化和趨勢,雷克薩斯在運營、產品、服務等全價值鏈採取主動調整。

雷克薩斯(中國)相關人士也對智庫君表示,現階段,雷克薩斯的工作重點是如何持續提升雷克薩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好感度,以及深入洞察用戶需求,為他們提供超越期待的產品和服務體驗。

不過,參考合資企業多年來在中國市場的成功經驗,若要更上一層樓,”是否本土化生產“這道選擇題,雷克薩斯必須儘快給出答案。事實上,雷克薩斯也早就有了相關的打算。

股比放开之后|雷克萨斯会在中国独资吗?

路透社援引豐田內部人士消息稱,早在2011-2012年期間,豐田內部便開始探討雷克薩斯的國產事宜,2017年,豐田已分別與廣汽集團及一汽集團就此事協商。

不過,如果說此前與已有的合資夥伴商討雷克薩斯國產事宜更現實的話,這一情況在今年發生了變化。根據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正式對外發布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據外媒報道,在此政策的刺激下,豐田汽車對於雷克薩斯國產事宜的態度發生重大轉變。如果雷克薩斯在華國產,豐田的首選方案是在華獨自建廠或者謀求控股。並且,豐田汽車也能滿足政策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要求,雷克薩斯能夠立刻生產混合動力車,也有推出純電動車的計劃。

“針對新能源汽車我們繼續會發展混合動力,但也不排除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植田浩一表示。

此前特斯拉超級工廠落地上海,也讓雷克薩斯覺得在華獨資建廠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雷克薩斯能夠實現獨資建廠,保守派的擔憂也將消除。

不過,根據股比放開規定,如果雷克薩斯只生產新能源汽車,可以立即尋求獨資,但如果想生產燃油車的話,需要等到2022合資股比完全放開。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獨資不一定優於合資。在中國市場,誰都需要合作伙伴,單槍匹馬難免遭遇困難。事實證明,國產後BBA銷量規模迅速擴大,而且它們一直在加大本土化產品數量。

另一方面,發改委起草的新版《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即將出臺,根據此前發佈的徵求意見稿,將嚴控傳統燃油車新增產能。“鼓勵企業產能合作,防範盲目建設和無序發展。嚴格控制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健康有序發展,著力構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體系。鼓勵汽車產能利用率低的省份和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和兼併重組力度。”

當然,雷克薩斯何時國產、以何種方式國產,對雷克薩斯而言,都意味新的機遇與挑戰。

事實上,繼林肯和特斯拉宣佈國產計劃之後,除了保時捷和雷克薩斯,主流的一二線豪華品牌均已在中國國產。

面對中國巨大的豪華車市場消費潛力和激烈的競爭,如果不國產只會落後,與BBA的差距越拉越大,國產化必須順勢而為。雷克薩斯表示目前尚未有國產化的具體時間,但如果繼續等待,或會錯失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