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據說,每個城市都會有一條人民路。蘇州也不例外,這條人民路自北向南橫臥在姑蘇城內中心地帶,如同一條長龍般見證了無數老蘇州的記憶和新蘇州的生活軌跡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條路在千年以前就存在了,名字就叫做臥龍街

據說伍子胥建造闔閭城時,人民路就已經存在。而到了宋代,范仲淹在蘇州想要修建文廟,千挑萬選,最終選在了這條大街上,文廟那裡有兩口井,就是龍頭和龍眼,整條大街就是臥躺的龍身,而龍尾呢,正好是高高翹起的北寺塔。如此形象的一條臥龍就這樣誕生了。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宋代平江圖


我們現在老說大街小巷,但在當年,全蘇州可就只有人民路這一條真正的大街。在王謇《宋平江城坊考》中,唯一被稱為“大街”的就只有她。後來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南巡來到蘇州時,從胥門碼頭下船後,官員、百姓曾在人民路兩側夾道歡迎,於是這臥龍街也就被改成了護龍街,護衛真龍天子嘛。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1970年人民路(接駕橋南),感受一下蘇州人“接駕”的儀式感,圖 @蘇州地方誌


所以很多老蘇州一直把人民路看做是這座城市的龍脈。這條龍脈自古以來就很長,從南至北要是步行,只怕要走上半天,所以蘇州人就有“走煞臥龍街”之說。

不過長歸長,一直到民國初年,臥龍街都還是一條寬僅一丈(3.3米)的石板路,石板底下為水溝渠。街道中間是陰溝,上面蓋有一塊塊一米寬的黃石板,陰溝和街兩旁的居民住宅之間有一米寬的人行道。那時,立在街這邊,可以和那邊的人握手,聊天。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1951年的人民路,圖 @蘇州地方誌


後來道路逐步拓寬,漸漸有了公共汽車,路上煤油燈也都全改為電燈照明。到了民國後期,蔣介石任國民政府委員長時,蘇州地方官員為了拍馬屁,將護龍街改稱“中正路”,直到解放後才改為“人民路”。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1979年的人民路,北寺塔若隱若現,圖 @中國網


整條人民路最精彩的部分要算是察院場至樂橋段了,在清末民初就是人民路最熱鬧的地方,誰讓這裡挨著觀前街呢。民國蘇州報人包天笑就曾回憶他十幾歲的時候經常“蕩觀前”,或者在護龍街的舊書店看書,到了現在我們也可以從樂橋地鐵口出來直奔古舊書店淘淘好書,看來這百年來蘇州人的在人民路上的生活還是一脈相承的。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一條人民路可以說是把蘇城內許許多多名勝與古蹟連接了起來,除了之前提到的蘇州文廟、北寺塔外,自南而北還有滄浪亭、可園、蘇州圖書館、天香小築、怡園等地方。

人民路兩側的小街小巷就數不勝數。像是我們之前給大家介紹過的蘇軾的老朋友曾居住過的閭邱坊巷、曲園所在的馬醫科巷、蘇州千年府學所在的三元坊等等,蘇州城內大半的街巷與故事,怕是都與人民路分不開呢。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1985年的蘇州地圖,人民路儼然是是貫通城區的老大哥


而我們還沒來得及介紹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人民路北側裝駕橋巷,東起皮市街,西出人民路。巷裡34號曾經是畫家吳待秋的宅園殘粒園;東出人民路,西至東美巷的倉米巷23號曾住著著名西醫外科醫生、原博習醫院院長蕭伯宣,民國時他曾在這裡創設博愛醫院。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近些年來,人民路經歷過多次整修,每一次整修都給蘇州交通帶來巨大的陣痛,但再怎麼修,有些地方仍然狹窄,交通依然擁堵。這當然不能怪誰,畢竟古城空間就這麼大,不過蘇州人的確也很有意思,既然改變不了寬度,那就改變下美膩程度,在有限的車道里還忍不住安放了綠化帶,也許是想表明,不管每天路上再如何熙熙攘攘,我們也都要有平和的心情的停下來看看風景。


人民路,串起蘇州古城中心多少往事


如今的蘇州越來越大,人民路在地圖上看上去沒那麼矚目了,她更像是一條安逸的臥龍,在歷經滄桑後隱逸在繁華里打盹,只有遇到有緣人,才會眯起眼睛,就著春風聊聊當年的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