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跨越2個多世紀的特級回民飯店——馬家燒麥館

馬家燒麥館由馬春於清嘉慶元年(1796)開創至今,是瀋陽歷史上成立最早的回民餐館,它歷經200多年的演變發展,現已成為馳名中外的特級回民飯店。馬家燒麥用料講究。麵皮手工製作,開水燙麵,大米麵做輔面,將麵皮壓成菊花形花邊,採用傳統的“墒水餡”工藝精心攪拌而成,可謂別具匠心。製成後的燒麥晶瑩潔白,透剔顯餡。如牡丹含苞,似蘭花待放,使人賞心悅目。其風味獨特,鮮香味美,爽口而不膩,餡活散且有汁。食客贊其“餡大、皮薄、汁滿、味好”。馬家燒麥曾獲“中華名小吃”“中國名點”“中華餐飲名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遼寧省著名商標”等榮譽稱號。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世界上歷史最長的餃子館——老邊餃子館

老邊餃子館始建於1829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2000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認定為“世界上歷史最長的餃子館”。老邊餃子傳統制作技藝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老邊餃子的獨到之處是調餡和制皮。調餡時先將肉餡煸炒,後用雞湯或骨湯慢煨,使湯汁浸入餡體,使其膨脹、散落、水靈,增加鮮味。同時,按季節變化和人們口味愛好配入應時蔬菜製成菜餡。劑皮和制也獨具一格。用精粉摻入適量熟豬油開水燙拌和制,劑皮柔軟、筋道、透明。老邊餃子除蒸煮外,還可烘烤、煎炸。老邊餃子由於皮薄肚飽,柔軟肉頭,餡鮮味好,濃郁不膩,因此遠近來沈的客人都願品嚐。1964年,鄧小平同志品嚐過老邊餃子後說:“老邊餃子有獨特之處,要保持下去。”1981年,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對老邊餃子稱讚不已,揮毫寫道“邊家餃子,天下第一。”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遼菜的發祥地——鹿鳴春飯店

鹿鳴春飯店始建於1929年,由王星恆創建。鹿鳴春和當時瀋陽市的兩家高級飯店洞庭春、明湖春齊名,三春鼎立,名貫東北。鹿鳴春是遼菜的發祥地,又是遼菜的代表。它專門經營山珍海味,以烹製滿漢全席和鹿鳴宴而著稱,其傳統名菜燕、翅、鮑、參“四大天王”更是膾炙人口。鹿鳴春菜點品種繁多,用料講究,做工精細。常用的烹調方法有30多種,尤以燉、燒、熘、扒見長。菜餚香鮮酥爛、口感醇濃、原汁原味、清鮮脆嫩、講究造型。鹿鳴春吸引無數國內外政界要員、國際友人、名流嘉賓慕名前來品嚐美味佳餚。他們當中有張學良、李宗仁、蔣介石、宋美齡、彭真、鄧小平、李富春、徐向前、愛新覺羅·溥儀、梅蘭芳、程硯秋、侯寶林、高倉健等。從鹿鳴春走出的特一級廚師王甫亭是全國聞名的魯菜大師,一生研製出2000多種美味佳餚,為鹿鳴春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李連貴燻肉大餅:中草藥燻出的美妙滋味

李連貴燻肉大餅由創始人李廣忠(乳名連貴)於1842年在吉林省梨樹縣創建。1950年,李連貴傳人李春生來到瀋陽,在中街西頭廣生堂衚衕開設了李連貴燻肉大餅店,生意紅火,名聲大噪。其燻肉大餅的特點是燻肉以12種中藥熏製,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色澤紅潤,燻味泌脾,日食夜嗝;烙制的大餅色澤金黃,外焦裡嫩,松酥起層,滋味清香。食用時輔以麵醬、蔥絲,再配以骨湯制的蓮子蛋花湯更增食趣。沈城百姓餐桌上流傳著“瀋陽李連貴,薰香又美味”“大餅卷燻肉,越吃越沒夠”的順口溜,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鄧小平、胡耀邦等先後來沈視察,曾多次品嚐瀋陽李連貴燻肉大餅,對其讚不絕口。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朝鮮族特色風味名店——西塔大冷麵

西塔大冷麵餐飲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始建於1952年3月的朝鮮族食堂,以經營朝鮮族冷麵、風味拌菜和韓式料理為特色,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西塔大冷麵屬朝鮮族特色風味,將麵粉加澱粉和好後現擠現壓在沸水中,撈起配上特殊熬製的冷麵湯,由個人口味,灑上特製的辣椒粉。冷麵剛中有柔,冷麵湯冰涼爽口,冬令時節吃上一碗,涼到心底,暖在心頭;夏季來上一碗,除暑解渴。再加上點辣白菜,更是與眾不同。西塔大冷麵店每天門庭若市,想“享受”一碗恐怕要排上一會兒隊才能吃上。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演藝界名人慕名品嚐的馨香包子

馨香包子鋪成立於1956年5月,由國家一級麵點師時玉春、於新錫兩位師傅從河南開封引進,剛開始是以灌湯包聞名,餡料也只有豬肉一種,後來逐漸增加了三鮮、口蘑、海參、鴛鴦、魚、蝦等口味。馨香包子廣負盛名來源於堅持雞湯拌餡,也來源於肉餡肥瘦3∶7的嚴格控制。灌湯包是店鋪的招牌,成品皮薄餡大湯足、肉球抱團,提起如燈籠,灑落如菊花。每次傾倒,必定滿滿的一勺濃湯。包子籠屜底下鋪的是蒲葦編的屜簾,加熱蒸好後草木幽幽燻著包子散出一股清香。全國各地知名人士,如著名評劇演員花淑蘭、筱俊亭,相聲演員於琪,鞏漢林、金珠夫婦等都曾慕名而來品嚐,讚賞有加。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具有滿族特色的瀋陽大清花餃子

大清花餃子是中國第一家滿族餐飲連鎖店,始創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沙河胡家先人(正黃旗)始創。在滿漢全席菜單中出現的三鮮餃子、雞餡餃子、滿洲蒸餃等宴席點心便是胡家先人所創。大清花水餃的秘方代代相傳,至今仍保留料重、味濃、油潤鮮香的滿族特色。除了餃子,大清花菜譜還有當時盛行的民間風味小吃、深藏於宮中的秘方美食、歷代皇帝南下時收集的江南地方名吃。最能夠體現滿族飲食文化精華的莫過於滿族風味烤全羊、烤羊腿和鰈魚頭等體現傳統滿族飲食文化的精品菜式。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承襲盛京“宮廷範兒”的盛京滿漢全席(配圖)

努爾哈赤在瀋陽建都稱帝后,宮廷筵席將飛禽走獸、山珍海味融為一體,史稱“八大碗”,成為盛京滿漢全席的雛形。盛京滿漢全席取材山珍海味,食點繁多、廚藝精湛。菜式取108吉數,分12臺,每臺分別有一珍八景,寓意一主八臣之意。突出滿族菜點風味,強調漢族烹調特點。由高裝、四大件、八大件、十六碗、四紅烤、點心、隨飯碗、面飯、茶果等構成。菜名多以詩詞或故事命名,隱含福祿壽喜慶之意,分作三日九餐吃完。因沿襲了宮廷筵席禮儀,盛京滿漢全席又具備了“宮廷範兒”,如到奉點心、茶臺茗敘、敬奉瓊漿、敬獻御膳、告別香茗等。與此同時,還講究就餐環境和席中配樂,在筵席廳內施以丹青水墨、工藝製品、仙人瑞獸、民間藝術品等,在就餐時配以中國古典音樂,營造高雅的文化氛圍,使赴宴者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與北京滿漢全席不同,很多燒製盛京滿漢全席的大師傅都是闖關東而來,因此菜餚中帶有濃郁的魯味。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瀋陽人都有“老四季”情結

1988年,瀋陽有個張秉榮老太太琢磨著將西北抻面的基本原理同東北人的飲食習慣結合起來,創造一種具有東北特色的抻面。她在抻面里加入東北人愛喝的雞湯,並配以酸、辣等不同味道的調料,製作出具有雞湯味兒的抻面——老四季抻面。抻面主要品種有:一細面、二細面、三細湯麵、四稜面、寬心面、中條面、龍鬚麵、皮帶面、韭葉面9種形態各異的精美麵條,可謂“冬暖夏涼蘭香面,春華秋實神州湯”。雞架也是麵館經營的特色產品。雞架是用十幾味調料配製成的老湯熬煮而成,沒有任何添加劑及色素,不燻不烤不醬,無汙染。老四季抻面館生意紅火,有眾多的回頭客,不僅瀋陽人有老四季情結,就連外地人也常常慕名到老四季來品嚐美味雞架、抻面。(圖為70歲的張秉榮在位於十三緯路的抻面館前留影)

作為瀋陽人,你應該知道瀋陽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歷史。

東北特色小吃——楊家吊爐餅

楊家吊爐餅是20世紀初由河北人楊玉田在吉林洮南創制的,當時立號為楊家大餅。楊家大餅店由於生意興隆,經營不斷擴大,於1950年來到瀋陽經營,經營品種增添了帶雞絲花帽的雞蛋羹。從此楊家吊爐餅、雞蛋羹揚名於東北各地。楊家吊爐餅形圓面平,呈虎皮色,層次分明,外焦裡嫩,清香可口。用肉末、鮮蘑、木耳、海米添湯勾芡,澆於雞蛋羹上,呈花帽形,然後將雞肉撕成細絲置於上端,吃餅佐之,別有風味。楊家吊爐餅被評為首屆瀋陽市地方“風味名店”,吊爐餅榮獲“風味名品”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