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跨越2个多世纪的特级回民饭店——马家烧麦馆

马家烧麦馆由马春于清嘉庆元年(1796)开创至今,是沈阳历史上成立最早的回民餐馆,它历经200多年的演变发展,现已成为驰名中外的特级回民饭店。马家烧麦用料讲究。面皮手工制作,开水烫面,大米面做辅面,将面皮压成菊花形花边,采用传统的“墒水馅”工艺精心搅拌而成,可谓别具匠心。制成后的烧麦晶莹洁白,透剔显馅。如牡丹含苞,似兰花待放,使人赏心悦目。其风味独特,鲜香味美,爽口而不腻,馅活散且有汁。食客赞其“馅大、皮薄、汁满、味好”。马家烧麦曾获“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中华餐饮名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辽宁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世界上历史最长的饺子馆——老边饺子馆

老边饺子馆始建于1829年,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2000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认定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饺子馆”。老边饺子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边饺子的独到之处是调馅和制皮。调馅时先将肉馅煸炒,后用鸡汤或骨汤慢煨,使汤汁浸入馅体,使其膨胀、散落、水灵,增加鲜味。同时,按季节变化和人们口味爱好配入应时蔬菜制成菜馅。剂皮和制也独具一格。用精粉掺入适量熟猪油开水烫拌和制,剂皮柔软、筋道、透明。老边饺子除蒸煮外,还可烘烤、煎炸。老边饺子由于皮薄肚饱,柔软肉头,馅鲜味好,浓郁不腻,因此远近来沈的客人都愿品尝。1964年,邓小平同志品尝过老边饺子后说:“老边饺子有独特之处,要保持下去。”1981年,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对老边饺子称赞不已,挥毫写道“边家饺子,天下第一。”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辽菜的发祥地——鹿鸣春饭店

鹿鸣春饭店始建于1929年,由王星恒创建。鹿鸣春和当时沈阳市的两家高级饭店洞庭春、明湖春齐名,三春鼎立,名贯东北。鹿鸣春是辽菜的发祥地,又是辽菜的代表。它专门经营山珍海味,以烹制满汉全席和鹿鸣宴而著称,其传统名菜燕、翅、鲍、参“四大天王”更是脍炙人口。鹿鸣春菜点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常用的烹调方法有30多种,尤以炖、烧、熘、扒见长。菜肴香鲜酥烂、口感醇浓、原汁原味、清鲜脆嫩、讲究造型。鹿鸣春吸引无数国内外政界要员、国际友人、名流嘉宾慕名前来品尝美味佳肴。他们当中有张学良、李宗仁、蒋介石、宋美龄、彭真、邓小平、李富春、徐向前、爱新觉罗·溥仪、梅兰芳、程砚秋、侯宝林、高仓健等。从鹿鸣春走出的特一级厨师王甫亭是全国闻名的鲁菜大师,一生研制出2000多种美味佳肴,为鹿鸣春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李连贵熏肉大饼:中草药熏出的美妙滋味

李连贵熏肉大饼由创始人李广忠(乳名连贵)于1842年在吉林省梨树县创建。1950年,李连贵传人李春生来到沈阳,在中街西头广生堂胡同开设了李连贵熏肉大饼店,生意红火,名声大噪。其熏肉大饼的特点是熏肉以12种中药熏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色泽红润,熏味泌脾,日食夜嗝;烙制的大饼色泽金黄,外焦里嫩,松酥起层,滋味清香。食用时辅以面酱、葱丝,再配以骨汤制的莲子蛋花汤更增食趣。沈城百姓餐桌上流传着“沈阳李连贵,熏香又美味”“大饼卷熏肉,越吃越没够”的顺口溜,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胡耀邦等先后来沈视察,曾多次品尝沈阳李连贵熏肉大饼,对其赞不绝口。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朝鲜族特色风味名店——西塔大冷面

西塔大冷面餐饮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3月的朝鲜族食堂,以经营朝鲜族冷面、风味拌菜和韩式料理为特色,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西塔大冷面属朝鲜族特色风味,将面粉加淀粉和好后现挤现压在沸水中,捞起配上特殊熬制的冷面汤,由个人口味,洒上特制的辣椒粉。冷面刚中有柔,冷面汤冰凉爽口,冬令时节吃上一碗,凉到心底,暖在心头;夏季来上一碗,除暑解渴。再加上点辣白菜,更是与众不同。西塔大冷面店每天门庭若市,想“享受”一碗恐怕要排上一会儿队才能吃上。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演艺界名人慕名品尝的馨香包子

馨香包子铺成立于1956年5月,由国家一级面点师时玉春、于新锡两位师傅从河南开封引进,刚开始是以灌汤包闻名,馅料也只有猪肉一种,后来逐渐增加了三鲜、口蘑、海参、鸳鸯、鱼、虾等口味。馨香包子广负盛名来源于坚持鸡汤拌馅,也来源于肉馅肥瘦3∶7的严格控制。灌汤包是店铺的招牌,成品皮薄馅大汤足、肉球抱团,提起如灯笼,洒落如菊花。每次倾倒,必定满满的一勺浓汤。包子笼屉底下铺的是蒲苇编的屉帘,加热蒸好后草木幽幽熏着包子散出一股清香。全国各地知名人士,如著名评剧演员花淑兰、筱俊亭,相声演员于琪,巩汉林、金珠夫妇等都曾慕名而来品尝,赞赏有加。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具有满族特色的沈阳大清花饺子

大清花饺子是中国第一家满族餐饮连锁店,始创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沙河胡家先人(正黄旗)始创。在满汉全席菜单中出现的三鲜饺子、鸡馅饺子、满洲蒸饺等宴席点心便是胡家先人所创。大清花水饺的秘方代代相传,至今仍保留料重、味浓、油润鲜香的满族特色。除了饺子,大清花菜谱还有当时盛行的民间风味小吃、深藏于宫中的秘方美食、历代皇帝南下时收集的江南地方名吃。最能够体现满族饮食文化精华的莫过于满族风味烤全羊、烤羊腿和鲽鱼头等体现传统满族饮食文化的精品菜式。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承袭盛京“宫廷范儿”的盛京满汉全席(配图)

努尔哈赤在沈阳建都称帝后,宫廷筵席将飞禽走兽、山珍海味融为一体,史称“八大碗”,成为盛京满汉全席的雏形。盛京满汉全席取材山珍海味,食点繁多、厨艺精湛。菜式取108吉数,分12台,每台分别有一珍八景,寓意一主八臣之意。突出满族菜点风味,强调汉族烹调特点。由高装、四大件、八大件、十六碗、四红烤、点心、随饭碗、面饭、茶果等构成。菜名多以诗词或故事命名,隐含福禄寿喜庆之意,分作三日九餐吃完。因沿袭了宫廷筵席礼仪,盛京满汉全席又具备了“宫廷范儿”,如到奉点心、茶台茗叙、敬奉琼浆、敬献御膳、告别香茗等。与此同时,还讲究就餐环境和席中配乐,在筵席厅内施以丹青水墨、工艺制品、仙人瑞兽、民间艺术品等,在就餐时配以中国古典音乐,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使赴宴者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与北京满汉全席不同,很多烧制盛京满汉全席的大师傅都是闯关东而来,因此菜肴中带有浓郁的鲁味。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沈阳人都有“老四季”情结

1988年,沈阳有个张秉荣老太太琢磨着将西北抻面的基本原理同东北人的饮食习惯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具有东北特色的抻面。她在抻面里加入东北人爱喝的鸡汤,并配以酸、辣等不同味道的调料,制作出具有鸡汤味儿的抻面——老四季抻面。抻面主要品种有:一细面、二细面、三细汤面、四棱面、宽心面、中条面、龙须面、皮带面、韭叶面9种形态各异的精美面条,可谓“冬暖夏凉兰香面,春华秋实神州汤”。鸡架也是面馆经营的特色产品。鸡架是用十几味调料配制成的老汤熬煮而成,没有任何添加剂及色素,不熏不烤不酱,无污染。老四季抻面馆生意红火,有众多的回头客,不仅沈阳人有老四季情结,就连外地人也常常慕名到老四季来品尝美味鸡架、抻面。(图为70岁的张秉荣在位于十三纬路的抻面馆前留影)

作为沈阳人,你应该知道沈阳的特色美食以及它的历史。

东北特色小吃——杨家吊炉饼

杨家吊炉饼是20世纪初由河北人杨玉田在吉林洮南创制的,当时立号为杨家大饼。杨家大饼店由于生意兴隆,经营不断扩大,于1950年来到沈阳经营,经营品种增添了带鸡丝花帽的鸡蛋羹。从此杨家吊炉饼、鸡蛋羹扬名于东北各地。杨家吊炉饼形圆面平,呈虎皮色,层次分明,外焦里嫩,清香可口。用肉末、鲜蘑、木耳、海米添汤勾芡,浇于鸡蛋羹上,呈花帽形,然后将鸡肉撕成细丝置于上端,吃饼佐之,别有风味。杨家吊炉饼被评为首届沈阳市地方“风味名店”,吊炉饼荣获“风味名品”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