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有的書上說僧格林沁的軍紀敗壞,真相究竟如何,來看史書記載

有的書上說僧格林沁的軍紀敗壞,真相究竟如何,來看史書記載

(電影《龍之戰》)

所有兵勇裡面,僧格林沁最看重的是炮手,但炮手的情況也最不樂觀。在僧格林沁親自主持的一次火炮射擊抽查中,大小火炮共發射實彈五十二發,正中靶船的是十八發炮彈,僅有百分之三十幾的命中率。

海防是天津防守的關鍵,而海防又全靠炮臺,連炮都打不準打不好,怎麼防?僧格林沁對炮手提出要求,不光是要打中靶船,還得打中旗杆。

那時即便是從國外進口的洋炮,也多為沒有膛線的滑膛炮,更不用說土炮了,中國炮手又不可能像西方人一樣,從數學和彈道原理的角度來研究射擊技術。炮打得準打不準,全憑經驗和感覺,這種情況下要打中一隻旗杆,可想而知,該有多難。

炮手們起先都叫苦連天,而且誰都打不準,無論怎麼練都是一副趔趔趄趄的樣子。僧格林沁不聽任何理由,他實行“末名淘汰制”,從打得最豁邊的人開始,直接淘汰,由此逼得炮手們都不得不拼著命加強訓練,一點點地去提高射擊技能。

有的書上說僧格林沁的軍紀敗壞,真相究竟如何,來看史書記載

(電影《龍之戰》)

僧格林沁的嚴,不僅體現在訓練上,也包括軍風軍紀。

在太平軍和後來興起的捻軍心目中,僧格林沁始終是他們在北方的最大勁敵。由於這個原因,他們對僧格林沁切齒痛恨,在一篇“捻軍歌謠”中,幾乎把僧格林沁描寫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混世魔王:“不怕螞蚱吃,不怕黃水淹,就怕僧王住一天。”

真實的僧格林沁並非如此。據說他每到一地,發佈的第一條命令,就是要保護當地。按照他的說法,“預知軍旅之盛衰,必訪百姓之褒貶”,軍隊以後能不能闖出名堂,全靠民間口碑,因此他經常微服查訪,去聽聽一聽駐地附近的老百姓有什麼意見。

由於缺糧缺餉等問題,戰亂年代的官軍確實有很多在軍紀上糟糕至極,官軍過處,“姦淫焚掠,十室九空”的場景也並不少見。見到向他鳴冤叫屈的百姓,僧格林沁對這些害群之馬很是痛恨,曾發出“民之恨兵,甚於恨賊”的慨嘆。有鑑於此,他在管束自家軍隊特別是蒙古騎兵方面格外嚴苛,除三令五申外,還請朝廷派御史進行調查,以便從外部進行監督。

史稱,僧格林沁督師十餘年,“瓜果下無戎馬跡”,所部基本上是秋毫無犯,在軍風軍紀上是可以與南方的湘軍相比較的。

有的書上說僧格林沁的軍紀敗壞,真相究竟如何,來看史書記載

(電影《龍之戰》)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晚清帝國風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