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讓你當皇帝,你會選擇秦二世、漢獻帝、宋欽宗、崇禎帝、光緒帝中的誰?

張紫煒zz


題主說到的這幾個皇帝,雖然未必有亡國之名,但基本上都具備了亡國之實,如果非要在其中做出選擇,國史君(國史通論)會毫不猶豫地選最有資本、最有機會翻身成為一代賢君的——秦二世。

第一、秦二世處於國運上升期

在這幾個皇帝中,漢獻帝、宋欽宗、崇禎帝、光緒帝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在位期間,所在的朝代已經處於國運急速下滑的時期,並且國內早就出現了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同時還面臨著致命的外患。而秦二世則完全不同——他即位之時,強大的秦國剛剛建立十幾年時間,即便當時秦國的版圖都沒有宋朝大,但是此時的秦國正在急速擴張——六國剛剛被吞併,百越剛剛被征服,蒙恬正率領數十萬親兵阻擊甚至出擊匈奴。這都證明,當時的秦國那是相當的囂張啊,不把任何困難放在眼裡,有專啃硬骨頭的勇氣和信心。

第二、秦二世有雄厚的資本

秦始皇在位後期雖然做了一些“暴政”,但挖運河、建長城、修馳道、造宮室等大規模的工程都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這些都是秦二世的資本。後世任何一個有中人之資的皇帝,如果能夠坐在秦二世的位置上,都應該會有更大的作為。

第三、秦二世最有機會成為明君

漢代著名學者賈誼在《過秦論》中曾經說過,秦二世即位之時的形勢是“天下囂囂”,民不聊生,而這,正是“新主之資”,原理非常簡單——“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秦朝之前可是持續數百年戰爭的春秋戰國啊,天下幾乎沒有一年不打仗,現在六國統一了,戰爭結束了,百姓都“虛心仰上”以求惠政。老百姓是最容易滿足的,只要吃飽穿暖,誰會鋌而走險?所以,秦二世只要稍微消停一點,不再折騰老百姓,哪怕自己在深宮之中亂搞呢,也會留下一個“與民休息”的美名。

所以,秦二世以這麼好的條件都能亡國,那也真是怪不得任何人了。


國史通論


老實說,這幾個倒黴皇帝咱家都不想當。你還問為啥?題主你出的這個問題就是讓俺們來遭罪的,因為這幾個傢伙都太苦逼了。

秦始皇給兒子們留下的江山是鐵打的,可是愣是讓胡亥給弄成了個紙糊的。他在位的時候,信賴趙高。聽從趙高的建議,逼死扶蘇、殺死蒙恬、車裂李斯、實行暴政,殘酷鎮壓農民起義,最後卻被弄權的趙高逼著自盡了。這小子肯定是腦殘粉,想想都替秦始皇屈得慌,這麼偉大的始皇帝,怎麼就生了這樣一個混賬東西?還有扶蘇,雖然後來的起義軍藉助扶蘇的旗號造反,但是扶蘇怎麼也不想想明白就自殺了,讓你死你就死呀?想來也是個腦瓜不夠靈光的糊塗蛋。胡亥死的時候才只有24歲,啥都沒享受著呢這年紀,我不會選擇當這個短命鬼。

光緒皇帝還是個吃屎的孩子就離開父母進了宮裡,在一幫嚴重心理扭曲的太監宮女的照管中慢慢長大,有的時候還吃不飽,身體也自然就經常生病。當了皇上以後還沒有實權。啥事自己也做不了主,三個媳婦裡一個駝背一個吃貨,就剩一個長得挺不錯也聽合得來的珍妃,後來還讓大姨媽慈禧給扔井裡去了。一輩子沒有掌權的機會,還得跟著出去逃難,拿著個玉璽總是在賠錢賠地的不平等條約上蓋章,把祖宗和大清國的臉都丟盡了。最後還死在瀛臺那個海子中的小島上。媽的,要是再撐一天就能當上真皇帝了,慈禧這老孃們心也忒狠了點,還整了點砒霜把我給藥死了。算了,這光緒皇帝咱家也不當了。

崇禎皇帝受命於危難之間,也是個很勤政的皇帝。剛登基的那天晚上就開始睡不好覺,拿著一把寶劍圍著個被子守了半夜,直到天快亮的時候才合了一會眼,光怕有人來刺殺。從上班第一天開始就兢兢業業地努力當好一個皇帝,可是國內咋就這麼不讓人省心。錢糧收不上來不說,還連年遇到天災人禍。尋思裁撤驛站省點錢好用於賑災吧,沒想到把他媽李自成的飯碗子砸了,這老小子造反起義後來還真成了氣候,早知道說啥我也不能想到裁撤驛站這個么蛾子呀。長城外滿韃子也不讓人省心,成天上邊關來劫掠糧食和人口,後來還要奪朕的江山。我一著急殺了魏忠賢,沒想到朝廷也亂套了。沒辦法我就開始玩命地殺,殺袁崇煥、殺王洽、殺楊鎬、殺劉策、殺楊一鵬、殺孫元化、殺熊文燦、殺鄭崇儉、殺......等等,什麼?李自成攻進北京城了,媽媽地,怎麼這麼快,我還沒殺完大將呢。只好殺公主了,算了,城破了。我也沒地方去,還是自殺吧。

宋欽宗一定是太沉迷於自己的書法藝術了,總覺得大家都是講道理的人,不至於刀兵相見吧。沒想到老爹把皇位傳給自己一年多好日子就到頭了,還給整到死冷寒天的北國五國城去遭洋罪。家裡的兄弟姐妹親屬都給金人當了奴才,老爹死了還被做了燈油。自己在北國當了三十年的賤民,好像最後還被金人騎馬給踩死了,媽的,真不知道這五十七年是咋活過來的,不當這個破皇帝。

漢獻帝劉協雖然沒有老爹漢靈帝劉宏命好,成了末世之君。不過最後也得到了曹魏的優待,皇上沒當成,成了山陽公也算不錯,享一萬戶供養。好吃好喝自然有的是,還能幹自己喜歡的看病營生。比早死的哥哥漢少帝劉辯強太多了。還娶了曹操的三個女兒當老婆,皇后曹節對自己也是忠心耿耿。雖然只活了五十四歲,總算是無災無難地度過了一生。如果真要選的話,我還是選當這個沒有野心,隨遇而安、幸福到老的漢獻帝劉協吧。

頭條作者徒步說史期待您的關注,請在評論區發表您的高見。


徒步說史



秦二世最大的對手是自己的智商跟二百五似得,其次才是趙高。

漢獻帝最大的對手是一代梟雄曹操,也曾衣帶詔密謀除掉曹操,可惜失敗了,生不逢時。

宋欽宗最大的對手來自內部父親宋徽宗的誤國,造就金軍南下,有一種躺著也中槍的悲催。

崇禎帝最大的對手是下面東林誤國,自己也沒有中興之才,愛瞎指揮,造成了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還有關外的滿清做大。

光緒帝最大對手是慈禧太后。

要是能重來,秦二世或者光緒都可以。

秦二世是一手好牌打爛了,二百五的智商被趙高架空,其實秦始皇留下的江山還是可以的,雖然六國殘餘勢力蠢蠢欲動,但是書同文,車同軌,最起碼文化上絕了分裂意圖,秦二世勤政一些,仁化一些,渡過開國的危險期,兩三代以後,原來六國的貴族都死完了,後代對六國認同感不大,沒有群眾基礎,掀不起什麼風浪,要知道秦末秦國勢力還是很大的,因為秦二世不得民心,南方最大一股勢力,趙佗自立門戶,建立南越武國都抗衡了強漢數十年,大好局面被豬一樣的秦二世敗壞了,換做我以仁治天下,讓百姓吃飽飯,讓六國貴族對調地方,小心翼翼一些,秦國何至於如此之快亡國。



光緒帝終究還是太年輕太急躁,戊戌變法中的“圍園殺後”,不管是不是他的主意,既然知道了就要想辦法萬全一些,結果被袁世凱出賣,他可以參考漢宣帝之霍光,利用自己年輕的優勢,耗死慈禧,然後親政,也可以參考北周武帝誅殺權臣宇文護,騙其入宮,只有心腹一二人即可完成,最終成功,光緒身為一國之君,誅殺慈禧又何妨,慈禧一死,沒有大臣再發難的,可惜光緒太著急了,太過情緒化,被慈禧囚禁後,沒有韜光養晦故意示弱,最終被慈禧死前毒死,遺恨萬年,如若耗死慈禧,自己大權在握,好了中興清朝,不好了順應世界潮流,建立君主立憲制,成就自己聖君之名,保住愛新覺羅家族的榮華富貴,真是可惜。


宋安之


崇禎帝吧,我想知道,在那個時代,為什麼幾千萬漢人幹不過一個連二十萬都不到的女真!

我想知道,為什麼大明王朝當年猛將如雲,卻沒有一個能夠力挽狂瀾!

我還想知道,那些自詡憂國憂民的東林黨朋,自詡高風亮節的清流中會出現那麼多無恥的漢奸!我想把他們罵的體無完膚,每次讀完明末之史,我都想提刀殺了那幫讀書賊,偽君子!

我還想看看,通古斯野豬皮是如何一刀一刀屠殺那些手無寸鐵的漢人!何以將一座城池殺的只剩下八十一人!何以將一座江南繁華之地殺的人畜不生,冤魂不散!他們的“豐功偉績”何以還被不要臉的閻崇年等說成是文化的融合,先進的文明!


柯扶風


我不奢望穿越後我能改變歷史走向,所以我只能挑一個生活相對“幸福”的皇帝來當了,只求安穩。

先看秦二世。胡亥只做了三年皇帝,二十四歲就死了,而且是為趙高所逼自殺。在以上五位皇帝中是活得是最短的一個,而且死得很不體面,我肯定不會選。

再看宋欽宗。趙桓只當了一年零幾個月皇帝就做了女真人俘虜,雖然活得挺長(57歲),但大半輩子都是在東北苦寒之地,當了三十年金人囚犯。有一種說法是,趙桓是活活被一群馬踩死的。大半輩子做俘虜,還是被踩死的,我肯定也不會選。

接著是崇禎。崇禎做了十七年皇帝,活了三十三歲,但幾乎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他與大明朝整天生活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中。沒享過福,而且是上吊而死的,我肯定也不會選。

然後是光緒。光緒活了三十七歲,當了三十四年皇帝,是以上五位皇帝中當皇帝最久的。光緒的命運倒是比秦二世宋欽宗和崇禎要好一些,也做過幾年不是傀儡的皇帝,但很可能也並非善終,據說死於砒霜中毒,所以我也不會選。

我會選漢獻帝。

事實上,劉協也是這五位皇帝中唯一得到善終,壽終正寢之人。從做皇帝的角度而言,劉協當然遠遠說不上幸福,做了三十二年皇帝,每一天都是傀儡,也算是活得戰戰兢兢。但是,劉協的後半生很幸福,準確說就是,他自從不當皇帝之後,生活就幸福了起來。劉協於220年被迫禪位給曹丕,之後又做了十四年的“山陽公”,無權無勢但卻衣食無憂的生活,基本實踐了曹丕之前的許諾,“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劉協五十四歲去世的時候,享受的是天子禮儀,魏明帝曹叡還率群臣親自哭祭,也算是極盡哀榮了。

所以,你應該也會選漢獻帝吧。


張明揚不說話


我選擇當秦二世,因為作為大秦帝國的鐵粉,我想力挽狂瀾,延續大秦千秋萬世!當然我是以穿越者的身份來當秦二世的,如果本身就是秦二世,非我所願!


首先我會同意趙高李斯修改父皇遺昭,賜死仁慈有餘的哥哥扶蘇。之後我會聯合李斯與蒙恬除掉趙高,以李斯為丞相,蒙恬為上將軍。然後授意李斯修改秦法,把戰爭時期的秦法修改成和平時期的秦法,使天下萬民自安,如此陳勝吳廣不起義!對於嬴秦宗室與帝國元勳儘量不殺,多加安撫,為新朝效力!

如果項羽反叛,則派遣蒙恬領十萬精兵南下,趙佗領二十萬精兵北上,則楚有三戶也讓三戶全部成秦戶!劉邦這個小吏,安排到郡縣當長官,幹不好就依法斬殺之,幹得好就把他塑造成清官能吏,讓他成為大秦的好官,使其不能謀反!



最後,作為秦二世我會停建阿房宮,各種大型工程工期都延長三倍,用我一輩子去完成!如此百姓自安,天下大治,我的文治武功一定能跟父皇嬴政齊名!


大秦鐵鷹劍士


如果讓我當皇帝,無論當誰都會被玩死,因為政治不是我等小屁民能玩的。

但是凡是省長以上級別的,就有選擇餘地了。

咱逐個分析:

秦二世,老爹留下的軍隊和人才太多了,而趙高李斯只是文官,只要聯絡得當,制服他們的機會還是最大的。他登基時候國家還是可控的,也沒有叛亂,只需休養生息,修改嚴苛的刑法,那麼這個偉大的帝國會延續很多年。

難度一顆星

漢獻帝,翻盤的希望渺茫,曹操就不說了,你以為劉備會為了他真心幫助他嗎?不會,他只是一個擴張實力的藉口,無論誰擊敗曹操,他只有死路一條,跟著曹操,好歹能活的長一些,畢竟曹操不想背罵名。

難度五顆星

宋欽宗,希望很大,因為人心都向著大宋,權力也算穩固,因為即使蔡京童慣都可以說貶就貶。而且有足夠的軍隊實力,財力,也有李剛,師道等能打的將軍,只要堅定排除投降派的干擾,擊敗金兵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金兵一定,再打擊貪腐安定百姓,方臘之流小意思。

難度二顆星

崇禎帝,比宋欽宗要困難,他控制不了朝局,大臣心懷鬼胎,關鍵他生不逢時,小冰河天災接踵而至。要想改變,必須不能猜忌猶疑,首先放棄東北,將重兵佈防在山海關一線防止入關,信任袁崇煥把握好權力,整肅朝綱,積極賑災,只要挺過災年,控制好民變,滿人就只能小打小鬧,不敢入關了。

難度三顆星

光緒帝,難度僅次於漢獻帝,但他比漢獻帝強在慈禧曾經有限度的給了他權力,如果他想翻身,首要的是要蟄伏,像唐憲宗一樣,裝傻,等著耗死慈禧,而不是讓慈禧提防他害死他,其次到了這個時代,必須改變了,順應時代,要學日本天皇,君主立憲,逐漸把軍事權力抓到手,當然該向列強求援就得求援,孫大炮不也依靠日本起來的嘛。

難度四顆星

總之秦二世最簡單,漢獻帝就不要想了,想吃啥愛吃啥吃啥吧。


K_HF


這五個人裡四個都沒戲。

首先,從秦二世來說。他爹始皇帝沒錯是統一了六國,但始皇統一六國並不是始皇一個人的功勞。始皇帝的功勞的統一是建立在“奮六世之餘烈”的基礎上。再看二世胡亥自己的條件,沒有一樣出眾的,他有振長策而御宇內的魄力嗎?他有吞二週而亡諸侯的本事嗎?他有履至尊而制六合的手段嗎?他有執敲撲而鞭笞天下的威儀嗎?他有……當然,最主要的還不是二世的個人原因。始秦始雖然從形式上統一天下,但為什麼秦代短命?因為六國還未從心理上適應統一。所以高祖建漢相當於又一次統一六國。這個任務難度太大,如履薄冰,還是不要試一試的好。

欽宗之世也無可為之處。北宋從剛開始就建立在並不統一的基礎上,而且本身的官僚機構問題、財政問題從根本上就存在缺陷。積弊了一百多年下來,問題都已經到了無法解決的程度。種種社會矛盾白熱化到無法解決。再加上臨到最後來了位道君皇帝自毀長城,生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寧願自擺烏龍從內裡殺起,欽宗還有什麼可為之處?當年宋太祖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問題是到了北宋末年那酣睡的鄰居剛睡醒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而北宋則如同到了風燭殘年的暮年老人,局勢倒易非人力所及。何況欽宗自己對自己都沒信心,根本不想當皇帝。

明末崇禎所處的情況和北宋欽宗類似。不過更不想當崇禎皇帝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他的性格太狹礙過於猜疑,比如不喜歡崇禎這個年號……實際上作為藩王出身的崇禎臨危受命也實在是有點趕鴨子上架。從來沒有被當作儲君去培養,坐上帝位又本身不合法理,也難免他心有疑惑。總之,這個皇帝當得太累。別說外有強敵,就算真的能平了外患,也未必能坐得穩。既然能發生一次英宗復位,為什麼不能再來一次謀位之變呢?

封建帝制末世的光緒這個皇帝就當得更沒有滋味了。雖然自從雍正之後,中央集權制得到了加強,皇權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但是這個權力和光緒絲毫沒關係,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裡。有這麼一個強勢的奪權者,又是名義上的母親,還是養大自己的人,光緒的處境可見有多麼為難。順從太后,自己就實在不能當這個皇帝。如果不順從太后,更難以想象在“聖朝以孝治天下”的清朝還怎麼立足?

如果非要在這五個人裡挑選一個,那就只能是漢獻帝。漢末局勢雖亂,但正因為處於封建王朝早期,很多制度未定,而因此正容易發生不合法理、不合事理的事。在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具備漢獻帝成為英雄的可能性。而從漢獻帝本身的條件看,也算是聰明有才華,端莊有帝王之質。

漢獻帝在三國這個亂之中為自己圖謀的機會和可能性其實很多。他可以不必專門倚重於謀一些人,比如何必一定要想著倚靠伏完、董承或是劉備?完全可以合縱連橫組織起一方勢力對抗另一方勢力。讓兩方勢力各自鬥到兩敗俱傷的時候再找機會掌握權力。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漢獻帝的皇后曹節是曹操之女,而且曹操的謀士荀彧也是不主張圖謀漢室的。當時保漢室的勢力不能說沒有。而想以漢帝為名義而脅天下的諸侯也不只曹操一個人。既然三國已是亂象紛呈,人人都想有所圖謀,為什麼其中不能再多一個漢獻帝呢?


沅汰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都是末世之君,這些末世之君有的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行而亡國如崇禎。有的是接手就是一個爛攤子。如宋欽宗,有的是受制於權臣,能力不得施展,如漢獻帝。有的就是太能作,如秦二世。如果讓我選擇 。就是崇禎皇帝朱由檢。

應當說,崇禎接手的時候,大明的根基還是不錯的,雖然內外交困。但如果措施得當,還是完全可以轉危為安的。下面就設想一下‘’我‘’如果是崇禎將如何應對。

第一點就是要避免兩線最作戰,首先就得先和滿清講和。以山海關為界。休兵。讓盧象升駐守山海關一線。以預防為主。不讓滿清進軍關內。這一點必須嚴格執行。

第二點就是由孫傳庭為主帥 剿滅流寇李自成,對於李自成的剿滅既不要急,也不要緩。只要盡數殲滅即可。對於其他流寇則以安撫為主。分化和孤立李自成。

第三點就是所有東林黨人一律罷黜。讓孫承宗與洪承疇為內閣首輔和次輔。來處理國事和軍機事務。對於皇族宗室一律開除皇籍。由其自生自滅。

第四點就是開放所有海關。如隆慶開關一樣。讓白銀大量進入大明境內。而且要加強與滿清的貿易。但鐵器,布帛要嚴格控制。既不能堵,也不能太活躍。保持一定的往來是有必要的。

在剿滅李自成以後,還必須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最後可以由盧象升,孫傳庭為帥出兵山海關平定遼東,剿滅滿清。也可以派人前往朝鮮。組成明朝和朝鮮聯軍從背後牽制滿清。使得滿清首尾難顧。最終完全可以取得最終的勝利。

實際上崇禎為人剛愎自用。性情急躁,薄恩寡義。可以說,一手好牌讓崇禎打的稀碎。崇禎勤政並不是說明他是一個明君。就好比一個小學生再勤奮也做不出大學的論文。


清水空流


說實話,我都想幹一遍。我就喜歡做有難度的事情,越是困難的,越感興趣。就喜歡那種手握日月,扭轉乾坤的感覺,非常振奮!不過,我也知道,去幹這些就是九死一生,都是末代皇帝,身居亂世,不是簡單的人力可以扭轉。一個王朝的衰落,是由於天災,人禍綜合的因素,是幾代君主持續昏聵造成的最終結局。個人的能量實在是有限,即使你是一個穿越過去的現代人,擁有現代的文化知識,你也不是萬能的,還是要受到很多的歷史侷限性。愛因斯坦穿越到末世,也未必可以做什麼大事業,個人的能力根本微不足道。不過,也不必過於悲觀,現代人穿越歷史,還是有幾大優勢的。

首先,你掌握了歷史知識,可以預知誰是你的最大的敵人。比如,如果你穿越到明朝末年崇禎帝時代,你就可以提前把李自成控制起來,或者你會調整你的國策。又比如,如果你穿越成為了漢獻帝,你可以暗中把曹操等權臣除掉,換成一班忠於你的忠臣良將。

其次,你可以掌握科學知識,提高社會生產力。比如,如果你穿越到了明朝末年,可以發現當時有很嚴重的天災。第一個天災是瘟疫,當時河北一帶因為瘟疫死了幾百萬人。第二個天災是旱災,特別是西部地區,造成糧食絕收。如果你用科學知識,比如說醫學知識,消滅了瘟疫,又加快引進紅薯種植技術在全國推廣,消滅了飢餓,則可以讓國內安定下來。國內安定了,就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後金,最終消滅隱患。

如果非要問我想做哪一個皇帝,我想做光緒,這是因為我要挑戰最高的難度,通過變法圖強,最終與外國列強扳一扳手腕,一掃中華百年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