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曹操最明智的举动,7个女儿全都嫁给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考虑?

无奈的苍鹰


此题有趣,福垊不请自来。首先说一句:题主问题有误,很多答主回答更有误,福垊感觉恨有必要以正史的形式聊聊曹操嫁女的情那些事儿,然后再谈谈曹吉利(曹操一名吉利)究竟是如何考虑的。

吉利嫁女的那些事儿

曹操为什么嫁女?还不是吉利走运了。话说建安十八年(前213年)五月初十,汉献帝派御史大夫持节到邺城(河南安阳、河北邯郸交界处)策封曹操为魏公,也就是魏国公。还写了洋洋洒洒的一篇“拍马”敕文:大致内容就是朕无能蒙尘流浪,赖丞相之力,才能让朕君临天下。汉献帝很“慷慨”封了十个郡给曹操,其实都是曹操打下的地盘,汉献帝也就是走走程序而已。曹操当做魏国的国公后,做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当年七月份建立宗庙,光宗耀祖,彰显正式开国。

另一件事就是七八月份嫁女。说到曹操嫁女,福垊有必要澄清题主的错误。曹操有女六人,长女被汉献帝在216年五月封为公主,但213年之前都嫁给了伏波将军夏侯惇的公子夏侯楙(mao,通假字:茂)了。福垊多说一句,最早的伏波将军是路博德,最有名的伏波将军是马援。吉利嫁了三件他的小棉袄给皇帝,分别是二女曹节、三女曹宪、四女曹华。五女是未来的安阳公主(魏文帝曹丕册封),嫁给了荀彧(yu)的儿子荀恽(yun)。六女是未来的金

乡公主(魏高祖曹丕册封),嫁给了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何晏,就是那个油头粉面娘炮哥。

由此,我们得出曹操家没有七仙女,只有六朵金花——六名千金,嫁给汉献帝的只有三个。而且就是这三个贵人(《三国志.武帝纪》为贵人,《后汉书.皇后纪》为夫人)正式出嫁的只有曹节和曹宪。福垊查资料发现都是曹宪、曹节、曹华的排序,但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说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月,将曹操次女立为皇后。我们都知道曹节是皇后,由此福垊判断曹节排行老二。

那么曹操嫁三女,究竟是怎么样考虑的?

福垊认真想想 ,认为考虑有五:

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

曹操这对汉献帝册封的感谢,走得也就是无以回报,以(女儿)身相许的路子。显得您小刘够意思,俺老曹也仗义不是。

第二、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俺老曹嫁给陛下三个女儿,很够意思了。大家都成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个年轻人还好意思逆反不听老人言吗?女儿给你,皇位逐渐留给俺。古语有舍不得儿子套不住狼,福垊觉的老曹是舍不得女儿当不了皇。遗憾的是在216年曹操也只是当了个王,称帝梦交给了儿子曹丕了。

第三、攀龙附凤外戚专权的残余。

从西汉到东汉,一直都有外戚专权的影子。想当年,王莽走得就是外戚之路,还篡权成功。曹操除了学习管仲、项梁、董卓等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外,还学了王莽等人外戚之路。

第四、白天黑夜监视无死角。

曹操以往监视汉献帝都是通过在汉献帝身边安插侍卫、太监等亲信,但皇帝晚上“休息“时就成了监控的死角。而曹操嫁女,而且一下子嫁了俩(实际嫁了两名)。

第五、二女吹起的枕头风。

汉献帝虽然无能,但毕竟也是年轻,容易冲动。如果给吹吹枕头风,比如说说父亲的功劳,父亲的凶狠,一家人的团结;再比如说说人生苦短,对酒当歌须尽欢。

然而曹操的考虑有的起作用了,比如214年汉献帝正牌国丈伏皇后他爹,要对曹操这个副国丈动手。他们晚上的密谋,就被发现了,很明显是这两女起到的作用。结局就是正国丈、皇后包括皇子都死了,然而曹节由贵人升为皇后,曹操这个国丈的副字也去掉了。虽然在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上面的考虑是失败的,但在“彼可取而代之”上是成功的,只不过这个彼,一是皇后,一是国丈而已。


福垊


曹操有20多个儿子,女儿也不止7个。曹操的女儿都是政治婚姻,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目的是为了控制皇宫内廷。

1,曹操的女儿们

在史书上有记载的曹操的女儿们:

曹宪,汉献帝贵人。

曹节,汉献帝皇后。

曹华,汉献帝贵人。

清河长公主,夏侯楙之妻,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

安阳公主,荀恽之妻,荀恽是荀彧的儿子。荀彧是曹操的主要谋臣,担任尚书令十几年。

金乡公主,何晏之妻。何晏是前大将军何进的孙子,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

2,汉献帝是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皇帝

董卓带如狼似虎的西凉兵进京时,路上遇到刘协和少帝刘辩。刘辩吓得哆哩哆嗦,而年龄只有9岁的刘协却不畏惧,让董卓暗暗称奇。

董卓掌权后,就废了少帝,把刘协立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建安元年时,汉献帝15岁,曹操把他接到许昌安顿下来。当时因为董卓死后其部下相互攻杀,各地诸侯割据,汉献帝的朝廷连饭都吃不饱,是曹操提供了物资。

但曹操有自己的野心,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专横的态度,让渐渐长大的汉献帝越来越不满。

汉献帝也对曹操说过狠话:

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

你曹操能真心辅佐我,那你是真的厚德;如果不是,请你开恩舍弃我吧!

当时把曹操吓得汗流浃背,心想:这小子哪天说不定叫人把我一斧子砍了!从此以后,曹操就很少上朝去见汉献帝。

建安五年,汉献帝19岁,算是成年了,他想把权力收回来,但手中没有兵权,连皇宫守大门的都是曹操的人。当时袁绍和曹操正在官渡相持。

汉献帝觉的时机到了,就让董贵人的父亲董承传衣带诏,秘密联络王服、种辑、刘备等人,诛杀曹操。

曹操发觉后,就把董承一家人、王服、种辑全部杀掉,连怀孕的董贵人也不放过。刘备因为到徐州做外应而躲过一劫。

这时,曹操对汉献帝是完全不信任,但曹操也没有胆量杀掉汉献帝,一旦这样做了,曹操就成了第二个董卓。

汉献帝也体会到深深的无力感。

3,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目的是为了控制皇宫内廷。

曹操打败袁绍和他的儿子后,不打仗时,经常住在邺城,把朝廷的大部分官员也都搬到邺城。只给许都的汉献帝留一点充当门面的人。

曹操当然对汉献帝不放心,留下了一条忠心的看门狗王必来监视汉献帝。

王必虽然掌握许都的军权,但也无法天天刺探汉献帝的内宫生活,这是一个大漏洞!

建安十八年,曹操早已击败马超,在南方也挫败了孙权,至少统一了大部分的北方。曹操就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曹操的野心早已膨胀得很臃肿了,只是他不想做王莽和董卓,因为他俩都死得很惨!

曹操自己想当“周文王”,必须加引号。曹操的德行与周文王相差十万八千里,他只不过是给儿子曹丕铺路而已,曹操自己不当皇帝,让儿子当皇帝。

为了控制汉献帝的内宫,曹操就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贴身刺探情报。

很快就有了情报,第二年就把汉献帝伏皇后的旧事翻了出来。原来董贵人被曹操杀死后,伏皇后非常担心,就秘密给自己的父亲写密信,策划怎么搞倒曹操。伏皇后的父亲胆小,阅后即焚,当作什么事也没有。

曹操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后不久,就把这个天大的情报刺探出来了。

曹操害死了伏皇后,并且把伏皇后与汉献帝生的两个皇子都杀了。

曹操的女儿曹节成了汉献帝的新皇后 。

朝廷内外都是曹家的天下,等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曹操作为雄霸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代人雄。加上偏爱人妇的特殊口味,此时只有他对刘氏皇室女性成员予取予求的最佳时刻。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他的做法正好与之相反,反而相继将三个女儿许配给了握在手中可以肆意妄为的傀儡,汉献帝?

其实,曹操在有了这个决意并付诸行动是和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应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缘起于五方势力的角逐造成的。

一,外戚势力。

二,官僚体系,其中又细分为在职官僚,在野的儒生即清流。他们出自于官僚系统又因这个系统的压迫而生出了改革派系和稳健派系。

三,宦官势力。

四,武人势力。

五,处于最底层的农民(包括穷困儒生,而形成的黄巾起义)。

派系如此众多,矛头却统一指向把持朝政,卖官鬻爵的宦官势力。不幸的是,曹操却出自于宦官势力。

当时,年轻放荡的曹操的确凭借家族势力出任为官,但他极力想要摆脱或者说试图剥离他的宦官势力身份。

他的第一次尝试就是在曹操为官之初,成为京都洛阳北都尉之后,上任不久便使用杀威棒棒打蹇硕叔父。蹇硕其身份正是得势的宦官势力。此事虽小,却引人注目。

当时的东汉是被三种势力所左右。

一,外戚。二,宦官。三,官僚与豪族。

事实证明,宦官势力在当时的东汉是遭到其余两方的反对的。

曹操的第一次转变,很可能是无意识之中而转向官僚豪族的,或者说积极向官僚豪族靠拢。但即刻得到了宦官的打压,被贬出京。曹操的这次转变并未得到什么明显的利益,反而倍受冷落和打压。事后又得于宦官势力的护佑,没有遭受严厉的打压,只是仕途止步不前,赋闲在家。但曹操一举获得了官僚豪族以及外戚的好感。

在他赋闲期间,宦官势力和官僚豪族之间发生兵戎相见。官僚豪族以具有双重身份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代表,与中常侍张让为核心的宦官势力相互争权夺利以至于兵戎相见。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亡时,因皇嗣的拥立问题,双方的矛盾达到了顶点,最后何进被杀何皇后被废,张让等宦官又被袁绍诛灭。远在边疆地区受到诏命入京的董卓正好处于这种双方空档期,入主京都洛阳以武力控制住了朝政,并首创影响近百年的武人势力,胁迫天子压制仅余的官僚豪族。

武人势力由此登堂入室。

过往曹操在向官僚豪族靠拢的过程中遭到了宦官势力的打击。此时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都消亡,只余下官僚豪族。

然而,武人势力意外且强势的出现,又将宦官豪族轻易踩在脚下,民心也随之流失。

曹操不知该如何取舍?

是臣服,还是反抗,或者沉默。

最终他选择弃官退避。

如果说此举是以退为进,那么曹操对时事的把控也太过犀利,堪比《三国演义》之中的诸葛亮。

事实上,曹操是将自己放置在远处静心观察,而后出手。

最终,曹操决定依靠官僚豪族,创建属于自己的武人势力。也就是说,曹操自有了这个决定。他的身份骤然叠加为官僚豪族,宦官势力。

之后,曹操发檄文组织联合各地官僚豪族,讨伐武人势力的代表董卓。得到了作为一方豪强陈留孝廉卫兹的倾囊支持得以散尽家财,招募乡勇三五千人加入讨伐董卓的联盟之中。

曹操虽然是首倡义兵,其出兵的缘由也得到了联盟的肯定和支持。可是,其家族的声望及其实力却并不出众,尤其曹操还背有宦官势力的身份。四世三公,桃李满天下的大官僚豪族袁氏一族是更好的人选。

又因曹操独立出兵而败北。孙坚步曹操后尘继续讨伐董卓,先败后胜准备进取洛阳时,遭到了袁绍的进攻,使得孙坚计划落空。

脆弱且自私的官僚豪族联盟瞬间垮塌。

就如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的,我的欲望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理想和信念的支撑,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虽然在其中曹操受到种种挫折,可是他走到了人臣极位。

被封魏王,加九锡,开国,立世子,世袭罔替。

然而,多年征战的曹操除了宦官势力,武人势力降服与他,其余的外戚势力,底层农民,官僚豪族至少有一部分人却依然有着中兴汉朝的想法,依然无法威服官僚豪族。

这也是曹操多次在南征北战之中占据优势却又突然抽兵退回的根源。

更是曹操弃第一谋士荀彧不用,诛杀国丈董承的根源。

上述两者并不是一个或者一群,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自上而下延至百姓的大网。

而他需再获得另一个身份外戚势力,巩固和聚拢权力。

曹操因此将三女悉数嫁与汉献帝刘协。(魏公曹操之中女也。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十九年,并拜为贵人。及伏皇后被弑,明年,立节为皇后。)

那么,剩下的官僚豪族就如同董卓对待官僚豪族一样,行止由己。至此,曹操的身份为宦官势力,外戚势力,武人势力,其中中曹操最初想要剥离的宦官身份,在此之后更加的弱化。他并不满足于此,日后他出台多种措施和政令,收拢民心,收服百姓之中的穷困儒生,即士大夫的来源。

曹操乃一代雄杰,自然不会如董卓一般辣手摧花。

他只需在适当的时候,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即可在悄然之间,将官僚豪族至于掌中。

这在他的封赏令之中,描绘的相当清楚。

“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群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追思窦婴散金之义,今分所受租与诸将掾属及故戍于陈、蔡者,庶以畴答众劳,不擅大惠也。宜差死事之孤,以租谷及之。若年殷用足,租奉毕入,将大与众人悉共飨之。”

而对于百姓这最要的环节,他并非是一无所知,就如他在诗中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遂制定了各项制度聚合百姓,鼓励农桑。

”卫觊议为‘盐者国之大宝,自丧乱以来放散,今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百姓归者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者闻之,必多竞还。'于是魏武(曹操)遣谒者仆射监盐官,移司隶校尉居弘农。流人果还,关中丰实。”








唐代丹药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老婆众多,历史上有记载的老婆便多达16个,而且曹操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就是抢别人的老婆,并且为此不亦乐乎。他就是不光要征服他的敌人,连他的女人也不放过。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女儿有七个,曹操原本是打算将七个女儿全部嫁给汉献帝刘协,但是只有三个女儿成功嫁给刘协,其他四个女儿因为年纪小,所以曹操在世的时候并未嫁给刘协。后来曹丕逼迫刘协退位,自己当了皇帝,曹丕自然不能将自己的四个妹妹送入虎口。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为了控制皇权,所以他迎接汉献帝刘协来到许昌,名义上是保护天子,实际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宫之中,处处都是曹操的眼线,文武百官也都是曹操的部下,任何不听话的官员基本都被曹操除去。

曹操虽然已经完全控制天子,但是他又想留个好名声,不想让世人骂他是奸臣。曹操便想了一个招,将女儿全部嫁给汉献帝,这样一来他就是皇帝的老丈人。老丈人率兵保护女婿,听起来合情合理。除此之外,她的女儿们也可以成为他的眼线,随时监视汉献帝的一举一动。前朝由曹操直接把控,后宫由女儿操持,这一前一后让汉献帝根本无法动弹。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率领大军与袁绍决一死战,汉献帝认为此时机会已经来了,便让董贵妃的父亲带兵杀曹操,事情败露之后,董贵妃与其父亲统统被杀。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也是想对曹操不利,同样事情败露被杀,伏皇后一死,曹操的二女儿曹节也顺理成章当上了皇后。只是曹操估计没有想到,曹节会后来会为了汉献帝刘协反抗他的哥哥曹丕称帝。刘协退位之后被封为山阳公,曹节成了山阳公夫人,他们夫妻后来深入民间,当起了郎中,悬壶济世,也算是过了一段时光的幸福生活。


传奇历史观


曹操的老婆多,能叫出名字的达16个,而且个个貌美如花,戎马倥偬的曹丞相从来没有放弃对女人的爱,导致儿女众多,留下儿子25个,可考证的女儿也有6个,曹操的女儿中,曹宪、曹节、曹华都嫁给了汉献帝刘协。

众所周知,曹操嫁女儿给刘协并非要求女儿恪守妇道,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实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有安好心”,他是要自己的“小情人”在皇帝身边做卧底,监督朝廷上的动态再告诉自己,曹丞相常年在外边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不知道刘协在背后干啥,安排间谍是必须的!



但嫁过去一个女儿,会被策反的,就加派一个,但二人容易同心,于是又嫁了个,这样取到了既监督刘协,又相互监督的作用,自此,曹丞在外边行军打仗,就不用曾牵挂汉献帝了。

刘协手无缚鸡之力,为什么曹操对他防不胜防呢,这要从曹操搞的“许田打围”活动开始讲起;打猎时,技术很差的汉献帝刘协,只射中了空气,自已尴尬、沮丧,曹操见了,借来刘协的镶金弓箭,然后一箭中的,一史兔子应声而倒,众人以为是刘协射中的,都山呼“万岁”;这时: 刘协红脸了,曹操不要脸了,曹操策马而出接受“万岁”的祝福, 刘协从此就有了除掉曹操想法。

于是献帝弄了个“衣带诏”,准备暗杀曹操,后来,国舅董承几经鼓捣,发展了七人,其中有刘备,马腾、王子服等;但暗杀还没有开始,由于董承与王子服等做事不密,有人发现后向曹操告了密,结果衣带绍成员被一窝端了。 衣带诏也被搜了出来了,人证物证面前,刘协抵赖不成。


曹操怒不可遏,下决心“清君侧”,不仅灭了国舅董承的三族,还把董承的亲妹董贵妃给弄死了,曹操从来不是善良的主,后来伏皇后的也遭 曹操毒手了,如此,刘协身边骤然清净下来,曹操又一鼓作气嫁女儿,而且接二连三的,嫁过去三个,又撤换了刘协身边人太监,自此,直到魏文帝废献帝,刘协再没搞什么名堂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曹操共有二十六个儿子,《三国志》上记载是二十五个,没有把曹操家乡老婆生的那个儿子算在内。那么曹操有几个女儿呢?应该不止七个吧?既使曹操只有七个女儿,也没有都嫁给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汉献帝吧。

曹操的大老婆原配夫人是丁氏,与曹操是谯县的小老乡,她为曹操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曹修,是曹操众多儿子中的老大,可惜在个征讨张绣时死了。不然,就没有后边曹丕什么事了。丁夫人只生了一个儿子,她生了几个女儿呢?这个无考,知道的是最少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后来让曹操嫁给了夏侯惇的二儿子夏侯琳,分明没有嫁给汉献帝嘛。或许这是曹操的第八个女儿?也未可知吧。

曹操把女儿送给汉献帝,在宫中当贵人此事属实,但不是把什么七个女儿都送给了汉献帝,而是送了三个。这三姐妹的名字分别是曹宪,曹节,曹华。她们开始在宫中都是普通的贵人,并无特殊身份和地位。

后来宫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才使得曹操的女儿有了上位当皇后的机会。这件大事就是汉献帝的老婆伏皇后要杀曹操,结果事情败露。伏皇后被从夹壁中揪了出来,她与汉献帝生的两个皇子,以及伏氏家族一百多人,全部被杀了。

伏皇后死了,汉献帝皇后位置暂时空缺。曹操大概是被伏皇后吓着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考虑到皇后的位置十分重要,又很特殊,让外姓人坐在这个位置上,他实在是不放心,万一再出现第二个伏皇后怎么办?也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曹操基于安全上的考虑,让汉献帝在他三个女儿中选一个做新皇后。汉献帝无奈,也许心里暗喜,无考。总之,在那种情况下,汉献帝选也得选,不选也得选,不然就给你来个拉女配,不如自己主动选一个。于是,汉献帝就选了曹氏三姐妹中中间的曹节做了新皇后。

这样一来,后宫这边曹操可以放心不少了,总不至于亲生女儿做出谋害亲爹的事吧。这或许就是曹操当初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的原因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曹操的深谋远虑,精准的预判,置女儿感受于不顾的做法,真的让人既佩服又不耻。因为,这是一次交易,也是一桩政治婚姻。

在对待女儿嫁人的问题上,三国里面最让人佩服的是关羽。孙权面子够大了,他主动为儿子提亲,要娶关羽的女儿,被关羽一句虎女不嫁犬子给顶了回去。因为关羽知道,这是孙权拉拢自己的手段,吴蜀早晚会有一战,到那时女儿怎么办?当父母的不能为了自己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在这个问题上,应该为关羽点赞。

曹操的女儿曹节上位做了皇后,颇受中国传统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理念的影响。她的姓氏无法改变,但她心却都放在了夫家刘氏身上。曹丕曾几次派人向她索要传国玉玺,她都给顶了回去。最后一次,眼见无法推托了,曹皇后干脆把玉玺摔到了楼下,哭着大骂曹丕;天不会保佑你的。

这就是曹操的女儿,她的名字叫曹节,名如其人,她真的有贞节有气节。


滨城老王


曹操的女儿不知有多少个,可以考证得知的有6个,她们分别是清河长公主、曹宪、曹节、曹华、安阳公主、金乡公主,她们6人也并没有只嫁给同一个人。

鲍国安饰演的曹操

清河长公主和曹昂是亲兄妹,都是刘夫人所生,刘夫人早死,长公主由其他夫人养大,曹操很喜欢这个大女儿。

195年董卓的手下李傕和郭汜互相打了起来,李傕将汉献帝抢走,争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但是不久他的手下杨奉等人就把刘协护送出去了,汉献帝一路东逃,在逃跑途中,汉献帝发布勤王诏书,希望各地的诸侯前来解救他。

曹操在接到汉献帝的诏书后征询自己手下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有支持的,有不支持的,这时黄门侍郎丁冲来信,劝曹操前去迎接汉献帝,加上其他谋士的劝谏,曹操决定营救汉献帝,就是这个决定使曹操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曹操很感激丁冲,对丁冲很好,丁冲有个儿子叫丁仪,丁仪很有才华,丁冲死后曹操打算将清河长公主许配给丁仪。

曹操征询曹丕的意见,曹丕反对这桩婚事,说:“丁仪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他的眼睛有点毛病,长得也很小,我怕姐姐不太愿意吧?我看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也到了成婚的时候,不如嫁给夏侯楙吧,这样亲上加亲,不是更好?”

曹操采纳了曹丕的意见,将清河长公主嫁给了夏侯楙,夏侯楙投身军旅,在镇守关中的时候纳了很多妾,冷落了清河长公主,清河长公主便和夏侯楙的兄弟们合谋陷害夏侯楙,但是夏侯楙最后却无罪释放,这下可好了,两人连虚假的夫妻生活都过不下去了,二人行动陌路,直到去世。

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都是嫁给了汉献帝。

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后,朝廷的实际掌权者成了曹操,车骑将军董承决定诛杀曹操,他联合了王子服、刘备、种辑等人。

公元200年,董承密谋诛杀曹操的事情败露,曹操抓了董承、种辑等人,董承的女儿是刘协的夫人,最后也被曹操逼死,当时她还怀有身孕。

刘协的皇后伏皇后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心中非常惶恐,她给自己的父亲写信,希望自己父亲密谋除掉曹操,她的父亲不敢动手,公元214年事情败露,曹操大怒,伏皇后被幽禁至死,也有伏皇后当场被杀的记载。

伏皇后被杀之后曹节被封为皇后,其他二人被封为贵人,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随即逼刘协让位,曹节虽然是曹家出来的女子,但是心却向着刘协,曹丕派使者前来索要玉玺,曹节每次都将他们骂走,最后没有办法,还是将玉玺给了曹丕派来的使者,曹节哭道:“上天是不会让你长久的。”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人,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

曹丕登基之后,封刘协为山阳公,曹节则为山阳公夫人,公元260年曹节病逝,以汉朝礼仪下葬,与汉献帝合葬。

曹宪与曹华之后的事迹不详。

安阳公主出生于公元190年,曹操将她嫁给了荀彧的儿子荀恽,生了荀甝、荀霬,司马懿是她的亲家公。

金乡公主是曹操与杜夫人的女儿,嫁给了何宴,何宴是大将军何进的儿子,何进被张让等人杀害时,何宴还小,曹操后来将他的母亲收为妾,他便成为了曹操的养子,高平陵之变之后,为司马懿所杀。


司马长史


我是唐古看今,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古至今,能把7个女儿全都嫁给一个人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题目中所说的,曹操把7个女儿嫁给一个人的事情,其实真正嫁过去的只有曹操的3个女儿,分别是大女儿曹宪、二女儿曹节跟三女儿曹华,那么这个艳福非凡,能配得上曹操三个女儿的人到底是谁呢?


这件事要从著名的“衣带诏事件”说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刘协架空成为傀儡皇帝,刘协不服气,只得求助于当时自已最亲的人伏皇后和董贵人,于是著名的“衣带诏事件”发生了,最后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事情败露,曹操杀死了汉献帝的董贵人,逼迫汉献帝废掉了伏皇后,将其幽禁致死。然而作为帝王的刘协不能没有女人啊!于是曹操大方的将自已三个已成年的女儿送给汉献帝刘协作为贵人,(曹操当时还有几个未成年的女儿,曹操承诺等她们成年后一并送进宫去,但是后来没兑现)曹操的二女儿曹节最后成了汉献帝刘协的皇后。
曹操这样做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我认为无非是以下二点,

一,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汉献帝了,向世人洗白自已没有谋朝篡位的意思,自已女儿都在宫里做皇后,做贵人,自已没理由要篡位,能当个丞相外戚就行了,也向对他还有敌意的人表明自已的立场。

二,
能更好的掌控汉献帝。一次衣带诏事件让曹操发现一个漏洞,就是汉献帝身边没有他的亲信,这才给了汉献帝可乘之机。现在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在汉献帝身边成为了“卧底”,既有了自已的亲信,又能起到震慑汉献帝的作用。

曹操的如意算盘打的是挺好,但是后来发生的事却跟曹操的意愿背道而驰。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直接就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已登基称帝,建立了大魏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而曹操的女儿们也在这次废帝事件中力挺汉献帝刘协,没有起到一个“卧底”的职责!!


唐古看今


这句话有点夸大了。

曹操有考证的女儿,只有6位。其中,三位嫁给了汉献帝。剩下三人,分别嫁给了荀恽(安阳公主),何晏(金乡公主),夏侯楙(清河公主)。所以,题主说的不对。

曹操嫁给汉献帝的三个女儿是曹宪、曹节、曹华。曹操之所以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无非就是控制汉献帝。让汉献帝身边少了一股势力----“外戚集团”/“后宫集团”。这样,曹操反而成了汉献帝的“国丈”。更加方便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的女儿中最出名的就是嫁给夏侯楙的清河公主。

清河公主是曹操长女,本来曹操想把她嫁给丁仪。可是,曹丕劝曹操说,丁仪眼睛小,不帅。清河公主不会喜欢丁仪的。于是,最后,清河公主嫁给了伏波将军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丁仪也因此事怀恨在心,支持曹植对抗曹丕。

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以后,生活并不幸福。夏侯楙在外面纳了很多妾室,引起清河公主的不满。于是,清河公主联合同样对他不满的夏侯楙的弟弟们,在皇帝曹睿面前诬告夏侯楙。幸好长水校尉段默揭露清河公主夫妻不和的事,让曹睿三思。

曹睿查清夏侯楙是冤枉的,放了他。不过,清河公主和夏侯楙虽然没有离婚,但从此形同陌路。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曹操可谓三国时代的“种马”,他有16个妻妾,可考证的子女为31人,其中儿子25个,女儿6个,所以题目中说的曹操有7个女儿是不准确的。

而这6个女儿也并没有嫁给同一人,其中:

长女清河长公主嫁给了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就是演义中被魏延藐视的那位)。

老五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的长子荀恽。

老六金乡公主嫁给了自己的养子何晏(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有名的伪娘,曹操娶了他的母亲尹氏)。

不过曹操却把自己的二女儿曹宪、三女儿曹节和四女儿曹华嫁给了同一人。能连娶曹操三位千金的肯定不是普通人,此人正是汉献帝刘协,而曹节后来还被汉献帝立为东汉皇后。

这样一来曹操既是汉献帝的臣子,又是汉献帝的国丈,东汉最大的外戚。曹操这样做的动机很明显,那就是将女儿们安插在汉献帝身边,以便更好地控制汉献帝。

其实曹操本来不愿这样做,这都是被血淋淋的现实所逼迫的。因为自从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汉献帝虽然形同傀儡,但仍然有过数次反抗,甚至险些危机曹操的性命,而那些每次反抗的背后都有“外戚”的身影。

比如有名的“衣带诏”事件,事件主谋董承便是汉献帝董贵人的父亲,计划泄露后被曹操满门抄斩。汉献帝的伏皇后见此甚为忧虑,也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出力铲除国贼。此事被曹操得知后,曹操不仅派人从汉献帝的身边将伏皇后拖走,甚至还鸩杀了两位皇子,断了东汉的血脉。

曹操心想,既然每次都有外戚在后面掺和,那他干脆自己成为外戚不就完事了。再加上自己亲手断了汉献帝的后嗣,也确实有些过分,于是就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同为贵人。

214年伏皇后被曹操软禁而死后,汉献帝便很识时务地册立曹节为皇后。曹操得以彻底将汉献帝架空。

而曹皇后虽然是曹操的女儿,但她身为东汉皇后,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站在汉献帝一旁的。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后,派人向曹皇后索要国玺。曹皇后对使者破口大骂,不仅说他们枉为大汉臣子,还说你们这样做是不会长久的。

不过事已至此,曹皇后也就骂两句罢了,她还是将玉玺交给了使者。曹丕称帝后,贬汉献帝为山阳公,曹皇后也就成了山阳公夫人,随刘协到封地生活。260年曹节去世,以东汉皇后礼仪与汉献帝合葬于禅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