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高州西北部的農民豐收節

今年是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而設的節日。

體現了國家對農民的關懷和對“三農”的重視。

“豐收節”時間定為每年的“秋分”。

高州西北部的農民豐收節

中國農耕文化年代深遠,源遠流長,有著幾千年的農業文明。

全國各地的農民曆來都有慶祝豐收的習俗,節日活動更是各有特色,精彩紛呈。

在廣東高州就有這種“農民豐收節”。

這個節日和它的名字一樣,極具地方特色。

當地農民稱之為“收禾了”。

可能很多高州人對“收禾了”知道的不多,因為這個節日只有高州的部分農村才有。

據瞭解,“收禾了”主要集中在高州西北部的石板、荷花一帶。

有趣的是,緊鄰石板鎮的化州市寶圩鎮也有“收禾了”這個節日——連叫法和習俗都一樣。事實上,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兩鎮的人民一直就是生活在一個圈子裡的人。

高州西北部的農民豐收節

“收禾了”的起源時間早已無從考究,村裡的老人都說這種節日自從小時候記事起就已存在,再由自己這一代傳承下來。

“收禾了”——顧名思義,就是收(割)了禾(稻穀)。

節日固定在每年農曆的某一天,但各村的日期大多不一樣,一般集中在秋收後的農曆十月下甸到十一月初。

高州西北部的農民豐收節

節日當天,各家各戶一早就要起床殺雞祭祀拜神,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同時備足豐富的菜餚,招呼從各地趕來的親朋好友一起把酒言歡,講述這一年關於辛勤耕耘的故事,共同慶祝豐收的喜悅。

當天的節目也是相當豐富:有木偶戲、本地粵劇、採茶戲、歌舞團、電影等。

節目的經費由村民共同集資捐款而來。

高州西北部的農民豐收節

聽村中在老人講,他們以前從來沒想過“收禾了”可以過得這樣隆重的。

我爺爺小時候那個年代,農民都以種地為生,物質極其匱乏,所謂過節,通常就是一家人圍在一起能吃一餐飽飯而已。

對於爺爺那代人來說,這種節日更像是一種儀式感,但同時他們也有很深的榮譽感、收穫感、幸福感,表達了那一代農民對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期望。

“禾了節”發展到今天,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父輩那一代的農民慢慢老了,而父輩的後代多數選擇進城謀生,已經很少有人種田。

節日越辦越隆重、熱鬧。從這某種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件好事。至少,傳統的節日本身已經得到了傳承。

另一方面,“收禾了”好像早已沒有了那種儀式感,那種金秋十月碩果累累、一片片金黃色的稻田……豐收的喜悅早已被其它情感所代替。

始終認為,一個沒有關於土地和豐收的“豐收節”,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節日。

高州西北部的農民豐收節

農民洗腳進城也可以說是這個社會的進步,也是一種趨勢,畢竟,曾經的或現在的農民生活好起來了,這才是最重要的。而將來,農民這個職業不能說會消失,但至少,成為農民的人終將是極少數。

而我們這個地方的這一代人,會是最後的農民嗎?

市民也好,農民也罷,都不要忘記我們是農民的兒子——在現在中國的普通老百姓中,往上數三代,誰又不是農民?我們在傳承節日習俗的同時,農民的優良傳統更要繼承。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