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一个国企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总人员150人而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有300人,合理吗?

赵着说


还会有这样的企业?如果有,请举报!哈哈……

首先,这是一个制造企业,而且是国企,一般情况下销路是不成问题的,所以企业更多的应该把人力投入到生产和研发上面,这样才能使企业行好的发展。

其次,从管理角度上说,这种人事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一般情况,企业的人事结构都是呈梯形结构的,或者金字塔结构的,一线往往人员最多,其次是基层管理和中层管理,最后面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就几个,按照你说的450个人的企业,一般高级管理在私企不超过十人,在国企一般也不会超过20个人,中高层管理也就是部门经理副经理之类的不会超过20个人,基层管理可能会多一点,不过基本都会是带产管理,例如领班、组长、段长、区长之类的。这样层级分明,方便管理,同时也不占用人力资源。

第三,国企较来说人员冗余情况会比较严重,私企注重的是效率和成本的控制,所以会在人员方面控制的很严格,一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甚至是一个萝卜多个坑,但是国企呢,因为牵涉到管理层面、行政方面、党务方面,所以从机构到人员配比都会发生变化,管理和后勤人员多是很正常的,但是超出的比例也不可能幅度太大,像您说的情况,基本上颠倒过来了,所以是极其不合理的。

人员冗余是国企的普遍现象,即便这样,还有很多人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哪怕刚开始工资低一点也愿意,这种现象也是不合理的。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谢谢。


雨中孤客


要看什么样的工厂,还有产出比如何。如生产车间都是机械手机械人,那车间的员工只有维修和程序控制员,那这样的结构很合理,办公室最多的二类人是技术开发和销售。我身边有个私企用三年痛苦改造,车间五个人,办公室17人,年产出约5000万,你说合不合理。


快乐不操心


没法说,切身体会,大庆石化工人,工资不高,有点奖金,算下来月均4500-4800左右吧,领导总告诉我们,人员超编了,以后退休不进新人,大家收入会越来越多的,盼啊盼,车间由108人退到60人了,收入该高了吧?怎么觉得收入倒少了,活越来越多了呢?蠢笨的我想了好久才琢磨过来,原来退的都是工人,活由90来个干活的变成40个干活的,能不多吗?钱为啥少了呢?也弄明白了,问题出在奖金上,奖金是按职位分系数的,以前90个工人被18个领导,管理层吃系数,变成了40个人供养18人,细想一下,领导也没说错,人员不超编了,收入领导确实比以前收入高了,工人活也确实多了😭


大庆皇旗


像制造业国企都差不多这样,生产总线150人,坐办公室300人拿的工资又高。普通员工累到死工资又低。



Randy42


如果一个国企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总人员150人而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有300人,合理吗?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绝大部分人的回答太片面了,150人有可能是车间人员,办公室人员也可以包含技术和研发全球市场销售开拓。所以也有可能这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勒。

具体点说,如果是一家高科技研发生产销售公司。

车间人员150人,包括机器人或者大型自动化设备的底层操作人员(试样和小规模试产工人)和的清理整顿人员。

剩余300人之,150~200人左右的技术研发,生产转化研发。50~120人左右的国际销售及服务团队。30~50人左右的管理团队,包括法律财务投融资兼并购等等啥的。

完全就是一个超级厉害的现代高科技公司。

再打个比方,我觉得如果华为自己不批量生产,苹果一样全部外包。那比例就应该跟这个差不多,甚至比例更悬殊!




我是老付


这种应该存在,而且不少,但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国企部门臃肿。举个例子吧,兵器工业,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下属一般分几个十个院,除了总部全是办公室人员外,各院一级的工人也少得很,工厂都是院下级的单位了。我理解的办公室人员应该还包括技术人员,也就是设计,工艺人员,调度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人员,财务人员,车队人员,后勤人员,等等在你的描述里边。拿我们举例,总人员可能接近2000多,现场工人应该只有一千左右人,很多工作做不完就外包,因为工厂多。外包队也多,其余的全是办公室人员,包括技术,我们研究+研发人员总共三百多吧,工艺人员一百左右,其他除了工人应该有接近一千。所以跟工人人数差不多,工人随时都可以找,但一个有经验的研发人员要很久才能培养出来,所以,有时候工人人数不足1000,但技术啊,工艺啊等其他部门人员都还有一千左右。所以看情况吧。如果一家制造型企业工人只有那么多人,而且相关业务部门也不多,全是些跟生产不相关的行政部门的话,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携风飘凌


可以,而且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现代化工厂组成,99%的生产、检测、物流都由机械自动完成,工人是用来维护机械和处理特殊情况的,其余都是管理人员。

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解决我国劳动力不足的真正途径(而不是搞什么引进外国人法),将过去劳动密集化生产所浪费的有限劳动力,提升为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端管理人员(普及高等教育),换句话说叫把每一个中国人都变成瓷器,不再是过去傻大笨粗的瓦罐。

这是提升人均GDP的唯一办法,因为过去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个工人再熟练,工作量再大,也很难让全国人均达到6万美元/年(美国的平均值)。

我们举一个例子,生产A设备的厂子,原先在生产环节是半机械化,需要700名工人动手组装;检测环节是全手工化,需要100个厂妹检测;物流装卸、仓储环节是半机械化,需要50个叉车师傅,50个装卸工人;再加上100名管理人员,一个月生产设备2万台,净收入2000万元,则该厂人均GDP是2万元,平均每个人可能只能领到5000工资(接近中国现在的平均工资)。

现在经过自动化改造,且不说机械化增加的生产效率,就算还是2万台产量,但是人工变为50名工人(只需要维护和特殊情况处理的技术工人)和150名管理人员(增加3倍),则人均GDP达到10万元,平均每人工资能达到2万以上(接近美国的平均工资)。

那被裁掉的那些工人怎么办?放心,这个工业革命的过程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会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等完成改造的时候,基本大多数国人都完成了高等教育或专业化再教育,那时候第二产业人人都是高级技工(如现在的民航飞机检修工)和工程师、管理人员,每个人的收入都提升几倍。同样数量的1000个人,原先只能支持一个产量2万台的厂子,现在可以支持4个。

这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整体过程的缩照,AI、物联网在全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谁开展的早,谁完成的早,谁就能领先别人一个纬度,对别人造成降为打击。





江帅875


完全有可能!现在很多企业的生产部分是找外协的,自己的工人只负责打样、生产少部分产品或者核心产品。设计、采购、财务、跟单、销售这些都是坐办公室的吧?其实作为国企这样的发展模式更能产生社会效益-设计开发产品是需要很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的,把简单的生产环节外发给中小民营企业,是非常合理的资源配置。那些简单的说国营企业人浮于事的都是带着偏见的。


爱华绣配-吕波


我在一个集团旗下的实业车间做学徒,车间四个工人,两个学徒工,配一个经理,一个厂长,一个主任,一个文员



87年的空巢老人


有可能啊!现在的工业化很厉害的,我见过从美国进口的一套大型发电设备建设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全厂一共用30和工人就够了。但是我国电厂却往里面安排了800多工人。而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尤其是公关和销售部门是需要很多人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