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在大学,你和父母关系有变化吗?什么变化?

贤人无忧


变化特别大,简直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年前我处于大四上学期,可以说是站在人生抉择的路口,跟所有人一样迷茫,不知所措,只能说是随波逐流,跟着亲戚朋友的建议走,一直也没下定决心到底要做什么。

重点别的学校大四学生基本上就没有课程了,基本上可以找毕业实习工作。我学的是德语,上学期课程依然安排的很满。很难说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所以只能说是准备二战,把第一次当个演习,期末考试复习阶段正好与考研冲刺阶段相撞,学校还一直在催签三方协议,找工作。一堆事情压在心里,完全没办法入睡,每天凌晨三点还睡不着,脑子里一团乱麻......

跟家里打电话,说是压力很大,但是父母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处境,我的爸爸在国外打工,两年回国一次,母亲自我出生后基本就没有工作过,两个人远离社会,把考研,找工作,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理所当然的认为你一定会按部就班,跟周围的成功案例一样。

我从某一刻起不再是他们眼中亲爱的孩子,而是一个“作品”。一个做了二十多年,到了该获得收益时候的作品。再来衡量价值的时候,标准就从“付出”变成了“回报”,他们期待也要求你满足他们对你人生的规划。

学校开的秋季招聘会完全跟我们专业不对口,只能另寻出路,毕业论文也要求在年前写好开题报告,期间跟老师无数次见面讨论论文,一直焦躁不安。

然后过年回老家,奶奶瘫痪在床,我难得回去一趟,加上年底办年货也是一通乱忙,大年三十那天晚上走亲戚,被哥哥劈头盖脸骂了一顿,他说我现在这个样子完全是自己作死。他从来就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成功人士,每个不那么优秀的孩子都会讨厌被拿来比较的对象。

他说让我考公,从现在准备有一个月,一个月足够了,我说我年后马上就要开始找工作,毕业实习从开学第一周开始,论文也要三月写出来初稿,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他只是以他的学习能力来要求我,我一向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承认自己的平庸。但这也是无法否认的事,看过这个社会都会知道有些事真的不是想当然的,做不到的真的就是做不到。

我感到最心碎的也不是他的这句“自己作死”,我很清楚我要做什么以及我成功的概率,我并不觉得他的几句话能左右我的人生,我的人生当然自己做主。只是我的父母这一次站在我的对立面,现在道德制高点,当然年轻人要拼搏,要挑战自己,考公也确实是一条适合女孩子的道路。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外人的意见对我们一个家庭的影响有这么大,我作为女儿想得到的只是理解和关怀,在我的家庭不能给予我找工作上的帮助时,我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想办法掌握技能,自己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的父母认为此刻的我已经是一个成人,他们不会再去关心一件事情的过程,而是直接快进到结果。我面试了五家公司后最终找到了工作,天天加班,来回车程也很远。

妈妈每天说的最多的是除了工作,也要继续学习。

爸爸说的最多的是下次回来我想看到你考研成功。

很多时候我在经历过程,他们在畅想未来,因为付出努力这个过程的是我。

我现在很多事已经习惯自己心里憋着,只能是报喜不报忧。毕竟他们只会说“再坚持坚持就过去了”。

对啊。再坚持坚持就过去了。



你的大管家


变得没有那么想父母

我记得刚上大学那会,我基本是不想的。也不知道在忙什么,但一天下来就是没工夫想这方面的事。

我和老爸的羁绊,好像除了过年在家大家吃饭聊天之外,一年下来联系实在是少的可怜。

老妈给我办了一张亲情卡,她喜欢一周找我聊一次天,聊她在家里的事,聊我在学校的事。虽然一开始觉得好像在完成公务一样,不是很耐烦。发展到后面,反而是我主动打过去了,倒不是要钱,只是想听听她的声音。

这可能不是想家吧,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习惯得诞生了。我对家的观念一向停留在家人上面,而不是那个距离我几百公里的甚至不认识几个人的村里面的家。也有可能是因为人长大了,多多少少懂事了很多,渐渐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懂事这东西其实是慢慢出现的,我慢慢的变得比以前有耐心,因为老人家学东西慢,我慢慢的教父母怎么用智能手机,怎么用电脑,怎么发短信,怎么发语音。这个过程啊,需要双方的互动的。

我们在飞啊飞啊的成长,不要让父母掉队

因为有挂念,也就有了羁绊。跨越空间与时间,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不仅仅是那么的简单。


敲木鱼wzh


变化是有变化的,相比以前,联系少了,也渐渐理解了父母之所以会做那些我们以前不理解的事情。

我是高中住校的,那时候一周回一次家,很少打电话回家,很多东西,感觉都是顺其自然。有时候理解父母,有时候,也会不理解。但不会无理取闹。

大学之后,一年都回不了两次家,有时候长假期会回去,大多数情况是,选择在外面兼职工作。(一方面可以赚生活费,另一方面,增加自己的阅历)

不回家的情况下,和家里的联系就剩下打电话、视频,或者其它。

好在,上大学之前教会了妈妈玩微信,然后大学期间就经常在微信给老妈留言什么的,老妈看到的时候也会回复,可以用家乡话谈话,感觉比高中联系更多了。

不过,因为大学之后,自己也有很多事情要做,每次遇到没空的时候,就用一些表情包回复,只要回复表情包,家人就知道我在忙,等有空再回复。

就是这样子。大学之后,自己的经历多了,慢慢的也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

可能工作之后,事情越来越多,但是和家里频繁的通讯还是会保持下去。


兔子书轩


上了大学,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我是离家特远的那种,只有寒暑假才回家。记得大一那会儿,有时候特别想家,想父母,但也只能想想……

最让我心里不舒服的是,每次回家,父母变了,白发变多了,皱纹变深了,身体似乎瘦弱了……没错,父母变老了。。也许是大半年时间不见,更容易看出差别吧。看到父母老去,心里真的很难受。

所以我和父母的关系,可以说更亲近了。不会再惹他们发脾气,有事多和他们商量,假期和他们出去游玩,逛街。

长时间的不回家,让我更懂得家的重要,亲人的重要,要是以后工作了,就更没时间陪家人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我们都能多陪伴家人,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

我们这一生,还可以陪伴父母多长时间?




囧囧好看


没上过大学,但是也有过离别父母,家乡在外求学的经历。

就说一下和父母最大的变化吧,18那年离开父母,总感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就像是终于没人可以管你 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了。也确实家人不在身边 也让他们操心的不少,老妈一两天一个电话 就害怕我一天没吃饭 乱逛当 虽然每次电话里都是重复的内容 但还是感觉到他们的不放心 至于父亲跟他就聊的很开了,什么都能说 什么都敢说 和父亲的感觉就是像朋友一样 也慢慢的体会到一个当父亲的责任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

总体来说离别父母过后 肯定是有变化的 但这一切的变化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擎公羊


随着年龄的表达,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上大学,有的人可能是第一次出远门,去接受一个新鲜的事物,去学习和融洽进一个新的集体,家变得越来越远,和父母的话语越来越少了,上大学,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你进入社会的第一站,或许你正努力的去学习处事之道,处世之法……但你是不是忘记了,一直养育你的父母,是他们在背后一直支持着你。

上大学,一些是忙于学习,一部分忙于游戏,还有一层是在谈情说爱,正犹豫进入大学后,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己生活,尽管这样,你是不是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你在学校的所有开支经费,都出自父母那双勤劳的双手,你不要忘记,你还没有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

上大学后,和父母沟通的越来越少,多的时候就是在考虑生活费,学费,偶尔一句会提起学习事情……

上大学的你,请记住,多一分通话,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交流,哪怕一句问候,都会使父母暖心。


小施弟娱乐


有变化啊,感觉生疏了,不想打电话,也不想回家,也不想问家里要钱了,大一军训完正好赶上国庆节,好多同学都回家了,要不去旅游了,我已经找好发传单的工作了,一天30还舍不得吃喝。接下来每周都出去找临时工做,寒暑假也不回家,感觉和家里人没话说了,他们也没人问我怎么生活的,我也不想说,一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了才好点


宸珲之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变与不变,取决于多种因素。既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现在媒体、网络及新媒体环境教育与影响。绝大多数是不变的,有部分人随着时间和阅历、经历、学历变化,失去初衷,忘去根本,结果把自己走丢了,把家庭和亲情走丢了!


妙手圣医1


大学生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所以更能体谅父母,人越长大越懂的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