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么是理财过度?过度理财有什么危害?

头条理财


什么是理财过度?我觉得可以从时间/精力,钱和风险三个方面去定义:


01

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过度,影响了正常工作

我个人觉得对普通人来说,理财应该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最主要的还是要先做好本职工作。

有些人原始积累本就不多,还幻想着靠理财实现财务自由。正常上班时间盯盘炒股,研究投资资讯等等,导致本职工作都做不好。


02

投入的钱过度,影响了正常生活

每一个刚开始沉迷理财的人都恨不得把赚到的每一分钱拿去理财,因为用钱赚钱的诱惑太大了。

所以很多人通过银行贷款,信用卡取现,向他人借款等方式加杠杆的给自己找来更多理财本金,但是一旦资金链出问题就会让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03

承担的风险过高

能通过自己的理财知识赚到更多理财收益当然是本事,但是有些人眼睛里只有收益,没有风险。

月入3000去炒期货显然不合适,把仅有的5万块存款全拿去买股票也不合适。一旦风险失控,连起码的生活着落都成问题,风险水平远高于可承受水平。


时间/精力,钱和风险有任何一方面出现与自身实际条件不匹配的情况都算过度理财。


过度理财的危害很大,也很显而易见,那就是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财务运转。我们需要记住,理财的目的应当首先是保值,然后才是求取额外收益。否则的话,本金遭受损失,何谈收益。


奋斗的咖啡豆


很多人不了解过度理财的表现都有哪些,甚至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属于理财过度了。下面我来分享几个理财过度的案例。

一、理财占比过大

理财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太大。账户里有10万,10万都存成定期存款。这就属于理财过度。它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应急资金

做理财方案,最忌的就是不给自己留任何应急资金。如果全办理定期存款还好,还可以提前支取,要是存理财或是保险,那就惨了。钱大概率取不出来,即使取出来,也有可能会损失不少本金。

第二:机会成本高

资金全部投在了某一种或几种理财,如果遇到了更好的理财,那就失去了这个投资的机会。比如把资金都压在了房子上,万一房子不升值,股票升值了,你就只能干瞪眼。

第三:生活质量下降

全部资金都用于理财,就会剩余很少的资金用于生活,生活质量必然下降。理财的目标是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过度理财就是本末倒置了。

二、杠杆理财

把自己的资金全部用于理财,倒还不算最坏的。最坏的是借钱来理财,这问题就严重了。借钱理财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不能赔

一般借钱都是投资到股票上,股票涨跌很平常,一旦赔了那就让自己的资产变成负数了。

第二:收益不能低

借钱有成本,而且成本还不低。收益如果低于借钱的利率那就算赔了。所以加杠杆来理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为,抗风险能力得足够强才行。



三、期望太高

有些人总想要靠理财一夜暴富,抛开市场合理理财利率不顾,只一厢情愿要追求10%甚至更高的利率。这也是一种理财过度的表现。

一般理财利率超过6%都算是超出市场合理水平了。如果你还要追求更高的利率,那就说明你是在过度理财了。

总结:

过度理财说白了就是过度使用资金理财,过度追求高利率。


银行研究僧


任何事情过了一个度,都是不好的,造成的结果就是物极必反。

就好比过度摄入热量就会变得肥胖;过度迷恋游戏,就会变得不务正业;过度迷恋女色,就会伤神伤身等等。

那什么叫做过度理财呢?就是透支了自己的财力,精力,时间,甚至是一些其他条件从而对于自己造成一种伤害的结果。

第一种过度理财,就是用了杠杆。

无论是哪一种理财的方式,加入杠杆就是最愚蠢的过度理财方式,就好比杠杆存款,杠杆买保险,杠杆买股票等等。

因为理财的目的是为了保值和升值,对于目前的大趋势来说,通货膨胀率造成的贬值率达到了7%左右。那么想要达到保值甚至升值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这个时候再加入了杠杆,无疑就是加重了自己的成本负担,造成一种心态和压力上的影响,从而导致理财失败,甚至亏钱。

第二种过度理财,就是过度依赖他人。

无论是哪一种理财,都要相信自己!世界上没有人会“免费”和“热心”地帮你打理理财,甚至推荐你理财产品,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个利益的关系。

所以说,你所要接受到的任何理财知识,决定,都是要经过自己深思熟虑以后在做的操作,而不能过度依赖他人的推荐,指导,以及出谋划策。

第三种过度理财,就是投机和博弈!

理财中也包括一种叫做投资的东西,它是一种风险较大,但是回报率较高的理财方式,常常表现为房产投资,股票投资等等。但是要明白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投资,都不是一个能够立竿见影见到回报的过程。

所以想要获得一个稳定,持续,甚至较大的回报,你必须能够避免短期的诱惑,拥抱长线的价值投资收益,这是投资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门槛。

可惜大部分的人把这种理财方式看成了博弈和投机,从而追求短期获得巨大回报的结果,最终就成为了过度理财,造成输多赢少的结局。

结论: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在进行着不同的理财方式,有聪明的,有笨的,有安全的,有风险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掌控在自己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不要过度。

特别是对于杠杆的运用,对于投机博弈的把握,一定要做到杜绝。否则,你的理财就是在糟蹋自己的财富,适得其反。

还有就是要聚焦,理财的方法非常多,你不需要样样精通,因为人的精力和资金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抓得住所有的发财机会;仅仅抓住自己熟悉的领域中的投资机会,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投资者了。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点赞关注我⭐带你了解财经背后更多的逻辑。



琅琊榜首张大仙


过度理财就是什么投资标的都要去插一脚,也不管这个理财的品种究竟适合不适合自己。

过度理财属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主攻方向,缺乏专业性,没有能够对号入座。

普通家庭的理财方式,能够追求一个合理稳定的收益率即可;任何期望过高的诉求,很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一些普通投资者把主要精力都用来研究投资之道,美其名曰分散投资,其实是“小猫钓鱼”没有耐心。非专业型的普通投资者,应该是业余时间用于投资理财,其精力和时间有限。如果本末倒置,很可能影响自身的工作得不偿失。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出自韩愈的《师说》,属于千古名句。如果引申到投资理财,指熟悉理财之道有先有后,不同的投资者技能学术各有自己的研究方向。

稳定型投资者,一般购买债券或银行理财产品;积极型投资者购买基金和股票;激进型投资者介入P2P及期货等等;还有最近火爆的比特币。

仅以股票和基金为例,其品种都异常复杂。股票可以按照不同概念分类:蓝筹股、成长股;大盘股、小盘股;消费股、科技股等等。基金可分为:开放式基金,ETF基金。现在又有“科创板基金”,前一阵被投资者疯抢。

人的精力和资金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抓得住所有的发财机会;仅仅抓住自己熟悉的领域中的投资机会,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投资者了。


陆燕青


过度理财或者理财过度,在各种线上百科词条都没有相关的收录和解释,但这种现象确确实实在身边时有发生,也许是中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毒。理财过度,通俗的讲就是为了达到理财这一目的,过度的使用了自己的能力。

过度理财有很大的危害,会导致理财的误入歧途、适得其反。

危害一:几乎所有钱都拿去理财,影响了生活。

过度理财第一类危害就是过度理财者将个人的所有收入,仅留一点点生活必须费用,然后全部投到理财产品当中去。他们以收益最大化为追求的目标,不考虑未来的用钱计划,一旦出现急需的用款需求,就很难把投出去的钱拿回来应急。过度省吃俭用而影响了生活。

结论:在没有第一桶金之前,无论你如何理财,都不可能靠理财发家。

危害二: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错误的“钻研”理财技巧。

过度理财的第二类危害就是过度理财者对理财的热爱超乎想象,像着了魔一般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学习理财知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各种理财书籍、理财文章、喜马拉雅理财专栏等地方,理论那是一套套,但实践确实很糟糕。

结论:在没有一定财富基础之前,无论理财知识再丰富,也不可能靠理财致富。

危害三:借助杠杆赚钱,刀口上舔血。

过度理财的第三类危害就是盲目相信自己的理财能力,将所谓的“钱生钱”、“高杠杆”引入到自己的理财实践,这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过度理财者坚信最高生财之道:借别人的钱让自己致富。于是,从银行、朋友、小贷公司借钱,用于投资理财。最典型的就是股票配置,很多朋友通过股票配资让自己返贫。最近股市火了,配资的人又多了起来,切忌过度!

过度理财像一个心魔,它确实有可能提升个人的理财能力,但更可能的是将个人资金、个人能力、个人财富带理财的另一个极端,即越理财越贫穷!我们需要不断培养个人的理财能力,但一定要避免过度理财。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后,资深金融科技人士,用专业的知识、大白话的方式为您科普投资理财,让天下没有难懂的金融!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过度理财或者理财过度,在各种线上百科词条都没有相关的收录和解释,但这种现象确确实实在身边时有发生,也许是中了“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毒。理财过度,通俗的讲就是为了达到理财这一目的,过度的使用了自己的能力。

过度理财有很大的危害,会导致理财的误入歧途、适得其反。

危害一:几乎所有钱都拿去理财,影响了生活。

过度理财第一类危害就是过度理财者将个人的所有收入,仅留一点点生活必须费用,然后全部投到理财产品当中去。他们以收益最大化为追求的目标,不考虑未来的用钱计划,一旦出现急需的用款需求,就很难把投出去的钱拿回来应急。过度省吃俭用而影响了生活。

在没有第一桶金之前,无论你如何理财,都不可能靠理财发家。

危害二: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错误的“钻研”理财技巧。

过度理财的第二类危害就是过度理财者对理财的热爱超乎想象,像着了魔一般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学习理财知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各种理财书籍、理财文章、喜马拉雅理财专栏等地方,理论那是一套套,但实践确实很糟糕。

在没有一定财富基础之前,无论理财知识再丰富,也不可能靠理财致富。

危害三:借助杠杆赚钱,刀口上舔血。

过度理财的第三类危害就是盲目相信自己的理财能力,将所谓的“钱生钱”、“高杠杆”引入到自己的理财实践,这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过度理财者坚信最高生财之道:借别人的钱让自己致富。于是,从银行、朋友、小贷公司借钱,用于投资理财。最典型的就是股票配置,很多朋友通过股票配资让自己返贫。最近股市火了,配资的人又多了起来,切忌过度!

过度理财像一个心魔,它确实有可能提升个人的理财能力,但更可能的是将个人资金、个人能力、个人财富带向理财的另一个极端,即越理财越贫穷!我们需要不断培养个人的理财能力,但一定要避免过度理财。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用户769288457696924


子曰:过犹不及也!放在理财上讲,过度理财也是不会理财,甚至不如不理财。

我说两个现实生活中发生的过度理财的案例,让大家加深了解一下过度理财的危害。

案例一:过度使用杠杆

我一个朋友,对股票投资很感兴趣,也非常有头脑,炒股几年后,在股市上确实赚了不少钱。

2007后,股市不太景气,赚的钱差不多都还回去了。后来股市涨涨跌跌,陆续又赚了点钱,炒股水平自觉提升不少,总感觉选股技术很高了,可是资金量太小,以至于赚钱太慢。

几年前开通融资融券业务,感觉还是不过瘾,开始借钱炒股,利用借的钱再加上融资杠杆,资金量确实可以了,每天收益最高能超过4万元。

但是好景不长,股市上没有永远的赢家,2018年,几乎全军覆没,不但赚的钱全部赔进去,连借的钱都还不上了。

这是典型的利用杠杆投资高风险项目,赚的快赔的也快,赚的时候飘飘然,赔的时候倾家荡产。

案例二:缺乏风险意识

还有一个案例,也很有意思。前两年,余额宝收益很高,都在4%以上。一个朋友听别人说买货币基金赚钱,不明白基金的区别,稀里糊涂的就从支付宝里买了混合型基金。

结果傻人有傻福,2017年买的基金非常好,到年底投资收益接近40%,一时间成了投资高手,经常有人向他请教投资技巧。

第一年投资没敢多投入,2017年底到2018年初,很多人家看好A股入摩概念,自己也觉得很有道理,认为2018年一定会有不错的行情,因此,2018年加大投入,结果可想而知,全年损失超过40%。

这是典型的不了解产品风险,缺乏风险意识,盲目投资的结果。

通过上面两个案例说明,过度投资就是超过自己控制能力的投资,往往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度利用杠杆,加大投入;二是对风险认识不足不,盲目投资。需要大家引以为鉴。

共享互联网金融红利,欢迎关注互金直通车。


互金直通车


我是入门老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感谢大家认可,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


首先来说什么是过度理财?过度理财我认为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购买一种或多种理财产品的行为,这种行为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既然这样,那么过度理财必然会带来几个方面的危害:投入大量时间,投入大量金钱,投资分散缺乏专业性。

1.投入大量时间

有些朋友天天沉迷于理财不能自拔,以炒股为例,天天研究战法,打听股市消息,全天候盯盘,生怕错过了一点,有的人甚至研究到半夜。这种投入大量时间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全天候盯盘其实没必要,除非极端行情,一天内波动有限;研究到半夜,身体和第二天的精力都无法保障,长期来看损害的是健康;过度投入精力必然顾此失彼,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将无从保证。举个例子,有优秀青年一位,在国企上班,月工资1.5万左右,由于某个机会炒股赚了一点,便忘乎所以天天泡在股市,导致工作出错,被调离关键工作岗位,工资也一落千丈。


2.投入大量金钱

这些常常发生在那些尝到一点甜头的人身上,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急于求成,甚至想一夜暴富,最起码是想多赚一点。这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加仓,加杠杆,直到满仓。这样的后果就是风险大增,同时手里没有活动资金,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丢掉很多投资其他项目的机会,机会成本太高。这样的理财行为也是不可取的,是过度理财的典型危害。

3.投资过于分散

很多人错误的理解了“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本来应该是教育我们不要孤注一掷,不要满仓或重仓投资。很多人理解成既然不放在一个篮子里,那就放在多个篮子里好了,当然这也不是不可以。但恰恰你这几个篮子都距离太远了,你天天忙在放鸡蛋取鸡蛋的路上。比如,本来股票做的好好的,看这段时间黄金白银涨了,去开个户;过几天又看人家做外汇的赚钱了,觉得股票来钱太慢了,还只能多,不能空,于是又想做点外汇。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可能的结果就是鸡飞蛋打。所以投资分散也是一种过度理财,危害就是你没时间或者精力去打理而导致亏损。


4.怎么样防止过度理财

理财之前请先正确评估自己的收入,富余资金,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理财产品对自己的适用性。明白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建议如果不是全职理财或者交易员,请把你的重点放在工作和生活上,投资你的健康和技能,长期来看,这是最保险最有价值的投资。


入门老手


不论是理财也好、投资也罢,以我们的财富水平作为基础,都存在一个“限度”和“底线”,俗话说过犹不及,就是指的这个道理。

理财过度在浮云君看来主要指的是以下两点:投资比例配置过高、高杠杆投资。



(1)投资比例配置过高的危害

假如浮云君可以支配的全部流动资产为 10 万,那么配置股票、基金等高风险的理财产品超过总资产的 50%甚至更高 ,这就是一个比较危险的投资行为了,可以划归至理财过度的行列。


理财讲究的分散投资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如果投资过于集中、比例过重,相应的风险系数就会非常高,遭遇投资“滑铁卢”的概率也就非常之大。


如果我们看好一只股票,并且把全部家当都投入其中,“押宝”成功我们或许真的能够从此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但是万一失败了呢?房贷、车贷、父母养老、孩子上学这些事情有考虑过么?而且相比于投资成功,往往失败的概率更大。


这种盲目重仓投资的行为无异于“慢性自杀”,一旦遭遇黑天鹅事件,家庭日常生活的维系平衡都会被打破。看看那些因为炒股亏损导致家破人亡的案例,哪一个不是因为过度重仓导致的?




(2)高杠杆投资

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也就算了,起码亏损后自己还能承担得起损失,就怕有些投资者嫌弃盈利速度太慢,开通了融资融券功能,使用加杠杆的行为进行股票交易买卖。这无异于是刀口舔血,假如遭遇经济逆周期,这类投资者会亏损的比上一类惨得多。。。


俗话说得好:借的钱迟早是要还的。加杠杆投资在牛市遭遇大行情确实赚的非常顺畅,但是一旦大盘变脸,亏损的速度也会是普通投资者的数倍,即便是一个跌停,就能让账户市值大幅度缩水。对于目前的A股市场而言,潜在的风险明显比收益大得多,所以融资融券导致血本无归的概率非常之大。



理财需要讲究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风险偏好、资产水平选择恰当的产品、投资适当的金额


浮云财经观


理财过度?新词汇。不清楚是哪位高人发明创造的。个人观点是,没有理财过度这种说法!

理财规划是个专业活,一般人干不好,也干不了。一共八个方面的内容,现金管理,保险筹划,投资,税收,养老,教育,消费,传承。

多数人将理财等同于投资,自然会产生偏差。

感谢关注本人观点,欢迎评论交流,点关注。多结识一位专业人士没坏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