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他是日本大學書法客座教授,其作品變化豐富,引人入勝

在書法界,寫字的人很多,但是既寫字又搞學問的人卻很少,學習書法為什麼要搞學問?這是因為書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並且是中國文化的縮影和精粹,因此,大凡在書法藝術上有所建樹的人都是由學問伴隨著書寫同時進行的,只有把學問搞深了、搞精了,書法才會有更豐富的內涵。

他是日本大學書法客座教授,其作品變化豐富,引人入勝

茹桂是陝西西安人,現在西安美術學院擔任書法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陝西省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也在日本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由於他在書法方面的貢獻和學識學養,被行業內部稱為“詩人氣質的、學者型書法家”。

他是日本大學書法客座教授,其作品變化豐富,引人入勝

茹桂自幼學習書法,深受長安文化的影響,書法始學王羲之,得其神韻,後又轉學北宋書法家米芾的行書,在自己的理解化悟下,最終自成一家。茹桂書法以行書見長,用筆老辣,筆法蒼茫遒勁,被譽為“飄逸爛漫的格調、濃郁典雅的書卷”書風,深受學生及收藏人士的喜愛。

他是日本大學書法客座教授,其作品變化豐富,引人入勝

茹桂早年先後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和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對古典文學和藝術理論進行了深入的學習,這也是他在青年時代所積累的文化積澱,為日後對藝術評論及詩詞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56年起就擔任專科學校的書法老師,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生。先後出版和發表了《書法十講》、《關於書法美的思考》、《漢詩與中國書學》、《筆情•墨韻•詩魂》等著作和論文,受到了書法愛好者的喜愛,並得到了有關專家的肯定。

他是日本大學書法客座教授,其作品變化豐富,引人入勝

茹桂在美學理論上提出了“法由古授,美自我成”的藝術宗旨,他認為書法必須要從古人那裡取得“真經”,這個基礎必須牢靠,但是,後面的發展完全在於自己的認識和修養,而修養要來自於多讀書、多造化,要培養自己的視野,提升個人的悟性,如果缺乏這些滋養,技法再怎麼好,寫出來的作品也是沒有內涵的。

他是日本大學書法客座教授,其作品變化豐富,引人入勝

茹桂的書法作品主要在用筆上,他的筆法八面鋪毫,骨力在行進中紮根,達到了“入木三分”的藝術效果。雖然他擅長行草書,但在書寫中卻用篆隸筆法駕馭筆力,因此所書線條的質量就會頗具骨力。在書法章法的取法上,他還注意應用美術學的原理,使書法作品具有一定的畫面感,他認為,“書畫同源”,有時候我們在書寫時,就要借鑑一些國畫的構圖原理,使得書法更加耐人尋味。相反,如果在繪畫中,也要借鑑書法中的筆法,使繪畫作品更顯功底和質感。

他是日本大學書法客座教授,其作品變化豐富,引人入勝

茹桂從事書法教學四十多年來,培養了很多優秀的藝術人才,他自己也多次參加全國性的書法比賽,獲得了名次,先後十餘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書法展,先後赴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進行書法講座,受到了外國同行和友人的讚揚,在擔任日本京都造型藝術大學、藝術短期大學客座教授期間,傳播中國文化和友誼,為中日友好做出了貢獻。

插圖為茹桂書法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