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天柱山的力與美

曾兩次到天柱山,一次因私“專程”:徒步而登;一次因公“順道”:坐二索(上山下山均需坐兩次索道)而上。

天柱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令人歎為觀止。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詩無不精,愛無不專......兼具雄、奇、靈、秀、絕、佳等特徵。

位於安徽潛山縣的天柱山素有“小黃山”之稱,是《孔雀東南飛》的誕生地。這個古老而又悽美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不知打動了多少人的心。想來也只有靈山秀水才能孕育出如此美妙的愛情經典。一進潛山縣城就能看到劉蘭芝和焦仲卿比翼雙飛的雕塑: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天柱山又名萬歲山、皖山、皖公山(據說安徽省簡稱“皖”由此而來),為安徽三大名山之一(即黃山、九華山、天柱山,同為5A級景區),主峰海拔1488.4米。漢武帝時封為“南嶽”,2011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

天柱山的力與美

天柱山諸峰為石、有石即峰。

“峰為石”的天池峰。一路有南關寨、象鼻石、天宮等10多個景點。“峰為石”不由讓人感嘆“倚天一出誰與爭鋒”?!天池峰頂就是主峰景區的最高觀景臺,遙遙望去,周邊猶如一幅幅凝固的神奇畫圖,既是大自然的神韻,又是歲月的鬼斧神工。望山險峻,看壑嘆驚,令人望而卻步。

“石即峰”的蓮花峰。經度仙橋、潛龍窟、西關寨等一干景點,便到了蓮花峰。一路堪稱“石即峰”地質奇觀,全長雖不到3公里,卻一直行走在山峰脊背上、巨石迭壘的石谷間和險峻陡峭的懸崖邊,上上下下,起起伏伏,峰雄、石奇、洞幽、水秀、崖險的自然景觀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天柱山的力與美

最彰顯力與美的當屬“峰石渾然一體”的天柱峰了:渾身石骨,如擎天巨柱,拔地而起,直插雲霄。在正面崖壁上,“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個大字橫鐫其上。孤峰突起,凌空聳立,嶙峋險絕。“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直書其下,氣魄宏偉,令人驚歎。矗立天柱峰,只見遠山莽莽,鬱鬱蔥蔥,一帶山脈綿延伸向大別山深處,深覺“一覽眾山小”了。大自然鬼斧神工,開鑿出千姿百態的石景,雄渾而奇特。

天柱山最精華的景區莫過於“洞”:神秘谷。此谷被稱為“天柱一絕”,號稱花崗岩洞第一秘府。谷內有三宮五穴,洞洞相通,穴穴毗連,臺階七重八疊,穿行洞中,移步換景,神秘莫測,道家奉此為司元洞府。無數的怪石,看似毫無章法,卻又像精心佈置一般,疊置於峽谷之中,形成了無數個神秘的石洞。穿行神秘谷,需四肢並用,如入迷宮。每每於“山重水複疑無路”時,則“柳暗花明又一村”。洞穴四周頑強生長著大大小小的松樹,形態各異,挺立在石縫裡、懸崖上、峭壁上,破石而出,伸展著堅強的長臂,顯示出獨具的氣質,儼然一幅“鐵壁掛畫”。這些樹有的老態龍鍾,有的俊秀挺拔,有的形如枯骸,雖然它們飽經風霜,但是在微光的映襯下,依然身姿飄逸。倘若仔細觀察,它們的大莖小莖、粗根細根,毫不隱瞞、赤裸裸地擺在石頭上,讓人看了以後,不禁替它們擔憂起來。作為天柱山群松之首的“天柱松王”,屹立於天池峰側畔的絕壁之上,紮根於石縫之中,下臨萬仞,上逼藍天,剛直挺立,頗有王者風範。

天柱山的力與美

天柱山的泉,草叢石縫,幾乎無處不湧,無處不鳴。最為著名的當數山谷泉、鐵心泉、幽澗泉等9泉,特別是那維妙維肖的“鳳尾串珠”、“白蛇出洞”、“神龜吐珠”、“蒼龍噴霧”、“黃馬灑尿”等,讓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徜徉於山林泉石之間,猶如從容欣賞詩書圖畫,潺潺泉水聲聲入耳,山水詩詞亦如泉湧……相傳王安石來舒州(首治在潛山)赴任通判的當晚,就迫不及待地舉著火把夜遊山谷流泉,“坐石聽泉久之”,快樂之至,深夜不歸......還不過隱,第二天繼續暢遊並留下題刻和千古名篇:“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傍圍,欲窮源而不得,竟悵望以空歸”。被黃庭堅譽為“林泉之勝”的山谷流泉吸引著無數古今中外遊人接踵而至,寫下許多歌頌天柱山山水的名篇詩作。“泉聲靜聽思冷然”,這泠泠淙淙的泉聲,似乎穿越漫漫時空而來,今人仍在聽、仍在回味……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是白居易讚美天柱山的詩句;李白的“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蘇東坡的“平生愛舒州風土,欲居為終老之計”,流露出他們把天柱山選為 自己歸宿的願望,足見其迷人之處非同一般。

天柱山的力與美

徒步行,口中可以默誦《孔雀東南飛》;坐索道,腦中可以“快閃”柏拉圖式的愛情:姑且不論孰是孰非......雖然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情愛迥異於柏拉圖所推崇的情愛,但是柏拉圖關於力和美的論述還是有幾分哲理:“美”具有引人向善向上的“力”。

天柱山的力與美或許就是這些自然和人文“雙景觀”的“天成”!

文| 夏書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