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為什麼冷風越狠嗓子越癢?“倒春寒”要警惕咽炎多發

嗓子眼兒堵著,像有個石頭子兒卡著,咳不出來,吐不出去,鹹辣不敢吃,咳個沒完

沒了,總有咳不完的黏痰。吃了藥好一點,但容易反覆發作,慢性咽炎怎麼沒完沒了!

為什麼冷風越狠,嗓子越癢

“倒春寒”要警惕咽炎多發

為什麼你感覺喉嚨總有異物,有時發癢、微痛,還有粘稠的分泌物?因為咽部長期發炎導致細菌和病毒反覆感染,會在咽部形成密密麻麻的濾泡,極易增生。打個比方,就像種地的農民手上有老繭,越磨越厚。濾泡在咽部久了,就會越來越硬。做喉鏡你會看到咽部有密密麻麻的點,這些點就是濾泡。想想看,這麼多“繭子”在你的嗓子眼裡,它能不堵嗎?能不癢嗎?又堵又癢能不咳嗽嗎?異物感就是這些濾泡在作祟。

現在正值“倒春寒”時節,天氣多風,灰塵、重金屬顆粒、病原菌等汙染物擴散更快,加上氣候寒冷,人體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抗病能力減退,給細菌和病毒可乘之機。因此,這段時間要格外注重防範慢性咽炎復發,內外兼修。

發癢、咳嗽、異物感等

長期慢性咽炎易引發肺內疾病

很多人認為慢性咽炎最大的影響就是嗓子不舒服、乾嘔等,不影響正常的生活,過一段時間就應該好了,其實慢性咽炎是一種十分頑固的疾病。拖久了,還會導致咽部腺體和黏膜萎縮。咽粘膜及黏膜下組織變薄,血管及腺體都減少,咽部乾燥,起皺或發亮。有時咳出帶臭味的幹痂、口臭、噁心,各種由咽炎引發的症狀都會出現。

最可怕的是慢性咽炎可波及鄰近器官組織。若感染向上蔓延,波及耳、鼻,可導致急性鼻炎、鼻竇炎、急性中耳炎;向下發展,可侵犯喉、氣管等下呼吸道,引起急性喉炎、氣管炎、支氣管炎及肺炎;若病菌及毒素侵入血液循環,則可引起全身併發症,如急性腎炎、膿毒血癥、風溼病等,對身體危害很大。

脾失健運,咽失濡養

日久即可導致慢性咽炎的發生

古代醫籍對慢性咽炎有很多的記載,其根本的原因是脾胃虛損。《素問·陰陽類論》精闢地概括了這一點“喉咽乾燥,病在脾土”。 這是因為咽是飲食的通路,其攝食功能的正常發揮有賴於脾的健運;脾為後天之本,其化生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向上傳輸以濡養咽部。脾失健運,咽失濡養,日久即導致慢性咽炎的發生。

我們都知道咽炎病患,一般都是咽部癢、痛,常常咳嗽痰多,總有一種灼燒感,所以不停地清嗓子。這都是因為脾的功能減弱,運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就會下降,咽就得不到精微物質和水液的濡養和滋潤,就會出現咽部乾燥等一系列症狀,日久逐漸加重就會導致慢性咽炎的發生。儘管慢性咽炎發病的原因還有他臟腑虛損,如肺部陰虛火旺、心火亢盛等,但這些臟腑虛損的原因仍在於脾胃虛損。

補脾生津法

古人調理慢性咽炎另闢蹊徑

為什麼慢性咽炎的人很難治癒?有的病人,十年的咽炎,吃了大量的消炎類的藥,抗菌素、青黴素、頭孢類等,仍然反覆發作。專家提示咽炎患者,不可急於求成而濫用各種抗生素、激素類藥物,極易導致患者的脾胃再次受到損傷。

古人調理慢性咽炎很精妙,可概括為:燥則潤之、健脾生津。早在《慈禧光緒醫方選議》裡,就有關於“雪梨枇杷膏”的古方記載,其配方採用的有枇杷葉、大梨、大棗、蓮肉等食材。《本草綱目》中說枇杷葉“止渴下氣,利肺氣,止吐逆,主上焦熱,潤五臟”。《本草通玄》中提到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

有些職業,如教師、主持人等,由於經常用嗓,所以患慢性咽炎的比例也很大,常常咳嗽,嗓子不適,總感覺有異物卡在嗓子眼,咽不下,吐不出。這類患者中醫查體多見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咽後壁有濾泡,有慢性咽炎和支氣管炎。可以試試古人的這劑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