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洪秀全为什么会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用户2364083269737


洪秀全早期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有着一定的前途。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起义,凭借着起义的两万军队,洪秀全先是攻打了全州,后又攻下了岳州,拿下武昌。当时可谓是震惊了清政府。

1953年3月19日,洪秀全占领江南重镇江宁,定为了都城,改名天京。


而在打下江宁不久之后,洪秀全又出兵北伐,由林凤祥和李开芳等率领2万军队由浦口出发,奉命“师行间道,疾取燕都”。

奈何,当时的太平军受到了清军围捕,又加上这次北伐没有部署,到了后期,没有粮草补给,最后落得个全军覆灭。

在北伐的同时,太平天国发动了西征,当时的西征主要是由石达开主持军事。在1855年,石达开率部西上,败湘军于咸宁、崇阳,并趁机挺进江西,占了江西大部分地域。同时,石达开大败湘军,把曾国藩困在了南昌。这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到达了巅峰。

短短的几年时间,太平天国军队由几万发展到了几十万,控制了江南以南一带,占领了清朝的大半江山。


既然太平天国如此顺利,那洪秀全为何会失败呢?太平天国为何会被覆灭呢?

其实按照这个趋势,只要太平天国保持这个势头,拿下清政府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也恰恰是这个时候,太平天国内部出了问题了。

一:天京事变,五大天王死伤殆尽

1956年,东王杨秀清破了江南大营,解了天京之围。此时的杨秀清威信到达了巅峰,他已经不满于洪秀全了。

在杨秀清看来,他能力比洪秀全强,为什么洪秀全可以称万岁,而自己只能是九千岁呢?

于是,杨秀清就找了个机会,借着“天父下凡”的理由把洪秀全叫到了东王府。


假借天父上身的杨秀清对洪秀全说:

“你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

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

“天父”又问:“东世子岂止千岁?”

洪秀全说:“东王既称万岁,世子亦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

“天父”大喜说:“我回天矣。”

就这样,洪秀全假意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但,暗地里叫人写信给了北王韦昌辉叫他带人来把杨秀清给灭了。

而韦昌辉接到命令,第二天就带着军队把东王府给围住了,打了三天三夜,杀了包括杨秀清在内的两万多人。

之后,翼王石达开来到了天京,一看韦昌辉杀了这么多人,那是指着韦昌辉鼻子就骂说"你杀杨秀清就算了,为什么还把这一众兄弟也给杀了"。而韦昌辉一听,脑子一热,竟然连石达开也要杀,结果就是,石达开没被杀,自己倒是把命给搭进去了。



这件事刚结束,洪秀全又搞事情了,洪秀全对石达开开始了怀疑,石达开也是急性子,你看你怀疑我,那我就走。

石达开带着自己几万军队离开了天京,自己单干去了。

天京事变,短短几个月五大天王死了两个,走了一个。天京事变极大的削弱了太平军的力量,这也是太平天国开始走向衰败的一个起点。

二:太平天国高层开始了享受,不想打仗了

开始享受这个趋势在洪秀全身上是最明显的。在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就开始了享受。

他先是叫人给他修建豪华宫殿,然后就是开始了选妃子。洪秀全在位期间,一共找了2000多个女人,封了上千位的妃子,奢侈的程度和慈禧不相上下。

等到了后期,洪秀全直接在宫殿里都不出来了。军队,打仗这样的事情直接交给了手下人,自己当了一个甩手掌柜,每天吃喝玩乐。

杨秀清和洪秀全也差不多,杨秀清的东王府不比洪秀全的差多少,至于女人,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记载,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后,曾国藩去天京查收洪秀全的财产。当曾国藩进入洪秀全的宫殿时,他都十分的震惊,宫殿的奢侈程度连他都未曾见过。

就如同楚汉之争一样,当年刘邦进入咸阳也是被这里的奢侈所吸引,并且沉迷于此。幸好听了张良的建议才没有失去争霸天下的雄心。如果刘邦和洪秀全一样开始了享受,那当时天下早就不姓刘了,而是姓楚了。

战争中,一但高层开始享受,不想打仗了,你说怎么可能不会失败呢?

三: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性格大变,同时太平天国也已经没有什么将才了

太平天国早期,之所以能够一路势如破竹,很大程度上是靠着韦昌辉,石达开这些将才的。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好的将军有时决定了一场战争的成败。

天京事变后,韦昌辉,石达开,杨秀清离开的离开,死的死。当时的太平军已经无可用之才。

虽然后期,洪秀全又培养出了忠王李秀成这样的人才,但,孤木难支,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危在旦夕,一人已经难以支撑下去了。

同时,自天京事变之后,洪秀全就性格大变,不再信任任何人了。对于李秀成,洪秀全也是十分的提防。如:在南京被曾国藩的湘军包围之际,李秀成就提出的"让城别走"的意见,但,当时洪秀全疑心很重,怀疑李秀成别有用心,于是就否定了这个方案,并且还把李秀成大骂了一顿。

太平天国运动,本身存在着局限性。既,洪秀全这些领导者本身的封建思想。他们之所以反抗清政府,不是为了解放百姓,而是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好。在这样的思想下,自然就会出现腐败,内斗。一但他们有机会享受,他们马上就会陷入温柔乡中,而也正是这种局限性预示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清实录·德宗实录》、《清史稿》


历史发报君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的失败必然会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作为农民阶级代表的洪秀全有进行革命的理由与动力,但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使得洪秀全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提不出先进的科学理论,也失去了革命的目标和方向,所以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走向了失败。尤其是洪秀全从农民阶级转变为了地主阶级,奢侈享乐腐化的观念是不可能引导太平天国运动走上正确的道路的。洪秀全不足惜,太平天国运动很可惜。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革命必须有先进的组织和先进的思想领导,革命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实力,革命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方向,革命必须打败国内和国外的反动势力。但从根本上说是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革命的最高峰,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是中国受压迫的农民阶级对国内和国外的压迫势力的正义的反抗。但正义并不能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中国的农民,受到了国内的地主阶级和国外的侵华势力的双重压迫,生存环境一步步的恶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当广西发生了自然灾害导致人民生存不下去的时候,自然就发生了开始于广西金田村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次农民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是正义的,反封建反列强是正义的。

洪秀全定都天京以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的措施获得了人民的支持,这一措施也反映出了人民的要求和起义的正义性。人民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活下去。当一个政府不能保证人们活下去的时候,就是推翻这个政府的时候。推翻清政府使人民正义的要求。

当受到外来侵略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当然是反抗。太平天国就是对外来侵略的反抗,反抗外来侵略是人民活下去的前提。我们要注意,正义革命的胜利需要强大的实力做保障,正义并不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障,实力才是革命胜利的根源。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民的正义的反抗史,为什么经历了一百多年才成功?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其综合实力弱小,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是强大的,太平天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制度无疑是落后的。单一方面的强大并不是真正的强大,有短板的强大是不能持久的。

太平天国在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以后,组织了北伐、西征和东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甚至打到了北京附近,甚至一度迫使清政府要迁都,这都证明了太平天国军事实力的强大;尤其是在1856年的时候,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声势一时无两。但最终如何?功败垂成!

太平天国弱在哪里?弱在落后的政治制度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以后,实行的仍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清政府相比没有政治上的优势。虽然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叫皇帝而太平天国的最高统治者叫天王,但名称上的差异并不能改变实质上的相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是阻碍社会的发展的。另一方面,农民获得土地后发展的仍然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在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才是先进的。

如此看来,太平天国的经济实力不如清政府,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与清政府相比也没有优势,那么太平天国怎能不败?!财力耗尽之后必然是军事进攻的停止,军事进攻的停止就是败亡的开始。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因为革命的领导者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革命方向。腐化的生活消磨了领导人的意志,争权夺利是革命迷失了方向。

洪秀全是一个秀才,读的是四书五经,讲的是忠君爱国;虽然后来接受的一部分西方的外来宗教思想,虽然后来被迫起义了,但本质上它仍然是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在他的内心深处仍然坚持等级秩序和千里为官只为财的社会观念。权力、金钱和美色才是他追求的目标,人民生活的提高从来不是他的追求。

洪秀全只不过碰巧领导了农民起义,洪秀全只不过无意间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当起义进行到一定阶段之后,当历史的推动力变小以后,洪秀全的本性就暴露无遗。古代的皇帝也不过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洪秀全竟然找了2000多个女人,何其腐败!一般的皇帝是封王越少越好,洪秀全竟然封了两千多个王,何其愚蠢!争权夺利的程度无以复加。

温柔乡是英雄冢,处于女人堆儿中的洪秀全再也没有革命的坚强意志,不复是农民阶级的领导人。权力迷住了人的双眼,天京事变后的权力斗争更加激烈了,陷入权力斗争漩涡的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层已经找不到革命的方向。走错了方向,必然会陷入万丈深渊。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受到了国内和国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应付复杂的国内和国外局势。

太平天国运动与历史上的其他农民起义是不一样的,其他的农民起义只是单纯的反封建斗争,只需要对付国内的反动封建势力;而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封建的同时还需要反列强。在同时反封建和反列强的过程中,要采用怎样的策略才是正确的?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并不知道。

太平天国运动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反映,其实力是有限度的;并不能同时打败国内的封建势力和国外的侵略势力。尤其外国侵略势力发展的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其力量远远超过清政府,更不必说太平天国。反而是太平天国运动损害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的利益,受到了清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的同时打击。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农民阶级力量与弱小,农民阶级也不会利用国际局势,农民阶级也无法利用国际局势。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先进的组织和先进的思想,指导思想的错误和组织的不得力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时是以拜上帝教组织人民的,是一种落后的起义组织方式;与中国过去的以道教和佛教组织人民起义的方式并没有不同,不符合中国近代化的潮流。符合近代化潮流的组织方式是什么?政党。中国的革命最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领导者,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中国共产党与农民阶级的组合的胜利是组织先进的重要体现。

太平天国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对起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最终这次起义也没有找准革命的正确方向,农民阶级提不出科学的纲领。历史事实证明,最终能够正确并深刻地认识中国半殖半封性质下的社会状况的思想是马列主义。马列主义才能让中国近代化最终有正确理论的指导,马列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反帝反封建成功并最终获得了民族的独立。

先进的思想才能指导方向,先进的组织才能整合力量。没有先进的思想和组织的革命只能失败。

表面上看是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失败,实际上却是封建主义的失败。

不能否认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但并不符合近代化发展的潮流。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就必然会被淘汰。当时的社会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走向近代化,是建立民主制度,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是解放人们的思想,是发展自然科学。太平天国并没有能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其失败可以总结为: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


历史纬度


任何团体被敌人攻破无非就两种。外部,内部。太平天国占具清朝半壁江山,拥有江南鱼米之乡,金陵城运筹帷幄。有同清王朝对抗的实力。为何被攻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太平天国进驻南京就开始享受生活,未注意清朝虎视眈眈,北伐就派2万余人,打到河北,后继无力被歼灭。二、内部矛盾,内部争权较重,杨秀清与洪秀全闹岀天父天兄,下面未能区分指令,做为领导者,事业未定,大业未成,只想捞权。而不前进开发,然两位又不是守成之人。造成洪秀全和韦昌辉与杨秀清火并,造成许多无幸之人被牵连。翼王石达开率部离走被歼。后期洪秀全乱封王,一个国两千多个王。王朝内部矛盾严重。明明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追求历史真想,可能真的回到那个时代才了解




黑眼睛星系


洪秀全为推翻满清统治而建立的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

1.洪秀全把儒、佛、道三教定为妖术。

洪秀全虽为汉人,虽提倡种族革命,然而他竭力反对几千年来形成的汉族文化,因而使曾国藩得以利用孔孟之道作为他治军的精神支柱,曾国藩他自己十分相信孔孟的遗教是我民族的至宝。曾国藩以此把洪秀全作为全民的敌人,他说: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焉能袖手坐视,不思一为之所也?”

洪秀全因此把接受过儒家教育的人推向了满清,湘军有了精神支柱,战斗力空前高涨。因而满清官兵宁死也不投降太平天国的现象。

2.国外军事势力的介入是满清与太平天国之间胜败的关键

洪秀全为维护国土完整,断然拒绝英国人以平分国土的条件,帮助天国打满清的请求。于是英国人与曾国藩达成协议,一起攻打太平天国。假若答应外国人,双方各以一国相依靠,国土势必分裂。洪秀全虽败,但保全了国土的完整。

3.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择点

洪秀全没有协调好其决策层形成统一思想,把推倒清朝第一目标置之脑后,相互猜疑,相互火拼,致使东王杨秀清被杀,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独树一帜,与天王脱离关系。经过此次的内讧,太平天国打倒清朝的希望完全消灭。


删繁就简347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从1851年到1864年,持续时间长达14年之久,起义的烽火遍及浙江、江苏、福建、广西、广东、江西等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加快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但可惜的是,这次农民起义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思之令人扼腕痛惜。



那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以失败而告终呢?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之前如此强盛的太平天国最终走向了覆灭呢?

一、迷信上帝,忽视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思想。诚然,在洪秀全初创拜上帝教时,在其宣传的“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思想下,一些受够了清廷欺压,幻想着靠着无所不能的上帝过上富足生活的百姓是纷纷加入到拜上帝教的阵营中,拜上帝教的实力因此是蒸蒸日上,而后,在太平天国领导者“上帝能救你,但前提是上帝的话你要听”的诱使下,拜上帝教教众在起义的初期也是“蓄万心为一心”,杀得清军溃不成军。



但是,如毛主席在谈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所说的:“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新主教,不迎合中国人心理,曾国藩即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随着形势的发展,在“上帝”这个舶来品逐渐失去了在中国民间的生存土壤后,洪秀全非但不想方设法让拜上帝教的教义变得符合中国国情,反而是变本加厉的要求太平天国辖区的百姓要独尊上帝,禁止其他精神信仰,包括自己的祖宗,其所到之处,孔庙、寺庙、道观等更是被悉数摧毁,儒道佛三教文化是饱受摧残。

而我们要知道,儒道佛三教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的存在了千年的时间,而祭祀祖宗一事更是从有了华夏人开始,就有了的信仰。因此,这绝不是洪秀全一时半会所能摧毁的,也不是洪秀全说不让信百姓就不信的,洪秀全这般用武力强制性的让百姓要独尊上帝的行为,不但不能让“上帝”之说受到百姓的拥戴,反而是会让百姓唾弃上帝,因为是“上帝”让他们失去了信仰千年的儒道佛三教,及自己的祖宗。



洪秀全这种错误的宗教政策,只会将那些观望者、中立者甚至是原本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基层百姓给推到清廷的阵营中。同时,洪秀全捣毁孔庙的行径,对儒家思想的排斥,更是人为地将知识分子给排除到太平天国政权之外,正如毛主席所说:“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不能否认的是一个政权要想长治久安,它绝对是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协助的,若没有知识分子的参与,这个政权绝对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元末农民起义时,为何是最弱小的朱元璋一统天下呢?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朱元璋重视知识分子,重用知识分子。

因此,知识分子对于一个政权的建立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可是洪秀全排斥儒家思想的行径,却恰恰是将最重要的知识分子给排除在了太平天国政权之外。那些知识分子为了不让儒家被洪秀全给摧毁掉,是纷纷加入到清廷的阵营中,为清廷出谋划策,而反观太平天国,除了韦昌辉、石达开、洪仁轩等少许人还算是读书人,其余基本上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如此,此消彼长,清廷的实力只会是越来越强,而太平天国的实力就只会是越来越弱。

二、太平天国存在重大战略决策失误,使太平军在最佳战略机遇期内错失了推翻清廷的大好时机。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就是做事要眼光长远,要有大局观,要有全局意识,不应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不然是做不成大事的。而太平天国运动会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洪秀全等太平天国的统治者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却死毫没有任何的大局观可言。



在太平军与清军长达14年的对战中,太平天国曾起码两次出现重大失误,从而让清朝有了喘息之际,更是错失了推翻清朝的最佳时机。第一次是太平军自广西北上夺取武汉三镇后,未一鼓作气继续北上,直取幽燕,从而给了清廷喘息之机。恩格斯曾说过:“在战争中,尤其是在革命战争中,在没有获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之前,迅速行动是一个基本规则”,这点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绝对正确的,当时的太平军并没有对清廷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因此在清廷还未反应过来时,迅速行动,凭借着占据武汉三镇的士气,及充足的补给,一鼓作气全力北上,占河南、下直隶,直取北京,对清廷实行“斩首”行动,这对于当时的太平军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



但事实上,当时的洪秀全等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却并没有这么做,此时洪秀全、杨秀清等人认为“有天下者,莫先于立天下之本,立天下之本,莫先于择天下之地”,而在他们的眼里,这个“天下之地”不是北京,却是南京。他们认为南京“固于六合之大,九州之广,为甲乎天下者也,为福地于天下者也,即为天下之少贰寡双者也。何言之?金陵之城廓则坚且厚,金陵之仓库则实且充,金陵之形势则虎踞龙蟠,金陵之风俗则温文而淳厚”,因此若占据金陵,则“定成永固之基”。

如此,在太平天国上层统治者都带有这种“取南京,定天下”的战略思想下,太平军放弃了直取北京的机会,转而东下攻取金陵。此时,反应过来的清廷也终于有时间从各地调兵遣将,巩固京畿防务,从而太平军也就第一次失去了推翻清朝的最佳时机。



第二次是数次北伐和西征都多次出现重大决策失当,致使太平军精锐损失殆尽,从而彻底丧失了主动进攻清军的能力。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反应过来的清军遂在南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此来围困太平天国政权。而为打破这一局面,太平天国曾数次发动了北伐和西征战役,但是在这数次战役中,太平天国都出现了致命的决策失当问题。

在第一次太平军两路出击,分派两三万兵力进行北伐和西征时,以当时的局势,太平天国应该是重北伐,而轻西征,毕竟北伐的目的是虎口掏心,直取北京,因此只要北伐成功,太平军就能釜底抽薪,使湘军和天京外围的清军不战自溃。而西征的主要目的虽说是为了保全太平天国,但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保全天国,这根本就不需要西征,因为此时曾国藩的湘军初入疆场,尚不成气候,湘军暂时对太平天国造成不了致命威胁,因此,此时太平天国只需派遣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扼守住战略要地九江、湖口即可,然后以安庆为后援,和天京形成犄角之势,如此湘军就根本就威胁不了太平天国。

可是,在当时,主导北伐、西征的杨秀清却是重西征,而轻北伐,无论是在兵力部署,还是在调兵遣将上,杨秀清都把西征放在第一位,由此最终致使孤军深入的太平北伐军在悬师远征,后援不续的情况下,2万余精锐丧失殆尽,此后太平天国再也无力组织北伐,清廷自此摆脱了被太平军直接虎口掏心,而致使政权倾覆的危险。



再是在太平天国攻破江南大营后,本来应该是加紧第二次西征,以此来解除长江上游对南京的威胁。然而,此时被委以西征重任的李秀成却因贪攻上海而不愿回天京,致使太平军的西征被硬生生的给拖延了三个多月。我们都知道,战场上的战机是稍纵即逝,稍微拖延二三天都可能让一场本来可以胜利的战争陷入败退的境地,而李秀成却硬生生的给拖延了三个月,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曾国藩的湘军有了充足的准备的时间。

因此,最后李秀成虽然依旧率军西征,但却已无胜利的可能。而后因李秀成贻误战机的行为,也最终造成了南京的西大门安庆的陷落,及陈玉成的牺牲,同时西线太平军精锐也几乎损失殆尽,自此太平天国对清战局已无可挽回,推翻清朝的憧憬无望矣。



三、最高领导权的配置和权力结构体系设定失当,致使兄弟倾轧,自毁长城。众所周知,太平天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既有国家元首,又有宗教领袖,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君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统治。古语有言“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能同时出现两个做主的人,这样才能保证意见的统一,才不会出现因为争夺话语权而内讧的情况,只有这样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才能健康且高效的向前迈进。

但事实上,对于这点,太平天国却并未做到,在对于最高领导权的分配上,它是极度失衡的。当时,在政治上,洪秀全是天王,是太平天国的国家元首,可在宗教神权上,身为“天父”代言人的杨秀清却是凌驾于洪秀全之上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领袖。也就是说,在当时,太平天国是同时存在着两位最高领导者的,这两人都有决定太平天国的一切事务。



而后,因洪秀全、杨秀清二人都是权力欲极重的领导,比如杨秀清就时常借着“天父代言”对洪秀全行使最后否决权,迫其就范。如此,太平天国这种洪杨并重的“二元制”结构,也就为后来的天京事变埋下了隐患。

1856年,在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不久,私欲日重的杨秀清为了彻底将洪秀全架空,独掌朝政大权,于是在8月,假托“天父下凡”,召洪秀全到东王府,要求其封他为“万岁”,而洪秀全自然不会将自己的权力拱手让于他人,为了不让杨秀清夺权的阴谋得逞,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铲除杨秀清,由此一场让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爆发了,这就是“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的结局就是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太平天国核心将领悉数被杀,翼王石达开也因洪秀全的猜忌,率领数十万精锐出走天京。如此,上层统治阶级的自相残杀,不但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更让太平天国国内的人心开始涣散。由此,随着太平天国的军心、人心都开始极速的涣散,在战场上,太平军开始接连败于清军之手,并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如此,清军开始逐渐掌控战场的主动权,胜利的天平开始朝清廷倾斜,

与此同时,“天京事变”造成的最严重的结果,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政治上。众所周知,杨秀清向来以“天父”代言人自居,而且洪秀全也认可这种说法,因此在当时依然忠于太平天国的百姓来说,杨秀清就是“天父”代言人,就是他们的最高精神领袖。



可是,随着洪秀全诛杀了这位“天父”代言人,那些忠诚的百姓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毕竟如果上帝真的存在,洪秀全为何敢杀“天父”的代言人呢?而太平天国统治天下的基础恰恰就是那所谓的“上帝”,由此随着“上帝”的被质疑,太平天国的统治也就开始出现了裂痕,当时民间所盛行的一首民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也恰好证明太平天国的统治出现了不可挽回的松动。

四、滥封王爵,致使太平军将领离心离德,军心涣散。太平天国前期,洪秀全也就封了七个王,即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豫王胡以晃,而截止1861年前,洪秀全也就新增九王,即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赞王蒙得恩、侍王李世贤、辅王杨辅清、章王林绍璋。可是自1861年开始,到1864年太平天国覆灭,在这4年的时间里,洪秀全居然封了二千七百多人为王,这等滥封的程度可见一般。



在当时,洪秀全为了挽回太平天国的颓势,开始大肆封王,而且他这个封王并不是依据战功来封的,他的封王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广东跟随而来的封王;二是本家亲戚封王;三是捐献钱粮封王。如此,洪秀全这般滥封不但是破坏了论功行赏的原则,造成太平天国朝政的紊乱,更是让那些真正在外带兵卖命的将士寒了心,卖命的得不到封王,而无功偷闲、捐钱纳贿的人却能封王。如此,洪秀全这般不公平的对待,让那些在外带兵的中下层将领开始与天国离心离德,他们无心与清军作战,其麾下兵士的军心更是涣散。

与此同时,因洪秀全的大肆封王,致使当时在外领兵的高层将领个个都是王爷,也就是说他们地位是相等的,再加上洪秀全鉴于杨秀清的教训,所以在天京事变后,为了防止其他将领再度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他在之后给予地方统兵将领的权力都是一样的,各个地方的将领是互不统属的。



由此,因洪秀全这般错误的作法,致使所封诸王,不听调遣,拥兵自重,在与清军的战斗中,太平军各将领是谁也不听谁的,是离心离德。而反观清廷,抵抗太平军的曾国藩是拥有节制苏皖赣浙四省军政大权,这四省的人力、物力、财力皆归曾国藩一人调配。如此,此消彼长下,一个互不统属,谁也不听谁的太平军,他们如何打得过一个组织严密、指挥调度高度统一的清军呢?

五、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洪仁玕曾说:“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这句话是有一定根据的。太平天国起义时,它所面临的环境是与之前的农民起义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这之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太平天国起义时不但要面临着清军的进攻,还要时刻防备着外国侵略者的干预。



最初,太平天国和列强是友好的,因都信奉同一个“上帝” ,所以初期列强在太平天国的统治区域是可以“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尊便”。可太平天国在外交上虽与列强秉持着友好的态度,但是对于主权问题,太平天国始终是恪守着底线,那就是坚决反对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坚持独立平等的对外政策。

太平天国所坚持的这种对外政策绝对是正确的,但却是被对中国虎视眈眈的列强所不容的,因此太平天国注定是与列强合作不了,列强注定是会与清廷合作绞杀太平天国的。当然,最初,因局势不明朗,再加上列强的势力范围多在太平天国的控制中,而且太平天国势力正处于鼎盛之时,因此列强并未直接参与到太平军与清军的争斗中,而是保持中立。但是,随着太平天国在与清军的战争中逐渐落于下风,再加上清廷为了剿灭太平天国,开始给予列强诸多特权,如此列强也就撕下了“中立”的伪装,支持清政府助剿太平天国。



1862年,英、法、美等国扩充洋枪队,正式组建干涉太平天国运动的外国武装。而后,本就在与清军的战斗中陷入颓势的太平军,在列强的干预下,更是加速了其的灭亡。最终,在清廷和列强的联合绞杀下,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终以失败而告终。

总得说,太平天国运动会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错误的宗教政策、战略上接连失误、领导集团内讧这样的主观原因,也有滥封王爵、西方列强武力干预的客观原因。


澳古说历史


太平天国失败最根本原因是封建小农思想的局限性

思想上以封建迷信蛊惑广大农民

古代农民起义如果起义首领胸怀大志以改朝换代为目的那么必然提出响亮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三国是刘备提出 匡扶汉室恢复中原 ,朱元璋起义时提出驱除鞑掳恢复中原,等等,但是洪秀全在最初起义时并未提出明确的政治口号,而是以拜上帝教这种宗教形式蛊惑大众。

洪秀全创建拜上帝教,拜上帝教教义是 洪秀全是耶稣和华在人间的代表,是皇上帝,而满清统治者是阎罗王,皇上帝就是带领拜上帝教成员消灭阎罗王的,信拜上帝教的可以得永生

在古代农民是非常迷信的,当农民军以宗教形式加入太平军,但迷信终究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天长日久农民军必然会产生信仰问题

经济上提倡均田免赋政策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话说历代农民起义大多都是天灾人祸 统治者治国无方 农民生存不下去了所以才被迫起义(当然刘邦朱元璋除外)而且起义的目的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填饱肚子,而洪秀全提出均田免赋政策使农民看到了希望

但是洪秀全提出的均田免赋政策是极其不现实的,所谓的均田免赋就是 没收富人田产,平分给所有太平天国公民,但是封建社会生产资料一般都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没收了地主的田边必然导致社会丧失大量生产资料,那么就会交给劳动者生产效率,(参考下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农民公社制度就知道了)另一个免赋制度,这就是完全不可能的,没有税收统治阶级怎么维持统治,怎么维持庞大军队,因此均田免赋制度就是历史倒退,完全是洪秀全凭个人意志不顾社会实际生产力的错误决策

政治上,太平天国内讧不断自相残杀

起初东王杨秀清只是一个小兵,在一次战斗中太平军失败,士气低落 眼看太平天国就要毁灭,杨秀清急中生智 请“天父附体” 稳定军心,从此杨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国最核心技能“天父附体” 从而靠这个技能使杨秀清权势一路攀升直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东王



但是杨秀清得势后有点得意忘形多次滥用“天赋附体” 借天父之名排除异己 甚至当众杖打洪秀全,要求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洪秀全忍无可忍终于让北王杀了杨秀清,然而石达开又杀了北王韦昌辉,从此太平天国折损多名大将,洪秀全面临无人可用局面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不理朝政整日贪图享乐,太平天国内部已经腐朽

军事上太平军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大忌

1853年太平天国占据安徽 江西 浙江 江苏 四省军事达到巅峰,于是洪秀全派 林凤翔李开芳率两万精兵直取北京

林风翔李开芳一句势如破竹一直打到天津,中途并未遭到清军抵抗,但是北伐军却犯了兵家之大忌,北伐军只进军但却不占地,这势必会导致补给不足,刚好正时值冬季,南方人适应不了北方寒冷天气,刚好清军完成军事部署,将北伐军围困在天津,因为北伐军只进军却不占地,导致与后续援兵无法会师,最终被清军全歼,从此太平天国停止了扩张路线,转而进行被动防守

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就是纯粹的封建农民起义 没有先进的思想做指导,统治者内部不团结内讧不断,在军事上未取得进展时统治者自暴自弃自我麻痹不求进取只顾贪图享乐


月影青霜


金田起义发生在道光30年,(1850年7月)广西贵平县(今广西贵港市,桂平市)。起义会众达一万多人。

说起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真正原因,可谓是成也洪秀全,败也洪秀全。更深层次来讲,洪秀全失败的原因,并非失信和后来的分裂以及后来的内部腐败。而是另有更大的隐情。

洪秀全创办拜上帝会,其后台是西洋基督教。洋教在中国咸丰年间盛行,洪秀全正是因为信仰基督教,他代表一部分基督教会众,清朝才不敢轻易惹他。

太平天国壮大后,西方列强暗中鼓动洪秀全趁机消灭清朝取而代之。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及翼王石达开那都什么人呢,他们一眼就识破了西洋人的用心。

为什么天国定都南京后,就再不思北伐了呢?清朝自鸦片战争过后,赔下了巨扻,洋人见清朝偿还能力有限,嘬筋渐肘,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天国名下。当时史料记载,洋人曾暗地派史臣游说洪秀全,只要他愿意承担清政府所欠债务,列强将出兵协助天国灭清。

洪秀全的态度实分坚决,天父的子女怎能替清妖还债呢,一口就给回绝了。

正是因为洪秀全的一口回绝,洋人才死心塌地帮助清朝,他们回过头来一齐对付太平天国。

如果说,这就是天国失败的原因还不全面,后来的忠王李秀成率兵攻打上海,不顾大局,彻底得罪洋人,更近一步激化予盾,彻底为太平天国的覆灭种下祸根。

当然,列强的参与是因素,但天国内部也确实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太平天国失败是多方面的。

上述谨代表个人观点,有不同意见的朋友请留言,欢迎大家共同探讨,谢谢。


银河系来者


太平天国是近代史中,不可忽略的农民起义运动。它席卷了清王朝十八个省中的十六个省,延续了十四年头,差点把满清朝给赶回东北老家!

然而作为一次农民起义运动,它始终摆脱不了它的局限性。自古,中国农民起义成功的,只有两例,一个刘邦领导汉王朝;一个则是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他们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无论是汉王朝还是明王朝,都得到中层知识分子的支持。

但奇怪的是,洪秀全明明自个是秀才,却偏偏跟所有知识分子作对,称他们所读的儒家经典为“妖书”。

更要命的是,洪秀全不仅得不到知识精英阶层的支持月同情,它还在丧失农民的支持。因为太平天国排斥传统伦理道德,称人人为兄弟姐妹。并禁止夫妻同居等一系列有违基本人伦规定,让他慢慢丧失农民。

再加上,太平军起初打着“上帝”的名义,但由于是歪曲化的基督教,不仅让它失去本国的支持,还丧失“洋兄弟”的帮助。

再就是,一系列的战略错误,比如北伐时,居然只让林风祥带队孤军深入北京,自己则偏安东南一隅。再说,面对已经占领上海老城区达一年半之久的小刀会的求援竟置若罔闻,要知道,占领上海,将其作为另一个重要战略据点,将大大提升自己的战略纵深。兴许还能获得洋人的支持!

另外像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层,只顾个人享受,完全没有一统中国的决心,注定要失败的的命运!


本草百晓生


这个问题我要分两个方面来回答,一个是洪秀全本人,一个再说太平天国运动。首先,洪秀全同志是广东花县人,原名仁坤,小名火秀,1814年生人。九年义务教育文化基础,三十岁前屡次乡试未果。最后弃学信上帝教,他和冯云山不同,起点就是把该教做为工具,以传教之名,行聚众起事为实。由于当时清廷腐败,民不聊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因当时的土客矛盾突出,所以一呼百应,太平天国运动自此爆发。在永州建制前,我们的秀全同志还是顺风顺水的,在教义思想上有云山同志为他进行指导,在军事战斗中有朝贵将军为他冲锋陷阵,秀全也就有时间考虑政治斗争及战略方向上的问题。一切都终止与二人相继去世,之后我们的秀全同志便很少在关键时刻露脸了,因为战役战术大师杨秀清同志开挂了。总的来说,洪秀全同志从他敢在衰衣渡亲冒箭矢,与清军肉搏来看,他是具有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的。在攻取武昌后又力主北上,直捣黄龙的战略上来看,他是拥有一定的政治眼光的,当时太平军势头强劲,如果不东进过早的与洋人为敌,那结果还真未可知。从他能连平杨韦事件来看,他也怀有一定的政治智慧的。可他为什么会失败呢,一切都是形势和性格使然。一军事指挥一定是他的短板,你看在太平天国的军事史中,除了衰衣渡就少有他的身影,而杨秀清就是依仗卓越的指挥才能才与其比肩的。二是思想理论水平不行,对上帝教的认识一知半解,没有了冯云山他更是无法创造出有体系的思想,从而导致太平军到后期成了一支没有信仰的军队。三是对文官队伍建设的漠视,本身由于宗教原因,就很难招聘到有文化有素质的儒生为其效力,再任人唯亲那就很难巩固地方革命政权。最后,秀全同志在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去世了,他的去世就意味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那么,太平天国运动又为什么会失败呢?一是先天不足,要知道拜上帝教从出生时起就东西不是,不伦不类,后期又没有能人对其加以完善,所以让信众很容易产生迷茫。二是信仰上帝必然与信仰儒教的文化精英产生矛盾,又得不到广大信仰佛教的普通民众的支持。再加上其对上帝教的篡改,在民族利益上对列强的寸土不让,最终导致国人不支持,洋人也走向其对立面。三是内讧,也是因为在天国的领导层,缺乏核心和战略性人才。当然,这些都阻挡不了洪秀全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的称号,也改变不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的事实。任何想否定他的意义的言论都是对历史的短视。





当年春水


第一、不求上进

洪秀全定都天京之后没有趁机北上攻占清朝京城,而且有一点就是太平天国军队行事的不妥,他们在一些地方停留的时间太长,列如在围观长沙几十天没有收获的情况下没有抓住广西兵防空虚的时机立即北伐,二十与之在大山周旋。在贪图享乐之后忘记了当初了勇气和怨气了。

第二、内部不和

洪秀全让杨清秀、萧朝贵和石达开等人相互残杀。人员开始享乐后,欲望越来越大就越不容易满足了,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不久,韦昌辉又被洪秀全处死。经过这次的内讧,又如何还能继续壮大呢。

第三、自身腐败

洪秀全贪图享乐而忘了初心。本来的人人平等的福利才造就了他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盛世,但是他却不能守住自己当初的这份心态,他贪恋美色甚至宫嫔加起来超过了当时的清朝皇帝,达到了惊人的2000多人,从中可知道当时洪秀全是多么的贪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